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的受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家族排列的核心若是愛,就是對所發生的一切事件說「Yes」、「我同意」,將能連結到更大的可能,並且得到愛的品質與能力,在這狀況裡,即使他不愛我,我還是可以愛他的。

家族排列是發現即使生命中有苦難,也可以發現苦難背後有更大的訊息、有愛。在排列過程中,作家排的案者經常必須面對自己的恐懼,在卡住時最佳的方式就是「移動」,即使不知道方向在哪裡,試著移動命運就不會停滯在原處

raw-image

🍁集體潛意識

記錄了一個人的時代背景、家族背景、社會文化背景等,我們每個人都帶著這一些記憶出生來到了這一個世界,我們也稱先天條件或先天體質或先天個性等。個人成長過程記錄在個人潛意識,記錄著過往忘記的事情、不能面對的事情、壓抑的情緒和情節等。

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你需要知道: 每個身、心、靈的困難都有它的根,這一點被大多數的人忽略: 身、心、靈的根是長在集體潛意識和個人潛意識的土壤中

盲目的愛 】沒有人可以讓別人的命運圓滿,沒有人可以承擔別人心裡的重擔。雖然小孩都會受到一種深刻而原始的生存本能(歸屬的需要 趨策),想為受苦的父母這麼做。

小孩對父母這份盲目的愛、對母親或父親這份深刻的依戀連結,有時強烈到小孩甚至願意為父母而死。之所以稱為「盲目的愛」,是因為小孩看不到他的努力是徒然的。「長大」意謂著明白我們都是分立的存有,無法為別人過他的人生。


🍁小孩幻想替父母受苦,

讓父母痛苦減半,但現實是,是兩個人受苦,孩子承擔父母親的痛苦,就是否定了父母去面對、超越自身痛苦的權利,不僅如此,他不了解父母親也愛他,不想讓孩子經歷令自己痛苦的創傷。孩子的受苦不只無效,還加深了父母親的負擔。

當我們承擔父母一些東西,就感到和他們有深刻的連結,而這是我們不想要失去的,沒有人真的想要獨立,可是當我們對父母說:「我把這個留給你,一切都謝謝你。」我們就獨立了。 因此,家族系統排列個案時,會嘗試要從盲目的愛進入有意識的愛、歸還重擔。

獨立可以讓人找到強大的力量,但是要跨出這一步,表現出準備好不再依賴父母,和他們互動時帶入有意識的愛,這是需要勇氣的。生命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我們藉由關係中的各種面像來認識自己,也藉由關係中的各種角色與這個世界連結。


🍁辨別責任並交還回去

透過家族系統排列工作的整理,讓我們有機會看見,忠誠於家族的信念與我們自身命運的關係。從家族一代又一代重複的模式中,找到自己重生的力量。

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發現,如果某個人沒有被家庭承認或者被趕出了家庭,那麼後來的家庭成員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代表該人。這個孩子可能從不認識被遺忘的祖先,卻被迫以某種方式活出這個角色—可能是生病、遭受痛苦或苦難等。

以這概念為基礎,他發展了一套「家族系統排列」的系統,提供一個機會,讓我們發現兒童早期無意識地,承擔下前幾代家庭成員留下的責任。當你辨別出這些責任並且交還回去,你會感到輕鬆自在並且釋放掉緊繃感,從而釋放家庭鬧劇 中被束縛的能量。

這古老的法律秉持正面的態度。假設我的家族系統少了任何一個人,我現在就不會在此。以這樣的理解方式是有益的,因為最終你會對所有人抱持著感恩的心,不單是對自己家族的成員,而是對每一位曾經行走在這星球上的人。

感恩是超越表象的行為,感激生命本質的禮物。活著就是非凡的恩典。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能力範圍做好自己,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創造出不同問題以及苦難給下一代。家族排列基本上就是一個過程,讓你可以不帶批判性地看見排列的移動以及動態的展現發生在你眼前。 

當你有新的看法、能夠放下批判並接受自己、向父母鞠躬、放下恩恩怨怨,然後把焦點放在當下,就能夠放下肩上的重擔,不會被夾在過去與現在之間。


raw-image


avatar-img
83會員
718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參加或觀看過海靈格的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坊,你就會發現這是一種超越理智的表達方式:海靈格常常很長時間都不說一句話,只是看著身邊的案主,靜靜地等待著時機的成熟,然後他會邀請這位當事人在團體中選擇一些人來代表他的家族中的某些成員,例如代表他的祖父、父親、母親或者是家族中已經去世的人...
「家族」這個字代表了許多可說與不可言喻的事物。我們繼承來自家族的美好,也繼承來自家族的失衡,無論你的意識上是否知曉。常常,生命中摸不著頭緒的關卡、生活模式或是重大議題,來自於家族中隱藏的失衡。🔆
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系統而生活, 每個人除了自身的狀態,也隸屬於一個更大的「力量來源」 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 是德國心理治療專家(Mr. Hellinger)海寧格先生摸索出來的一套家庭治療技巧,業界常稱之為“海氏療法”。這種治療方法是把家庭成員排列出來...
祝福那些還躲在家庭角落的孩子,希望他們有天能夠真正撫平內心的傷痛,品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 和你記憶裡的父母和解,是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生命無憂的必經之路。
如果你參加或觀看過海靈格的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坊,你就會發現這是一種超越理智的表達方式:海靈格常常很長時間都不說一句話,只是看著身邊的案主,靜靜地等待著時機的成熟,然後他會邀請這位當事人在團體中選擇一些人來代表他的家族中的某些成員,例如代表他的祖父、父親、母親或者是家族中已經去世的人...
「家族」這個字代表了許多可說與不可言喻的事物。我們繼承來自家族的美好,也繼承來自家族的失衡,無論你的意識上是否知曉。常常,生命中摸不著頭緒的關卡、生活模式或是重大議題,來自於家族中隱藏的失衡。🔆
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系統而生活, 每個人除了自身的狀態,也隸屬於一個更大的「力量來源」 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 是德國心理治療專家(Mr. Hellinger)海寧格先生摸索出來的一套家庭治療技巧,業界常稱之為“海氏療法”。這種治療方法是把家庭成員排列出來...
祝福那些還躲在家庭角落的孩子,希望他們有天能夠真正撫平內心的傷痛,品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 和你記憶裡的父母和解,是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生命無憂的必經之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家族系統排列是一種探索深層系統動力的助人方式,最早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所開發出來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或許,在這裡談一個來自破碎家庭(或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切題的。這樣的孩子無意識地花時間找尋他的父母。把這樣的孩子帶回家愛他是眾所周知的不足。發生的事情是,一陣子以後,被收養的孩子得到希望,開始測試他發現的環境,以證明他的監護人能否客觀地恨。他似乎唯有在被恨過之後才能相信自己被愛。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家族系統排列是一種探索深層系統動力的助人方式,最早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寧格所開發出來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或許,在這裡談一個來自破碎家庭(或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切題的。這樣的孩子無意識地花時間找尋他的父母。把這樣的孩子帶回家愛他是眾所周知的不足。發生的事情是,一陣子以後,被收養的孩子得到希望,開始測試他發現的環境,以證明他的監護人能否客觀地恨。他似乎唯有在被恨過之後才能相信自己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