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五陳之亂」到學界的腐化

(本文已刊登於風傳媒 2023-10-03 05:30: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77059

也被轉載於Match生活網網:

https://m.match.net.tw/pc/news/headline/20231003/7616616)

前農業部長陳吉仲對於過期蛋、前中央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於新冠疫苗採購都處理得荒腔走板、弊端叢生, 搞得民怨沸騰、怨聲載道。再加上陳建仁 (一篇共同掛名論文被認證抄襲、竭力護航高端疫苗)、陳明通 (使台大國發所淪為假論文製造所) 及祖師爺級的陳水扁 (涉國務機要費貪污、海角七億洗錢等案) 形成民進黨的「五陳之亂」。

他們是三位教授, 一位醫生與一位律師, 是大家羨慕的人上人。但是, 他們都跌落神壇。其因是民進黨不重視道德、權力的腐化, 以及學界自身的墮落-大學喪失理想性、批判性與社會關懷情操, 幾乎淪為教授和學生論文和文憑製造工廠; 教授和學生大多不能明辨是非、不問節操風骨、習於欺騙和謊言-大學學風如此敗壞, 又怎能期盼轉入政界的教授和學生能夠堅持操守、端正政風呢?。

圖片轉載自網路

由於傳統「學而優則仕」價值觀的影響, 許多學者喜歡作官, 上述幾人即是例子。古代仕途晉身之階是科舉制及八股文, 現代則是學、碩、博士學制及寫論文與研究計劃。論文以「質」為主, 但追求質相當艱難, 不如追求量,「求量不求質」便成為學界常態。許多教授異化成為速成論文製造機器, 大量生產現代版的八股論文, 用來作為晉身工具, 完全失去追求真理與創新的意義。

根據權威的Scopus資料庫統計, 1996-2022年台灣學術論文總量雖全球排名第18, 但平均每篇被引用次數卻排名第111, 說明絕大多數論文都没有學術價值。一學者若有幾篇品質較為像樣的論文 (或著書) 而且論文總量又多, 則代表他具備核心競爭力, 往往能用來交換學政界權位。譬如, 陳明通當過多年所長、陳吉仲中興大特聘教授、陳建仁中研院特聘研究員; 都成功地登上了學官雙棲的仕途, 在學政界位高權重。

學術倫理與學術良知的淪喪是學界最嚴重的問題。某些教授或研究人員為了論文刊登、升等、獲取研究經費、榮譽獎項而抄襲、造假、剽竊或者運用下列不易察知的舞弊手法:

(一) 利用學術經費, 邀請國外學者來台演講、訪問、合作, 給予優渥的交通吃住生活費。交換條件 (潛規則) 是, 不論自己有無研究貢獻, 未來要有共同掛名的論文或它種回饋。受邀者愈有分量, 如諾貝爾獎得主、院士、期刊主編等, 回饋就愈大, 有了國際重量級學者人脈, 論文將可輕易刊登於一流期刊, 或獲選為學會會士、期刊編委。通常這是資源豐富的研究機構與前段大學才能玩的把戲;

(二) 幾個教授之間雖然没有參與對方研究, 但論文互相掛名, 大家論文篇數都像滾雪球般增長; 或者共同掛名於弱勢者-如博士後、研究生、資淺同仁-的研究論文。

申請專題研究計劃補助、學術獎勵的舞弊情形也相當嚴重。根據科技部的統計, 在2016-23年申請或通過的人員中, 違反學術倫理案件的行為態樣共113人次: 抄襲 (含自我抄襲) 46次、造假23次、變造12次、重複發表3次、其它29次-占比以抄襲41%最高。處分情形: 書面提醒或告誡52次、停權1-10年49次、追回補助費或獎勵費13次、撤銷獎項1次-占比以書面提醒或告誡45%最高; 如此輕的懲罰, 怎能讓人心生畏懼?甚且, 有人靠舞弊得到獎項, 令人不禁要問: 學術榮譽之下到底藏了多少不能見光之事?

本文檢視了政界「五陳之亂」與學界的沈淪腐化, 更檢視了學界-尤其是前段大學-在書寫論文與研究計劃時的舞弊手法。執政黨政客與前段大學學者為學界當權者, 必須接受最嚴厲的批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