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書是一種工具。 工具的創造都是為了解決人類的不便而產生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課本跟考試。

  在旁邊的老師聽到我們的對話,忍不住問我到底是如何跟孩子說的,怎麼這麼有效?

  我笑了笑,跟老師說,通常我不會跟孩子講虛偽的話,會先同理她們的心情,然後再跟她們一起面對事實,之後才有機會與她們討論:「那我們可以怎麼做?」

  比如以討論為什麼要讀書為例,當孩子抱怨讀高中數學或物理化學或背一堆公式,以後也用不到,幹嘛花這麼多時間與生命浪費在用不到或會被淘汰的知識呢?

  首先我會很老實地承認,高中的課程真的有些難度,有些科目若非以後從事相關行業,的確是用不到,而且現在背下的資料也許幾年後就會被淘汰了,先同理孩子的情緒之後,我再要她們面對現實,可是目前的制度是,若你想讀頂尖的好大學,就必須考到一定的成績,而且當我們必須把這些我們不喜歡,又枯燥又難念的課程搞懂,的確要有堅靭的耐力,一旦我們能勉強自己克服這些困難之後,也會獲得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以後遭遇的挑戰。

  我提醒孩子把這些自己不擅長不喜歡但又是必考的科目,當作是人生達成目標途中的障礙,也當作是學習才藝或運動技能一定得反覆練習的基本動作,基本功。

  當然我知道,這樣的說法對我的孩子或新竹女中的學生有用,是因為她們對讀書與考試已經有不錯的底子與信心,而且對未來也有較強烈的期待,她們的迷惘只是一時的煩躁或沮喪,這些人是能夠適應目前社會主流價值的人。但是,其他的孩子怎麼辦?

  有許多孩子已經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挫折而自暴自棄,如何協助他們找回學習的熱情與對未來的憧憬?

  課本或考試所能評鑑出的,只是所有「能力」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且在全球化競爭及知識產出與淘汰如此快速的時代,未來在職場上謀生所需要的技能或工具,恐怕現在都尚未出現,顯然我們沒有辦法「學」現在「不存在」的東西,因此讀書不應該是個別知識的背誦,而必須調整或最基本能力的養成,個人素養與求學態度的建立。

  這種能力是想像力與創造力,是主動求知的熱情以及具有高度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個性。讀書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增加自身能力的眾多方法之一而已。當我們擁有許多能力,讓自己被別人需要,也就是用自己的能力貢獻社會,幫助別人,在此同時,我們也能以此能力換得我們所需要的協助或想要的東西。

  以後的社會不只是三百六十行,而是三百六十萬行,不一定要會讀書考試,只要我們因為喜歡,將熱情投入所學會的任何技能做到傑出,也一定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信心,笑著迎向未來。

 

安藤忠雄是日本當代最傑出的建築師,這幾年他曾經到臺灣演講,以日文講專業的題目,聽講的人不是建築師就是藝術工作者等高度專業人士。猜得出他在什麼場地演講嗎?

      答案是——小巨蛋體育場。幾萬人擠著聽他的演講,好像熱門搖滾巨星開演唱會一般,可見得他在國際上是如何的受人尊敬。

     安藤忠雄這輩子的最高學歷,恐怕也會跌破大家的眼鏡,他從日本大阪府立城東工業高校的電工科畢業,沒有能力再考大學,於是開始打雜工賺錢,當過貨車司機與職業拳擊手。他從小就喜歡欣賞建築物,對於光影與設計結構非常著迷,因此工作之餘的所有時間,都用在充實這方面的知識。他想盡辦法到世界各國旅行,到現場觀摩各種偉大的建築物,對建築的熱情,支撐他面對一切的困難與挑戰。學歷不高的他,憑著努力,在四十多歲就聞名世界。

       生活在臺灣,我們從小就被師長耳提面命:「認真讀書,成績好才有機會考上好學校,考上好學校讀好科系,才能找到好工作。」我們以為往後一輩子的工作或是幸福快樂,全繫於大學學測或指考的成績,花費所有時間在準備考試的科目,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並不是都像我們這樣。

       大部分國家並不是所有想升學的人都考同樣的測驗,然後看成績再統一分發;而是想讀哪個大學、哪個科系,各自去申請,沒有統一的分發標準。比如芬蘭,這個在全世界各種競爭力與教育指標總是名列前茅的國家,他們的中學畢業生想上大學,不是看任何成績,而是用抽簽的。即便想讀醫學院當醫生,也是從申請的學生中公開抽簽,決定誰可以入學。

     至於中學必修科目,也不是台灣熟悉的國文、英文、數學、理化……歐洲有許多國家中學必修邏輯學,也就是哲學;新加坡規定每個中學生畢業前必須讀完原著版本《紅樓夢》一至四十回。

     念書絕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增加自身能力的眾多方法之一罷了,也可以說,念書是一種工具。

工具的創造都是為了解決人類的不便而產生的。在生活中會想得到許多東西,甚至只要活著,就必須依靠別人提供許多東西,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若是沒有這些人,我們根本沒辦法自在舒適地過生活。因此,我們必須拿東西與別人「交換」,才能獲得食衣住行育樂種種的必需品。這種「交換」的過程,是用雙方都認為適當的份量,來交換對方擁有的物品中自己想要的。通常習慣用「錢」來當作衡量的標準。當然也並非只能用錢交換,以物易物,或用抽象的價值來交換物品都是可能的。一般而言,我們到公司上班,就是拿自己所有的,也是公司想要的勞動力和時間,去交換公司擁有的,也是自己想要的「金錢」和「安定」;我們所付出的成本與獲得的金錢,要依公司與我們雙方都認為適當的份量。

      念書可以說是為了擁有更多能力可與別人做更好交換的工具,簡單說,念書是用來增加未來選擇的工具。比如和高中畢業就進入社會工作的人相比,大學畢業的人工作的選擇範圍應該大得多。

     換句話說,學習的目的在於增加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被別人需要,也就是用自己的能力貢獻社會,幫助別人,與別人交換自己所需要或想要的東西。

課本或考試的知識,只是所有的「能力」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競爭以及知識產出如此快速的時代,進大學所學的任何知識,恐怕一畢業,就會被淘汰;未來在職業場上謀生所需的工具或技能,恐怕現在都還沒有出現,顯然我們沒有辦法「學」現在還「不存在」的東西,因此學習應該不再是「個別知識」的背誦,必須調整成最基本能力的養成、個人素養與求學態度的建立。

     這種能力就是想像力與創造力,是主動求知的熱情、具有高度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個性。在知識取得如此簡單以及資訊爆炸的時代裡,知識早已不再是力量,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創造,創造來自於想像。

    當我們斤斤計較一分、二分的考試成績時,不知不覺就會養成凡事追求標準答案的習慣,同時也無法忍受「模糊」與「不確定」。只能有單一答案的僵化思考,這正是想像力的一大殺手。當我們只能從黑白分明的資料中下判斷時,就喪失了未來世界必須在「模糊中前進」、「不確定中做決定」的勇氣。

    失去這些必須在求學與性格發展階段中培養的能力,長大後就算是拿到博士學位,顯然也不會更有競爭力。由於知識的普及,過多的大學院校形成人才過盛,再加上全球化競爭的推波助瀾,只要開得出條件,任何學歷與經歷,符合資格的人到處都是,能在生涯或職場上存活或勝出的人,除了看得到的專業能力,也必須具有主動積極與熱情的生活態度。

      就像安藤忠雄,從小懷抱著夢想,有了夢想,生活中處處都是機會,而不是壓力與挫折。

夢想與「找個好工作賺大錢」這一類的目標不同,夢想是一種向上向善的願景。夢想並不是可以計量的成就,也不是經由管理手段可以達到的目標。

    夢 想可以指引出一個方向,讓我們遭遇挫折或各種意外時,還可以滋生出不斷前進的勇氣,不致於偏離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望。

     不過,要確定到底什麼是自己的夢想,有時候是不太容易的。因為有許多事情我們似乎都喜歡,也有能力做得不錯,同時父母、長輩也會告訴我們「做什麼事對你比較好」,我們就逐漸分不清楚什麼是夢想、什麼是目標了。

 我認為,每個人心中真正的夢想是,當聽到或看到某些前輩在他們那個行業或領域的努力,心裡非常感動,這種感動,就是你的夢想所在。

      夢想,雖然似乎很抽象,隨著自己年齡愈來愈大,卻覺得夢想反而是生命中最實在的東西。若是把夢想養成信念,就是實踐的力量。只要是夢想,就算耗費多少心力也不以為苦,它是充滿興奮和喜悅的,能夠讓我們走上更過癮、更充實、更精彩的人生旅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
Thumbnail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
Thumbnail
成為大人的我們也知道,「考好」絕對無法成為孩子讀書唯一的動力來源,尤其對許多學業表現普通的孩子而言。然而每個孩子都必須面對他們的未來,大人光是為他們擔心也沒用,所以當我看到《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時,我非常驚艷,覺得一定要帶領更多孩子們思考這些和人生相關的重要大事。
Thumbnail
成為大人的我們也知道,「考好」絕對無法成為孩子讀書唯一的動力來源,尤其對許多學業表現普通的孩子而言。然而每個孩子都必須面對他們的未來,大人光是為他們擔心也沒用,所以當我看到《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時,我非常驚艷,覺得一定要帶領更多孩子們思考這些和人生相關的重要大事。
Thumbnail
〈不敗學習力〉————劉軒 相信每個人在求學的階段多少都有遇過一種天才型的人:很少看到他在讀書,但成績卻比大家都好!這是為什麼?又是怎麼辦到的?難道老天就這麼不公平?
Thumbnail
〈不敗學習力〉————劉軒 相信每個人在求學的階段多少都有遇過一種天才型的人:很少看到他在讀書,但成績卻比大家都好!這是為什麼?又是怎麼辦到的?難道老天就這麼不公平?
Thumbnail
曾經有一次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
Thumbnail
曾經有一次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不要先入為主覺得為什麼要讀書很複雜,實際上,為什麼要讀書可能比你想的還要更複雜。為什麼要讀書的出現,必將帶領人類走向更高的巔峰。看看別人,再想想自己,會發現問題的核心其實就在你身旁。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 為什麼要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看到這,你發現以上是篇廢文嗎?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不要先入為主覺得為什麼要讀書很複雜,實際上,為什麼要讀書可能比你想的還要更複雜。為什麼要讀書的出現,必將帶領人類走向更高的巔峰。看看別人,再想想自己,會發現問題的核心其實就在你身旁。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 為什麼要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看到這,你發現以上是篇廢文嗎?
Thumbnail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
Thumbnail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
Thumbnail
安藤忠雄是日本當代最傑出的建築師,多年前他曾經到臺灣演講,以日文講專業的題目,聽講的人不是建築師就是藝術工作者等高度專業人士。猜得出他在什麼場地演講嗎? 答案是——小巨蛋體育場。幾萬人擠著聽他的演講,好像熱門搖滾巨星開演唱會一般,可見得他在國際上是如何的受人尊敬。 安藤忠雄這輩子的最高學歷,恐怕也會
Thumbnail
安藤忠雄是日本當代最傑出的建築師,多年前他曾經到臺灣演講,以日文講專業的題目,聽講的人不是建築師就是藝術工作者等高度專業人士。猜得出他在什麼場地演講嗎? 答案是——小巨蛋體育場。幾萬人擠著聽他的演講,好像熱門搖滾巨星開演唱會一般,可見得他在國際上是如何的受人尊敬。 安藤忠雄這輩子的最高學歷,恐怕也會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題目取自徐志摩的詩作〈偶然〉,破瓜之前,我想為15及16歲的交會寫下一些東西,也許是很多尚無解答的困惑、也許是我目前的想法與方向。不過與一般作者的差別是,看這篇文章的人不是因為我的名氣和經歷而點進來,而只是因為我的文字。光是這一點,就讓我足夠開心與感謝。
Thumbnail
題目取自徐志摩的詩作〈偶然〉,破瓜之前,我想為15及16歲的交會寫下一些東西,也許是很多尚無解答的困惑、也許是我目前的想法與方向。不過與一般作者的差別是,看這篇文章的人不是因為我的名氣和經歷而點進來,而只是因為我的文字。光是這一點,就讓我足夠開心與感謝。
Thumbnail
「以前的人都會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是我覺得是這樣:『書到用時,再讀剛剛好。』」 講者說完,講堂的笑聲和掌聲延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那是5年前,在學校的志氣論壇上#群聯電子的創辦人#潘健成先生的#經驗分享。是令我我深有同感,富有哲理的一句話。
Thumbnail
「以前的人都會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是我覺得是這樣:『書到用時,再讀剛剛好。』」 講者說完,講堂的笑聲和掌聲延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那是5年前,在學校的志氣論壇上#群聯電子的創辦人#潘健成先生的#經驗分享。是令我我深有同感,富有哲理的一句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