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怎麼花你的錢?|做自己生命的CEO

接下來這幾周的課程我非常喜歡,因為它進入到了財務面,前面兩個月,課程都在領導著我們認識自己、設定目標、做出個人的品牌定位與區別。

而現在,我們要看看,我們平時是怎麼運用我們的錢。

開始我自己的個人分享之前,先分享兩個課程內容中提到的觀點,也就是富人思維與窮人思維,富人思維指的是,富人們總會思考如何拿錢去換回他們所沒有的東西;窮人思維就是錢是最有價值的,所有的思路都是從省錢切入。

這兩點我真的非常有感觸,我自己經歷過從窮人思維切換到富人思維的的過程,也從第三者的角度看過朋友現在窮人思維的困境中,而無法做出可能更有彈性的選擇,沒有好壞,畢竟這可能受到當事者當下的條件所限制。

但我自己現在有三種錢不省:運動上的、學習上的、省時間的

因為這些會投資到我的身體健康、知識擴展(而且是專家幫你做好的知識淬鍊),以及你絕對換不回來最稀缺的時間資源。


而在課程當中,它強調的重點是,你要逐漸放大你的可支配所得,也就是你的常態收入要大過於你的常態支出,有些人或許會第一時間想到要用節流的方式。

這裡我們講投資,投資哪些?有三個方面:

  1. 儲蓄或是保命金,也就是可以應對緊急情況的現金流
  2. 投資金融商品
  3. 投資個人成長

關於以上這幾點,我倒是另外推薦大家可以去聽大人的small這一集《EP378閒聊FI.R.E思維簡化的公式,容易讓我們踏入人生陷阱》,裡面的觀念很值得一聽,重點不是投資多少的金融商品,重點是投資你自己,培養你本身的硬實力。

我們重心放在個人成長這點上,但投資個人成長並不是盲目的花錢上課、參加活動、擴充人脈就好,重點是有沒有這一串的行動有沒有緊追著你的背後真正目標與長期效益?

所以以上三樣的配置,是可以隨著你的人生階段與需求隨時調整的。你必須同時思考風險、年紀、可支配所得的狀態等等,它沒有單一標準答案。


這次的課後練習,作了以下幾個問題:

  1. 你每月的可支配所得大約是多少?
  2. 你每個月投入在「儲蓄與保命金」、「金融商品投資」​、「個人成長」的錢大約各自有多少?
  3. 之後你將會怎麼規劃自己投入在「儲蓄與保命金」、「金融商品投資」、「個人成長」的前?比例會有什麼樣的調整?為什麼?

而我發現我確實一直都很不吝嗇在個人成長上投錢,其次是金融商品,最後才是儲蓄與保命金,說來也有趣,明明一直都過著不算富裕的生活,卻從來不把錢看得非常重,總是覺得再賺就有了,但有些東西太難得了錯過就沒有了。

下一周,我們要進入到更細部的自我盤點,敬請期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