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是媽媽,但別忘了還是小孩時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吼~吼~吼~~

有時呢!會以為自己是遠古的暴龍,天天在吼叫,甚至常常氣到翻白眼,連人話都講不好,弄到親子關係很緊張,經過一次次沉澱,我跟孩子一同坐下,把自己的心情好好的給說了一遍。

然後還帶著孩子跟我一起乘坐名為「回憶號」的時光機,回到了媽媽小時候,來了場偽時空旅行,跟孩子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看到孩子調皮用牙膏在門上作畫,其實很高竿,沒在特定角度透過光線配合,還真的很難馬上發現,但當了媽媽後好像就突然開外掛,得到了火眼金睛的技能,什麼都瞞不過媽媽的法眼。

其實不然,我想說的是,本人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個媽媽,也當過孩子,大概能搞什麼名堂,心理都有數,孩子只要靜到不像話,通常就是在作妖作怪,我這【雜唸】的老道不來起壇降妖行嗎?!

小時候家母面對被捉妖時,而驚訝萬分的我們,常會用台語說的那句「我眼睛看穿牆的」,真的是經典到不行,其實媽媽們都【心理學】自動補到滿血,專攻自己的孩子。

我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比她還多鬼點子,像是趁媽媽午睡時,玩超真實辦家家酒,用石頭在家門口生火假裝在烤地瓜,偷穿媽媽的高跟鞋,不小心踩斷鞋跟還假裝沒事擺正放回鞋櫃.....,沒想到孩子聽得津津有味,笑到花枝亂顫的,順著這個勢頭我把孩子帶到了正題。

於是告訴孩子,調皮是一種人生的體驗,因為除了能給自己創造了一次機會教育,正確的被導正,也留下了一個能回味一輩子的回憶,我真正想傳達給孩子的是,人的肉體是有耐用年限的,會隨年齡增長而衰退,但精神的力量是永恆的,這個行而外的身體確實會受到一些規範,但那是有必要的,人類具有群居的特性,所以要透過教育和規範來維持秩序,但身心都應該朝著正向發展,童年其實比想像的更重要,不應該被跳過。

再者同理心的建立很重要,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風光,然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也開始,從原本總是帶著憤怒,去面對犯錯的孩子,到現在會讓孩子去體驗一次,她想完成的調皮,人是這樣的,越得不到越想要,自我滿足也是很重要的,只要她提出要求後,認定是無害的,就讓她去完成實驗,但一定要達到自己收拾的要求,為自己負責是最基本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小時候,我跟我媽懊嘟嘟:「為什麼哥哥可以認王爺當契父。」 小屁孩的我活生生的羨慕。 「因為你不需要。」但我媽只說一半的話兒,這後半段的話,是等我大學畢業後才接上。 於是,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會接位。 直到我大學畢業後。 回首過往,皆為必然。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有一句︰「成年後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童年時期學來的。」 最近從母親那邊聽到一些說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愉快不愉快、難堪不難堪,已經無關係了。只是,這讓我記得,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我只是在舒服地做我自己。 很清晰的記憶畫面。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今天和好友聊到,我這樣一個個性大剌剌的媽,怎麼會生養出心思如此敏感的小孩。我對這樣的安排,其實是非常感恩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會一直活在大剌剌、傷人而不自覺的世界裡,我不會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我也不會停下腳步去等待,我更不會想出一百個故事只為了解決一個他生活中的細膩問題......也幸好我的大剌剌,去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一、大暴龍出現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會有情緒的表達, 在還小的時候,孩子不太會透過說話來表示, 所以是用肢體、哭聲的方式來告知家人們他的情緒, 但漸漸的孩子長大了,語言表達越來越清楚了, 他開始知道原來說話是讓別人知道,更是敘說自己心情的方式, 但當遇到心情不美麗時,漸漸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小時候,我跟我媽懊嘟嘟:「為什麼哥哥可以認王爺當契父。」 小屁孩的我活生生的羨慕。 「因為你不需要。」但我媽只說一半的話兒,這後半段的話,是等我大學畢業後才接上。 於是,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會接位。 直到我大學畢業後。 回首過往,皆為必然。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有一句︰「成年後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童年時期學來的。」 最近從母親那邊聽到一些說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愉快不愉快、難堪不難堪,已經無關係了。只是,這讓我記得,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我只是在舒服地做我自己。 很清晰的記憶畫面。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今天和好友聊到,我這樣一個個性大剌剌的媽,怎麼會生養出心思如此敏感的小孩。我對這樣的安排,其實是非常感恩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會一直活在大剌剌、傷人而不自覺的世界裡,我不會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我也不會停下腳步去等待,我更不會想出一百個故事只為了解決一個他生活中的細膩問題......也幸好我的大剌剌,去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一、大暴龍出現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會有情緒的表達, 在還小的時候,孩子不太會透過說話來表示, 所以是用肢體、哭聲的方式來告知家人們他的情緒, 但漸漸的孩子長大了,語言表達越來越清楚了, 他開始知道原來說話是讓別人知道,更是敘說自己心情的方式, 但當遇到心情不美麗時,漸漸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