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班上的小小孩玩躲貓貓。
由於班上有幾個孩子會帶著安撫玩偶來上學,所以老師向他們借玩偶來玩。
第一隻狗狗哈士奇,被老師雙手伸向背後遮掩地倒退走。我邊跟孩子們講話,邊走到積木區一個有布掩蓋的地方,直接把哈士奇塞進去,再舉起手來讓孩子看老師手中的哈士奇不見了。
「怎麼會這樣呢?哈士奇躲到哪裡去了呀?」每個孩子都想出來找找看。
老師請了幾個孩子輪流去積木區尋找,前幾位一直找不到,而且有遠離目標的趨勢。於是老師召喚他們回來,再請來非常關注哈士奇的小主人加入尋找的行列,沒想到小主人也找不到。我只好出動班上的1號和2號哥哥,幸好兩位哥哥路線明確直接走到布塊旁,但1號哥哥雖鎖定方向,卻仍被布塊迷惑了,結果由2號哥哥眼明手快地翻出被掩蓋的哈士奇,並獲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第一回合躲貓貓,顯示出部分小小孩的搜尋能力或經驗不足,且幾乎所有孩子都欠缺「翻查搜索」的行動。
第二次的躲貓貓,我負責吸引孩子的目光,由另一位老師暗中帶著有小牛牛的哭哭小孩去藏玩偶。這回,孩子們就無法預知搜尋方向,但老師故意讓小牛牛三分之一的身體露在整箱積木之上,再請全班孩子一起出動去找尋。
有趣的是,部分孩子先循著第一次躲貓貓的軌跡去找,搜尋未果之後,才在積木區四處查看。後來,哈士奇小主人第一個將眼光投注小牛牛所在的那箱積木上,看似有所發現,腳步卻沒有前進,直到其他兩三個小孩也聚集過去,他們才一起把小牛牛拉了出來。
第二回合躲貓貓,老師發動大家一起去找的時候,孩子們的探索力好像有所提升了,某種「我能不能先找到」的驅使力,讓躲貓貓變得有趣一些囉!
第三回合遊戲變成「真人躲貓貓」,我繼續「欺騙」孩子的目光,讓另一位老師引導班上最小的孩子去躲藏。老師指導他身體伏低躲在桌子下面,我見他躲好了便請其他孩子轉身去找,殊不知這小孩一聽到我的搜尋指令,自己雀躍地竄上來拍手,當下榮獲兩位老師的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