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說服任何家庭來走一場寶寶的睡眠調整之旅的嬰幼兒睡眠顧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成為嬰幼兒睡眠顧問後,前幾年,很常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說服家長相信睡眠調整的重要性、以及和我合作睡眠調整的過程對孩子無害」的說客。不過,幾年過去了,我愈來愈理解自己的工作角色或是工作內容裡,並不包含說服任何一個家長,較放心或是較認同與我合作的睡眠調整內容。

 

因此,我都會誠實的告知合作家庭,請家長先行評估,我是否能成為適合他們家庭的嬰幼兒睡眠顧問,不論這是雙親中,單一方的決定、或是雙親的共識,我會在過程中分享我的認知,以及根基於對安全依附關係完整理解,和嬰幼兒睡眠需求的認知,確定我提供的建議對孩子並不會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傷害,但這個分享的內容中,並不涉及、也無法去說服任何人的能力。

 

過往的合作過程中,不願意進行嬰幼兒睡眠調整的某一方家長,可能會在過程中要求終止,在確認過這是家庭裡目前的決議後,我會完全接受客戶方的決定的。

 

在正式合作開始前的表單內容裡,有一個問題是:「如果在寶寶的睡眠調整進行過程中,雙親出現對於繼續合作的方式有所歧異時,要以誰的意見為主?」不論這個答案是寫什麼,我都非常樂意尊重家庭決議。




不過這個勾選真的很想呼籲一下填表者,是已經和另一方達成共識才書寫的,不然也有不少家庭在合作開始後,雙親意見出現分歧,同時雙親和我、三個人在會議中,不同意的一方並不知道填單者有填寫這個決定,我當場依表單上的選擇直接做再次確認時,很容易直接引出家庭紛爭,並不是我的本意。

 

當然我也遇過不少家庭狀況,填表人希望我私下成為他的堅定啦啦隊,這部分我會盡可能做到,但是一樣需要以這位填表人,在合作寶寶睡眠調整期間,為主要能夠盡可能依照我的建議執行、並且擔負起最多執行睡眠次數的重擔角色。

 

雖然這樣的家庭分工方式並不理想,但若是不認同的一方依舊擁有多數或是一半的執行睡眠次數,要能夠在與我合作有限的時日中,達成主要希望改變者的目標的這個期待,達成的機率變數會拉高很多。

 

這就像是一個想要達到減脂的成年人,找了一名營養師合作飲食調整、以達成減脂的目標,但是在合作過程中,有一半的時間裡,並不照著營養師提供的飲食建議進食,那麼,當合作時間結束時,這個減脂的目標有很大的機會並不會照著當初的規劃走到。

 

當然、設定要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做到最大的改善、這也不一定是必要的目標,也因此,我分享這些想法,是希望家長在尋求嬰幼兒睡眠顧問的協助前,能夠先釐清楚:

  • 自己對於睡眠調整的需求是什麼?
  • 是否有「如果花多就時間仍未改善、會讓你很氣餒」?
  • 和伴侶之間的共識度具體上相同的有哪些?
  • 和伴侶之間在面對睡眠調整、以及家庭睡眠目標上,有哪些是確定不同步的?
  • 如果是自己把「不利於快速走到睡眠目標」的因素放入合作過程中,自己是否有意識自己正做了這樣的事情?以及面對事後真的在合作過程中,出現各種不穩定狀況時,是否能夠先想起來,是自己有意識地做了哪些調整?

這些都清楚之後,也能和我分享,讓我們的合作過程中,更有因著理解而去制定合作方向、去調整或是改變目標。


除了如上的建議以外,事實上,很多雙親完全找不到是否要找嬰幼兒睡眠顧問合作的共識,這真的非常常見,如果你家剛好如此,也不要覺得太氣餒或挫折,因為你真的完全不孤單!

raw-image

遇到這種雙親無共識的家庭,我建議由不想找嬰幼兒睡眠顧問的那位家長,自己獨立照顧小孩好幾天:把週末、連假、工作上的特休,這些日子做最大數量的連合,連出這位家長的獨立育嬰數日,主要在每次與孩子睡眠相關的時間裡,包含

  • 睡前儀式是否需要進行、睡前儀式如何進行?
  • 睡覺時間如何定義,何時要睡覺,每一次的睡眠時間長度是多久?
  • 睡覺時間中間醒來是直接就宣佈起床時間到了?還是要繼續睡?
  • 如果家長想要孩子繼續睡要如何協助?或是如何不協助?

這些通通由這一位不想找嬰幼兒睡眠顧問協助的家長,用他自己的方法去處理,另一半這時絕對不可以插手,包含不可以覺得「現在就該去泡奶餵小孩,為何他都睡死聽不見,我要叫醒他or我要自己去泡奶」,交出去就請好好放手,放好放滿,說不定,這個你不一定認同的方法,能夠讓孩子睡好,那麼,就真的如同這名家長所認定的:「不需要尋求嬰幼兒睡眠顧問的協助」,不就太好了嗎?!

 

但如果沒有解決,雙親在於一起尋求其他人的建議上,共識度會增加很多的。屆時,在雙親的共識度夠高的情況下,整個寶寶的睡眠調整之旅,雙親就會是彼此最佳的戰友,一起鼓勵彼此、一起面對育兒挑戰,一起給予彼此最真誠的支持。


而這個建議,真的不只適用於是否要尋求嬰幼兒睡眠顧問的協助,我認為在很多育兒關卡上,都非常適用,真心建議各位家長們試試看。


我是最懂安全依附關係的嬰幼兒睡眠顧問江語嫣,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寶寶好睏、一家睏好。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天生不需要睡很多的寶寶是存在的,但是,數量卻比家長們常常相互分享:「我家小孩是快充型寶寶,你家也是呀!」少非常多。 一個天生不需要睡到建議睡眠時數的寶寶,通常不會有任何讓家長頭痛的睡眠困擾,例如:這個孩子只是白天睡得少,夜間睡眠總時數少於10-12小時,但是每次睡覺時間,即使短、他都能夠睡好,
親密育兒寶典作者、美國兒科醫生威廉·西爾斯於台灣並沒有翻譯的書 "The Baby Sleep Book" 寫到: 「孩子三個月之後自己會有生理時鐘規律作息,如果父母觀察到孩子沒有固定作息時,父母要介入,介入時如果孩子會哭是難免的,這個作息不是交給孩子自行控管,是需要由父母堅持執行的!」
因為嬰兒睡眠週期的輪替性不同,寶寶睡著後很快就進入了深層睡眠,然後才是淺層睡眠,於是有很多父母說:「天呀!我家寶寶超淺眠,睡一下就醒!」,或是「是不是我家寶寶不需要睡很多?」,或是「我家寶寶是不是特別難帶?!」其實家長的擔心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時候寶寶都很正常、也並不是高需求或是高敏感寶寶!
嬰幼兒不論是在睡覺時間突然睜開雙眼、肢體突然抽動,或是在睡覺時間發出泣語般的聲音,但這些很正常的狀況,除了讓照顧者一個晚上無法好好睡一覺以外,也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在做惡夢?是不是夜驚?是不是有什麼生理上的狀況?才會在夜間休息時間睡不安穩?
控制孩子自己是否能睡著的,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生理上並沒有這些睡眠時數的需求,孩子不可能會睡,孩子若是生理上沒有休息的需求,他會在床裡醒著不睡,所以我們身為照顧者,做的只是給予孩子醫學科學上建議的嬰幼兒睡眠時數,給予孩子理解睡覺時間是睡覺時間的機會,並且如實的觀察,觀察孩子是否是需要這些睡眠的。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天生不需要睡很多的寶寶是存在的,但是,數量卻比家長們常常相互分享:「我家小孩是快充型寶寶,你家也是呀!」少非常多。 一個天生不需要睡到建議睡眠時數的寶寶,通常不會有任何讓家長頭痛的睡眠困擾,例如:這個孩子只是白天睡得少,夜間睡眠總時數少於10-12小時,但是每次睡覺時間,即使短、他都能夠睡好,
親密育兒寶典作者、美國兒科醫生威廉·西爾斯於台灣並沒有翻譯的書 "The Baby Sleep Book" 寫到: 「孩子三個月之後自己會有生理時鐘規律作息,如果父母觀察到孩子沒有固定作息時,父母要介入,介入時如果孩子會哭是難免的,這個作息不是交給孩子自行控管,是需要由父母堅持執行的!」
因為嬰兒睡眠週期的輪替性不同,寶寶睡著後很快就進入了深層睡眠,然後才是淺層睡眠,於是有很多父母說:「天呀!我家寶寶超淺眠,睡一下就醒!」,或是「是不是我家寶寶不需要睡很多?」,或是「我家寶寶是不是特別難帶?!」其實家長的擔心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時候寶寶都很正常、也並不是高需求或是高敏感寶寶!
嬰幼兒不論是在睡覺時間突然睜開雙眼、肢體突然抽動,或是在睡覺時間發出泣語般的聲音,但這些很正常的狀況,除了讓照顧者一個晚上無法好好睡一覺以外,也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在做惡夢?是不是夜驚?是不是有什麼生理上的狀況?才會在夜間休息時間睡不安穩?
控制孩子自己是否能睡著的,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生理上並沒有這些睡眠時數的需求,孩子不可能會睡,孩子若是生理上沒有休息的需求,他會在床裡醒著不睡,所以我們身為照顧者,做的只是給予孩子醫學科學上建議的嬰幼兒睡眠時數,給予孩子理解睡覺時間是睡覺時間的機會,並且如實的觀察,觀察孩子是否是需要這些睡眠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最近總覺得自己又被打回原形,回到每天焦頭爛額的新手爸媽時期。一早睜開眼睛就是上班,下班之後照顧小朋友的吃喝拉撒,一路忙到睡覺。
Thumbnail
人,不是能夠過好自己的生活,活得還算善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惡習(睡眠障礙睡不好不是我的錯吧?)好好的把自己養好了、照顧好了,還能照顧他人,不是就可以了嗎?日子為什麼還是充滿著對你的任何質疑、評斷或是指揮?
Thumbnail
分享了孩子戒奶嘴後難以入睡的情況,以及她開始要求坐著陪她睡的原因。在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孩子對陪伴的需求與情感依附的關係。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每次你都不讓我跟媽媽睡!」 「哪有每次?!」孩子的爸爸辯解著。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最近,我先把自己的腦袋放空,聽聽別的家長、專家的..........
Thumbnail
在夜幕低垂之際,與孩子共織的睡前溫馨時刻,不僅是日終的點綴,更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亮點。想知道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創造這樣的時刻嗎? 從理解孩子不願意睡覺的心情開始,透過固定的睡前儀式,我們可以將睡眠變成一場全家人的溫馨共享,而非孩子的孤獨任務。 閱讀、音樂、分享日常點滴,這些小活動能加深親子連結,還能
早上和家人的談話勾起了我的防衛機制,也看到自己對於很多事的滑坡式定論。像是,一個晚上睡不好就等於不會好。寶寶晚上哭就等於我一個晚上都不能睡。這也是之前諮商師談過的幾點。
最近總覺得自己又被打回原形,回到每天焦頭爛額的新手爸媽時期。一早睜開眼睛就是上班,下班之後照顧小朋友的吃喝拉撒,一路忙到睡覺。
Thumbnail
人,不是能夠過好自己的生活,活得還算善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惡習(睡眠障礙睡不好不是我的錯吧?)好好的把自己養好了、照顧好了,還能照顧他人,不是就可以了嗎?日子為什麼還是充滿著對你的任何質疑、評斷或是指揮?
Thumbnail
分享了孩子戒奶嘴後難以入睡的情況,以及她開始要求坐著陪她睡的原因。在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孩子對陪伴的需求與情感依附的關係。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每次你都不讓我跟媽媽睡!」 「哪有每次?!」孩子的爸爸辯解著。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最近,我先把自己的腦袋放空,聽聽別的家長、專家的..........
Thumbnail
在夜幕低垂之際,與孩子共織的睡前溫馨時刻,不僅是日終的點綴,更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亮點。想知道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創造這樣的時刻嗎? 從理解孩子不願意睡覺的心情開始,透過固定的睡前儀式,我們可以將睡眠變成一場全家人的溫馨共享,而非孩子的孤獨任務。 閱讀、音樂、分享日常點滴,這些小活動能加深親子連結,還能
早上和家人的談話勾起了我的防衛機制,也看到自己對於很多事的滑坡式定論。像是,一個晚上睡不好就等於不會好。寶寶晚上哭就等於我一個晚上都不能睡。這也是之前諮商師談過的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