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書是一種工具。 工具的創造都是為了解決人類的不便而產生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對課本跟考試。

  在旁邊的老師聽到我們的對話,忍不住問我到底是如何跟孩子說的,怎麼這麼有效?

  我笑了笑,跟老師說,通常我不會跟孩子講虛偽的話,會先同理她們的心情,然後再跟她們一起面對事實,之後才有機會與她們討論:「那我們可以怎麼做?」

  比如以討論為什麼要讀書為例,當孩子抱怨讀高中數學或物理化學或背一堆公式,以後也用不到,幹嘛花這麼多時間與生命浪費在用不到或會被淘汰的知識呢?

  首先我會很老實地承認,高中的課程真的有些難度,有些科目若非以後從事相關行業,的確是用不到,而且現在背下的資料也許幾年後就會被淘汰了,先同理孩子的情緒之後,我再要她們面對現實,可是目前的制度是,若你想讀頂尖的好大學,就必須考到一定的成績,而且當我們必須把這些我們不喜歡,又枯燥又難念的課程搞懂,的確要有堅靭的耐力,一旦我們能勉強自己克服這些困難之後,也會獲得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以後遭遇的挑戰。

  我提醒孩子把這些自己不擅長不喜歡但又是必考的科目,當作是人生達成目標途中的障礙,也當作是學習才藝或運動技能一定得反覆練習的基本動作,基本功。

  當然我知道,這樣的說法對我的孩子或新竹女中的學生有用,是因為她們對讀書與考試已經有不錯的底子與信心,而且對未來也有較強烈的期待,她們的迷惘只是一時的煩躁或沮喪,這些人是能夠適應目前社會主流價值的人。但是,其他的孩子怎麼辦?

  有許多孩子已經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挫折而自暴自棄,如何協助他們找回學習的熱情與對未來的憧憬?

  課本或考試所能評鑑出的,只是所有「能力」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且在全球化競爭及知識產出與淘汰如此快速的時代,未來在職場上謀生所需要的技能或工具,恐怕現在都尚未出現,顯然我們沒有辦法「學」現在「不存在」的東西,因此讀書不應該是個別知識的背誦,而必須調整或最基本能力的養成,個人素養與求學態度的建立。

  這種能力是想像力與創造力,是主動求知的熱情以及具有高度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個性。讀書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增加自身能力的眾多方法之一而已。當我們擁有許多能力,讓自己被別人需要,也就是用自己的能力貢獻社會,幫助別人,在此同時,我們也能以此能力換得我們所需要的協助或想要的東西。

  以後的社會不只是三百六十行,而是三百六十萬行,不一定要會讀書考試,只要我們因為喜歡,將熱情投入所學會的任何技能做到傑出,也一定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信心,笑著迎向未來。

 

安藤忠雄是日本當代最傑出的建築師,這幾年他曾經到臺灣演講,以日文講專業的題目,聽講的人不是建築師就是藝術工作者等高度專業人士。猜得出他在什麼場地演講嗎?

      答案是——小巨蛋體育場。幾萬人擠著聽他的演講,好像熱門搖滾巨星開演唱會一般,可見得他在國際上是如何的受人尊敬。

     安藤忠雄這輩子的最高學歷,恐怕也會跌破大家的眼鏡,他從日本大阪府立城東工業高校的電工科畢業,沒有能力再考大學,於是開始打雜工賺錢,當過貨車司機與職業拳擊手。他從小就喜歡欣賞建築物,對於光影與設計結構非常著迷,因此工作之餘的所有時間,都用在充實這方面的知識。他想盡辦法到世界各國旅行,到現場觀摩各種偉大的建築物,對建築的熱情,支撐他面對一切的困難與挑戰。學歷不高的他,憑著努力,在四十多歲就聞名世界。

       生活在臺灣,我們從小就被師長耳提面命:「認真讀書,成績好才有機會考上好學校,考上好學校讀好科系,才能找到好工作。」我們以為往後一輩子的工作或是幸福快樂,全繫於大學學測或指考的成績,花費所有時間在準備考試的科目,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並不是都像我們這樣。

       大部分國家並不是所有想升學的人都考同樣的測驗,然後看成績再統一分發;而是想讀哪個大學、哪個科系,各自去申請,沒有統一的分發標準。比如芬蘭,這個在全世界各種競爭力與教育指標總是名列前茅的國家,他們的中學畢業生想上大學,不是看任何成績,而是用抽簽的。即便想讀醫學院當醫生,也是從申請的學生中公開抽簽,決定誰可以入學。

     至於中學必修科目,也不是台灣熟悉的國文、英文、數學、理化……歐洲有許多國家中學必修邏輯學,也就是哲學;新加坡規定每個中學生畢業前必須讀完原著版本《紅樓夢》一至四十回。

     念書絕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增加自身能力的眾多方法之一罷了,也可以說,念書是一種工具。

工具的創造都是為了解決人類的不便而產生的。在生活中會想得到許多東西,甚至只要活著,就必須依靠別人提供許多東西,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若是沒有這些人,我們根本沒辦法自在舒適地過生活。因此,我們必須拿東西與別人「交換」,才能獲得食衣住行育樂種種的必需品。這種「交換」的過程,是用雙方都認為適當的份量,來交換對方擁有的物品中自己想要的。通常習慣用「錢」來當作衡量的標準。當然也並非只能用錢交換,以物易物,或用抽象的價值來交換物品都是可能的。一般而言,我們到公司上班,就是拿自己所有的,也是公司想要的勞動力和時間,去交換公司擁有的,也是自己想要的「金錢」和「安定」;我們所付出的成本與獲得的金錢,要依公司與我們雙方都認為適當的份量。

      念書可以說是為了擁有更多能力可與別人做更好交換的工具,簡單說,念書是用來增加未來選擇的工具。比如和高中畢業就進入社會工作的人相比,大學畢業的人工作的選擇範圍應該大得多。

     換句話說,學習的目的在於增加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被別人需要,也就是用自己的能力貢獻社會,幫助別人,與別人交換自己所需要或想要的東西。

課本或考試的知識,只是所有的「能力」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競爭以及知識產出如此快速的時代,進大學所學的任何知識,恐怕一畢業,就會被淘汰;未來在職業場上謀生所需的工具或技能,恐怕現在都還沒有出現,顯然我們沒有辦法「學」現在還「不存在」的東西,因此學習應該不再是「個別知識」的背誦,必須調整成最基本能力的養成、個人素養與求學態度的建立。

     這種能力就是想像力與創造力,是主動求知的熱情、具有高度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個性。在知識取得如此簡單以及資訊爆炸的時代裡,知識早已不再是力量,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創造,創造來自於想像。

    當我們斤斤計較一分、二分的考試成績時,不知不覺就會養成凡事追求標準答案的習慣,同時也無法忍受「模糊」與「不確定」。只能有單一答案的僵化思考,這正是想像力的一大殺手。當我們只能從黑白分明的資料中下判斷時,就喪失了未來世界必須在「模糊中前進」、「不確定中做決定」的勇氣。

    失去這些必須在求學與性格發展階段中培養的能力,長大後就算是拿到博士學位,顯然也不會更有競爭力。由於知識的普及,過多的大學院校形成人才過盛,再加上全球化競爭的推波助瀾,只要開得出條件,任何學歷與經歷,符合資格的人到處都是,能在生涯或職場上存活或勝出的人,除了看得到的專業能力,也必須具有主動積極與熱情的生活態度。

      就像安藤忠雄,從小懷抱著夢想,有了夢想,生活中處處都是機會,而不是壓力與挫折。

夢想與「找個好工作賺大錢」這一類的目標不同,夢想是一種向上向善的願景。夢想並不是可以計量的成就,也不是經由管理手段可以達到的目標。

    夢 想可以指引出一個方向,讓我們遭遇挫折或各種意外時,還可以滋生出不斷前進的勇氣,不致於偏離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望。

     不過,要確定到底什麼是自己的夢想,有時候是不太容易的。因為有許多事情我們似乎都喜歡,也有能力做得不錯,同時父母、長輩也會告訴我們「做什麼事對你比較好」,我們就逐漸分不清楚什麼是夢想、什麼是目標了。

 我認為,每個人心中真正的夢想是,當聽到或看到某些前輩在他們那個行業或領域的努力,心裡非常感動,這種感動,就是你的夢想所在。

      夢想,雖然似乎很抽象,隨著自己年齡愈來愈大,卻覺得夢想反而是生命中最實在的東西。若是把夢想養成信念,就是實踐的力量。只要是夢想,就算耗費多少心力也不以為苦,它是充滿興奮和喜悅的,能夠讓我們走上更過癮、更充實、更精彩的人生旅途。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理財教育核心應該是讓孩子知道世界上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必須被節制,我們要學會珍惜與分享。     是的,錢的最大用途是分享與創造人類真正的幸福,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金錢就像肥料,不播灑灑出去就不能算是好東西。」培根那個時代的肥料大都是動物的糞便,所以他的意思是灑出去分享是有用的,但留在手邊會發臭
  前幾天因為臨時多了颱風假,在家裡閒來無事,就在臉書的粉絲團貼了一篇舊文章,內容是談台灣環境的特色。     原本只是隨意貼,一方面是墊檔的性質,另一方面因為颱風來,大家正密切關心颱風路徑時,談談台灣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特色,也有點應景之意。     想不到貼出後有那麼大的迴響,第一天就有一萬多人
  看完由生態工法基金會所拍攝發行的「里山台灣」紀錄片,雙胞胎女兒妹妹B寶就提出要求:「我們下個周末假日就到影片裡介紹的八煙聚落爬山好不好?」     姊姊也附議:「八煙聚落這個名字好浪漫,水梯田映照著山景雲影,也好美喔!」     我答應她們:「我問問那些生態工法基金會的朋友,看他們哪時候需要
 什麼是浪漫呢?   我想,浪漫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行為的表相。   浪漫是一種生命的情操,是心靈更崇高的呼喚,是生活中不斷地實踐與堅持,更是生命能量的大量釋放。   同時,浪漫也是給自己心靈留一點空間,給現在的生活留點空間,給未來的生命留點空間。   不過,這在愈來愈現實的社會中,浪漫的
台灣在醫療健康領域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媒體,康健雜誌今年滿25周年,我是從創刊號一直看到今天的忠實讀者,昨天在廣播節目裡訪問了康健雜誌的梁曉華總經理,一方面回顧康健25年,另一方面好奇,他們如何紀念25周年慶。 他們提出了「真健康」的訴求,希望每個民眾都能夠讓健康成為生活,並且以「真」REAL這四個字
讀中學時,有個科目叫做「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裏面內容就是以論語、孟子為主,當時為了考試,囫圇吞棗且心不甘情不願的背誦,再加上一大堆宋明理學家的註解,搞得七昏八素,覺得這幾個人真囉嗦,話這麼多。   可是隨著年紀愈大,在生活上、工作上遭遇到的事情多了,偶爾有些微體會時,當年死背強記的「子曰子曰」就跳
理財教育核心應該是讓孩子知道世界上資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必須被節制,我們要學會珍惜與分享。     是的,錢的最大用途是分享與創造人類真正的幸福,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金錢就像肥料,不播灑灑出去就不能算是好東西。」培根那個時代的肥料大都是動物的糞便,所以他的意思是灑出去分享是有用的,但留在手邊會發臭
  前幾天因為臨時多了颱風假,在家裡閒來無事,就在臉書的粉絲團貼了一篇舊文章,內容是談台灣環境的特色。     原本只是隨意貼,一方面是墊檔的性質,另一方面因為颱風來,大家正密切關心颱風路徑時,談談台灣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特色,也有點應景之意。     想不到貼出後有那麼大的迴響,第一天就有一萬多人
  看完由生態工法基金會所拍攝發行的「里山台灣」紀錄片,雙胞胎女兒妹妹B寶就提出要求:「我們下個周末假日就到影片裡介紹的八煙聚落爬山好不好?」     姊姊也附議:「八煙聚落這個名字好浪漫,水梯田映照著山景雲影,也好美喔!」     我答應她們:「我問問那些生態工法基金會的朋友,看他們哪時候需要
 什麼是浪漫呢?   我想,浪漫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行為的表相。   浪漫是一種生命的情操,是心靈更崇高的呼喚,是生活中不斷地實踐與堅持,更是生命能量的大量釋放。   同時,浪漫也是給自己心靈留一點空間,給現在的生活留點空間,給未來的生命留點空間。   不過,這在愈來愈現實的社會中,浪漫的
台灣在醫療健康領域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媒體,康健雜誌今年滿25周年,我是從創刊號一直看到今天的忠實讀者,昨天在廣播節目裡訪問了康健雜誌的梁曉華總經理,一方面回顧康健25年,另一方面好奇,他們如何紀念25周年慶。 他們提出了「真健康」的訴求,希望每個民眾都能夠讓健康成為生活,並且以「真」REAL這四個字
讀中學時,有個科目叫做「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裏面內容就是以論語、孟子為主,當時為了考試,囫圇吞棗且心不甘情不願的背誦,再加上一大堆宋明理學家的註解,搞得七昏八素,覺得這幾個人真囉嗦,話這麼多。   可是隨著年紀愈大,在生活上、工作上遭遇到的事情多了,偶爾有些微體會時,當年死背強記的「子曰子曰」就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使用插畫搭配文字,看起來目標客群是中小學學生,其實也適合思考人生方向的大人,或是對於未來工作迷途的大人。全文討論了工作與幸福的關係,以及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等主題。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並不是一本可以照表抄課的工具書,也不是一本無來由推崇閱讀有多美好的傳教書。相反的,它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思考閱讀本質、發掘自己和閱讀之間的關係的作品,適合已經有閱讀習慣的讀者,與內心的自我對話來反思閱讀之於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齋藤孝闡述聰明並非僅表現在學業成績,聰明者應具備適應社會、生存力、深度學習、獨立思考、表達意見、適當對話、發現問題等能力。他認為快樂學習與好奇心保持是重要的,另外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書籍探討了生活中的各種議題,並歸結為真正的聰明應具思考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的能力。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書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作者:池上彰   從結論來說,預習人生將要面對的問題,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最有印象的地方是第3章,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 這裡給我的啟發就是—如果喜歡某個領域,而想要從事最直接想到的職業時,不訪也找相關聯的工作,增加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該來的還是來了 高中三的時侯,大部分的人都會去補習班,補個自己的大洞,很少有人不補習的, 除了天最聰明的天選之子,不然就是放棄自我的不用補習,其他多少都會補一下, 而補習班也不是省油的燈,推出一套的科目內容, 簡單來說,單套會比整套的還貴,家長也會以價格考量,就會全包買下來, 那時候苗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使用插畫搭配文字,看起來目標客群是中小學學生,其實也適合思考人生方向的大人,或是對於未來工作迷途的大人。全文討論了工作與幸福的關係,以及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等主題。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並不是一本可以照表抄課的工具書,也不是一本無來由推崇閱讀有多美好的傳教書。相反的,它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思考閱讀本質、發掘自己和閱讀之間的關係的作品,適合已經有閱讀習慣的讀者,與內心的自我對話來反思閱讀之於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齋藤孝闡述聰明並非僅表現在學業成績,聰明者應具備適應社會、生存力、深度學習、獨立思考、表達意見、適當對話、發現問題等能力。他認為快樂學習與好奇心保持是重要的,另外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書籍探討了生活中的各種議題,並歸結為真正的聰明應具思考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的能力。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書名: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作者:池上彰   從結論來說,預習人生將要面對的問題,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最有印象的地方是第3章,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 這裡給我的啟發就是—如果喜歡某個領域,而想要從事最直接想到的職業時,不訪也找相關聯的工作,增加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該來的還是來了 高中三的時侯,大部分的人都會去補習班,補個自己的大洞,很少有人不補習的, 除了天最聰明的天選之子,不然就是放棄自我的不用補習,其他多少都會補一下, 而補習班也不是省油的燈,推出一套的科目內容, 簡單來說,單套會比整套的還貴,家長也會以價格考量,就會全包買下來, 那時候苗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