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易收下別人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幾日,和一個朋友在聊天時,講著小女孩現在還會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撒嬌的將腳伸進我的被窩裡,親暱也調皮的要我的體溫溫暖她的雙腳。她冰冰的雙腳在我腳邊蹭來蹭去,享受著我的體溫和跟我之間的親密感。

朋友說,她幾歲了呀?不是已經18歲了嗎?怎麼還跟妳睡?!我點點頭說,對呀~~她其實應該要自己睡了,也不是沒有為她準備她的房間,而且,她也自己精心布置那間為她整理好的房間。然而,她卻總是賴皮著,有著各式的理由,想繼續和我一起睡在我的床上,也是她從小就也熟悉的房間和眠床。

朋友說,這樣很不應該吧~太不健康了!太依賴妳了,讓她可以自己睡,比較好啊~

我回應著,是呀~確實如此。但我欲言又止,心裡有好多在「確實如此」背後,難以說明的思緒和感覺。

和朋友結束聚會後,我想著。上一回,我也是這樣在回應著她的。

那天,她跟我訴說著,剛成年的兒子仍舊與她同睡一個房間。我說這樣太不健康了呀!孩子要有自己的發展和獨立空間啊!尤其是兒子,應該要鼓勵他自己睡一間,讓你們夫妻一起睡才是。我哇啦哇啦的講,腦袋還閃過各式各樣的理論和實務經驗。她點點頭,回應著我,沒錯~但是在那個回應身後的她,欲言又止,眼神裡有無盡的話,雙手緊握著方向盤~

現在,我似乎懂了那天在那眼神裡的,一言難盡。

對於孩子的發展,我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和見解的。

所謂著的正常與不正常,健康與不健康,其實我也不確定我是懂還是不懂。

在心理學和臨床工作裡,我知道我自己有著教科書裡和臨床實務裡的評估和經驗。

然而,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長,和每一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時區。

曾經聽過這樣的說法,不要擔心和焦慮自己的太快或太慢,當妳到美國時,妳會發現妳比別人過快幾小時,但是,妳到日本時,可能又會比別人慢個幾小時。過好自己的時區,妳的就是剛剛好符合妳的。

我好喜歡這樣的說法和解讀。

而被我說,長如此大還與家人同睡的兒子,沒過多久,獨身自己前往異國攻讀學位,一個人煮飯吃飯、一個人上學、一個人搭飛機......。我說的不健康真是太自以為是了呀!

我家的小女孩和我,也是有著自己的時區吧!

很多時候,我也會放不下自己的理論和見解,以為自己懂很多,經驗很多,很值得給出一些建議。但深呼吸一口氣,想想自己憑什麼呢?!我又非在人家身上裝上監視錄影,知道人家每分每秒的經歷和感受。即便有監視影片看得一清二楚,我又哪能知道在經歷這些的人,他個人的體會與解讀是什麼呢!?

所以,我好想懺悔的告訴朋友,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建議啊!即便是我,一個妳認為的心理工作者也一樣。

相信自己,相信妳所在的時區,好好感受,用心體會。

我們都會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






avatar-img
5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在成為嬰幼兒睡眠顧問後,前幾年,很常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說服家長相信睡眠調整的重要性、以及和我合作睡眠調整的過程對孩子無害」的說客。不過,幾年過去了,我愈來愈理解自己的工作角色或是工作內容裡,並不包含說服任何一個家長,較放心或是較認同與我合作的睡眠調整內容。   因此,我都會誠實的告知合作家庭,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生活實驗 七八八   她也只會來催我兩次, 提醒我睡覺時間到了。 以前她是讓對話催眠, 那我的人必須也在。 現在她可以做的事情變多了, 她玩到差不多想睡時, 會自己刷牙躺好蓋被被, 然後一下子入睡。 我開始欣賞她的玩性, 覺得可以好好模仿學習, 或許我可以來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Thumbnail
在夜幕低垂之際,與孩子共織的睡前溫馨時刻,不僅是日終的點綴,更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亮點。想知道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創造這樣的時刻嗎? 從理解孩子不願意睡覺的心情開始,透過固定的睡前儀式,我們可以將睡眠變成一場全家人的溫馨共享,而非孩子的孤獨任務。 閱讀、音樂、分享日常點滴,這些小活動能加深親子連結,還能
Thumbnail
控制孩子自己是否能睡著的,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生理上並沒有這些睡眠時數的需求,孩子不可能會睡,孩子若是生理上沒有休息的需求,他會在床裡醒著不睡,所以我們身為照顧者,做的只是給予孩子醫學科學上建議的嬰幼兒睡眠時數,給予孩子理解睡覺時間是睡覺時間的機會,並且如實的觀察,觀察孩子是否是需要這些睡眠的。
Thumbnail
最近在思考的議題,也許對有些人而言是一個正常不過的行為,但對某些人來說情感上需要累積到某些程度後,才能與對方更進一步的相處,至於受到邀約的我們應該可以怎麼做決定呢?
Thumbnail
不論是身為嬰幼兒睡眠顧問、或是媽媽,這兩個身份上,我都覺得家長要跟孩子睡到幾歲,是這兩個睡在同一張床上(或同個房間)的人可以有共識、也可以各自有不同的想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在成為嬰幼兒睡眠顧問後,前幾年,很常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說服家長相信睡眠調整的重要性、以及和我合作睡眠調整的過程對孩子無害」的說客。不過,幾年過去了,我愈來愈理解自己的工作角色或是工作內容裡,並不包含說服任何一個家長,較放心或是較認同與我合作的睡眠調整內容。   因此,我都會誠實的告知合作家庭,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生活實驗 七八八   她也只會來催我兩次, 提醒我睡覺時間到了。 以前她是讓對話催眠, 那我的人必須也在。 現在她可以做的事情變多了, 她玩到差不多想睡時, 會自己刷牙躺好蓋被被, 然後一下子入睡。 我開始欣賞她的玩性, 覺得可以好好模仿學習, 或許我可以來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Thumbnail
在夜幕低垂之際,與孩子共織的睡前溫馨時刻,不僅是日終的點綴,更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亮點。想知道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創造這樣的時刻嗎? 從理解孩子不願意睡覺的心情開始,透過固定的睡前儀式,我們可以將睡眠變成一場全家人的溫馨共享,而非孩子的孤獨任務。 閱讀、音樂、分享日常點滴,這些小活動能加深親子連結,還能
Thumbnail
控制孩子自己是否能睡著的,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生理上並沒有這些睡眠時數的需求,孩子不可能會睡,孩子若是生理上沒有休息的需求,他會在床裡醒著不睡,所以我們身為照顧者,做的只是給予孩子醫學科學上建議的嬰幼兒睡眠時數,給予孩子理解睡覺時間是睡覺時間的機會,並且如實的觀察,觀察孩子是否是需要這些睡眠的。
Thumbnail
最近在思考的議題,也許對有些人而言是一個正常不過的行為,但對某些人來說情感上需要累積到某些程度後,才能與對方更進一步的相處,至於受到邀約的我們應該可以怎麼做決定呢?
Thumbnail
不論是身為嬰幼兒睡眠顧問、或是媽媽,這兩個身份上,我都覺得家長要跟孩子睡到幾歲,是這兩個睡在同一張床上(或同個房間)的人可以有共識、也可以各自有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