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的《人生智慧箴言》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此書主要是講自我成長、自我救贖;所謂的幸福真的是靠物質、名聲、社會地位可以定義的嗎?

前四章,叔本華將人分成三種屬性,並各別提出來闡述,在第五章明確的提出所謂的"幸福生活"指的是"較少不幸的生活",並各別指出在律己與待人中如何獲得幸福

人的基本分類
人之所是:即是廣義的人格,指健康、體力、美貌、性情、道德品格等...

人之所有:即是各種意義的財富與財物

人之形象:即是指一個人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人之所是"是自然所賜:"人之所有"、"人之形象"則是人為劃分出來的;人之所是才是我們應該最看重的部分;所以一個人能夠得到多少幸福,早已由他自己本身的個性決定了

當一個人的處境是好是壞,不是在於他經歷了什麼,而是他感受了什麼;心情愉悅會讓我們感受到幸福

在追求人生幸福時有兩個敵人,一是痛苦,二是無聊;人生其實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中搖擺,痛苦是外在客觀的;無聊是內在主觀的。當我們窘迫困苦時會感覺痛苦,當我們平安富足時感到無聊,感覺痛苦感覺無聊這兩種感受力都是由自己新力決定的。

叔本華認為要擺脫無聊,內心精神一定要富足,當內心富足就不會想追求各種社交、各類消遣娛樂、追求各種奢華;眾人會追求外在的刺激都是因為內心空虛

痛苦是外在客觀的,所以它來自人之所有與人之形象。

人之所有,指的是各種財富,當我們不斷提高索求財富的量,而財富的量保持不變,就是讓我們感到不滿足的來源。我們應該把財富視為一種堡壘,它可以保護我們抵禦多種可能發生的苦厄與不幸,但不應該認為它可以讓我們追求世俗快樂。

人之形象,則是我們對他人來說是什麼,形象就是處於在他人意識中。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皮囊中,不應該是活在別人的看法中。

對我們的幸福而言,幸福的重要性重於別人如何看待我們;而我們的憂愁焦慮有一半幾乎都是來自於別人的看法

幸福的基礎是"安寧"與"滿足",而要促進幸福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限制追求名譽的動力

最難拋捨的是求名,即使是智者也不例外

要擺脫這種人人皆有的愚蠢,就是清楚的瞭解求名確實是愚蠢的

首先,我們必須看清眾人頭腦中大多數的看法通常都是錯誤的,不值得聽取的。其次,要看清他人的看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我們的影響是多麼的微弱。 再次,要看清他人的看法大多是尖酸刻毒的。 最後,要明白名譽其實只有間接價值,沒有直接價值

叔本華提到人性的愚蠢有三個主要分枝:野心、驕傲、虛榮 驕傲:是已經建立的確信,相信自己在某方面有不凡的價值 虛榮:則是願望,希望在他人心中喚起這種確信

驕傲是發自內心,是直接對於自己的高度評價 虛榮則是努力從外面,是間接地獲得對自己的高度評價

叔本華先將總論明確的點出,他認為全部人生智慧的最高準則

明智的人追求的是無痛苦,不是快樂 明智的人追求的不是享受,而是無痛苦 這條準則教導我們不要專注於人生的享受與快樂,而是要盡量躲避人生無數的苦厄

快樂只是一場夢,痛苦卻是真實不虛 如果一個人終其一生,從未遭受巨大痛苦,無論是精神或身體的痛苦,這樣他的命是最好的

沒有痛苦才是人生幸福的標尺 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追求享受與快樂 遠離痛苦遠比獲得快樂重要

在律己中,我們要擺正關注現在與關注未來的關係。 過分關注現在,我們活得輕浮草率;過分關注未來,我們活得憂心忡忡

面對已經發生的事物,應該要這樣想 已經發生的事,就讓它成為過去 不管多麼痛苦,我必須平心靜氣 對於未來的事,應該要這樣想:他們在神靈的懷抱中 對於現在:把一天當成一生度過,把唯一真實的時間盡量愉快的度過

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要養成這樣的習慣 不一定發生的,就當作他永遠不會發生;不確定發生的,就當作他肯定不會近期發生

回歸單純原本的自在,我們才能得到心靈的安寧 安寧事人生幸福的基礎,心靈安寧,才能欣賞現在,方能享受人生

時刻牢記:今天只來一次,永不再來。應該珍重每一刻可忍的現在

約束造就幸福:意志躁動越少,我們受的苦越少 人際關係盡量簡單,生活不妨單一,只要我們不感到無聊,就能讓我們感到幸福

自足自樂,自成天地,是幸福的首要條件 亞里斯多德:幸福屬於自得其樂者 會這樣說有兩個理由:一是除了自己,誰都靠不住;二是社群帶來種種困難危險挫折 唯有獨處時,才能完全做自己,不愛孤獨,就是不愛自由,因為只有獨處時才自由

內心豐富的人會感受到一種完全的自足,這種自足感,使他們不會為了與他人為伍而順應要求,做出重大犧牲,更不會刻意自制克己,以求與他人為伍

萬般煩惱,皆出於不能獨處

健康是幸福的首位,而第二要素則是安寧;任何社群都會危及安寧,沒有高度的孤獨,就不會有安寧

節制飲食,身體健康;節制交往,心神安寧 四周無人,輕鬆愉快;與人相處,煩惱不斷

倘若自己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孤獨,把一部分孤獨帶進社群中,從而學習即使在社群中依舊有一定程度上的孤獨。自己有想法,不要立刻告訴他人,別人說了什麼,也不要當真。無論是道德方面、理智方面,對他人不要抱高度期望。在對待他人看法,鞏固自己漠然態度,漠然人人稱頌為包容,如此一來,雖身處於社群中,也並不完全置身於社群中。

聰明的人與火焰會保持適當的距離,借火取暖;傻子才會衝進火焰中

忌妒是幸福之敵 只要不跟別人比,我們日子就不錯 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幸福,自己永遠都不會幸福

如何待人 人生在世,一要謹慎小心,二要寬宏大度 謹慎小心幫你免遭傷害,寬宏大度助你避免紛爭 如果我們想與他人相處,就必須接納每個仁,接納他固有的個性。我們既不能希望改變它,也不能徹底否定它。

任何人都看不到超越自己的東西。一個人本身有多少,就只能在別人身上看到多少,這是因為他只能依據自己的心力標準去理解他人

任何的評價,都是兩個要素的產物。一是被估價之物的價值,二是估價者的知識範圍

我們在與誰交談時,就會與那人拉平,因為我們為了與他交談會自動做自我犧牲而不自知,與平庸的人交談,我們也會不可避免地變成平庸,而面對蠢人笨蛋時,只有一個辦法顯示我們心力,那就是不與之交談。

在這世界上,我們面臨一個選擇:是贏得眾人的尊重還是博取眾人的喜愛 若是要博得眾人喜愛,就需要降低對他人的精神與心靈要求 若是要贏得眾人尊重,一定違背他們的意志,他人的尊重與我們的價值聯繫在一起

大多數的人主觀透頂,心裡只有自我,無論別人說什麼,都會立刻想到自己。人類這種可憐的主觀性,使眾人把一切都跟他們自己拉上關係,凡有所想,都會立即沿著相同的路線回到自己身上,占星術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如果謬論在大眾間流傳,被信以為真,不要絕望,不要認為事態永遠如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事情會漸漸得到推敲思考,評估琢磨,討論闡明,最終會得到正確的判斷。

一個人可以忘卻一切,唯獨忘不了他自己,他的本質,性格根本不可能改變;人的一切行動都是從一個本源流出,由於這個本源,人在相同情況下必定會做出相同的事。

我們要警惕各種嬌揉做作。首先,做作被人視為欺騙,欺騙本身是怯懦,因為它的基礎是恐懼;其次,做作被認為是自己譴責自己,因為做作就是擺出不是自己的樣子。佯裝具有某種特質,誰佯裝具備它,我們就可以斷定他缺少它。

誰也無法長久配戴演戲的面具,一切人為做作的,都很容易被本性戳破

我們不會感受到自己的體重,相同的,我們也看不到自己的過錯與惡習,只看得到別人的。正因如此,別人就成了我們的鏡子,我們在鏡中看到自己各種惡習、過錯。但大多數的情況下,眾人都不相信鏡中看到的是自己,批評別人,就是致力於提高自己。

物質利益幾乎是人類一切關係的基礎




    avatar-img
    8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侑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天30分鐘的榨書法,其實就是在介紹快速閱讀 每種不同的書籍,閱讀的方式一定有所不同 當你在閱讀散文小說時,不可能用快速閱讀的方式快速翻完 筆者在前三章介紹的閱讀及做筆記的方式 如果是對學生族群或是比較少在閱讀的讀者,應該會是滿受用的 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可以讓自己對書本內容更有想法 在
    一天30分鐘的榨書法,其實就是在介紹快速閱讀 每種不同的書籍,閱讀的方式一定有所不同 當你在閱讀散文小說時,不可能用快速閱讀的方式快速翻完 筆者在前三章介紹的閱讀及做筆記的方式 如果是對學生族群或是比較少在閱讀的讀者,應該會是滿受用的 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可以讓自己對書本內容更有想法 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繼續來聊這本關於叔本華的理論😃 第三章開始在敘述“填滿內在和幸福”的要件,當中提到: 1.健康的心靈 - 有開朗的心態 2.平常心 - 心靈平靜 3.培養藝術細胞 - 藝術所扮演的角色之美的觀照4. Enjoy your lif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are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好好生活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 什麼是好好生活?我每天都去公司上班,每天都做完事情,每天都準時起床,再想想,有好好生活啊。現在的生活是你要的生活嗎? 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提到: 一個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個生存方式,根本就在於他自身的內在素質。他自身擁有的東西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人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幸福能帶給人們愉悅感,由於幸福的定義很主觀,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我們繼續來聊這本關於叔本華的理論😃 第三章開始在敘述“填滿內在和幸福”的要件,當中提到: 1.健康的心靈 - 有開朗的心態 2.平常心 - 心靈平靜 3.培養藝術細胞 - 藝術所扮演的角色之美的觀照4. Enjoy your lif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are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好好生活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 什麼是好好生活?我每天都去公司上班,每天都做完事情,每天都準時起床,再想想,有好好生活啊。現在的生活是你要的生活嗎? 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提到: 一個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個生存方式,根本就在於他自身的內在素質。他自身擁有的東西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人們想做的事情,因為幸福能帶給人們愉悅感,由於幸福的定義很主觀,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