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上設計課前都還不一定
先讀點書
如果讀建築系不用讀書其實做出來的設計沒辦法說服自己的指導老師、外評老師或者是大師們。這個道理是到了大三去淡江才開竅的,因為在那裡有些同學的設計會用一些經典的書籍上的理論或是大師所Study的設計手法來讓指導老師接受,以前的設計很多時候都是用自己想的,或是跟老師激烈溝通的結果。
但有時當下是可以操作的,但現在回頭想想自己會覺得荒唐,像是我的雞腿題。另一個案子是在邱文傑那實習時,在跟邱建提出我的方案時他看到的反應是「哇~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手法,以前都沒看過」提出這個方案時,雖然講了我的想法與概念,但真的實現的優缺點我卻無法拿出例子來證明,反而邱建在講其他案子時,他會一些案子來佐證或是想像來說服業主。
而我自己在這四年期間加加減減有讀一些書籍,我喜歡的幾本書《讀建築》《在果凍上蓋房子》《城市的意象》其實每個時期再重新回味又有不同的風味,而會開始看書也是大二上接下的寒假在廖胖凱的工作室裡會無聊翻書看看,發現對我胃口的我就一直往下讀,讀到他的書都被我看過後又跟隔壁的馨鎂借了許多書來看。我的畢業設計也可能會以書中的內容做為佐證來應證我對於基地到建築設計的想像與目標。
聽演講
除了讀書之外對我來講影響畢業設計的方向是演講吧。在大一時學校經費多嗎?每週基本上有建築師或是學者來系上演講,那時的我們又受建概課的心得報告作業所以每次一定會聽,而且我會在現場做一些小筆記才可以寫出一些心得,當時的訓練與接觸讓我覺得演講其實還不錯,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糟(以前國高中的學校演講是真的無聊),也是那時知道陳冠帆老師的事務所,以及台北的皮蛋豆腐是由誰誰蓋之類的!
我在實習時,事務所的同事都是成大的學長姐且都是建築系,所以他們會分享一些成大的大小事,其中包刮傅朝卿老師在台南有辦展覽與演講,那時我對那個老人沒有特別的想法,可能是我之前一直對文史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但當我聽了他的演講兼導覽時,我認為他是鬼吧!他對於文資保存的想法與解說讓我非常的認同,其中一個案子是台南有許多老宅年代已久,但到底有沒有需要保存的意義呢?這個問題他給的答案是不一定,有些房子只是年紀大了卻毫無意義,像是人的器官年紀大了也會壞更何況是房子,壞了就要換而非是一直修復保存。他也舉了國外的例子CHANEL的玻璃磚屋。真的是經典!
再來思考
畢設對我的意義是甚麼?這個問題有時候會從我腦中浮出來,又沉下去。
現在我給的答案會是將我大學四年的東西都展現出來,圖學、做模型、數位、測繪、3D、渲染、研究方法、理論方法、都市概論、剪影片…等,學到的事物濃縮過濾成一個畢業設計吧!?!!!
在大四時在事務所時,學長姐就會開始刺探性的問我畢設會想做什麼呢,那時我給的答案跟現在可能沒有差多少,雖然模糊卻有些頭緒,雖然動機沒有明顯議題沒有明確但好像可以討論。
在大三時在淡江修賴老的都市設計時,他講過「要改變台灣建築的不會是建築師,而是都市計畫委員」因為他們可以訂定都市計畫法來改變台灣的天際線與容積建蔽,這個道理我是在邱文傑實習時體驗到,他們有一個案子的量體就是因為都市規劃的關係要退縮拉高最後長成那個樣子。而現代在鼓吹綠屋頂設計,所以大部分房子都必須添加這個機能,綠屋頂沒有不好但每個房子屋頂都是差不多的樣貌時,整體就沒有特色,我自己想像就覺得好無聊。
動機
上禮拜有跟珍黃討論過我畢設的超級草圖(還沒整理過的版本),再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我在思考設計題目時,其實有點沒有整理過就開始交叉編織想法會堆疊交錯、沒有一慣性。但聊過後覺得:動機→(題目)→議題,三者個關連與思考的方向,算是我覺得在想畢設時可以驗算的方法。以下是我的動機們,雖然不知道太多動機會不會不好!哈哈哈哈
我的畢設尺度想要將拉到整個台南市(舊台南市),藉由都市設計來觀看台南,設計出我自己認為的台南樣貌……………………………………0.895
每當有人問台南有什麼好玩之類的,我其實腦袋中想到都是觀光區,如果將這些地方介紹給朋友的話,會真的是台南原始的樣貌嗎?這是我對自己的提問………………0.803
再還沒有駕照前,我是用雙腳漫步在台南巷弄內,再前往目的地的過程其實會發現眼前看到的立面都是店家所設計的樣子(化妝),當離開騎樓抬起頭看上去才知道建築完整的樣貌(素顏),這是對我來說很奇特的感覺,因為這才是建築的完整樣貌。(南埕衖事也是有點類似這樣的想法)……………………0.581
最後是台南給外縣市的人的印象大多是吃還是吃,其實這我也不否認(哈哈哈。而這都是我再大一時還沒參加踏溯台南前的認知,而經過那個活動後讓我更了解台南的歷史紋理;又在實習時認識可設計的人,他們帶我們去參觀好多台南的老建築改建,我從中了解到舊建築在拆與不拆的抉擇,其實很多事要思考與回應到使用者或者是說當地人(台南人),有些時是需要保留當地的生活樣貌,而非要順從觀光化而產生出來的新建築(機能)……………………0.897
以上是我的動機?可以算吧哈哈哈,下集我應該可以整理好更清楚的動機與議題跟題目(哈!,我這陣子在修之前的設計發現設計說明要濃縮的話,真的要一直打修改再重打才會對自己的設計更清楚的。
附件
這是對前前傳(一)的小整理,這讓我算是我對於畢設這個菜單上的菜挑了一些我喜歡的菜來講感想,都是我自己的想法非常主觀超主觀的。
剛再分類真的超難的,因為每個都有它的特色我都覺得放在一起都不太可以,應該是我真的滿喜歡這些作品吧!所以用了粗糙的方式歸納!
分類〈一〉設計特殊性、論述的邏輯性、實構,第一個分類方式都是我那個當下的感覺或是第一次看到,超級主觀的分類。
分類〈二〉基地的回應、議題反思、結構探索,這是我現在再回頭看這些設計的感覺,作為建築來講分類〈一〉所看的是表;分類〈二〉則是裏。
參考資料:各校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