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在楊導電影尋找另一半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人們總是害怕改變和創新?其實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跟過去的一天不一樣,可是我們照樣每天早上起床,不會因為害怕這是新的一天而不起來。可是我們為什麼害怕改變、害怕新的嘗試?」—《一一》

《一一》

因緣際會之下,有幸因為《一一》認識到楊導,當時的我剛好就讀大學一年級,透過《一一》實在是領悟不少且令我感觸深刻,甚至因而開始創造另一個新的人生觀。而在2000年的經典作品《一一》(A One and A Two),楊導著觀眾進入了一個家庭中充滿混亂和無秩序的世界,但之中有趣的是,最能看清事態的卻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那位名叫「洋洋」的純真靈魂。這部電影如同一面鏡子(同為我們自己的另一面),反映出成年人時常被生活的零碎和簡單之事綁架,而我們有時需要一個純真的靈魂來喚醒我們內心的真諦。或許諷刺的是,當人們長大後,他們常常會過度看輕或忽略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另一半的事情),而這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在變遷,我們才會逐漸意識到「人生不過如此」,並且開始學會適應改變,挖掘新的事物,以繼續前行。一生總是在漫長和飛快之間交替,而我們有時候會為了包袱和掙扎而浪費寶貴的時光。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學會放下這些負擔,品嘗人生交出的每一個「樂章」,那麼我們將能夠更深刻地體驗到生命的美麗和奇妙。這正是《一一》所帶給我們的啟示,一個純真的心靈可以教導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精彩。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你看這些房子,我越來越分不出它們了,是我設計的,不是我設計的,看起來都一樣,有我,沒有我,好像越來越不重要了。」《青梅竹馬》

《青梅竹馬》

第二部觀賞的楊導作品正是1985年上映的經典影片《青梅竹馬》(Taipei City),是感觸第二深刻的楊導電影,即使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依然能夠理解當時城市之間的矛盾。電影以台北這座城市為背景,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城市的變遷如何影響人們的情感和自我。故事中的角色們,在這座不斷變化的城市中,不論是情感上還是自我認同上都經歷著拉扯和抉擇

正當整個城市忙於奔波和追趕著自己的步伐時,觀眾們也不禁思忖著,應該跟隨改變,懷抱未來的憧憬,還是停下腳步,惟恍惟惚地追憶過去?這個問題在現今的時代仍然極具現實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時間和社會定義的矛盾之中,時刻感受到兩者之間的拉扯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你怎麼就是不明白呢?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我就好像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前陣子才觀賞的1991年經典《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深刻反映60年代台灣社會的高度緊張和不安。故事背景取材自1961年的真實事件,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斥高壓的社會,這種高壓對人們的心靈造成了不安和恐懼,同時也使一個原本應該是純真的存在,「孩童」,失去了對未來的嚮往,也是人們普遍所沒有意識到的另一個層面

在這個高壓社會中,大人們深陷於經濟低谷和政治失敗之中,無法為孩童提供所需的避風港。孩童們轉而尋求幫派和流氓們,因為這似乎是唯一能提供他們歸屬感和支持的地方。主角小四的希望似乎只存在於他深愛的女孩身上,然而愛情的結局卻是粉碎了他內心的一切。事實上,這個壓垮了小四的社會,並不是單單由他一個人所造成的。它是由所有形塑這個高壓社會的人們所共同負責的。政治失敗、經濟困難、家庭問題等因素交織在一起,最終導致了社會的崩潰和人心的混亂。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楊德昌電影中的世界觀

楊導的世界觀如同一幅畫布,他善於探索人性的複雜性,並以鏡頭捕捉到情感、內在衝突和社會背景所交織出的多重層面。他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情感的張力,表現出人物內心的矛盾和掙扎。他巧妙地呈現事物的雙面性,讓觀眾注視到事物並非只有單一面向的存在,體現在人物角色身上,並延伸到城市和社會上。

他的電影不僅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特徵,更觸及了人類普遍的情感和存在議題。在楊德昌的電影中,我們找到了一扇通往事物更深層次理解的窗口,能夠啟發我們思考的人生事態,不再只觀察到事物的單一面向,而是進一步知悉我們忽視掉的「另一半」





avatar-img
17會員
35內容數
Y2K年代出生於台北,理性於情緒,感性於文字, 專研時尚,熱愛藝術與影劇,心理學和科學是永遠的例外, 享受人生的瞬息萬變,醉心於生活的細節,視平凡為不凡, 有時如培養皿與世隔離,有時如植物不得沒有陽光與空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芳談藝時 的其他內容
由鬼才導演查理卡夫曼(Charlie Kaufman)所執導的《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2008) ,內容講述著劇作家凱登(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飾演)在人生中所面臨的各種掙扎和矛盾,成天擔憂著自己的生死病痛,拭目無睹家人的無奈。
《陰道獨白》是由美國女作家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創作的戲劇作品。該著作融合了來自200多位不同年齡、種族、性向和職業的女性的訪談,探討她們的真實經驗和故事。這部作品贏得多項大獎,激勵伊芙於1998年發起「V-Day運動」,致力於終止全球對女性的暴力。
奧斯卡入圍影片《伊尼舍林的女妖》講述兩位愛爾蘭友人因一夜之間的改變而面臨友誼轉變,柯林·法洛和布蘭頓·葛利森飾演主角。康姆突然不再喜歡派瑞,認為生命需有意義,而派瑞則樂於簡單的生活。影片探討友誼本質,隱喻愛爾蘭的內戰,並引人深思,友情是否能承受變遷,離別是否對個人成長更重要。
《摩登情愛‧東京》首集《照顧我兒子以及其他不滿(息子の授乳、そしていくつかの不満)》聚焦同性伴侶,探討母親對母乳的堅持與掙扎,凸顯從「女性」到「母親」角色轉變的矛盾。劇中展現現代母親在母乳與配方奶間的抉擇,突顯壓力和妥協。保持愉悅的心態對媽媽和孩子都至關重要,能減輕壓力,讓兩者皆受益。
由鬼才導演查理卡夫曼(Charlie Kaufman)所執導的《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2008) ,內容講述著劇作家凱登(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飾演)在人生中所面臨的各種掙扎和矛盾,成天擔憂著自己的生死病痛,拭目無睹家人的無奈。
《陰道獨白》是由美國女作家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創作的戲劇作品。該著作融合了來自200多位不同年齡、種族、性向和職業的女性的訪談,探討她們的真實經驗和故事。這部作品贏得多項大獎,激勵伊芙於1998年發起「V-Day運動」,致力於終止全球對女性的暴力。
奧斯卡入圍影片《伊尼舍林的女妖》講述兩位愛爾蘭友人因一夜之間的改變而面臨友誼轉變,柯林·法洛和布蘭頓·葛利森飾演主角。康姆突然不再喜歡派瑞,認為生命需有意義,而派瑞則樂於簡單的生活。影片探討友誼本質,隱喻愛爾蘭的內戰,並引人深思,友情是否能承受變遷,離別是否對個人成長更重要。
《摩登情愛‧東京》首集《照顧我兒子以及其他不滿(息子の授乳、そしていくつかの不満)》聚焦同性伴侶,探討母親對母乳的堅持與掙扎,凸顯從「女性」到「母親」角色轉變的矛盾。劇中展現現代母親在母乳與配方奶間的抉擇,突顯壓力和妥協。保持愉悅的心態對媽媽和孩子都至關重要,能減輕壓力,讓兩者皆受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你說,一個人能弄丟心愛的人幾次,還能再找回嗎?電影裡有一句經典話:「你說兩個人,都能像最初那麼好嗎?」你我都知道,很難。相識8年,相愛5年,王斤斤與白曉宇曾經是最契合彼此的人,當愛與現實相碰撞時,一個喜歡安定,一個不想一成不變,情緒放大了日常小事,一個渴望他回頭,一個等待她開口,終而弄丟了彼此。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波仔的原生,就是無一不是罪惡,無一不是更好的學習機會,無一不是修行,無一不是鬥雞的世界。小和寫下次生活法:次生世界自救的方法,就是要有夢想的慈悲,我們的內在就有一個小孩,因此可以演化孩子王心法。如果有人將這個內在小孩殺了,此人所演化的不是夢想的慈悲,而是鬥雞的精神。 小柔的次生,就是無一不是檢討,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看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後,讓我更加體會到了白色恐怖那時期的痛苦。 主角小四在小學的成績向來很好,但卻只考上了建中的夜間部,小四也從此跟著夜間部的混混過日子,直到他遇到了一個女孩小明,他們一起翹課,一起玩耍,締下了美好的友誼,但後來因小四的兄弟和小明偷偷交往被小四發現,於是小四就決定把自己的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你說,一個人能弄丟心愛的人幾次,還能再找回嗎?電影裡有一句經典話:「你說兩個人,都能像最初那麼好嗎?」你我都知道,很難。相識8年,相愛5年,王斤斤與白曉宇曾經是最契合彼此的人,當愛與現實相碰撞時,一個喜歡安定,一個不想一成不變,情緒放大了日常小事,一個渴望他回頭,一個等待她開口,終而弄丟了彼此。
Thumbnail
關乎「命運和意志」的選擇題,在電影開頭導演大衛溜著滑板採訪街友時,他得到的答案是「命運」。《小鬼當街》被攝者小男主角山依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的經歷受到「命運」左右,男孩母親說過他們一家人也出自匈牙利街頭,如今比較幸運地生活在擁擠狹小的老舊公寓,「我和我生活的人並不髒。」如同他們能自在與老鼠共處。那麼
波仔的原生,就是無一不是罪惡,無一不是更好的學習機會,無一不是修行,無一不是鬥雞的世界。小和寫下次生活法:次生世界自救的方法,就是要有夢想的慈悲,我們的內在就有一個小孩,因此可以演化孩子王心法。如果有人將這個內在小孩殺了,此人所演化的不是夢想的慈悲,而是鬥雞的精神。 小柔的次生,就是無一不是檢討,
Thumbnail
從我孩提時代,賀歲片一直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年最精彩的電影總會是在農曆新年推出,這和過年買新衣一樣,成為一年最期待的事。賀歲片除了當代的文化氛圍,更是社會民情和價值觀的一個指標。陳詠燊導演的《飯戲攻心2》,以兩餐飯作為主軸,細緻地將我們帶入家庭、愛情與自我認同的深思中。
看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後,讓我更加體會到了白色恐怖那時期的痛苦。 主角小四在小學的成績向來很好,但卻只考上了建中的夜間部,小四也從此跟著夜間部的混混過日子,直到他遇到了一個女孩小明,他們一起翹課,一起玩耍,締下了美好的友誼,但後來因小四的兄弟和小明偷偷交往被小四發現,於是小四就決定把自己的
Thumbnail
初看這部電影後的十數年間,香港與台灣各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今的天水圍、現今的香港、現今的世界,大多已非當時電影中的樣貌。但即使外在如何變動,大多數人還是早出晚歸,過著日子,在每個人的天水圍。我們看著時代,但也不要忘記看見彼此,看見自己,如同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Way We 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