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日記|桃子樹的最後豐收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一群小孩子在廢棄的車內玩著戰爭遊戲。他們將椅背當成盾牌,手比出槍的形狀,互相攻擊著對方的堡壘。


轟隆!轟隆!


不遠處的一輛怪手往他們的車子前行,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堡壘被拆除。


與此同時,家中的祖父手中拿著一張文件,白紙黑字地寫著:「未來這片土地將不在種植桃子樹,請於月底搬離此地。」

為什麼?當初不是說好這塊土地要給我們種植桃子樹嗎?祖父頭痛地想著,兒孫女們所說的「口說無憑」他一個字也聽不懂,不是已經在口頭上答應我了嗎?太陽能板到底能幹嘛?它又不能吃、不能做果醬,只是一塊醜醜的方形,沒有它我也能活啊!


一張紙、一輛怪手,引爆了家人間互相侵略彼此的未爆彈。


大人們為了家計開始奔走著,都想維繫著這個家的生計,然而每個人所抱持著:「我是為你好。」踐踏了彼此的堡壘,大人分裂成了果農派與太陽能板派,女人們的情感與表達被忽略,兒子失去了他的小田地與對於家族世界的熱忱,女兒被剝奪了跳舞的興趣,小孩們則失去了他們的玩伴,大人們則因為兒子的報復失去一部分的作物。祖父看著一切發生,愛莫能助。所有的傷,源自於想保留家園的意見分歧。每個人都想要回復原狀,卻如同彼此沒有默契地抬著一籃桃子般,任其灑滿了一地。


最終,家人們才認清真正要抗爭的人是誰,一同走向了街頭。


一群小孩子在田邊玩著追逐遊戲。他們將數當成盾牌,手比出槍的形狀,互相攻擊著對方的堡壘。


轟隆!轟隆!


不遠處的一輛怪手往他們所在的田地前行,挖走了家園附近的桃子樹。

嗨,這裡專放我所看的電影、書籍、動漫等心得,有時會搭配自己的創作抒發對作品的情感。歡迎不吝賜教,請保持基本的禮貌交流即可,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論是什麼時代,文字連結了各個世代的人們,就如同每個人都仰望過同一片天空。
這是一本以攝影、訪談及散文集結的書。從觀察 PTT 所討論的「台女」形象為出發點,作者群找了20位形形色色、不同身分與年齡的女人們進行訪談與攝影,重新定義出「台女」的樣貌
新並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在滋養和承受侵蝕的過程中,發酵出新的東西。
那是一間從小就聽到大的書店品牌。 書店氛圍很寧靜,木質書架散發著書香,暖黃光色調的燈低調地為閱讀的人們照耀。偶有長凳供人們在此看書。它靜靜的讓人們待著,想待多久就待多久,甚至可以通宵達旦,整夜沈浸於書中世界。
小亭:你喜歡攝影嗎? 小涵:我不知道。 小亭:怎麼說? 小涵:就像一個人一樣,有喜歡的地方和討厭的地方。 小亭:那你喜歡的多還是討厭的多? 小涵:我覺得有點混在一起欸⋯⋯就像我喜歡我的手,但不喜歡我的身材。只是他們通通都是我的一部分。 小亭:怎麼把它比喻做你的身體? 小涵:攝影是用身體拍照的啊!你沒
藉由書寫,艾諾以精準鋒利的筆法,將自身嫉妒W偷情的心路歷程,裸露地剖析而出。 透過艾諾的文字,我們好像也一起經歷了這段悲傷五階段之旅:一段從否認外遇的開始,憤恨W怎麼會看上那樣的女人,到不斷地追尋第三者的存在,最終向W爆炸後,漸漸走出了傷痛。
無論是什麼時代,文字連結了各個世代的人們,就如同每個人都仰望過同一片天空。
這是一本以攝影、訪談及散文集結的書。從觀察 PTT 所討論的「台女」形象為出發點,作者群找了20位形形色色、不同身分與年齡的女人們進行訪談與攝影,重新定義出「台女」的樣貌
新並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在滋養和承受侵蝕的過程中,發酵出新的東西。
那是一間從小就聽到大的書店品牌。 書店氛圍很寧靜,木質書架散發著書香,暖黃光色調的燈低調地為閱讀的人們照耀。偶有長凳供人們在此看書。它靜靜的讓人們待著,想待多久就待多久,甚至可以通宵達旦,整夜沈浸於書中世界。
小亭:你喜歡攝影嗎? 小涵:我不知道。 小亭:怎麼說? 小涵:就像一個人一樣,有喜歡的地方和討厭的地方。 小亭:那你喜歡的多還是討厭的多? 小涵:我覺得有點混在一起欸⋯⋯就像我喜歡我的手,但不喜歡我的身材。只是他們通通都是我的一部分。 小亭:怎麼把它比喻做你的身體? 小涵:攝影是用身體拍照的啊!你沒
藉由書寫,艾諾以精準鋒利的筆法,將自身嫉妒W偷情的心路歷程,裸露地剖析而出。 透過艾諾的文字,我們好像也一起經歷了這段悲傷五階段之旅:一段從否認外遇的開始,憤恨W怎麼會看上那樣的女人,到不斷地追尋第三者的存在,最終向W爆炸後,漸漸走出了傷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相同的夢境,反覆縈繞在每個夜晚: 我走進偏僻的山中聚落,映入眼簾是幢兩層樓的破房。 它穿著台式鐵皮木作的外衣,有棵老樹穿過它的層板,枝幹毫無章法的生長。 穿越中庭,鏽蝕的鐵門擋住了後山的路。 門扉敞開,發出的尖銳聲令人不寒而慄。 門後是碎石泥濘的山路,漆黑一片看不見道路的終點。
Thumbnail
綠樹VS.黃花~給老農夫一點顏色瞧瞧──B先生原本只是這麼想的……
Thumbnail
奶奶說:那年,村裏來了一大群身穿破爛鎧甲的逃兵,他們見人就殺,凌辱女人,殺害老弱……我記得當時奶奶正帶著我在山上採摘野果,突然聽見不遠處的村裏傳來尖叫、火光與哭喊聲嚇得奶奶趕緊捂著我的嘴,壓低身子藏在樹叢裡望著村裏直到再也沒有一點聲息…
真的是爺爺 (前情提要)在這個歡樂的夜晚,小桃與爸媽一起去買爺爺最愛的水蜜桃,不料天上竟然有一顆巨大的紅色氣球飛上小桃家的窗台………
Thumbnail
  牙豬人部隊顯然不打算讓路,托比咬著牙,手已置上劍柄。   車棚內的奈妮薇一面安撫被緊急停止的衝擊搖醒的孩子們,一面戴起兜罩探出頭去,與此同時,隱藏林間的牙豬人戰士現出身影,龐大的隊伍令人難以想像只為劫一輛馬車。   「小奈,妳別出來。」   「可是……」   「這些傢伙的目標是妳,但……」
Thumbnail
從前從前……在某個森林的邊緣,住著一對可愛的小兄妹。
Thumbnail
這幾天下午放學後,都會帶孩子們到收割好的田裡跑跑。前幾天,還能在小小草堆間玩躲貓貓,但是昨天,擔心颱風來襲吧,草屋、草堆們大部分都被收起來了,本想帶著阿妮的好朋友一起玩草堆迷宮的,看來只能等下一期收割了。無損興緻,一下車,正男像小火箭般等不及的來回衝刺,妮妮細心地帶著第一次跟我們一起踩田的好朋友,三
Thumbnail
在第九章提到,爺爺說:如果每個小男孩的一生中都不得不砍下那樣的一棵大樹也不錯。如果我們轉化成: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件有難度,有些辛苦的「任務」,經過這個「任務」才可以說是「長大了,成年了」,你覺得,在台灣,可以是什麼「任務」呢? . 問了孩子這個問題。有人回答:開始工作、到外面住、開始開車、
Thumbnail
老家附近的鄰居,三代同堂,三個兒子娶了媳婦後,依然住在一起,我媽非常羨慕他們一次可以含貽弄四個孫。 他們家夠大,兩棟4樓透天連一起,前面還有一個擺了籃球框的大庭院,回去老家時,都可以看到一群小孩子在院子裡跑跳。
Thumbnail
時人視「青銀共居」、「Share House」為居住難題的神解方,殊不知我兒時身旁的大人們已在實踐,無人覺得新奇。 擔任醫官的爸爸中校退伍,帶著一家四口和全部家當上了借來的軍用大卡車,搬離眷村外圍小街上的平房,來到市區開業。先是落腳於半農半市的新平路。整條街唯一的商店是雜貨店,鄰居於自
Thumbnail
相同的夢境,反覆縈繞在每個夜晚: 我走進偏僻的山中聚落,映入眼簾是幢兩層樓的破房。 它穿著台式鐵皮木作的外衣,有棵老樹穿過它的層板,枝幹毫無章法的生長。 穿越中庭,鏽蝕的鐵門擋住了後山的路。 門扉敞開,發出的尖銳聲令人不寒而慄。 門後是碎石泥濘的山路,漆黑一片看不見道路的終點。
Thumbnail
綠樹VS.黃花~給老農夫一點顏色瞧瞧──B先生原本只是這麼想的……
Thumbnail
奶奶說:那年,村裏來了一大群身穿破爛鎧甲的逃兵,他們見人就殺,凌辱女人,殺害老弱……我記得當時奶奶正帶著我在山上採摘野果,突然聽見不遠處的村裏傳來尖叫、火光與哭喊聲嚇得奶奶趕緊捂著我的嘴,壓低身子藏在樹叢裡望著村裏直到再也沒有一點聲息…
真的是爺爺 (前情提要)在這個歡樂的夜晚,小桃與爸媽一起去買爺爺最愛的水蜜桃,不料天上竟然有一顆巨大的紅色氣球飛上小桃家的窗台………
Thumbnail
  牙豬人部隊顯然不打算讓路,托比咬著牙,手已置上劍柄。   車棚內的奈妮薇一面安撫被緊急停止的衝擊搖醒的孩子們,一面戴起兜罩探出頭去,與此同時,隱藏林間的牙豬人戰士現出身影,龐大的隊伍令人難以想像只為劫一輛馬車。   「小奈,妳別出來。」   「可是……」   「這些傢伙的目標是妳,但……」
Thumbnail
從前從前……在某個森林的邊緣,住著一對可愛的小兄妹。
Thumbnail
這幾天下午放學後,都會帶孩子們到收割好的田裡跑跑。前幾天,還能在小小草堆間玩躲貓貓,但是昨天,擔心颱風來襲吧,草屋、草堆們大部分都被收起來了,本想帶著阿妮的好朋友一起玩草堆迷宮的,看來只能等下一期收割了。無損興緻,一下車,正男像小火箭般等不及的來回衝刺,妮妮細心地帶著第一次跟我們一起踩田的好朋友,三
Thumbnail
在第九章提到,爺爺說:如果每個小男孩的一生中都不得不砍下那樣的一棵大樹也不錯。如果我們轉化成: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件有難度,有些辛苦的「任務」,經過這個「任務」才可以說是「長大了,成年了」,你覺得,在台灣,可以是什麼「任務」呢? . 問了孩子這個問題。有人回答:開始工作、到外面住、開始開車、
Thumbnail
老家附近的鄰居,三代同堂,三個兒子娶了媳婦後,依然住在一起,我媽非常羨慕他們一次可以含貽弄四個孫。 他們家夠大,兩棟4樓透天連一起,前面還有一個擺了籃球框的大庭院,回去老家時,都可以看到一群小孩子在院子裡跑跳。
Thumbnail
時人視「青銀共居」、「Share House」為居住難題的神解方,殊不知我兒時身旁的大人們已在實踐,無人覺得新奇。 擔任醫官的爸爸中校退伍,帶著一家四口和全部家當上了借來的軍用大卡車,搬離眷村外圍小街上的平房,來到市區開業。先是落腳於半農半市的新平路。整條街唯一的商店是雜貨店,鄰居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