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練習寫作Day30-活在別人的人生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印象很深刻小時候的自己總是覺得世界是繞著「我」為中心運行的,所以那些會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人通常都只是配角,我還會替這些配角排名,有些人被我分類為比較「三流」的演員,所以我甚至一點都不在意他們的感想,會將所有的喜惡寫在臉上對待他們,還有些人在當時佔領我世界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用盡全力希望可以佔有他們,至少讓他們最在乎我。

 

記得國高中時期的我為了讓最喜歡的朋友也能最喜歡自己,我會用盡各種方式討好,甚至犧牲身邊某些不重要的配角,為了就是凸顯自己的重要性,吸引那些我眼中的「主角」,儘管當時的朋友向我抱怨過不喜歡這樣的舉動,但我老是道歉完之後就忘,之後很快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所以有一段時間我被很多人討厭,原本的那些朋友對我失望,認為我為了成為別人的「第一」而看不上他們,而諷刺的是那些我想盡力討好的人也對我感到反感,或許他們不能理解我為何如此用力的想要「擁有」他們,最後換來的是我到畢業後所剩不多的朋友和滿身的傷痕。

 

從那一刻起我會刻意去忽視每個人對我的重要性,即便我心裡很希望某個人在意我,但我會盡量克制自己不要去過度在乎別人,因為如果一直活在別人的人生裡,那就會變得沒有魅力,誰會想要跟一個沒有自我的人當朋友?但這樣的態度也讓後來新認識的人對我有些誤解,以為我是非常難接近的人,每次到新環境總是讓人渾身不舒服,因為相當討厭主動認識人的我又很不希望自己變成群體和群體之間的奇怪個體,那種個體在大學裡不管做報告還是分組都會特別被孤立,只好逼自己去認識系上的人,打開社交模式一點也不困難,但在這樣的模式之下不要失去自己對我而言真的很痛苦,我好像就是學不會活在自己的人生裡這件事情有多重要。

 

直到大學畢業回到家裡,我還是會把自己的生活中心放在家人身上,但常常會覺得自己又依附在別人的人生裡,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拉一個人陪,以為別人是和自己「一起」過日子的,但最後才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而我始終是在一個又一個別人的圈圈中打轉,卻沒有創造出屬於「我」的生活。

 

是什麼讓小時候那個只會考慮「我」的人變成了失去「我」的靈魂?其實我找不到原因,只知道雖然那時的我過得很快樂,但卻會被身邊的人所討厭和抱  怨,自私的標籤一直貼在身上揮之不去,但當我變成那個只活在別人人生裡的依附品時又會因為失去自我而開始懷疑人生,所以這幾年的日子我漸漸將自己和身邊的人拉出一段距離,不論是朋友和親人,都盡量不讓彼此之間的關係過於緊密,這樣或許能在當我只重視自己而忽略別人時不那麼傷人,也不讓自己再陷入別人的生活,整天圍繞著他們打轉而迷失自我。

avatar-img
50會員
127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放一些閱讀隨筆和日常散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的日常隨筆 的其他內容
自從家裡開始翻修至今已近一年,擴建的部分已經大致完成,剩下房間內的油漆、磁磚和電線等管路一一等待進場施工,幾個孩子圍著餐桌寫作業,這半年來因為重建孩子們只能利用餐桌寫作業、吃飯和玩遊戲,還得和住在樓上的堂哥、堂姐們暫時住在同一間臥室裡,如今他們那套大富翁的機會命運卡上也沾染上一些餐桌上的油漬,但難得
練習寫作至今也已經快三十篇了,從一開始腦袋打結的情形到現在已經能夠在鍵盤上很流暢的敲打出心裡所想的字了,不過總感覺那和以前拿到稿紙就文思泉湧的狀況還是不太一樣。或許是長大後心思變得比較複雜,也或許是因為沒有每天給自己題目和大綱,所以要寫什麼完全憑每日的所思所想,因此難免會遇見一片空白,或者是想說些什
這是我第一次面對死別,沒想到自己的反應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其實這些年來我一直是有心理準備的---我是說關於阿嬤去世這件事。因為祂大概在這五年期間漸漸失能,精神也越來越差,認得人的時間越來越短,甚至到後期幾乎都在昏睡、臥床,所以我不只一次想像祂離開我們後的場景,心裡很明確的知道這對祂來說或許是一種解
時序雖已進入立秋,但天氣還是悶熱到像是把整個靈堂都放在熔爐裡,葬儀社送來的紙金磚塔底座早就因為連日的午後對流雨被淋得軟爛,勉強拿幾個磚頭墊著,再用塑膠袋包著磚頭,以防吸水後的紅磚像海綿似的將雨水不斷用毛細現象渡濕紙塔。十幾個黑衣人坐在靈堂外的棚子下邊摺元寶邊聊天,旁邊還蹲著一群中年男子一邊抽菸一邊討
前言 光看書名我一開始以為這本書應該走的是小川糸那種溫馨療癒的路線,但看到封面的工廠和巨人又讓我感到疑惑,到底是走溫馨路線還是奇幻文學,打開書之後我才發現這兩個類型很巧妙的融合在這本書當中,溫馨中夾雜著殘忍,奇幻中帶點現實。 有歷史脈絡的小說 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國民黨政權移轉到台灣之後的年代
因為卡了一個農曆七月,阿嬤的出殯日訂在一個半月之後,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得守靈超過四十天。幸虧阿嬤生得多,扣掉三個女兒還有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的孩子輪流守靈,讓這段日子不會那麼漫長,而且透過一次次的守靈,感覺彼此之間的感情變得比較緊密,我想這也是阿嬤最後的安排吧! 以前家族很大,全部的叔叔伯伯都住在一
自從家裡開始翻修至今已近一年,擴建的部分已經大致完成,剩下房間內的油漆、磁磚和電線等管路一一等待進場施工,幾個孩子圍著餐桌寫作業,這半年來因為重建孩子們只能利用餐桌寫作業、吃飯和玩遊戲,還得和住在樓上的堂哥、堂姐們暫時住在同一間臥室裡,如今他們那套大富翁的機會命運卡上也沾染上一些餐桌上的油漬,但難得
練習寫作至今也已經快三十篇了,從一開始腦袋打結的情形到現在已經能夠在鍵盤上很流暢的敲打出心裡所想的字了,不過總感覺那和以前拿到稿紙就文思泉湧的狀況還是不太一樣。或許是長大後心思變得比較複雜,也或許是因為沒有每天給自己題目和大綱,所以要寫什麼完全憑每日的所思所想,因此難免會遇見一片空白,或者是想說些什
這是我第一次面對死別,沒想到自己的反應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其實這些年來我一直是有心理準備的---我是說關於阿嬤去世這件事。因為祂大概在這五年期間漸漸失能,精神也越來越差,認得人的時間越來越短,甚至到後期幾乎都在昏睡、臥床,所以我不只一次想像祂離開我們後的場景,心裡很明確的知道這對祂來說或許是一種解
時序雖已進入立秋,但天氣還是悶熱到像是把整個靈堂都放在熔爐裡,葬儀社送來的紙金磚塔底座早就因為連日的午後對流雨被淋得軟爛,勉強拿幾個磚頭墊著,再用塑膠袋包著磚頭,以防吸水後的紅磚像海綿似的將雨水不斷用毛細現象渡濕紙塔。十幾個黑衣人坐在靈堂外的棚子下邊摺元寶邊聊天,旁邊還蹲著一群中年男子一邊抽菸一邊討
前言 光看書名我一開始以為這本書應該走的是小川糸那種溫馨療癒的路線,但看到封面的工廠和巨人又讓我感到疑惑,到底是走溫馨路線還是奇幻文學,打開書之後我才發現這兩個類型很巧妙的融合在這本書當中,溫馨中夾雜著殘忍,奇幻中帶點現實。 有歷史脈絡的小說 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國民黨政權移轉到台灣之後的年代
因為卡了一個農曆七月,阿嬤的出殯日訂在一個半月之後,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得守靈超過四十天。幸虧阿嬤生得多,扣掉三個女兒還有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的孩子輪流守靈,讓這段日子不會那麼漫長,而且透過一次次的守靈,感覺彼此之間的感情變得比較緊密,我想這也是阿嬤最後的安排吧! 以前家族很大,全部的叔叔伯伯都住在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生而為人,隨著年紀漸長,我們需要學會去扮演除了我們以外的,在他人人生中的角色。而這些角色可能有重疊性,也可能衝突。而我始終相信,最一開始的「我」的那個角色,我自己未必都能完全理解。要再去延伸到其他角色,可能就會有些吃力。而這些吃力,始於對角色的期待和事實之間碰撞出的火花- 在紀錄本上寫下這段
當時的我處於人生低潮期,沒有人能幫忙療的傷,只能靠自己痊癒。 或許是某個頻率對上了,所以新朋友們出現了; 或許是我太會幻想了,所以用獨特的方式讓自己好過一些; 又或許,難以理解的事情,不見得需要找到答案。
人都喜歡談論自己,畢竟對每個人來說「自己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即便過得平庸,也是文青小品故事裡的主角。這點無可厚非,但若控制不住,那就有點問題了。
看到今天的主題貼文,就想來談談這個主題。 我小時候的思想是非常叛逆,甚至有些憤世嫉俗的,所以我不喜歡所有流行的東西,別人喜歡的偶像劇我都不喜歡,當紅的偶像明星我也不喜歡,甚至厭惡。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有個團體很火,但在我眼中他們根本爛透了,那時候最愉快的是,我朋友居然跟我一樣討厭,我們小聲地罵得
心理調適與人際關係是我最大的關卡,你想想我在國小、國中前半段時期、在班上成績名列前茅,在同學之間人緣好,是個性活潑、內心驕傲但外表謙虛的人設,自信心與自尊心滿滿的狀態,現在我的自信來源--課業成績大不如前,以前班上成績單發下來是在前面找我的名字,現在直接拉到最底下,不過偶爾我還可以贏一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生而為人,隨著年紀漸長,我們需要學會去扮演除了我們以外的,在他人人生中的角色。而這些角色可能有重疊性,也可能衝突。而我始終相信,最一開始的「我」的那個角色,我自己未必都能完全理解。要再去延伸到其他角色,可能就會有些吃力。而這些吃力,始於對角色的期待和事實之間碰撞出的火花- 在紀錄本上寫下這段
當時的我處於人生低潮期,沒有人能幫忙療的傷,只能靠自己痊癒。 或許是某個頻率對上了,所以新朋友們出現了; 或許是我太會幻想了,所以用獨特的方式讓自己好過一些; 又或許,難以理解的事情,不見得需要找到答案。
人都喜歡談論自己,畢竟對每個人來說「自己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即便過得平庸,也是文青小品故事裡的主角。這點無可厚非,但若控制不住,那就有點問題了。
看到今天的主題貼文,就想來談談這個主題。 我小時候的思想是非常叛逆,甚至有些憤世嫉俗的,所以我不喜歡所有流行的東西,別人喜歡的偶像劇我都不喜歡,當紅的偶像明星我也不喜歡,甚至厭惡。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有個團體很火,但在我眼中他們根本爛透了,那時候最愉快的是,我朋友居然跟我一樣討厭,我們小聲地罵得
心理調適與人際關係是我最大的關卡,你想想我在國小、國中前半段時期、在班上成績名列前茅,在同學之間人緣好,是個性活潑、內心驕傲但外表謙虛的人設,自信心與自尊心滿滿的狀態,現在我的自信來源--課業成績大不如前,以前班上成績單發下來是在前面找我的名字,現在直接拉到最底下,不過偶爾我還可以贏一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