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探尋普渡歌的足跡

提到「鹿港」「歌曲」這些關鍵字,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應該是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或羅大佑的鹿港小鎮,但在老一輩的鹿港人中,卻流傳著一首鹿港人琅琅上口,帶著濃濃風俗及古地名的鹿港「普渡歌」,歌詞內容為:

「初一放水燈,初二普王宮,初三米市街,初四文武廟,初五城隍宮,初六土城,初七七娘媽生,初八新宮邊,初九興化媽祖宮,初十港底,十一菜園,十二龍山寺,十三衙門(金盛巷),十四飫鬼埕,十五舊宮,十六東石,十七郭厝,十八營盤地,十九杉行街,二十後寮仔,廿一後車路,廿二船仔頭,廿三街尾,廿四宮後,廿五許厝埔,廿六牛墟頭,廿七安平鎮,廿八泊仔寮,廿九泉州街,三十通港普;八月初一龜粿店,初二米粉寮,初三乞食寮.初四乞食食無餚。」

唱歌驗明正身

黑松沙士1999年推出的「茼蒿們同在一起」廣告,內容大致是警察抓到疑似偷渡客,偷渡客為了要證明自己是正港臺灣人,以臺灣國語唱出當我(茼蒿)們同在一起,卻不曉得臺灣正港的沙士是哪一牌,透過捉偷渡客的檢查問題中,突顯黑松沙士的品牌在地性。

而傳說在更早之前,鹿港辜家、鹿港味全黃家等在外地經營事業有成,鹿港鄉親也會到辜家、黃家找工作、借盤纏,老董應試時經常考「普渡歌」,念得完全的人表示是「鹿港自己鄉親」,就會被「關照」,所以普渡歌儼然成了鹿港人的「通關密語」。

鹿港普渡歌走入歷史

為倡導民間祭典節約,革族社會風氣起見,政府於民國57年11月1日訂定「改善民間祭典節約辦法」,禁止分區普渡(輪普)的習俗,統一規定在農曆7月15日普渡,雖這個辦法已在民國82年11月19日廢止,但鹿港鎮如今已不再舉辦分區普渡的活動,民眾只能藉由歌詞了解當時分區普渡的盛況。

不過我在網路上找很久,發現沒有普渡歌的地圖或是位置分布圖,只有找到過去文獻中曾經有做過,但也年代久遠而且解析度也蠻低的,不如就自己動手做吧,我使用BigGIS巨量空間資訊系統所提供的線上功能,依照網路上的資訊,自行製作了鹿港普渡歌地圖,搭配BigGIS上1904-日治臺灣堡圖(明治版)及Google電子地圖雙視窗普渡歌地圖比對,比較普渡歌中的鹿港各地今昔發展。

使用農村水保署BigGIS( https://gis.ardswc.gov.tw/map/ )製作的「鹿港普渡歌地點分布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因為公文寫久了驚覺日常表達跟溝通能力變很差,所以閒暇之餘(絕對是下班時間)用文字記錄一些有趣的想法跟故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錶咖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