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地球最後的夜晚》(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20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王家衛在《2046》中引用了出自劉以鬯的《酒徒》的句子破題,僅是第二部長片的中國新銳導演畢贛幾近抓住了這股浪漫的腔調進行一次《路邊野餐》的自我革新——甚至是一次奢侈的重製。

《路邊野餐》有別於同時期中國電影創作(和第六代導演們)的批判性,畢贛捕捉出了一份個人獨有的南洋氣息,靠著長鏡頭和魔幻寫實作為號召卻能全然揮別無論是侯孝賢抑或是阿比查邦的風格,走出更為風格化的色彩,而無論是《南方車站的聚會》或是《熱帶往事》都複製不出這股濃郁到滲出銀幕之外的土地氣息。

raw-image

而《地球最後的夜晚》比起《路邊野餐》更強調著銀幕內外的關係——畢贛的招牌長鏡頭延伸到了觀者的腦海中,他嘗試邀請觀者一同進入他的旅程與影像世界中,此時的觀眾便已從《路邊野餐》的第三者變成主觀視角,畢贛先嘗試透過聽覺建立起觀眾的注意力,灌輸著「電影是虛假」、「回憶是真實」的觀念,接著再以視覺輔助加強觀者之感官。

那麼,《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真實且潮濕的回憶還是一場虛假的影像把戲就全然留給了觀者判定,因此我仍堅信這部片的某部分是身處黑盒子中戴著3D眼鏡才會成立的——當觀者戴上眼鏡的那刻,人的感官便自然會進入無法分辨、虛實交錯的灰色地帶,進而達到完美的「沉浸式觀影」。

raw-image

但畢贛仍有其厲害之處,那就是即便抽離了電影院這個媒介,從「銀幕」變成了「螢幕」時,他依然靠著驚人的攝影機運動讓觀眾神魂顛倒,認知到作為一個愛情電影的尋找過程,當中那些瑣事也能成就這股浪漫,反觀某些玩弄攝影機運動到過火的電影就只剩「體驗」本身,而沒能真正探入內心「感受」。

畢贛在第二部電影長片中的成就雖然不是在故事本身,但作為一個創作者而言,他成功認知到在《路邊野餐》仍有不足之處,即使拿了當年度金馬新導演,他仍然能夠在雷同的故事中下重本讓其如同孿生兄弟般與世人見面,這不叫創作者的浪漫,那什麼才是?

此專題收錄本在2021年的觀影和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跟《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撞題,也看似是《蜘蛛人:無家日》的孿生兄弟——但《閃電俠》做到的遠遠不止是前兩部不知節制的粉絲服務,而是把一部DC的工具電影真正化作Barry Allen的個人電影——而身為閃電俠從漫畫、電視劇以來的老粉而言,我沒有全然買單這個電影的成果。
啟程與道別都是Come and Get Your Love作為序幕和閉幕 ,個人比較欣賞第一部的敘事節奏、選曲最無懈可擊的是第二部,但作者風格最重,也可以和漫威電影宇宙全然切割開來的應該是第三部,同時也蠻感慨的就是James Gunn在漫威待了九年歷經這麼多才得來一部最屬於自己的超級英雄電影。
延續著《蜘蛛人:新宇宙》所帶起的2.5D動畫革命,《忍者龜:變種大亂鬥》讓這個沉寂已久的IP徹底死而復生,不僅是在動畫風格上的極度突出,更是賦予這個IP一個嶄新的面貌,猶如《新宇宙》賦予了蜘蛛人一個前所未見的起源故事,Jeff Rowe、Seth Rogen等人更是匠心獨具地打造了全新的忍者龜電影。
初看跟重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都是在黑盒子這個媒介是一件再幸運不過的事情,在將楊德昌的電影全看完後,回頭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樣的代表作不免會帶著欲挖掘更多的心態觀影,且在楊德昌的影像中,時間彷彿被壓縮,整個時代洪流都在四小時的篇幅中凝結。
有著大量長鏡頭拼貼而成的男孩日常,卻用以像是《重慶森林》那樣闖入他人生活的情節加以輔佐並襯托出對親情的疏遠,陳子謙導演的《4:30》用了極簡的室內空間和演員調度,刻劃出比起陳哲藝在多年後的《爸媽不在家》中更為迷茫叛逆的小孩形象,和韓國籍鄰居的言語隔閡、與家人的時間距離都一再加深這點。
沿襲了《你的鳥兒會唱歌》中捕捉生活靈光的作者筆法,將攝影機對準疫情時代的三宅唱不把疫情作為敘事主軸,而是以背景對主角惠子做出「溝通」上的點綴/隔閡。三宅唱透過16mm的底片質感成功做出了難能可貴的復古味,接著在拳擊中找到獨有的節奏與韻律,打造出一套透過動作來牽起觀者進入影像世界的程序。
跟《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撞題,也看似是《蜘蛛人:無家日》的孿生兄弟——但《閃電俠》做到的遠遠不止是前兩部不知節制的粉絲服務,而是把一部DC的工具電影真正化作Barry Allen的個人電影——而身為閃電俠從漫畫、電視劇以來的老粉而言,我沒有全然買單這個電影的成果。
啟程與道別都是Come and Get Your Love作為序幕和閉幕 ,個人比較欣賞第一部的敘事節奏、選曲最無懈可擊的是第二部,但作者風格最重,也可以和漫威電影宇宙全然切割開來的應該是第三部,同時也蠻感慨的就是James Gunn在漫威待了九年歷經這麼多才得來一部最屬於自己的超級英雄電影。
延續著《蜘蛛人:新宇宙》所帶起的2.5D動畫革命,《忍者龜:變種大亂鬥》讓這個沉寂已久的IP徹底死而復生,不僅是在動畫風格上的極度突出,更是賦予這個IP一個嶄新的面貌,猶如《新宇宙》賦予了蜘蛛人一個前所未見的起源故事,Jeff Rowe、Seth Rogen等人更是匠心獨具地打造了全新的忍者龜電影。
初看跟重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都是在黑盒子這個媒介是一件再幸運不過的事情,在將楊德昌的電影全看完後,回頭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樣的代表作不免會帶著欲挖掘更多的心態觀影,且在楊德昌的影像中,時間彷彿被壓縮,整個時代洪流都在四小時的篇幅中凝結。
有著大量長鏡頭拼貼而成的男孩日常,卻用以像是《重慶森林》那樣闖入他人生活的情節加以輔佐並襯托出對親情的疏遠,陳子謙導演的《4:30》用了極簡的室內空間和演員調度,刻劃出比起陳哲藝在多年後的《爸媽不在家》中更為迷茫叛逆的小孩形象,和韓國籍鄰居的言語隔閡、與家人的時間距離都一再加深這點。
沿襲了《你的鳥兒會唱歌》中捕捉生活靈光的作者筆法,將攝影機對準疫情時代的三宅唱不把疫情作為敘事主軸,而是以背景對主角惠子做出「溝通」上的點綴/隔閡。三宅唱透過16mm的底片質感成功做出了難能可貴的復古味,接著在拳擊中找到獨有的節奏與韻律,打造出一套透過動作來牽起觀者進入影像世界的程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堤:於我是典故。那種拼接,眷戀,預感,顧盼游移。那種目睹,銘刻,追寫,時態逡巡。那種失不償得的向心情感,轉瞬而逝的和煦之光,回眸而哀,望路而傷。於我是本格。
兩人的愛,讓健一結下不只一份緣,更協助他走進一個家,慢慢的,其中的緣,竟也成了他的根,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迷航的他,總是找到回家的路。背景中不斷落雨的港都,更是一往情深的悲傷,因此,那些落下的水,不只是雨,更是心裡的淚,還有那些不能表露的脆弱,樸實靜謐,卻又擲地有聲。
初戀之所以刻骨銘心,不是因為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們對愛還一無所知。直到那個人出現,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愛,或愛不是什麼。 他或許沒能跟我們繼續走下去,但我們卻帶著他給予的愛,繼續往前進,長出了屬於自己的愛情觀與世界觀,難以否認,全部都與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去過2046的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 因為在2046這個地方,一切事物永不改變。」—《2046》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閱讀班宇的《冬泳》時,腦海中總會浮現畢贛或婁燁的影像語言,那是《路邊野餐》裡綿延不斷的描述,那是一連串狀似毫無取捨的長鏡頭,人們的舉措、語言,以至於那些盤桓不定的時刻,全都被字句刻劃了,一部毫無遮掩的紀錄片。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30週年於香港重新上映,如果有一定的戀愛經驗,或者正在經歷失戀,相信一定能從電影中找到共鳴。看電影當下其實感受不會太強烈,反而會覺得故事完結得有點突然。不過這部電影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慢慢細嚼當中的台詞和情感,就會感受到其後勁之強。
說實話,《春光乍洩》這套電影在我心目中的王家衛電影並不是排得很前,但每次看完之後都總會被震撼一整天,有份難以名狀的遺憾,壓在心底似的。
Thumbnail
王家衛繼《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後,再度探討了香港的回歸與認同議題。《2046》除了充滿政治隱喻外,更暗示了對香港未來局勢的思考和想像,以及對愛情的理解。此外,文學經典的挪用與情節上的曖昧複雜也是影片吸引眼球的地方。
Thumbnail
既是《花樣年華》的延續,也是《花樣年華》的餘影,2046成了一種內心最深層的秘密與記憶符號象徵,把秘密埋藏在樹洞中不代表就能忘記它,所有人都在駛離2046的列車上,卻沒多少人能真正離開,周慕雲在2046的隔壁2047落腳,創作著黃色小說、施展著風流、發洩著慾望,但想著、思緒著仍舊是蘇麗珍。
Thumbnail
2046 是那永遠回不去的故土,是能夠自我痲痹的精神鴉片。所有人在列車上迎接著末日前的狂歡,卻無法以瀰漫的濃煙模糊掉現實的憂鬱,2046 的數字密碼指向了城市陷落的前一年,也是淪陷前向外逃亡的最後機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去過2046的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 因為在2046這個地方,一切事物永不改變。」—《2046》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閱讀班宇的《冬泳》時,腦海中總會浮現畢贛或婁燁的影像語言,那是《路邊野餐》裡綿延不斷的描述,那是一連串狀似毫無取捨的長鏡頭,人們的舉措、語言,以至於那些盤桓不定的時刻,全都被字句刻劃了,一部毫無遮掩的紀錄片。
Thumbnail
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30週年於香港重新上映,如果有一定的戀愛經驗,或者正在經歷失戀,相信一定能從電影中找到共鳴。看電影當下其實感受不會太強烈,反而會覺得故事完結得有點突然。不過這部電影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慢慢細嚼當中的台詞和情感,就會感受到其後勁之強。
說實話,《春光乍洩》這套電影在我心目中的王家衛電影並不是排得很前,但每次看完之後都總會被震撼一整天,有份難以名狀的遺憾,壓在心底似的。
Thumbnail
王家衛繼《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後,再度探討了香港的回歸與認同議題。《2046》除了充滿政治隱喻外,更暗示了對香港未來局勢的思考和想像,以及對愛情的理解。此外,文學經典的挪用與情節上的曖昧複雜也是影片吸引眼球的地方。
Thumbnail
既是《花樣年華》的延續,也是《花樣年華》的餘影,2046成了一種內心最深層的秘密與記憶符號象徵,把秘密埋藏在樹洞中不代表就能忘記它,所有人都在駛離2046的列車上,卻沒多少人能真正離開,周慕雲在2046的隔壁2047落腳,創作著黃色小說、施展著風流、發洩著慾望,但想著、思緒著仍舊是蘇麗珍。
Thumbnail
2046 是那永遠回不去的故土,是能夠自我痲痹的精神鴉片。所有人在列車上迎接著末日前的狂歡,卻無法以瀰漫的濃煙模糊掉現實的憂鬱,2046 的數字密碼指向了城市陷落的前一年,也是淪陷前向外逃亡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