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洋洋的夏日回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有件有趣的事情可以在記錄《一一》觀後感之前稍微記述一下,最早看完電影時基於各種好奇不免俗的在維基百科上轉了一圈,赫然發現《一一》在日本被轉譯成了一個十分日本風味的片名叫「洋洋 夏日的回憶」(ヤンヤン 夏の想い出)。從這個片名出發來為我的《一一》觀後感立下一個概略的出發點也許是別具意義的,那代表電影在被轉譯往另一種語境的同時也被來自另一個國家的觀者劃出了某種重點或核心。畢竟「夏天」在日本文化中別具意義,幾乎已經形同一種具有一定套路的世界觀和敘事慣性,他們善用夏天來與青春告別、在那個熱黏又彌漫汗味的漫長日子裡讓小男孩不知不覺就長大、懵懵懂懂間被初戀酸苦得像在夏天裡彷彿永不止息的蟬鳴和無風的高熱。也許岩井俊二的《煙花》裡的典道並不像洋洋一樣具備那種得天獨厚的通透,但典道和洋洋的經歷其實是差不多的,《一一》確實就是洋洋與生命裡的原始純粹告別的故事。

開頭就這麼點出我看完《一一》的感受可能顯得煞風景也俗陋,但錢鍾書在圍城裡那句酸辣又老練的點睛之筆真的就是那樣毫無疙瘩的在《一一》之上紋身。「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老實說這句話放在寫婚姻主題的圍城裡甚至還會激起讀者那點無傷大雅的幸災樂禍,但「婚姻」其實是可供代換填空的主題,填入任何詞彙我想大概都能成立。《一一》講述得或可說這句話的延伸與外擴,也可說輕輕剝去這句話發霉的外皮、進而露出了它還沒腐敗的那種原始的狀態,在人們開始想要衝進去之前,他們都是什麼呢?正是因為這樣才讓人覺得格外殘酷吧。「成長就像一座圍城。」,不太合文法、但在《一一》裡是成立的。

殘酷這個概念其實是被對比出來的。《一一》是在技術上被純熟地處理成了一部相當貼近現實的作品,不慍不火、歸功於演員的表演和樸實的鏡頭,幾乎沒有任何配樂烘托的家庭電影,真正表達了那種暗潮洶湧。《一一》裡的一切被處理得那麼乾燥,值得去提那些被大量運用在電影中的長鏡頭在銳化了觀者凝視立場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提醒著觀者他與現實有多大的重疊。當那些從生活中拾級而起的碎塊被恰到好處的清潔後組織在觀者眼前,我可以確實知道自己正在看著的是一部敘事老練卻不矯做的作品。他確實正在向我娓娓道來那些無時無刻不存在於身邊的荒誕無理,那些都是真的。

其實《一一》的批判姿態很強。即便他表面上被包裝成一部這麼柔軟甚至看似迂迴的作品,本質上的朝諷是在看完後才一點點在心裡深處開始發酵的。在《一一》裡我看得最清楚的東西其實是那個骨架輪廓清晰的模組,可以被比較通俗地解釋為社會框架、規範或者任何讓人身不由己的詞彙。人生活在裡面,隨著時間與模組相互融合也相互腐蝕,直到最終所有人都渾渾噩噩、身不由己。我覺得那是片名之所以為「一一」的真正意涵,因為世上並不存在完滿的二、人活著也就只是汲汲營營於擺脫孤獨,在一起時卻往往就忘了那個彼此之間只是「一和一」的事實。在電影的多線主軸裡,即便分分合合、但其實除了洋洋以外多數主要角色都是成雙成對在建構劇情的,他們各自代表了人在模組裡、與模組相互融合時各個階段的狀態,而這部電影最殘酷也批判力道最強的地方。關於那個模組裡的一切腐敗、他從不明說,而是透過腐蝕這個模組裡最乾淨的符碼來達成這種控訴。

那個符碼就是洋洋、這個殘酷的手段是成長。洋洋是《一一》裡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小小的身影總是在大人間蹦跳,外部的複雜讓大人對他無暇顧及,卻也因此給予了他那段透明又詩意的成長。與其說電影裡洋洋的存在是為了襯托簡南俊跟婷婷的敘事線,其實那應該反過來說比較恰當。畢竟簡南俊跟婷婷一個已經要進入過去式、一個也正要綻放然後凋零,放眼為來,無論是電影當中還是結束之後,洋洋的人生都才正要開始。

家庭與人是《一一》的大命題,但在這個大命題之下,透過洋洋的成長娓娓道來的那種宿命的悲哀與無力感,或許才是《一一》真正的主題。直到電影結束、洋洋的成長都是未來式。但其實電影裡也早已透過各種角度來為洋洋的成長裡無可復返的哀傷做了各種旁敲側擊。簡單列舉婷婷的生物課與簡南峻公司會議現場的日文翻譯、配上小燕產檢的超音波場景可以被視為一種上帝視角的宣示、第一次實際在洋洋身上點破的大概是視聽教室裡的小老婆。《一一》透過家庭這種小單位的模組譬喻了社會這個無限大的模組,人在模組裡順合理成長,疲累無力時就想逃出去。這個疲累無力的爆發點會在什麼時候掏空每個小單位的模組是不定時炸彈,所以人才會需要小至音樂大至外遇、各種各樣的烏托邦來維繫搖搖欲墜的一切。在《一一》裡烏托邦被有形或無形的幻化成了各種意象,但最諷刺也殘酷的地方卻是,如果不在現實裡打滾得灰頭土臉,逃進烏托邦就沒有任何意義。就像逃進山裡修行的敏敏那樣,生活除了平淡了點,並沒有任何改變。

如果成長意味著歸順進模組或者體系,那洋洋這個純潔無垢的存在其實也可以被帶有情色意味的解釋成人的原始狀態。這個很黑暗的側面不太被需要被刻意點名,是我自己看著看著又想到了喬治·巴戴伊在《情色論》裡提到的那些透過情色而被滿足的慾望與連貫。人作為孤獨的個體誕生,因為孤獨所以向外追求、最終在性行為中短暫彌補了原始狀態中的不完整,電影中這個關於不完整的恐懼溫和又柏拉圖式的投影在簡南峻和阿瑞身上、滑稽如大大和云云、最激烈的大概能算是出場短暫卻又翻天覆地的莉莉媽媽和英文老師。成長的光明面之後,人大概從出生始就開始即有意也無意識地追求著那種關於孤獨的彌補,洋洋的未來、也許早就寫在了電影裡。

那些乾淨又格外在戲裡戲外都引人深思的童言童語如果只是單純被解釋成一種指向關於家庭或人與人關係的省思,或許稍嫌薄弱。可一旦用洋洋的話指出人生來的不完整與從中衍伸而出的那些千絲萬縷的糟糕事情,那才真的讓人覺得《一一》是部悲傷的電影。洋洋純真又早熟的話與彷彿被某種超然的存在附身、強而有力的同時其實什麼都改變不了。他老是在做一些不守規矩的事情,一方面是他離踏入體制的規訓還有那麼點距離,一方面又是因為洋洋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在無意識中試圖要去理解並讓自己能夠跳入那個體系中,因為只要身處在體系之外他就注定要是孤獨的。

前述曾提及洋洋開始真正用行為嘗試跳進大人體系的引爆點在視聽教室瞥見小老婆內褲的場景也是同理。對視聽教室的喜愛應該是一代小孩的共同回憶,不光是可以上課偷睡覺,能在視聽教室上課意味著可以看影片,一片漆黑中由光而始,總在不知不覺間就給那些涉世未深的小腦袋世界好繽紛的錯覺。電影裡這片漆黑對應到了造物之初與萬物繁衍,從小燕的超音波到視聽教室的場景,《一一》將上帝視角的宣告用當下的語言魔幻又寫實的被成現,原始狀態的洋洋在那個場域裡看見了雷電交加,那個造物之初的的場景延伸到了洋洋的第一次不明究理的觸電,短短幾秒內就被閃電和小老婆的內褲交織成了好多層次,這大概是《一一》裡我最喜歡的場景之一了。

上帝視角也是《一一》中對於宿命的一種暗示。除了聲畫分離的一些台詞加上場景,電影裡還存在幾個零零星星的監視器鏡頭、不帶任何旁白,分別就發生在婆婆跟洋洋身上,一個即將離開、另一個正準備要跳進去,從模組與體系的視角來說這個天眼的譬喻手法真的很高明。它一方面隱喻了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實際上也用這個處處安插於模組中各個角落的天眼指涉了一個全知視角,分別看著人作為個體的初始與終焉,看透一切、說出一切,卻沒有人能真的聽出個中含義。電影之外觀者看著一切,但在電影建構的現實與實際的現實中,能夠這樣看著一切的人實際上並不存在。那是極為巧妙也成熟的用了老嫗能解的語言展示了《一一》裡的宿命。

歸根結底、《一一》其實是洋洋的成長日記,但如果將重心都放在洋洋電影也就顯得遜色。本片將各別角色間的戲份比重掌握得恰到好處,非得從那些好幾代人都已經經歷過、而洋洋接下來將經歷的一切眾生相開使側寫,才能給洋洋這個原始又乾淨的存在撐起一個恢宏又虛無的未來、也撐出了電影本身的深邃。時至今日、大概也不需要在這裡多花篇幅來說《一一》有多好多好,《一一》已經好了二十年。一些評論慣於從電影中的多線並行的敘事來論述由他們引伸而出的那個燉不爛的家庭主題、推理並解碼人物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但我所看見的《一一》,果然還是由那些跟著大環境不自覺起舞的大人烘托起來的,洋洋穿梭其間的、小小的身影。他小而一塵不染、一無所知,連自己的有恃無恐從何而來都不明究理,就準備要跳進去和殘酷的世界攪和。如果說最後在婆婆的喪禮上洋洋的朗讀其實是導演的附身,那我將今後將時不時就去思考的事情也許就是,那究竟是意欲挽回、還是提早憑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清月的沙龍
10會員
20內容數
練習寫字的地方。龜速、不定期更新。通常只寫自己喜歡的書、經常性暴雷。
清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24
真藤順丈出版於2018的長篇小說《寶島》,以戰後沖繩為舞台,開展出三位少年少女的成長與蛻變。這個時時刻刻充滿島嶼特有的原始、野性與內斂的故事,填滿少年少女的彆扭、迷茫與惱羞成怒,在亞熱帶的戰後沖繩,青澀生猛的青春在人群血脈賁張的走踏裡被輕易踩碎,令人忍不住好奇、最終他們又將走向何方。
Thumbnail
2022/07/24
真藤順丈出版於2018的長篇小說《寶島》,以戰後沖繩為舞台,開展出三位少年少女的成長與蛻變。這個時時刻刻充滿島嶼特有的原始、野性與內斂的故事,填滿少年少女的彆扭、迷茫與惱羞成怒,在亞熱帶的戰後沖繩,青澀生猛的青春在人群血脈賁張的走踏裡被輕易踩碎,令人忍不住好奇、最終他們又將走向何方。
Thumbnail
2022/07/17
成書於江戶時代的《春雨物語》,除了正式的「讀本」(読本)分類之外,也有一些書評或解說將之定位為「怪談」。脫胎自日本正史與野史軼聞,比起體制期待與要求的「文以載道」,埋藏在怪談小說的外表下,其實可以一窺作者上田秋成的人生觀,宏觀至歷史、微觀至由佛學衍生處的處事態度,同時也包含時代背景下孕生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2022/07/17
成書於江戶時代的《春雨物語》,除了正式的「讀本」(読本)分類之外,也有一些書評或解說將之定位為「怪談」。脫胎自日本正史與野史軼聞,比起體制期待與要求的「文以載道」,埋藏在怪談小說的外表下,其實可以一窺作者上田秋成的人生觀,宏觀至歷史、微觀至由佛學衍生處的處事態度,同時也包含時代背景下孕生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2022/06/07
一如歷史考証在「時代劇」裡只會是一種基礎。歷史書寫一定也存在著某種路徑可以讓人用「在那之外」的眼光去論述他的好。數月前以連自己都驚訝的速度讀完了《江戶城裡的異鄉人》,巨大的滿足與空虛同時並存的奇異感受,因其筆下開展出的空間宏大、曲折而繽紛。而在那裡,除了繁華江戶與曲折人生之外,究竟還有什麼?
Thumbnail
2022/06/07
一如歷史考証在「時代劇」裡只會是一種基礎。歷史書寫一定也存在著某種路徑可以讓人用「在那之外」的眼光去論述他的好。數月前以連自己都驚訝的速度讀完了《江戶城裡的異鄉人》,巨大的滿足與空虛同時並存的奇異感受,因其筆下開展出的空間宏大、曲折而繽紛。而在那裡,除了繁華江戶與曲折人生之外,究竟還有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為什麼人們總是害怕改變和創新?其實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跟過去的一天不一樣,可是我們照樣每天早上起床,不會因為害怕這是新的一天而不起來。可是我們為什麼害怕改變、害怕新的嘗試?」—《一一》
Thumbnail
「為什麼人們總是害怕改變和創新?其實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跟過去的一天不一樣,可是我們照樣每天早上起床,不會因為害怕這是新的一天而不起來。可是我們為什麼害怕改變、害怕新的嘗試?」—《一一》
Thumbnail
電影用了三小時的時間,將生活在都市中人們的孤獨與疏離具象化。故事發生在台北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以任職於電腦公司的經理簡南峻NJ為中心,採多線敘事的方式敘說他身邊的妻子敏敏、大女兒婷婷、小兒子洋洋、小舅子阿弟、舊情人阿瑞的故事。
Thumbnail
電影用了三小時的時間,將生活在都市中人們的孤獨與疏離具象化。故事發生在台北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以任職於電腦公司的經理簡南峻NJ為中心,採多線敘事的方式敘說他身邊的妻子敏敏、大女兒婷婷、小兒子洋洋、小舅子阿弟、舊情人阿瑞的故事。
Thumbnail
女孩幫傳情書,意外成為閨密小三;演奏會突取消,女學生返家撞見母親與學校老師上床;埋伏女友社區多日,男子疑似情殺小王......這些聳動的句子,不是新聞標題,也不是肥皂劇劇情,透過影像語言,楊德昌導演將這些很容易就可以灑狗血的橋段,梳理成一個個冷靜的生命故事,呈現出他眼中的眾生相。
Thumbnail
女孩幫傳情書,意外成為閨密小三;演奏會突取消,女學生返家撞見母親與學校老師上床;埋伏女友社區多日,男子疑似情殺小王......這些聳動的句子,不是新聞標題,也不是肥皂劇劇情,透過影像語言,楊德昌導演將這些很容易就可以灑狗血的橋段,梳理成一個個冷靜的生命故事,呈現出他眼中的眾生相。
Thumbnail
常常,以為自己看到了,卻沒有真正的看見。 很簡單的《#一一》, 也很不簡單。 就像我們的心,可以單純, 也能有豐富的情感層次。
Thumbnail
常常,以為自己看到了,卻沒有真正的看見。 很簡單的《#一一》, 也很不簡單。 就像我們的心,可以單純, 也能有豐富的情感層次。
Thumbnail
《一一》電影海報《一一》(YI YI,2000年出品)為電影導演楊德昌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刻劃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作品。本片雖然獲得眾多國際獎項肯定,包括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大獎,卻因楊德昌對台灣電影的發行系統深感不滿,擔心《一一》會跟其他藝術電影一樣,草草上檔就此被犧牲掉,是以索性不在院線上映。
Thumbnail
《一一》電影海報《一一》(YI YI,2000年出品)為電影導演楊德昌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刻劃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作品。本片雖然獲得眾多國際獎項肯定,包括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大獎,卻因楊德昌對台灣電影的發行系統深感不滿,擔心《一一》會跟其他藝術電影一樣,草草上檔就此被犧牲掉,是以索性不在院線上映。
Thumbnail
其實萬物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一如我們的世界,有一點失望,有一點歡樂,有一點陰鬱,依然不是全然地絕望,延續是枝裕和一次又一次透過電影探問的死結 —— 創傷之後的生命狀態,人們該如何從遍地磚瓦、漫長疼痛深處尋找療傷的可能。
Thumbnail
其實萬物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一如我們的世界,有一點失望,有一點歡樂,有一點陰鬱,依然不是全然地絕望,延續是枝裕和一次又一次透過電影探問的死結 —— 創傷之後的生命狀態,人們該如何從遍地磚瓦、漫長疼痛深處尋找療傷的可能。
Thumbnail
歸根結底、《一一》其實是洋洋的成長日記,但如果將重心都放在洋洋電影也就顯得遜色。如果說最後在婆婆的喪禮上洋洋的朗讀其實是導演的附身,那我將今後將時不時就去思考的事情也許就是,那究竟是意欲挽回、還是提早憑弔。
Thumbnail
歸根結底、《一一》其實是洋洋的成長日記,但如果將重心都放在洋洋電影也就顯得遜色。如果說最後在婆婆的喪禮上洋洋的朗讀其實是導演的附身,那我將今後將時不時就去思考的事情也許就是,那究竟是意欲挽回、還是提早憑弔。
Thumbnail
是第一次看楊德昌的電影,過了一週,想著要不要寫,還是想寫。還沒看過《恐怖份子》,也沒看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朋友大推剛好netflix上映就拿作晚餐宵夜的伴點了。A one and a two,光是名稱就饒有趣味了,明明是一跟一,英文卻像是謎語答案般地解明為一個一與一個二,而二又正好是兩
Thumbnail
是第一次看楊德昌的電影,過了一週,想著要不要寫,還是想寫。還沒看過《恐怖份子》,也沒看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朋友大推剛好netflix上映就拿作晚餐宵夜的伴點了。A one and a two,光是名稱就饒有趣味了,明明是一跟一,英文卻像是謎語答案般地解明為一個一與一個二,而二又正好是兩
Thumbnail
過去,以為成長是一路撿拾,讓這個世界一點一滴填滿內心,但事實上,由這六部短片共同刻畫的「成長」模樣,都是一面長大,一面發覺再多的日子也填不滿內心的空虛。而這廣闊的城市,要找到一個能夠容身的地方都已這麼困難,更遑論談什麼夢想與光明的未來。想逃卻逃不了,這城市儼然成了現實裡最大的牢籠。
Thumbnail
過去,以為成長是一路撿拾,讓這個世界一點一滴填滿內心,但事實上,由這六部短片共同刻畫的「成長」模樣,都是一面長大,一面發覺再多的日子也填不滿內心的空虛。而這廣闊的城市,要找到一個能夠容身的地方都已這麼困難,更遑論談什麼夢想與光明的未來。想逃卻逃不了,這城市儼然成了現實裡最大的牢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