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女裝英雄二:「鞍馬的偶像」源義經

神木隆之介。左是「義經」時期,右為2012年「平清盛」再度飾演源義經。

神木隆之介。左是「義經」時期,右為2012年「平清盛」再度飾演源義經。

=慣例的角色介紹=

  1. 源義經:平安末期武將,源義朝第九子。源平合戰中的最大功臣,後受到兄長源賴朝猜忌,一路躲避追殺到奧州平泉仍遭圍剿,先殺妻女再切腹自盡。
  2. 武藏坊弁慶:原為比叡山武僧,與義經相遇後成為他手下郎黨(隨從),最後為義經戰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義經和弁慶的初遇

「牛若」 松本楓湖作 圖片出處:東京國立博物館/ColBase(https://colbase.nich.go.jp/collection_items/tnm/A-307......)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怪僧弁慶每晚都會在京都五條橋出沒,專門襲擊持刀劍的路人,目標是搶奪並收集一千把刀與薙刀。好不容易集到了999把刀的弁慶,只差最後一步時正好遇上了牛若丸。

牛若丸過橋時披著一件女子外出時穿的被衣,頭臉大半都被遮住。弁慶初時誤以為牛若丸是女人,打算放她一馬,但越看越不對,這才發現是位披著女裝的少年!

弁慶叫住了牛若丸,威脅他留下買命「刀」,但少年冷冷地拒絕了,兩者在五條橋上展開激戰。最後弁慶敗北,成為牛若丸的手下。

以上就是日本最為人熟知的義經弁慶五條橋傳說。作為日本歷史上最有名的悲劇英雄,關於源義經的文藝和影視作品可說是數不勝數。這些作品中通常稱義經幼名為牛若丸 #每次聽到這名字都會聯想到牛肉丸_好像很好ㄘ,但其實在古文獻中其元服前的名字只有牛若兩字,在後面加上丸是始於室町時代的習慣,到了江戶時代此稱呼才正式定型。

另外關於故事中提到的五條橋,事實上最初也是眾說紛紜。義經生於1159年,歿於1189年,前述故事雖然是虛構的,筆者還是假定兩人初遇的時間點是1170年代。百年後以源義經主僕為主角的軍記物語「義經記」也提到了這段軼事,但這本著作中兩人初遇卻是設定在五條天神,決鬥則發生在清水寺。位於舊五條通(豐臣秀吉都市改造前,現松原通)上的五條天神和清水寺的等距離中間點正好是五條橋(詳見圖二)。 而這個地點也漸漸為後世弁慶義經作品愛用。

舊五條通就是現在的松原通,將五條通向南移動的是豐臣秀吉。現在位於松原通西洞院的天神社還是沿用舊名五條天神。 舊五條橋是否真實存在過尚需考證。

室町時代的御伽草子(短篇附插圖故事集)「弁慶物語」中總共有四次對決,前三次分別在北野天滿宮、法勝寺、清水寺。最終決戰在「五條橋的正中央」。稍後出現的能樂「橋弁慶」則將對決地點設定在五條大橋上,也為後世演藝作品根植了五條橋對戰的固有印象。「橋」本來就是容易衍生出傳說故事的場所。後世作品偏好將相遇或送別的場面安排在橋上,可能也有受到弁慶義經傳說的影響。


牛若的女裝戰略:擾敵還是惡作劇?

按照「義經記」裡的敘述,義經在五條天神與弁慶初次見面就看出這人武藝雖不及自己,但也相當不賴。就在他考慮將弁慶收為家臣時,又在清水寺偶然見到弁慶,義經「迄今皆服男子飾,仍易女裝披被衣」。女裝策略目的是為了迷惑弁慶,其中可能也有點純粹惡作劇的成分。

「橋弁慶」中弁慶的對手則是元服前的少年牛若,不過同樣也是女子裝束。牛若在橋上看到弁慶後,隨即「被薄衣以傍其身」,穿著女裝接近弁慶。而且看到對方慌張的反應還暗自稱快,竊笑著想「不如多加戲弄」。#咦咦是小惡魔人設

「弁慶物語」中兩人初見是在北野天滿宮。此時的牛若雖然沒有特意掩蓋自己源氏御曹司牛若的身份,但果然也是女孩打扮。與弁慶對戰時「解薄衣而勝之」。只是這裡的弁慶並沒有太驚訝,反而「聞聲而知其人為牛若殿」,這一點與上述作品較為不同。


讓義經穿上女裝的室町時代作者們

比前述三部作品更早的「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中,義經都還沒有女裝形象。也就是說身披被衣走在路上的這個情節是室町時代才創作出來的。而室町時代的弁慶也還沒有為牛若的女裝姿態心動,「義經記」和「橋弁慶」都是稍有遲疑而已,「弁慶物語」甚至連反應都沒有。

弁慶為義經的美貌神魂顛倒,這樣的解釋是江戶時代才開始出現的。「弁慶物語」有許多版的抄本,實話說筆者沒能全部都拜讀過。江戶初期的元和抄本開始使用活字大量印刷,這才讓筆者有幸找到1621年(元和7年)的版本。這本加入了一些與室町原稿不同的地方,例如弁慶見到義經時不敢置信於他的美貌:「東之源九郎義經,豈能如此絕色?」(東:東國,大和朝廷控制力不足的關東與東海地方。清和源氏當時稱霸東國一帶)

17世紀前半的「弁慶物語」抄本對義經的形象作出改動,弁慶對義經的美貌怦然心動,但此時的弁慶還沒有對義經抱持戀愛感情,更早之前的室町時代當然也沒有這種BL設定,這些都是江戶時代更後期才加上的新情節。室町時代的義經雖然還沒有「征服」弁慶,但「義經記」裡卻另有一些篇幅敘述動搖男心的牛若。


令僧侶不忍落髮的「美童」源義經

義經還是牛若時代的經歷大多不明,傳聞他幼時曾被送到京都鞍馬寺修行。「義經記」裡也花了頗多篇幅介紹此段未知真假的往事。

鞍馬寺中收養牛若的是東光坊的阿闍梨(闍音同蛇,意為上師),東光坊也對牛若的美貌和才華心折,形容他「可謂學問之精靈。溫文爾雅、眉目秀麗,無人能出其右」。但牛若懂事以來就知道了自己源氏嫡系的身世,因此有了打倒平氏的慾望,私下偷偷開始練習武術。察覺到這一點的東光坊為了阻止義經繼續鑽研劍道,向寺內同僚提出讓牛若受戒並正式皈依佛門。

聽到此一提案,良智坊的阿闍梨首先反對:「牛若容顏絕世,實不宜於今年受戒,應延至明年開春時分再行剃度儀式。」

東光坊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的回應,但他卻沒有完全否定良智坊的意見,反而在答覆中對容貌那部分表達共鳴「寺中無人不可惜⋯⋯」,強調正因如此才應該加快腳步讓牛若剃度。這部分內容可以看出,雖然有意見分歧,但鞍馬寺上下都為如此美少年要提前剃度受戒感到惋惜。


不只僧侶 連天狗也淪陷

古時的日本寺院有女人禁制的規矩,僧侶們的性慾望因而轉移到寺中還未剃髮的稚兒身上 #金變態,這些稚兒原則上到了十五歲上也會正式落髮成為僧侶。這其中當然有例外,容貌特別突出的稚兒是可以延遲剃度的,僧侶們都想讓稚兒的美貌再留久一些,因此生的越美成為例外的可能性就越高。這些延遲受戒的例外對象被稱為「大稚兒」,但義經的情況和一般寺院師徒間的男色情況又有不同,眾人愛護的程度反而更像是寺中的「偶像」。

鞍馬山還流傳著牛若向天狗學習武術的傳說。這傳說也是室町時代形成的,常常被演藝作品當成題材,其中最有名的是謎樣作家「宮增」(一說是猿樂師世阿彌)所作的能劇「鞍馬天狗」。

劇中的大天狗對牛若愛的告白大致內容就是:「我已是垂暮之年,對你的思慕之情也會被當成笑柄吧?我只求你不要以惡意揣測老人的這份感情。你我還不是十分親近的關係,我卻仍萌生戀慕之心,實在悔恨不已!」

義經記中,眾僧愛戴;鞍馬天狗,熱烈告白。室町文藝作品中的牛若已經漸漸成為男色題材的高人氣角色了。


作者:井上章一(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河劇演出「義經」最有名的應該是瀧澤秀明,當時23歲真是美貌巔峰。這齣飾演瀧澤孩童時期的神木隆之介長大以後在大河劇「平清盛」又再次演出源義經。兩齣我都跳著看所以不好評價,但「義經」的五條橋對戰戲拍得很美,櫻花花瓣紛紛落下,讓我印象深刻。

2005年NHK大河劇「義經」,主演瀧澤秀明。

各種影視和繪畫作品中的牛若名場面就是站在五條橋的欄杆上俯視弁慶。#日本人真的很愛在橋上決鬥

每一任義經都要站在橋欄杆上(找不到05年版的劇照只好用12年的)

另外本文作者井上章一在這系列某篇文章還談到自己青春期以後開始覺得弁慶義經之間的關係不單純,我也有同感,成為腐女以後就是腐眼看人基,個人覺得在橋上相愛相殺根本是超理想的BL邂逅♥️

#雖然古畫都把弁慶畫的很扭曲_但我都把他腦補成帥氣武僧 #想像無罪嘛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二十八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