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書,我就滿足了!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這些年,不管到圖書館或書店,看到滿坑滿谷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生動,種類繁多的兒童圖物,內心總是充滿許多複雜的情緒,一方面是羨慕現在的孩子有這麼多精彩的書可以看,可是另一方面又很感慨現在的孩子因為影音聲光娛樂太多,很容易失去了安安靜靜進入閱讀世界的機會。我的童年時代沒有電玩,沒有什麼才藝班補習班,也沒有什麼好看的電視節目可以打發時間,因此課外書很快就成為排遣寂寞的良伴。

    民國五十幾年讀老松國小,那個時候台灣經濟正從農業慢慢轉型為工業,大部份家庭雖然清苦,但是社會風氣純樸,也相當具有人情味。還記得拿著玻璃罐到巷口雜貨店「打」花生油的情景,當時家裏買雞蛋都是挑較便宜的破蛋,可是即便生活這麼拮据,父母親還是會省出一點點錢讓我們到位在牯嶺街的舊書攤買書。

    當時也正是台灣人口急劇增加的階段,老松國小學生人數超過一萬人,因為校舍不足,學生只好分為上午班跟下午班共用一間教室,也就是某些班級這星期只要是上午上課,隔周就改成上午放假下午上課,各班輪流著只上半天課。印象中就有許多沒有玩伴的漫長午後等著打發。我們家住在萬華火車站後面大理街的一間小小的二層小公寓,二樓頂有個斜斜的小閣樓,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閣樓窗戶邊看課外書,在安靜閱讀中憧憬著外面的廣大世界。

    後來讀中學時我發現志文出版新潮文庫出了一本翻譯書:「屋頂間的哲學家」,書中貧窮又喜歡看書的主角就是住在這樣的閣樓,也常常像我一樣,邊看書邊看著窗外的芸芸眾生。我非常喜歡這一本書,一直到大學吧,有同學或朋友生日,就送他們這本書當生日禮物,印象中至少送出去好幾十本呢!

    不過讀小學那時候台灣物質還很匱乏,書算是很珍貴稀有的,即便我們到舊書攤買殘缺不全的便宜舊書(真的,當時舊書攤的書不是缺封面就是會掉內頁),買得起的數量還是非常有限,根本填塞不了我的閱讀胃口,當時圖書館很少,藏書其實也不多,距離住家又非常遠,而且一次也只能借兩本書,往往去一趟圖書館折騰半天借回家,沒多久就看完了,實在划不來。

    幸好小學時功課很好,一直當班長,當年當班長其實還蠻有威嚴的,於是就利用班長的「權威」與頭銜,到遍每個同學家作客,同學的家人都很歡迎,希望他們的孩子能跟我這個好學生在一起。其實我每次去同學家主要目的是去看他們家有那些課外書,然後就花一點時間幫同學把書重新排列,分成二堆,一邊是我已經看過的,另一邊是我沒有看過的,然後就吩咐那些同學每天帶5本書到學校借我,同時我也將前一天看完的5本書還給他。

    等到一個同學家的書全都被我看完了,我再到另外一個同學家作客。就這個樣子,一年二年不到,等到全班同學家都去過後,剛好是升年級換新班級時,來了一批新同學時,我又可以重新如法泡製,甚至換到其他班的同學也會跟我介紹他們班的同學,帶我去他們家借書。

    到了國中時,開始流行武俠小說,古龍、金庸的小說一套一套出,我當然買不起,圖書館也借不到(當年圖書館不可能購藏這類的小說),我就慫恿有錢人家的同學去買,好玩的是,有些同學買了之後不敢帶回家,就擺放在我這裏。

    當年要借到一本好看的書都得費許多心力,那像現在成堆的好書擺在孩子面前,他們都還不見得願意撥出時間看呢!

    等到上了高中,建中是個臥虎藏虎的地方,因為開放的學風,所以有許多精彩的人物各自在追求自己的興趣,從那些同學的涉獵裏,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激勵了自己往許多以前未曾接觸的領域去探索,一直到大學,像是一個餓壞肚子的人進入吃到飽的餐廳一樣,總嫌肚子不夠大,高中大學時,一方面參加許多社團盡興的玩,一方面又發現世界有那麼多精彩的學問吸引我們,只怨恨自己一天24小時不夠用。

    大學時因為常到圖書館借書還書,跟幾位圖書館小姐混得很熟,她們建議我乾脆當圖書館的工讀生,還有工讀金可以領。那些工讀金就成了我的購書基金,畢業搬離宿舍前,我將所買的數百本課外書全捐回給圖書館,那些工讀金就算是我幫圖書館選購的書。

    大學畢業到馬祖服役,運氣不錯,分發到馬祖地區最大的軍醫院當醫官,在軍官宿舍裏有自己的書桌與書架,戒嚴時期外島當預官一年只能返台探親一次,除了早晚點名看診及偶爾的出操野戰訓練,其實空閒時間非常多,沒有什麼值得操心牽掛的事,或必須煩惱耗費大腦精力的任務,這一年又九個月完完整整的日子,整天看書、看海、看雲,真是一生很難再有的享受啊!

    退伍回到台灣,進大醫院工作幾年後然後自己開業,因為診所空間蠻大的,就打算順便開一個社區圖書館,表面上是可以推廣閱讀,服務社區,但實際上可以解除家裏面滿溢而出的,解除常常被太太叨唸的煩惱,同時也可以名正言順的買書。因為開圖書館嘛,總得有固定預算買新書,不然開業之前每次買書都得偷偷摸摸的,每當老婆唸說:「家裏到處都堆滿書了,你還買書!」只能故做無辜狀說:「我那有!這本是好久好久以前買的舊書!」

    長大後,買書的錢不是問題後,對於擁有一本書反而沒有太多感覺,記得小時候想買書,就得期待很久,存夠錢才能買到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書拿到手都會興奮得好幾天沒辦法好好睡,會翻來覆去的欣賞著。

    因為書看得不少,從任何一本書中也都有或多或少有些收獲,自己的價值觀或觀看世界的方法,也一點一滴地逐漸累積,我最怕有人問我:「你最喜歡那一本書?」「那一本書對你影響最大?」因為我想不起來,也無法只指出某幾本書說:「就是他們塑造成今天的我。」

    不過倒是有二本小時候非常喜歡看的書,也一直留在我身邊的童書,冥冥中與我這幾十年的生命歷程相合。一本是「十五少年漂流記」,描述一群少年因意外漂流到小島,一起分工合作解決困境的求生冒險故事。另一本是「櫻桃園」,水牛出版社發行,內容是英國倫敦四個兄弟姐妹,因為身體虛弱,爸媽就把他們送到住鄉下的叔叔家調養身體。他們碰到一個住在山裏的野人,野人帶著這四個小朋友探索自然,獲得許多課本學不到的珍貴知識,也讓身心靈更強壯了!

    不知道是不是「十五少年漂流記」及「櫻桃園」的影響,我嚮往一群好朋友一起冒險,共同努力的情誼,參加童軍團,組織荒野保護協會,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不就是這兩本書的主題嗎?

    有人說,小說是可以讓我們從虛構出來的故事中,尋找到自己真實人生的價值與方向。

    當我們喜歡一本小說,崇拜書中的主角或厭惡故事裏的某個角色,這種愛恨分明的情緒,就在無形中影響與建構我們的價值觀了。

    這幾十年來,我一直是個好奇也是個愛玩的人,參加許多社團,在不務正業的事務上耗費了許多心力,興趣或關注的主題隨著生命歷程而轉移,但是始終沒有改變的是我對閱讀的熱情。

    閱讀使我們對身處的世界保持「又即又離」「既出世又入世」的態度。因為書,我願意投入紅塵奉獻心力;也因為書,我也可以逃回精神心靈的世界,與世無爭,自得其樂。

    我很慶幸從小有機會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此不管世界如何變化,遭遇幸或不幸的事情,都能保持平靜喜悅之心,因此懷抱著「野人獻曝」之心,想讓大家也能進入書中美好的世界,因此,這些年我最快樂的事就是擔任各種圖書獎項的評審委員,同時即便再忙再累,只要有機會,也會儘量抽空幫忙推薦各種好書,因為我覺得這一輩子我受益於書太多了,總覺得欠書一份情。

    從閱讀中所獲得的快樂,真的遠遠超過這一切人世間一般人所追求的價值。

    也因為充分享到到閱讀的樂趣,所以我不在乎物質世界的口腹之慾或名利虛幻的追求(比如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別人對我有什麼看法….),只要每天有幾個小時時間可以在書海裏悠遊,吾願已足。

    以前,很難表達出這樣的感受,因此看到作家吳爾芙在「普通讀者」一書中的描述,讓我心有慽慽焉,感動到無法自己:

    「…..我往往夢見在最後審判那天,那些偉人,那些行善之人,都來領取皇冠桂冠或永留青史的榮耀等等獎賞的時候,萬能的上帝看見我們腋下夾著書走近,便轉過身,很羨慕地對著聖彼得說:「等等,這些人不需要獎賞。我們這裏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他自。他們一生愛讀書。」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為人父母可以卸下大部分的教養工作,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是成年人,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但是在放手的同時,我覺得父母應該也要陪伴他們一起去思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並且採取何種態度回應這個世界,我不希望孩子真摯的理想與純真受挫後,變成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也不願意孩子變得又功利又世俗,趨炎
    在生活中常看到許多驕縱奢華,目空一切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親不知道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嗎?甚至也有許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到了三十來歲,在保護之下變成了逃避工作與挑戰,無所事事在家當米蟲的「啃老族」。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最後會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
    在民國六○年代讀建中卻拒絕考聯考的吳祥輝,在近年寫的書中這麼提醒大家:「創新和勇氣早已遠離台灣校園,台灣的教育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校時代失去的能力,長大後就算是拿到博士學位,也絕不會變得更聰明。」   我想,大部份關心台灣教育的家長,都會同意這一段話,就像有位著名的生理學家曾如此感慨:「學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
    理財教育核心應該是讓孩子知道世界上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必須被節制,我們要學會珍惜與分享。     是的,錢的最大用途是分享與創造人類真正的幸福,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金錢就像肥料,不播灑灑出去就不能算是好東西。」培根那個時代的肥料大都是動物的糞便,所以他的意思是灑出去分享是有用的,但留在手邊會發臭
      前幾天因為臨時多了颱風假,在家裡閒來無事,就在臉書的粉絲團貼了一篇舊文章,內容是談台灣環境的特色。     原本只是隨意貼,一方面是墊檔的性質,另一方面因為颱風來,大家正密切關心颱風路徑時,談談台灣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特色,也有點應景之意。     想不到貼出後有那麼大的迴響,第一天就有一萬多人
    雖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為人父母可以卸下大部分的教養工作,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是成年人,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但是在放手的同時,我覺得父母應該也要陪伴他們一起去思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並且採取何種態度回應這個世界,我不希望孩子真摯的理想與純真受挫後,變成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也不願意孩子變得又功利又世俗,趨炎
    在生活中常看到許多驕縱奢華,目空一切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親不知道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嗎?甚至也有許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到了三十來歲,在保護之下變成了逃避工作與挑戰,無所事事在家當米蟲的「啃老族」。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最後會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
    在民國六○年代讀建中卻拒絕考聯考的吳祥輝,在近年寫的書中這麼提醒大家:「創新和勇氣早已遠離台灣校園,台灣的教育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校時代失去的能力,長大後就算是拿到博士學位,也絕不會變得更聰明。」   我想,大部份關心台灣教育的家長,都會同意這一段話,就像有位著名的生理學家曾如此感慨:「學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
    理財教育核心應該是讓孩子知道世界上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必須被節制,我們要學會珍惜與分享。     是的,錢的最大用途是分享與創造人類真正的幸福,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金錢就像肥料,不播灑灑出去就不能算是好東西。」培根那個時代的肥料大都是動物的糞便,所以他的意思是灑出去分享是有用的,但留在手邊會發臭
      前幾天因為臨時多了颱風假,在家裡閒來無事,就在臉書的粉絲團貼了一篇舊文章,內容是談台灣環境的特色。     原本只是隨意貼,一方面是墊檔的性質,另一方面因為颱風來,大家正密切關心颱風路徑時,談談台灣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特色,也有點應景之意。     想不到貼出後有那麼大的迴響,第一天就有一萬多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小時候的一些經驗,尤其是不愉快的經驗,往往會一輩子忘不了,影響一生。 現在我七十多歲了,去商店買東西,或是去餐館吃飯,除非規定要先付錢,否則一定是吃完東西,或買好東西之後再付錢,絕對不會先付錢。這是受到小學時一次慘痛經驗的影響。 小學三、四年級時,我住在台中市南區。回家的路上,有家租書店兼雜貨店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小時候的一些經驗,尤其是不愉快的經驗,往往會一輩子忘不了,影響一生。 現在我七十多歲了,去商店買東西,或是去餐館吃飯,除非規定要先付錢,否則一定是吃完東西,或買好東西之後再付錢,絕對不會先付錢。這是受到小學時一次慘痛經驗的影響。 小學三、四年級時,我住在台中市南區。回家的路上,有家租書店兼雜貨店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