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ie影評:這就是性別正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去看了芭比,覺得是還不錯的電影,但有很多基本問題導致它看起來話說一半,所以變得很沒說服力,也可能是我沒有看懂各種隱喻?才看得有點痛苦。少數喜歡的橋段也不是本片的重點,所以有點失望。因為有很多話要說,索性寫了一個簡單的影評,有人想討論的話也很歡迎,因為我真的很迷惑絕對會爆雷,請慎入。

1.世界觀有趣,但不深刻:芭比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有聯繫,且會互相影響的世界觀乍聽之下很有趣,也讓人好奇真實世界中的「玩家」發生了什麼事,導致芭比不再是典型芭比。然而這個世界觀並沒有什麼發展,鋪陳最多的是芭比怎麼到真實世界,又怎麼從真實世界回來(我還以為會有爆點,但並沒有),唯一的笑點只有肯尼摧毀芭比世界時,真實世界的肯尼周邊也大賣外,看不到這個世界觀的深刻內涵。

2.主題多元,但鋪陳不足:電影想要討論的東西很多,包括女性覺醒、女性困境、父權社會等等,但在連接時不夠流暢,話也都沒說清楚。比如媽媽因為內心的悲傷所以畫出「無法抑制死亡念頭的芭比」,這個內心的悲傷從何而來(光是討論死亡就很需要功力)?劇中只有呈現媽媽和女兒不和,好像也沒其他了,也許是認為觀眾都能理解身為媽媽的困境,所以直接帶過?但即使如此,在媽媽走進芭比世界後這些困境就突然沒了(?)開始跟大家瘋狂輸出女性的不容易,然後心病就好了?跟女兒的關係也好了?就算我強行理解為解決女性困境的方法是女力團結,電影的敘事仍然缺乏說服力。

3.芭比世界是怎麼變父權的:肯尼到真實世界後發現「哇父權社會太讚了吧」,所以把父權社會的概念帶回芭比世界,把芭比世界變成「肯尼世界」,這部分我原本期待電影可以稍微描繪「如何把社會變得父權」,畢竟原本的芭比世界顯然是女權至上的地方,肯尼如何憑一己之力說服大家「男人才擁有統治的力量」?而芭比們為何說「不動腦的感覺太讚了」?任一現象都很值得描繪,但電影中似乎只提到男人跟馬的連結(男人可以駕馬,從而獲得權力?),搞得父權社會的形成好像是一場鬧劇一樣。

4.男性角色的刻畫:電影裡面的男性角色刻畫都慘不忍睹,芭比世界的肯尼們就是一群沒腦子的肌肉棒子,這邊還可以理解為芭比世界是虛擬世界,所以人物描繪上會比較浮誇,那真實世界的美泰兒高層呢?從頭到尾就看到這群男人跑上跑下沒有任何輸出,講一些不著邊際的蠢話,也看不懂他們對於美泰兒這個品牌或是芭比產品的信念感是什麼,好像就是負責搞笑的?但看到真實世界的其他男性又好像很正常,不太理解把這些主要男性角色刻畫地跟白痴一樣的意義是什麼,這樣比較有推翻他們的正當性嗎?

5.芭比&肯尼之戰:芭比喚醒其他芭比們的方式是,對他們輸出「當一個好女性有多難」的言論,我覺得這個喚醒方式挺粗暴的,但因為芭比世界嘛,我願意接受芭比們這麼容易覺醒的設定,後面覺醒的芭比們開始當間諜,讓肯尼們卸下心防,這是少數有趣的地方,肯尼們大量的男性說教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見到,所以滿有帶入感,但後面引起肯尼們內鬨的方式是讓他們互相猜忌搶女友,我覺得說得通但說服力不足,女性作為資源確實是引起戰爭的一種可能,但有沒有強烈到可以瓦解父權社會的共識(如果最強的男性可以獲得最多女性,那本質上還是父權啊?),這值得再琢磨。

6.女權世界才是正義?:芭比們讓肯尼們起內鬨,導致肯尼們忘記今天要修憲,芭比們就衝到最高法院把芭比世界奪了回來,這部分我有點傻眼,我本來以為應該是芭比們和肯尼們會各自輸出自己的想法,如同肯尼所說的「我在真實世界裡會被看見、被尊重」,其實是基本的尊嚴感問題,雖然這個問題在最後有花一點篇幅解決,但芭比們直接讓肯尼們消失在修憲現場,會讓人感覺肯尼們仍然不會被在乎、被聽見,他們只配當被統治的那群人。(當然芭比世界本來就是以芭比為中心,但我覺得應該有更把肯尼們當成獨立個體的描寫方式,而不只是讓他們認錯然後繼續隱身)

7.劇情割裂,沒有連貫性:電影裡的角色群很多,而且看起來編劇想讓每個人都「有話要說」,芭比、肯尼、美泰兒高層、主角母女、美泰兒創辦人、芭比世界的艾倫,但實際上話都說不到一處去,芭比想要找到自己、肯尼想知道自己是誰、艾倫覺得自己不受重視、主角女兒認為芭比是法西斯主義的體現、主角媽媽的女性困境、美泰兒高層認為芭比公司由男性掌權並沒問題、美泰兒創辦人的理念、但這麼多東西和面向卻並未相互對應,更像是各說各話,每個人都莫名其妙找到自己生命的答案,整部電影像是某種大雜燴的亂燉。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部片的野心很大,想要一口將所有與性別有關的議題吃下來,但其實性別議題裡有很多分支(父權社會&紅利、女性困境/覺醒、性別特質、性別之間的微妙關係),其理論內涵往往來自不同背景的思想,無法一概而論。每個議題都想碰一點的結果就是四不像,更顯得長久以來制約男女性的父權陰霾只是一個個單點問題,只要一一攻破就能拯救蒼生,但我想這樣多少是有點忽略結構性問題了。



avatar-img
8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時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應當如何自處呢?
真正的深淵不是性 是猶如貞操帶般束縛的幻象
看見自己,傾聽對方,讓彼此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喜歡你是件美好的事,沒能攜手走過只是時間跟我們開的玩笑,而我沒有遺憾。
最後我們以為自己解開了謎底,但仍掩飾不了悵然若失的樣子,那份愛早已不翼而飛。
人,應當如何自處呢?
真正的深淵不是性 是猶如貞操帶般束縛的幻象
看見自己,傾聽對方,讓彼此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喜歡你是件美好的事,沒能攜手走過只是時間跟我們開的玩笑,而我沒有遺憾。
最後我們以為自己解開了謎底,但仍掩飾不了悵然若失的樣子,那份愛早已不翼而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