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意料外的回響

  前幾天因為臨時多了颱風假,在家裡閒來無事,就在臉書的粉絲團貼了一篇舊文章,內容是談台灣環境的特色。

    原本只是隨意貼,一方面是墊檔的性質,另一方面因為颱風來,大家正密切關心颱風路徑時,談談台灣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特色,也有點應景之意。

    想不到貼出後有那麼大的迴響,第一天就有一萬多人按讚,二千多個分享轉傳,直到現在第五天仍在增加中,已經有二萬四千多個讚及四千五百多次分享,看一下粉絲團的洞察報告,這一篇貼文已經觸及一百六十四萬多人。

    非常訝異,因為這篇貼文有點像以前學生的教科書報告,充滿太多知識,若是我在演講時,分增添許多小故事跟手勢、語氣的配合,聽眾會更有感。

    這個主題也是我在政府機構講環境教育時,偶爾會拿來詢問大家的。通常我會先強調「前提」,是環境方面的特色,而且所謂「特色」就是只有我們有,其他地方沒有的,同時也會補充,或者暗示說,台灣因為這個特色,有了今天的美麗與豐富,但是也由於同一個特色,形成今天與往後的苦難與災難。

    這樣的說明應該很清楚了,可是還有不少人會胡亂回答,像是「台灣的特色是有夜市」、「有檳榔西施」、「台灣人很友善……」就像在貼這篇貼文的四百多則留言中,也是有十多則(應該還算是佔少數)用政治化語言或者是滿懷酸氣或怨氣的回應。

    我覺得講台灣環境特色最簡單的概念是「台灣是一座高山島」,而且是位在一個非常獨特地理位置的高山島。

    高山把來自全世界最大陸地板塊(歐亞板塊)的季風與來自最大海洋(太平洋)的颱風,這2個來自不同方向的豐沛雨量都被台灣的高山給攔下來了,若不是高山,原本地球的南北迴歸線所經過的陸地是不太下雨的(地球上的沙漠分布在南北迴歸線兩側),台灣不但下雨,還高於全世界年平均雨量好幾倍。也因為有這麼多降雨以及累積下來的地下水,台灣才得以容納那麼多人(沙漠沒什麼人是因為缺水限制了人口的數量)。

    而且高山也代表不同的溫度帶,高山收容了因為冰河時期一路從歐亞板塊往南遷,適合不同溫度生存的物種(冰河時期,海平面比現在低一百多公尺,那時候台灣海峽是陸地沒有海水的,因為台灣海峽很多地方深度只有60到80公尺,冰河時期當地球從南北極一路往赤道結冰時,許多動植物就往溫暖的地方遷移,當時台灣沒有海峽,所以動植物也很方便地播散到台灣來,當冰河時期過了,天氣變暖,很多寒溫帶的物種原本應該無法存活在熱帶亞熱帶地方,幸好有高山,在不同高度就會有不同的溫度與氣候,就收容了這些來自寒帶溫帶,北方歐陸地區的物種。)

    總之,台灣是在最大陸塊與最大海洋交界處,而且在北迴歸線上,被板塊擠出的一個高山島嶼,台灣還因為有高山,形成很多有趣的地理現象,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聊。

 

原來台灣是這個樣子?!

 

    雙胞胎女兒姊姊A寶讀大學時在芬蘭當交換學生,那時候認識的朋友要到台灣來玩,A寶要當嚮導

  晚上吃飯時,我問兩個女兒:「你會怎麼跟外國人介紹台灣?」A寶說:「當初我們有帶台灣的資料以及影片特地做過簡報啊?他們應該早就認識台灣了?」

  還是不死心,想利用這個機會考考她們:「假如你在國外遇到一個人,他從來沒有聽說過台灣,也完全對台灣沒有任何概念,而且你只能用一兩句話跟他形容台灣時你會怎麼說?」

  B寶想想說:「我們常常自己說台灣是個美麗的福爾摩莎,這樣介紹可以嗎?」

  我挑剔著說:「不行,世界上認為自己住的地方非常美麗的人也很多,美麗之島不算台灣的特色!」

  A寶搶著說:「那我知道了!說台灣物種非常豐富,是個生物多樣性非常高的地方。」

  我還是搖搖頭:「物種多的地方也不少,像加拉巴哥群島奇特的生物很多啊,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也遠比台灣高得多!」

  這下子兩個人就面露難色了,不太有信心的說:「台灣是個非常友善的地方?」「台灣人口非常多?」

  等她們胡亂猜一通後,我提醒她們,台灣的確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特色,若是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描述,我會說:「在全世界最大的海洋與全世界最大的陸地交界,同時在北迴歸線上,有一大群非常高的山從海底浮上來,這座高山島就是台灣!」

  北迴歸線附近是亞熱帶與熱帶,同時高山代表不同的溫度,因為高度每上升一百公尺溫度降低攝氏零點六度,所以當平地十多度時,高山上就是零下的氣溫。平常在地理課上課讀到台灣的氣候與物種生態包括熱帶、亞熱帶、溫帶與寒帶,我們隨口背背,好像沒什麼,其實仔細想想,所謂熱帶生態就是赤道附近的生態,寒帶生態就是北極圈附近的生態,全世界有那一個地方,我們白天可以從屏東墾丁附近開車,那是屬於熱帶生態,然後一天之內到達中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上,那是寒帶的生態,我們隨時可以停車觀察或採標本,從赤道生態一直觀察到北極圈的生態,不用搭飛機,全世界還可以找到多少地方像台灣一樣?

  這是因為台灣位在北迴歸線上,山很高,地方又很小,才有這樣的特色。而且整個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兩百多座,面積佔全台灣百分之六十幾,我們簡直可以說整個台灣就是一座山。

  而且我們說台灣從海底浮出來,表示台灣是兩個板塊撞擊產生的,所以地震多也是台灣的宿命,甚至可以說是有地震才產生了台灣!

  聽到這裏,AB寶訝異地張大了嘴,她們過去讀台灣的地理,卻從來沒有想到,原來台灣就是一座山,而且是包含各種氣候生態的山呢!

  我接著告訴她們,全世界最大的陸地是歐亞大陸,全地球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台灣就位在這兩者的邊界,因此台灣的氣候會受大陸氣候影響,也同時會受海洋形成的氣旋或潮汐、季風所影響,因此氣候的複雜度很高,連帶著物種也非常多,甚至在小小的台灣上面,包括了許多的不同的地形,有山脈、有火山、丘陵、平原、台地、盆地、河流、湖泊、沙漠,各種類形的海岸,除了沒有冰川與高原之外,簡直是應有盡有。

也因為台灣是兩個板塊擠壓而成,台灣海峽在冰河時期是陸地,收容了從北方一路往南遷徒的各種物種,剛好落腳在海拔不同高度不同溫度的台灣森林裏,再加上侯鳥及海漂帶來的海洋性物種,因此台灣匯聚了來自北方大陸型以及南方海洋型的物種,這麼豐富的生命,正是上天對寶島台灣的厚待啊!

  A寶聽了我講這大半天之後,又問說:「那麼課本上所說的台灣生物多樣性的複雜度非常高,是這樣的關係嗎?」

  的確,台灣沿海生物種類佔全球百分之十,換算成面積比例是別人的四百倍,陸地生物種類佔全世界百分之二點多,是全球平均的一百倍。

  更特別的是,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之下,台灣島也擁有非常多的人種與文化的多樣性。

  從最早五萬至一、二萬年前的遺跡,包括長濱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等等,然後幾千年前的南島語系,也就是現在我們稱呼的原住民移入,再來是三、四百年前,明朝清朝時漢人移民,最後1945年大陸遷台一下子來了各種省份的大量移民,直到最近東南亞各地來的新移民,台灣在歷史與地理位置的因緣際會之下,自然而然地匯聚了許多不同的人種,同時台灣在文化上也曾經在荷蘭、西班牙、日本的外國殖民中,留下了影響。這些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的文明資產,在台灣這麼小的地方碰觸交融裏,有機會產生更豐富的創意。

  最後我跟AB寶說:「怎麼樣,台灣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