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畢業設計一定要是快樂的過程
為何選擇這個基地
沒錯,我以基地周遭的探索作為選擇的開端,選擇一個我喜歡且想花時間討論的基地!!!而我選了哪裡呢?答案揭曉,台中美術館對面的忠信市場!!!
討論忠信市場與整個綠園道規劃的關係,並且賦予它一定定位點。我一直在討論且思考為什麼整條綠園道這麼熱鬧且活躍,然而位於地理位置不錯的忠信市場,卻是沒落的?
關於空間的在與不在—介紹忠信市場
忠信市場位於台中美術館對面,四周被街屋包圍,入口意象低,卻一度有觀光風潮。為什麼我用「在與不在」來形容空間呢?因為這個空間的特色不在於塑造的美麗立面,也不在於尺度的有趣變化,而是他本身自有一種是空間堆積卻非空間組構的特色!
我在美術館裡看見了一本南藝大出版的書籍,他寫道:「建築最大的目的在於,建築如何能讓建築消失,如何能讓空間的本身消磨形體上的最終所在?」我很欣賞這樣子對於建築的詮釋,也必須說,忠信市場有這樣子的潛力,一個沒有立面的建築空間怎麼吸引人呢??
在與不在的空間,像是街道一樣,有鐵棚的街道,是街屋也非街屋。聽起來很矛盾吧!沒錯,這樣如此矛盾的空間,在都市定位上也有著相當矛盾的點—位於地理位置不錯的美術館對面,為何發展不起來呢?
沒有門口的市場,裡面就會迷路的社區,還有點髒亂、堆積雜物。我們該如何定位鄰近美術館的「市場」呢??
關於調查訪談店家
以前意外走進忠信市場內,發現裡面很黑暗,但仍然有人在裡面生活,甚至開業!!但大部分都是一時興起的觀光熱潮,沒辦法長久經營下去,而內部的店家越來越少(真的很少)。
意外地認識到市場內的咖啡廳老闆,我問他說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越來越沒落的市場內經營咖啡廳?他說:「這個市場的租金很低,他負擔得起這樣子的創業資本。」我又問說,那除了資本之外,這樣的空間為什麼能吸引到他?有什麼特色嗎?他回應我:「這空間的特色在於本身自帶一種隱密性,你打開它就等於失去它存在的價值!」我很驚訝,我很少探討這樣子的空間,什麼是空間的隱密性??如果隱密的話又怎麼樣子吸引客群呢?這樣隱密的市場,該怎樣定位它的意義?
關於調查,我有以下提問想反思探討:
1.美術館觀光客多,但為什麼忠信市場會沒落?
2.沒有入口意象,可以引入人群嗎?
3.地利位置好卻沒有好的商業規劃?
4.美術館對面的市場如何呼應美術館的存在?
5.空間的有趣性與置入的模式關係
6.住商融合的關係(因為仍有住家在市場內生活)如何共生共榮?
7.鐵皮頂棚的空間是否保留?
8.公共廁所的藝術性(目前市場內的公共廁所挺有特色的)
9.是否需要特殊造型創造地標價值?
10.是否該與綠園道公園地創造入口延伸?
11.是否該延續以成功發展的審計新村營運模式?創造綠園道上第二個審計新村?
下面留言喔!!!之後會補上基地內部現場空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