1979年9月10日,阿根廷向法國購買了14架超級軍旗超音速攻擊機、10枚AM 39飛魚反艦飛彈、84枚R550空對空飛彈等武器。在福克蘭戰爭爆發前,阿根廷已經接收了5架超級軍旗和5枚飛魚飛彈。雖然這些超級軍旗還沒完成所有調適,尚不能在唯一一艘航母五月二十五日號上操作,最關鍵的飛魚飛彈只有5枚,以前沒有在訓練中使用過,現在更沒有任何試射的餘裕,而且因為法國技師沒有在開戰前抵達,整套系統也未經過原廠調整測試。儘管如此,阿根廷軍仍視超級軍旗與飛魚的組合為造成英軍損耗使其退讓的王牌手段,因此自開戰後,阿根廷超級軍旗機隊就將所有訓練科目全放在突破英國海軍防空圈並發射飛魚的戰術上。
根據阿根廷擬定的戰術,超級軍旗將會以雙機編隊出擊,在接近英軍特遣艦隊預計位置的130英里外開始降低飛行高度,最終突防高度僅有100英尺,速度高達450節。電磁靜默會在預計目標的55海里外解除,超級軍旗在此階段會多次爬升到2500尺高度進行三次雷達掃描確認艦隊存在與距離,隨即關閉雷達重新回到低空;直到當距離敵艦隊預計位置還有40海里時,再次爬升到1500尺高度進行第二次三輪雷達掃描以便為飛魚飛彈的發射提供目標參數,飛行員只需移動雷達屏幕上的光標使其對準希望打擊的目標,射控系統就會自動從機上慣性引導設備和雷達擷取所需的數據輸入飛彈。由於AM 39飛魚最大射程為38英里,最小射程為12英里,再考慮到海標槍的交戰距離,阿根廷擬定的飛彈發射距離是24英里。從第一次爬升到飛彈發射,整個過程理論上會在3分30秒內完成,全程無需進入英軍軍艦雷達最低探測高度或海標槍飛彈的最低射高。
在發射飛魚飛彈後,超級軍旗就能立即脫離,而飛魚飛彈則會在無線電高度計與慣性導引設備的引導下降至15米高度巡航。當飛魚飛彈導引頭的I波段ADAC MK.1雷達接手後,根據發射前設定此時的飛魚會在7、4.2或2.2米高度上進行搜索。對於既沒有預警機去實現跨地平線偵查,雷達性能又沒有好到能有效探測超低空目標的英軍而言,飛魚能夠通過極低的巡航高度與末端搜索高度得到地平線與海面雜波的掩護,結合小體積帶來的低雷達反射截面(RCS),無論雷達預警或主動攔截都非常困難。
根據英軍評估,42型驅逐艦第一批次裝備的965型雷達預計不會有探測到飛魚飛彈的能力,而992型雷達則預期能在25.5公里內探測到;而即便探測到,英軍42型第一批次海標槍在全面戰備狀況下反應時間也要30秒,正常情況下則要一分鐘左右。42型第二批次裝備的1022型雷達可能能在24.6公里內探測到飛魚飛彈,且反應時間也縮短至第一批次的一半,然而開戰時進入戰區的三艘42型均屬於第一批次,二艘屬於第二批次的卡爾地夫號和埃克塞特號直到5月中旬才能抵達戰區。就算成功探測到目標,擊落也很成問題 - 海標槍飛彈單發命中率只有25%,雙發攔截單一目標時也只有44%,但一艘42型備彈卻僅有20發,也就是僅夠支撐10次交戰。
縱上所述,以傳統的雷達預警並以對空飛彈硬殺傷手段防禦飛魚飛彈成功率非常可疑。在這種情況下,電子支援(ESM)與電子對抗(ECM)成為英國海軍反制飛魚飛彈非常重要的補充,前者主要負責通過偵獲電子訊號預警、識別與定向威脅,後者主要依靠主動或被動干擾使其降低效能。
英軍相當重視軍艦的電子支援(ESM)能力,他們在其主力巡防艦與驅逐艦上普遍專門設置了電子作戰室,專門負責訊號截收、訊號分析與訊號干擾。其最新型的42型和壽命中期升級的布里斯托號驅逐艦,以及22型、21型和12M型第三批次巡防艦,和無敵級航母上,都配備了UAA-1電子支援設備,而在比較老的12M型和郡級驅逐艦上則配備了UA 8/9,兩者均可以檢測並識別出超級軍旗配備的Thomson-CSF/EMD 龍舌蘭(Agave)雷達或飛魚飛彈的ADAC雷達。以飛魚的參數做為預警主要依據顯然會導致即時性不足的問題,畢竟這代表飛彈都已經進入末端搜索階段了,因此主要預警對象是龍舌蘭雷達,該雷達訊號的警報代號則被稱為手煞車(Handbrake)。
UA-8/9全世界第一種使用超外差接收機的電子支援設備。UA-8負責2.5-4.1 GHz頻段訊號截收,而UA-9負責7-11.5 GHz頻段,4組喇叭型天線能夠根據不同天線接收的訊號強度反推來向角,實現3-5度的測角精度,其操作需要兩人。在1964年的演習中,UA-8/9對飛機雷達的探測距離高達225海里,相較之下如果使用艦用雷達則僅有140海里,因此被認為是唯一能夠提供有效預警距離的探測手段。同時這套系統也充分展現了識別上的價值,因為雷達很難單靠回波識別目標類型,但軍用雷達與民用雷達通常存在參數與頻率差異,因此可以通過ESM有效識別。不過演習中也展現了UA-8/由於訊號分析識別的自動化程度不夠高,所以在存在複數同型號雷達的環境下就會導致分析員來不及識別。
UAA-1能夠覆蓋1-18GHz的頻段,因此一套系統就可以覆蓋比前一代兩套系統結合更大的頻率範圍。和UA-8/9相比UAA-1重量體積更小,升級更容易,自動化程度更高,操作員也僅需一人,能夠搜尋後者無法識別的頻率捷變或脈衝多卜勒訊號,測向角天線增加到8個,測角精度提升到2-3度。
而無論UA-8/9或UAA-1,搜尋到的威脅信號類型與指向都能夠直接分享給中間的信號分析員機櫃,以及兩側的主動干擾器操作員機櫃。分析員可以通過選擇性自動雷達信號識別設備(SARIE)允手動選取截獲信號後自動與記錄在聚酯薄膜磁帶上的威脅信號資料庫進行比對,也可以手動紀錄與分析參數。而確認威脅訊號後不僅能通過艦內ADAWS或CAAIS作戰系統迅速分享給作戰室,還能夠在螢幕上設定來襲目標指向線後通過Link 10/11/16這些標準資訊鏈分享給友軍。
另一種可以提供ESM支援的平台是攜帶有Racal MIR-2橙色作物(Orange Crop)的海王和山貓直升機,該設備能夠截收600MHz-18GHz的訊號,通過6個截收裝置提供全向雷達預警,並以燈號顯示雷達訊號波段和訊號強度。雖然橙色作物的分析識別能力與靈敏度不如軍艦上的同類設備,但直升機能夠高空跨越地平線運作的特性可以提供更遠的預警距離,這是軍艦完全做不到的。
在運作時,負責電子戰支援的直升機會前出到艦隊最前方的40-80海里外,並在超低空進行雷達訊號搜索,在搜到可疑訊號後才爬升到高處 - 這是因為電子預警不同於雷達預警,如果ESM裝置沒有對到對方雷達主波而是只能截獲訊號強度低得多的旁波或背波,就很難從足夠遠距離外截獲;而英軍知道超級軍旗掃描仰角不大且會從超低空接近,所以負責ESM預警的直升機也必須待在低空才能提高截獲其雷達訊號的機率;然而直升機所用的超高頻通訊只能視距內通訊,所以必須重新回到高空進入艦隊視距範圍才能傳達警告。隨後直升機會待在一定高度上使用雷達搜索目標,一來提供艦隊更準確目標情資,二來起到嚇阻甚至驅趕作用,因為超級軍旗的雷達告警設備(RWR)不能識別目標雷達類型,而且在這類攻擊任務為了攜帶副油箱和飛魚,超級軍旗也無法配備機炮以外武器。所以超級軍旗飛行員的正常做法是一旦RWR發出警示就立即往低空規避。
雖然理論上ESM裝備可以提供比雷達更遠的預警距離與更好的識別能力,但機會也不是太多,畢竟超級軍旗全程大部分時候都不會開啟雷達,英軍的ESM裝置只在超級軍旗爬升啟用雷達的階段有機會發出警報。此外阿根廷空軍的幻象III裝備的Thomson-CSF Cyrano II雷達參數與超級軍旗的龍舌蘭雷達很相似,這導致依賴電子支援系統預警時很容易被幻象III型的雷達觸發手煞車警報,進而造成混亂並降低英軍對真實警報的敏感度。
最後一種提供ESM預警的平台是潛艦。英勇號在5月底被派往超級軍旗的主要基地里奧格蘭德外海僅有40-60海里的距離上,通過聲學、電子支援設備甚至潛望鏡去追蹤和識別前往福克蘭島的任何軍機,然後通過衛星天線將警訊傳送給諾斯伍德海軍基地和特遣艦隊。理論上來說,諾斯伍德和特遣艦隊只需要幾分鐘就能收到警訊;而阿根廷軍機需要0.5-1小時才能抵達戰區,所以潛艦提供的預警時間是其它ESM平台完全無法比擬的。當然這意味著龐大的核動力潛艦將不得不長時間停留在敵方本土近海的潛望鏡深度,長時間伸出電子戰天線進行預警,不過由於阿根廷低下的反潛能力,英勇號不僅未曾暴露,後期甚至敢於逼近到只有數英里的距離執行早期預警任務。從5月17日到7月10日,英勇號共計像特遣艦隊識別並回報了263個航空目標,而由於阿根廷海軍活動已經被充分遏制,之後征服者號、輝煌號、斯巴達號甚至柴電潛艦瑪瑙號也都加入了同類任務。
然而或許是因為本身是相當次要的輔助工具,潛艦的ESM性能不如軍艦的好,且潛艦本身也是個體積更受限穩定性更差的平台。英軍對其評價是無論頻率識別能力或訊號來向角判斷能力都很有限,只要同一時間存在4-5個雷達,訊號顯示屏幕就會被淹沒導致無法識別 - 而大部分軍機起飛前都會開啟雷達進行測試,所以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同時由於電子戰設備本身不適合判斷目標距離與速度,如果不搭配潛望鏡或雷達只靠電子預警,就無法提供目標速度與高度;而長時間在敵人本土近海開啟雷達並不現實,潛望鏡觀測又相當受限天候海況。此外由於存在轉發過程且特遣艦隊飽受通訊量飽和的問題所苦,警訊有時無法保證被特遣艦隊即時接收。最後,阿根廷戰機有時那怕不起飛也會開啟雷達進行測試,且起飛後經常因為未能搜索到目標、發生技術故障或空中加油失敗而放棄空襲,上述情況都會,且經常導致潛艦發出虛警。
在電子攻擊方面,英軍主力驅逐艦與巡防艦也普遍配備有干擾器。在12M型巡防艦上主要配備是667型干擾器,這套系統可以釋放30度的寬頻噪聲干擾訊號。該系統不僅能通過旋轉調變(spin modulation)干擾圓錐掃描雷達,理論上還能夠讓敵軍S波段雷達對航母大小目標探測距離縮短至25-35海里,或者讓X波段雷達對航母大小目標探測距離縮短至10海里;而在保護驅逐艦大小目標時,能夠將S波段雷達搜索距離縮短至5海里,並讓X波段雷達完全無法探測。
後續英國原本預計發展名為Millpost的系統做為新型軍艦干擾器,然而這套系統預計無法在80年代以前服役,因此英國不得不採購現成商業產品Decca RCM-2並修改成670型當過渡,這套系統能夠干擾7.7-15.3GHz的訊號,配備於42型和82型驅逐艦,以及21型和22型巡防艦。Decca RCM-2具備響應式噪聲干擾能力,能和ESM裝備搭配在後者探測到對方雷達進行頻率截變後快速更改干擾頻率。
在少部分12M型巡防艦上安裝了669型干擾器,它的干擾訊號不是對準來襲雷達發射,而是對著軍艦鄰近海面發射,而反射的訊號被敵方雷達接收時就會產生錯誤方向與高度,且因為這個假目標是在海面上生成所以即便被干擾的飛彈轉入干擾源歸向模式也只會撞在海面上。不過669型這種干擾方式需要通過海面散射,因此導致額外的信號強度衰減;同時飛魚因為有先進的無線電高度計去維持高度,一來無須目標高度僅需方位,二來過低的飛行高度進一步減少散射的干擾訊號能被接收的量。同時該系統使用轉發式干擾,然而飛魚的前緣追蹤能力理論上也能夠克服這種誤導。由於上述原因,加上669型還有可靠度低下的問題,所以英軍只採購了4套,很快退役了,也不確定是否有參與福克蘭戰役。
然而,這些干擾手段幾乎無法對飛魚飛彈使用:飛魚使用的ADAC MK.1雷達對於主動干擾有不錯的抵抗能力,它使用更先進的單脈衝雷達,和第一代反艦飛彈的代表P-15冥河使用的圓錐掃描雷達相比不容易受到角度欺騙干擾。此外該雷達還具備三種抗干擾方式,第一種是傳統的頻率捷變,讓飛彈雷達所用頻率遭到嚴重干擾抑制時自動切換頻率,如此一來對方也就需要時間去偵獲與改變干擾頻率。第二種是基於反輻射飛彈技術發展的干擾源歸向模式,讓飛彈根據一些設定條件去檢測是否遭受足以將正確回波蓋住的強干擾,如果有就轉入被動模式讓飛彈直接根據干擾訊號來向飛行;而一旦對方停止干擾,飛魚飛彈也會在不到一秒內切換回正常搜索模式。第三種是前緣追蹤(leading edge tracker)。這種技術主要應對轉發式干擾;這種干擾方式是將截獲的訊號放大後發射出去,使雷達將其誤以為是正常反射回波。而前緣追蹤將雷達接收的訊號回波完全集中在前緣,這是因為對方主動干擾器從檢測分析雷達波到打出干擾波這段時間存在延遲,會導致干擾訊號會和真實雷達回波的抵達也存在延遲,所以前緣追蹤技術就能將受到干擾訊號覆蓋的部分排除只擷取前半段未受影響的部分。
也正因為輻射歸向模式的存在,英軍主動干擾器難以對飛魚飛彈發揮作用,所以在其設想的反制措施中也不包含對反艦飛彈本身的干擾。事實上英軍這些主動干擾器本來預設的主要使用場合是干擾負責定位與中繼引導的蘇聯遠程偵查機,逼迫對方為了突破干擾訊號而更接近艦隊,也給與英軍反制的機會。然而今天他們面對的阿根廷並不像蘇聯海軍那樣追求識別並集中打擊敵軍航母,他們只需要艦隊的概略位置然後將飛彈發射過去讓飛彈自己的搜索雷達發揮作用,這種原則下阿根廷的目標搜索手段可以更加多元,比如巡邏機的電子支援系統與雷達的搭配、民航機與運輸機的氣象雷達、福克蘭群島雷達對英軍攻擊機來向的追蹤,甚至蘇聯衛星提供的情報。雖然上述這些搜索手段精度和即時性很有限,虛警率也很高,更重要的是無法識別目標類型將寶貴飛彈集中在英軍最重要的航母上,然而英軍也幾乎無法通過主動干擾器反制這些手段 - 在面對使用ESM搭配雷達短暫開機的巡邏機時,英軍很難在如此短開機時間內察覺對方正在進行定位也無法干擾;在面對民航機時,英軍無法知道到底哪些航班擔負著干擾任務,更不可能無差別對所有鄰近航班進行干擾;在面對島嶼雷達時,軍艦更無法前出去長時間干擾壓制。
既然擁有輻射歸向模式的飛魚讓這些艦載主動干擾器難以起到效果。那最佳手段就是打造一個被飛魚鎖定也無所謂的干擾器平台,也就是直升機,而在海王與山貓的選擇中英軍選擇了空間重量比較受限但能夠再更多軍艦上操作的山貓。英國空軍的第360電子戰評估和訓練中隊有著頻率和體積合適,能夠干擾I波段的ARI 23165干擾器,這些干擾器安裝在坎培拉T Mk.17型轟炸機上,這種轟炸機大到無法在航母上操作但又小到不足以從亞松森島佈署到戰區,所以英軍決定將其拆下安裝於山貓直升機。
整套設備被稱為漢普頓.梅菲爾(Hampton Mayfair),搭配山貓本來的橙色作物使用,不過理所當然的兩套系統之間並無連動,所以操作員在接收到橙色作物的警報後需要先用頻譜分析儀去精確判斷來襲飛彈的頻率才能使用干擾器,一開始使用的舊版設備有一套類似撥號盤的設備會不停旋轉,在旋轉中對到來襲飛彈頻率時操作員就能通過耳機聽到聲音,然後操作員用油性筆手動標記訊號頻率,再將干擾器的干擾頻率指針對準。整套流程繁瑣且失誤率不低。在雪菲爾德號被擊中的隔天,更先進的Tektronix 492P頻譜分析儀取代舊有的撥號盤式設備,該設備以顯示器更直觀顯示訊號波峰,加快訊號分析與干擾效率。除了主動干擾器外,山貓也能搭配鋁箔H和角反射器一同使用。
直升機的優點在於它們使用主動誘餌時也相對不用擔心因為引來轉入干擾源歸向模式的反艦飛彈而受害,因為飛魚飛彈本身設計上不允許超過100英呎高度飛行,當然使用角反射器也是如此,和船隻相比它們可以更大膽地做為吸引打擊的誘餌,這些直升機的佈署位置通常選在離航母約600碼外的500英呎高度。5月8日起,英軍開始進行密集的實彈測試,測試方式是讓軍艦向攜帶角反射器的駁船發射沒有攜帶戰鬥部的飛魚飛彈;而直升機則滯留在駁船一側空中進行干擾。測試顯示該干擾器在開啟狀態下確實能夠將飛魚引向直升機,但只能一對一干擾。
攜帶有漢普頓.梅菲爾的三架山貓5月22日運抵航母並在23日完成首次飛行測試,並很快投入使用。然而它們很快暴露出問題:老舊的ARI 23165要達到啟動功率需要整整10分鐘,而山貓本身要升空並佈署到合適干擾位置也要十幾分鐘時間,很難在手煞車警報到來後及時完成佈署;而即便完成佈署,身處航母身旁,也就是艦隊核心的難題就是此時所有軍艦的I波段雷達都會在空襲到來時開啟,機組要在這種環境下迅速分析並識別出飛魚飛彈的ADAC雷達訊號非常困難。
在主動干擾難以期待效果的情況下,就只能依賴被動干擾了。值得慶幸的是,雖然1982年開始服役的飛魚引進改進版加入了擁有軟件分析回波功能的ADAC 16雷達,不過阿根廷軍採購的是MK.1型,因此鋁箔條對其仍會起到誤導效果。然而即便是MK.1型也不代表鋁箔條那麼容易生效,為了延長在空中散佈的時間和寬度,鋁箔條雲必須在一定高度上炸開 - 然而飛魚本來就沒設計去搜尋高空目標,這也代表鋁箔條必須在準確的時機和距離上炸開以便確保當飛魚接近時鋁箔雲能夠在其搜索高度上。此外飛魚能夠在發射前設定搜索扇區與深度,因此如果一開始對目標位置有明確認知而能夠將搜索範圍盡可能限縮的話,在其設定搜索範圍之外的鋁箔條自然也不會起到吸引作用。
英國海軍有多種鋁箔釋放方式,分別是使用4.5英吋艦砲發射,能夠產生I或J波段回波的鋁箔C,以及使用3英吋8連裝發射管,可以把誘餌火箭彈發射到1150米外300米高度炸開,讓鋁箔條雲以每秒約0.7米速度下降的鋁箔D,以及用直升機部屬的鋁箔H。鋁箔C主要負責在艦隊空缺處生成目標將飛彈引到相對無害的軸線,而鋁箔D是軍艦自衛的主要手段,鋁箔H則是主要由航母艦載直升機使用,負責保護沒有鋁箔D的航母。英軍制定的干擾絲火箭使用準則是發射至離軍艦約1150米外,軍艦則會盡量正面對敵以確保以最小RCS角度對準來襲飛彈。
雖然鋁箔在理論上是對飛魚最有效(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反制手段,但鋁箔也有許多問題,首先鋁箔條生成的大量雜訊對防空作戰造成頗為嚴重的干擾,而且鋁箔條發射後起效時間有限(因為會飄散),且只能誤導而不能消除威脅,一旦通過鋁箔雲,飛魚會立即重新回到搜索模式 - 然而,那些在特遣艦隊較後方的船隻,通常是防空能力較弱的,且一部分是最重要的(如航母)。最後是英軍主要裝備的3英吋鋁箔發射器只有8發備彈,裝填要以人力進行所以速度不快。
根據4月29日分發給特遣艦隊的飛魚飛彈反制措施指導,如果發現飛魚飛彈來襲,艦隊就會廣播稱為ZIPPO的呼叫。ZIPPO分成1和4兩種情況,ZIPPO 1適用於區域內任何單位目視識別飛彈或飛彈發射,或者ESM設備探測到50海里內飛魚飛彈雷達訊號,或者雷達探測到50海里內快速移動目標。在ZIPPO 1的情況下,應對措施為發射鋁箔D並立即轉向,讓來襲飛彈置於船身右舷。
ZIPPO 4則是ESM裝置截獲敵方空中或水面雷達,或資訊鏈傳輸訊號,以及雷達或目視發現敵方水面或空中平台的情況。在ZIPPO 4的情況下,應對措施為以主動干擾器對敵方雷達進行干擾,並佈署鋁箔C和鋁箔H;當敵方航空單位距離為50海里或水面單位距離為25海里時,全面佈署鋁箔D,並轉向將威脅置於右舷。
5月1日,負責搜索目標的兩架SP-2H反潛巡邏機靠ESM裝備截獲、識別並定向了965型雷達訊號,藉此確認雪菲爾德號的方向。而正好英軍前一天擊沉了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海王星的飛行員決定讓他們看起來像是在搜索生還者,隨後這架海王星就保持盡可能低的不穩定高度靠ESM持續保持對目標的追蹤,只在少數時候幾次短暫爬升開啟雷達以便掌握準確方位;而由於有ESM協助定向目標角度,雷達的開啟時間可以大幅縮短並對準更正確的方向,英軍既沒能注意到海王星的存在也無法通過ESM裝置得知他們早已暴露。
最後在海王星的引導下,兩架超級軍旗得以幾乎全程無須自行搜索目標,僅在最後階段進行三次爬升就成功捕獲目標並發射飛魚飛彈。而在英軍最前方的三艘42型中,雪菲爾德號的UAA-1因為正在進行衛星通訊已經關閉,而格拉斯哥號的雖然開啟並截獲龍舌蘭訊號,隨即向艦隊發佈手煞車警報,然而由於之前幾天被幻象III觸發好幾次虛警,無敵號的防空作戰指揮官判斷仍然是幻象III戰鬥機雷達,因此沒有下令其餘軍艦提高戰備,最後雪菲爾德號未能啟動任何反制措施就遭到擊沉。
在5月25日的空襲中,阿根廷的通過福克蘭群島上AN/TPS-43雷達追蹤來襲英軍海鷂航線,結合S-2E和EMB-111反潛巡邏機的ESM裝備,大致掌握了英軍航母位置,並派出兩架各攜帶一枚飛魚的超級軍旗前往發起攻擊。而英軍這邊,當天負責里奧格蘭德外海ESM早期預警任務的輝煌號潛艦不知為何沒有發現他們,首先發現異常的是最外圍第一道防線上21型巡防艦伏擊號,該艦的ESM設備截獲龍舌蘭雷達訊號並發出手煞車警報,而30秒後雷達才探測到來襲敵機。隨後各艦立即發射了鋁箔火箭 - 當然除了沒裝備發射器的船;而在無敵號甲板待命的,配備漢普頓.梅菲爾的山貓在四分鐘內完成起飛 - 但仍然沒有快到足以即時進入指定干擾位置。
這枚來襲的飛魚一開始是正對著伏擊號來的,但中途突然轉向,很可能就是伏擊號的鋁箔調起到的效果 - 不幸的是,當飛魚衝過鋁箔條雲後,盯上了大西洋運輸者號並將其擊沉。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損失是不值得的,在外圍的是對戰局近乎無關痛癢的兩艘21型巡防艦,甚至他們本來就是擔負肉盾的,結果鋁箔條反而讓這些肉盾未能起到吸引打擊的作用。
在5月30日的空襲中,阿根廷通過未確認的手段(很大可能來自戰區活動的蘇聯衛星與間諜船)得知英軍航母位置 - 雖然實際上不完全準確 - 派出兩架超級軍旗攜帶最後一枚飛魚飛彈發動攻擊,同時4架天鷹也將攜帶炸彈跟進飛魚飛彈進行凌空空襲。
英軍這邊,負責警戒的英勇號仍然沒能察覺這次攻擊的發動,首先確認威脅接近的是負責ESM預警的山貓,該機通過橙色作物第一時間發現阿根廷超級軍旗,隨後是埃克塞特號的UAA-1同樣在1431時檢測到手煞車訊號,而該艦的1022型雷達則是在1432時才捕獲目標,隨後英軍特遣艦隊進行了轉向與發射鋁箔條等標準應對措施。在這次空襲中,阿根廷最後一枚飛魚成功突破英軍防空系統攔截,一度鎖定並被12M型巡防艦仙女座號的UAA-8/9截獲ADAC雷達訊號,但最後可能因為故障或鋁箔干擾而墜海。四架伴隨在後展開凌空空襲的天鷹被擊落兩架,英軍特遣艦隊損失為零。
福克蘭戰爭充分展現了電子戰的重要性與侷限性。在探測方面,電子支援能夠提供比雷達更遠的偵搜距離與雷達不具備的識別可能性;但另一方面,電子支援仰賴對對方雷達主波的接收,在對方雷達角度或高度和電子戰設備差距過大,或者對方實行嚴格電磁靜默時難以發揮;而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即便有數據庫與電腦自動識別功能輔助,電子支援設備的測向與識別仍會相當困難,且電子支援設備無法單獨提供距離等數據,也就無法取代雷達的引導能力(雖可通過複數設備進行三角定位,但會複雜且通常緩慢得多)。
在主動干擾方面,艦載干擾器曾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大放異彩,以色列結合主被動干擾讓阿拉伯聯軍手中的P-15白蟻(北約代號SS-N-2冥河)反艦飛彈消耗數十發卻無一命中;但到了福克蘭戰爭,擁有單脈衝雷達與干擾源歸向能力的飛魚飛彈嚴重打擊了艦載干擾器的發揮空間,以至於英國幾乎未曾在戰爭期間使用。但像漢普頓.梅菲爾的出現也給予了一個新的方向,直接促進了如今舷外干擾器的蓬勃發展。
在被動干擾方面,鋁箔條在戰爭期間的使用效果受到肯定,但鋁箔條起效時間短且可能會導致本該被外圍作戰艦艇吸收的反艦飛彈得以深入艦隊縱深的問題也充分凸顯,而且當時鋁箔條的成效是建立在當時的飛魚還比較缺乏識別能力的前提下,這一個問題在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有很大改善,因為鋁箔條之間會不斷以不規則移動形式反射訊號,生成的假目標訊號和真實目標相比明顯存在明顯不同的訊號閃爍(glint)特性,這為軟件識別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福克蘭戰爭之後,英國廠商迅速推出了Outfit DLF系列被動誘餌,以充氣式可漂浮角反射器改善了以上問題。
可以看出任何領域的對抗都離不開對技術的關注與持續的精進發展,上一場戰爭的經驗與概念都不能全盤照搬到下一場戰爭中,甚至預想的戰爭進行模式與概念往往也和實際執行時不同(正如同此次戰爭對敵方搜索單位的干擾),唯有對自身能力與侷限的正確認知,對技術發展與假想敵能力的客觀尊敬,對於精進自我的不懈追求,才能避免被時代拋棄而輸掉下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