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世界的「主角」是誰/談小時候的心願與幻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知道在我們還是個“小小孩”時,你曾經有沒有浮現過類似的感受是:「我希望我說的話,我的媽媽可以聽得懂」。

可是呢,你逐漸在很多情境下,時不時感覺到「我再怎麼努力說,我的媽媽好像都聽不懂」,後你發現「我的媽媽好像只想著她自己,說著、做著她自己的事情」;進而意識到「媽媽不但沒有聽你說,反而,你還要聽媽媽說」。

當你越長越大,你漸漸轉變為,你聽媽媽的話、你感受媽媽的心情,且不自覺將“媽媽”放在你心裡。

那些原本你想對媽媽說、希望媽媽理解、期待媽媽解決的事情與內在都沒有獲得「滿足」,也沒有接收到媽媽的「回應」。反之,你逐漸習慣承接「媽媽」的情緒、傾聽「媽媽」的期盼,實現「媽媽」的心願。

這時,你隱隱約約處於持續的困惑與痛苦之中,使你走向兩種情境:

1)「你需要忘記自己的需要,一直滿足媽媽」

(猶如媽媽「情緒配偶」與阿拉丁神燈)

2)「你完全不顧媽媽的需要,一直責備媽媽」

(你的肉體盡可能疏離媽媽、遠離這些感覺,但心裡面仍然與媽媽連結)

無論是哪一種,或你如何在其中擺盪、掙脫,又無論媽媽實際狀態如何。

我想和你說...

在這些你可能感覺渺小得不值一提的片刻,或刻意小心翼翼不去看、不去想的事物裡,有你曾經很真實、幻滅的心情、感受。這些原本還是孩子的你,所願、所想的,好像都壓抑不見了,且好像在心裡消失了。

可是,它卻具體反映在:
「你世界裡的主角變成了“媽媽”,而不是“你自己”」。

這樣的情節/情結亦有很大可能,將持續再持續地複製到你的人際關係、親密伴侶、親職教育上;也使你感到迷惘與看不見(聽不懂)自己。


/ 後記|「你世界裡的主角,是你自己」

談原生家庭時,總格外敏感,不僅容易連結到孝道、倫理等壓力,也或許在你的經驗中,這是一條讓你感到挫折無力的死胡同。尤其當我們今天談的內容,延伸到父親、手足,或家族親戚時,那更是複雜、糾結。

可是在這些生活中與我們如此緊密的細節片段,正是拼組成我們個人模樣的基底,且形成我們內在世界運行的方式;也是我上一篇結語提到想引用Winnicott(1971)的《 遊戲與現實》中一段話的意義!

祝 好


/A healing space💡

#心理內耗 #自我覺察 #厭世 #原生家庭 #以傷療傷 #為療傷而聊傷 #心裡的傷在說話 #蔡叡昀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想與你說的話 #心理諮商 #諮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蔡叡昀心理師 ☁️
18會員
85內容數
諮商心理師|精神復健機構創辦人|美術講師 雙碩士背景,專職以精神分析、榮格取向進行個人及伴侶/家族治療。曾任職教學醫院十餘年,後創立精神復健機構與擔任身障者美術講師;專長為心理創傷。 • 臺灣榮格心理學會|臨床會員 • 臺灣藝術治療學會|會員 •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會員 • 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第十屆 監事
2025/05/01
不是每一塊浮木都適合你,就像,不是每一個建議都能救你。
Thumbnail
2025/05/01
不是每一塊浮木都適合你,就像,不是每一個建議都能救你。
Thumbnail
2024/10/07
在親密關係中,許多人常常感到失去自我位置,背後可能是過去的關係創傷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情感狀態的根源,包括關係創傷、過度焦慮的反應模式,以及缺乏穩定性經驗。透過理解這些因素,或許能幫助你/妳在新的關係中建立更健康的自我感與界線,並為未來的親密關係鋪路。
Thumbnail
2024/10/07
在親密關係中,許多人常常感到失去自我位置,背後可能是過去的關係創傷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情感狀態的根源,包括關係創傷、過度焦慮的反應模式,以及缺乏穩定性經驗。透過理解這些因素,或許能幫助你/妳在新的關係中建立更健康的自我感與界線,並為未來的親密關係鋪路。
Thumbnail
2024/10/06
許多人進行自我提升和心靈成長時,會依賴心靈雞湯書籍,但這些書籍往往只提供短暫的安慰,無法有效解決深層次的心理需求。本文探討為何這些讀物對真正改變的幫助有限,以及如何透過心理諮商來突破內心的束縛,達到持久的內在平靜與成長。我將分析五個影響因素,幫助你/妳理解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及尋求專業支持的必要性。
Thumbnail
2024/10/06
許多人進行自我提升和心靈成長時,會依賴心靈雞湯書籍,但這些書籍往往只提供短暫的安慰,無法有效解決深層次的心理需求。本文探討為何這些讀物對真正改變的幫助有限,以及如何透過心理諮商來突破內心的束縛,達到持久的內在平靜與成長。我將分析五個影響因素,幫助你/妳理解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及尋求專業支持的必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我:「我一點,也不想變成我母親那樣。 她的行為對我造成的任何困擾,我都記下來了。 盡我所能不要變成她那樣的人。」
Thumbnail
我:「我一點,也不想變成我母親那樣。 她的行為對我造成的任何困擾,我都記下來了。 盡我所能不要變成她那樣的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發現 自己可以心想事成 像是許願讀國立大學 找到理想的工作 找到理想的戀人 發生特定的事件 都莫名的實現了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發現 自己可以心想事成 像是許願讀國立大學 找到理想的工作 找到理想的戀人 發生特定的事件 都莫名的實現了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