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我可以創作嗎?

-

無所不在的點子

身為一名宜蘭人,在雨和稻的搖擺裡成長。以往卻從來不知道,原來生活裡滿是各種故鄉給予的一疊疊文學底稿。

宜蘭。羅東


為什麼要喜歡創作?

但也不是說從來就沒發覺自己善於創作(小時候被大人稱讚的那一種,但是長大後發現自己是文學獎絕緣體(哭))和書寫文字的這個特質,而是更像說不知道真正的「文學創作」到底對於自己而言真正的價值為何。

這件事就要從國中那時說起,當時班導正好在某場合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同樣出生於宜蘭的名作家「簡媜」,並邀請其至學校禮堂為全校學生分享文學和生活的連結,當時學校也舉辦了全校的閱讀心得比賽,並安排獲得優良評比的同學能在活動結束後前往後臺親自領獎並簽名。


那位「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

而好巧不巧我就是其中一個。在後臺親眼見到簡媜老師,她不太說話,可是能感受到他的真誠和平易近人,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想要看更多老師的作品,了解為何文學能夠如此吸引他,所以我開始讀。

簡媜老師於《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內頁的簽名


《吃朋友》

首先我接觸的是老師的《吃朋友》,在我一開始接觸簡媜老師作品時是首先提及的閱讀心得競賽,因此閱讀的角度不同,後來再讀,我看到原來每個人的人生都能是一場波濤洶湧的劇,儘管看起來再如何不起眼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五味雜陳,然後再由簡媜的筆觸化作一道道的菜餚,在一大圓桌上酒酣飽腹,各種滋味。

《吃朋友》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後來再讀《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此時我藉由國中班導更了解到簡媜老師的文字是凝練且獨特的,因此保持另一種心態觀書,卻在閱讀此冊時感到詫異,因為簡媜所用於此書的文字是很直述的,沒有過多修飾,反而讓我感到更真實的人生進展,在講述自己的兒子在美國的各種新式教育時,能隱約感受到簡媜老師的新奇和沉穩,家人間的互動很難想像年輕時期的他是如何的在臺灣體制下的教育長大。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簡媜的作品真的太多了,《女兒紅》、《紅嬰仔》、《夢遊書》和《胭脂盆地》等等說不完,這些經典的文本中講述了最多老師自身的孩童、求學、人生轉換的故事,那種細緻且文采無限的文筆另那時候的我感到無比敬畏,在好多年後的我仍未完全讀完老師的作品,但我依然為其所影響。

《夢遊書》


文字和我

在一家二手書店裡,我終於入手了《水問》一書,裡面講述了簡媜求學與臺大的過程,那種踱步和浪漫幻想,椰林大道上的馳騁和心靈上的囹圄,是屬於年輕少女的真實。其中一篇〈夏之絕句〉提到:


春天,像一篇巨製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 


對於我而言,這是一種文學和生活緊密連結最好的註解。在不同時期的人生階段,有時是外在事物影響你,有時則是情緒在作怪。〈美麗的繭〉裡曾提到:


當潰爛已極的心靈再不想作一絲一毫的思索時,就讓我靜靜回到我的繭內,以回憶為睡榻,以悲哀為覆被。這是我唯一的美麗。


《水問》


我很容易悲傷,或許聽起來像另一個莫名的人在多愁善感,但我發現其實這只是因為我們很敏感。而對於一切敏感的人啊,我們不需要擔心自己的想太多,這不就是文學創作的根基,感受。

因此我在一段時間裡迷失了自己,然後卻在相同的地方遇見自己,在〈回來〉一文中,我分享了心靈轉移和回歸自我之旅的過程,所以書寫從來不該消失,他會在生活裡不斷被撥動,然後在人生的底稿上開始加上明確的文字。

節錄自〈回來〉


故鄉和我

近期發現原來故鄉是最好書寫,也是最容易喚起感受的環境主題。

不僅是簡媜的作品喚起我對散文的喜愛以及離鄉的複雜情緒,黃春明也是影響我很深的作家。兩位都是宜蘭出生的作家,不同的風格,但都包含了我近期被啟發的主題「故鄉」。

最近重新閱讀了一次黃春明老師的〈龜山島〉:

《龜山島》


因此我找到自己的身影在這片土地上,像以前一樣發覺到文字書寫的樂趣,感受梅雨的濕潤和水稻的香味,輕輕躺下,是在午後的田埂道上,然後睡去,創作不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