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筆記---學習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何做紀錄與抓出關鍵字

raw-image

作者推廣的紀錄學,提倡紀錄是突破思考極限的最佳利器。本書教導紀錄的方式,將分為三個主題:第一個主題「記錄的人」提出紀錄的重要性與價值,告訴大家跨越成長屏障的方式。第二個主題「巨人的摘要法與分類法」,說明如何概述腦袋中複雜的思緒、分類這些想法,以便隨時可以拿出來使用。第三個主題「巨人的五種紀錄法」,介紹如何記錄學習、對話、日常、工作等生活最重要的五個領域,以提升自己的效率。

第一個主題:紀錄的人

筆記與記錄的差異,筆記是紀錄的根源。紀錄是可以妥善整理我們日常筆記的行為。

紀錄的優點:

1    紀錄使人成長

成長的方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從外界獲得的成長;另一種是由內在得到發展。紀錄亦是如此,第一種型態是收集外界無數的知識與非知識資訊,然後挑出重點,留存重要的資訊做為紀錄。第二種型態則是藉由紀錄,展現內在深處的潛力。透過閱讀、影片、對話等行為,累積內在的知識,再以紀錄的型態呈現出來。

2    紀錄可以讓我們主導人生

成為人生的主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生。秩序之所以能讓我們獲得真正的自由,原因在於可以減少無謂的瑣事,讓你自行打造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紀錄也等同於打造秩序,如果能將腦中凌亂的思緒整理好,方便有需要時隨時取用

作者也提到想要成長就必須制定計畫,而且不只是要會制定計畫,還要會堅持到底。這兩者是缺一不可。作者也提出如何制定計畫的概念,供讀者參考。

我們都會有想做的事,想完成的夢想,例如:我想要好好地看完一本書,或者是我一周想要運動三天;但我們都被工作、上學等其他雜事,佔據大部分的時間,永遠都會覺得我沒時間。想要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有空閒時間,那就一定要留下紀錄,排好自己的日程,才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有空閒時間可以運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何擬定計畫:

1.目標是什麼?寫出想做的事、想實現的事、想要的東西…

2.過怎樣的生活?如果了解現在的生活模式,就不難得知未來的生活模式了。生活包含了工作、休憩等,你是如何度過這些時間的。

3.有什麼習慣?習慣代表了一個人,有些習慣不是與目標不相關,就是會妨礙自己完成目標。試著回想一下每天習慣做的事情。

堅持到底:

一邊改善問題,一邊調整生活習慣,使它與目標走向一致即可。一旦改變生活習慣,自然就可以堅持到底。有了環境和習慣,才能堅持到底。必須不斷重複地做同一件事,直到身體再不知不覺中做出這個舉動為止。

第二個主題「巨人的摘要法與分類法

我們在閱讀時,應該都會有種我看完就忘記的感覺吧。作者提出「關鍵字」這個想法,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讀進去,在讀完一個章節後,看看自己寫下的關鍵字,自己是否可以講出一套說法,或寫出一段文字以理解內容。

摘要法:摘要是濃縮記憶、重新創造的行為。在吸收的內容中,盡量的壓縮,然後重新創造它。

紀錄就像是摘要,紀錄就是要反覆摘要的行為。紀錄就是聽完敘述之後,將其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寫出關鍵字,摘要內容,然後留下紀錄。 想要成為精通摘要的人,就得練習提高「內化」的熟練度。因為不能理解的內容就不會是自己的東西。試著將在生活中獲得的各種新知識或體悟,記下關鍵字。 接著把記下來的東西當作基礎,加以補充自己的想法。 找出核心關鍵字是一種直覺行為,把它拿來當作敘述的基礎,得從理性與邏輯角度加以思考。 以自己的言語寫出摘要和紀錄, 把外在有用的資訊消化成自己的東西時,要記得第一:不要寫太多紀錄;第二:找出重點內容,專心將其內化。完成內化的紀錄,是每個人發自內心接受完整脈絡後親自選擇的關鍵字,即專屬於自己的成果。

分類法:當思緒混亂時,就進行分類吧!活用分類法,將煩惱進行分類、紀錄,是找到解決方法最簡單、迅速的途徑。

先將煩惱發生的背景寫下,再來把造成煩惱的原因寫出來,最後寫下你覺得該如何解決這個煩惱。當需要做決定,而猶豫不決時,寫下選項吧!當要決定一件事時,先自行列出選項,就像是機會成本,列出選項之後,你就會有答案了。

第三個主題:巨人的五種紀錄法

一、學習:將資訊化為知識,知識轉為智慧。 資訊就像是第一手資料,當你接觸到這個資訊時,你必須將資訊吸收內化之後,才能轉化成你的知識。而智慧則是在做某件事時,你結合你自身所擁有的知識,以你獨特的方式來處理。 也就是說,智慧是連結你過去所累積的資訊和知識之後的產物。而要將知識昇華成智慧,則需要不斷持續的紀錄。閱讀的技巧,記下關鍵字。記下之後可能會運用到的部分,以關鍵字的形式,重新紀錄再筆記本或電腦裡。記下金句、名言,留下出處。一邊閱讀一邊標是出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讀完一個章節之後,整理一下重點,然後寫在筆記上。

二、對話:從對話中獲取知識,在與他人對話的當下,往往可以取得不同的觀點與見解,透過不同的意見交流,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在真正良好的對話,可以把想法歸向不同或更高的層次。如果可以好好整理統整這些對話內容,就可以實現共同學習成長的過程。如何製作對話紀錄?首先,簡單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知道的事,與別人展開對話。如果對方對你的說法提出意見,必須好好聆聽,試著理解、產生共鳴,然後參考對方的觀點,重新提出統整過後的想法。在對話當中,學著利用瞬間思考,想想對話的「目的」,「識別」自己的情緒狀態,「理解」對方的話語、表情、動作、情緒等涵義。再以關鍵字記錄下對話的目的、對方的感受,再以客觀的角度重新檢視,讓對話延續下去。

三、思考:想要創意無限,充滿點子,就必須持續付出努力,而且一定要記錄過程。你在書寫的過程中,腦袋也會跟著思考,再寫下任何想法後,試著將零散的紀錄連結起來。如果覺得煩惱,就寫下你的想法。一直延續同一個想法,不讓其他念頭佔據思路,稱為「思考的銜接」。因為我們的思緒其實是非常混亂,想要排解煩惱,一定要寫下來,解決問題的基本原則是邏輯性。而要如何在一團亂的思緒理出邏輯性,就是靠紀錄。

四、日常:不要把心力放在海市蜃樓,多專注真實人生。記錄自己的日常,好好整頓自己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有條理,才能找到生活真正的意義。在開始記錄日常後,你會發現到平時不會在意的事,都變得有意義。紀錄可以分為敘事紀錄和場面紀錄。敘事紀錄就是特別描寫一件事;場面紀錄則是回想時間推移的某件事,紀錄有關這個場面的關鍵字。以關鍵字來表現自己的一天,就算什麼也沒做,也可以簡單紀錄一句。在日常生活中,安排自己的夢想。就是如果你有想做的事,就要在日常計畫中刻意安排相關活動。無論時間的長短,刻意安排讓它融入生活。試著紀錄微小的事、紀錄情感、紀錄感覺,可以讓我們回想過去發生的事,使我們在生活中有新的感受。透過記錄,反省日常,刺激新的生活,找到好點子。

五、工作:想要變得有能力,就紀錄自己的工作。紀錄工作的重點在於讓自己多思考「怎樣才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好」。工作紀錄的核心是「想法」,如果想要內化自己的工作領域獲得的想法或知識,就要不停的思考。摘要、分類工作上接到的指示,細分主題,具體撰寫具體事項,建立架構。紀錄是一種工作導航,做好紀錄可以讓你知道是否偏離主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侑楙的沙龍
8會員
51內容數
侑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9
本書介紹的是自我分析, 作者是一位精神分析師,文中分析了各種情緒反應,讓讀者理解在某種情況下我們勢必會出現的某種反應,有些情緒是從小在家庭中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有些情況會讓我們有移情作用。解剖自我的內心,了解是什麼原因會驅使我們做某些行動。
Thumbnail
2024/08/09
本書介紹的是自我分析, 作者是一位精神分析師,文中分析了各種情緒反應,讓讀者理解在某種情況下我們勢必會出現的某種反應,有些情緒是從小在家庭中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有些情況會讓我們有移情作用。解剖自我的內心,了解是什麼原因會驅使我們做某些行動。
Thumbnail
2024/08/02
Phase 10. Continually Go Beyond. So,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remember, it’s not about the strength of you punch but the spirit that drives it.
Thumbnail
2024/08/02
Phase 10. Continually Go Beyond. So,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remember, it’s not about the strength of you punch but the spirit that drives it.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總是一天捕魚,三天曬網嗎?明明有想做的事,卻總是一再拖延(完美主義者)? 你需要子彈筆記幫你建立習慣!
Thumbnail
總是一天捕魚,三天曬網嗎?明明有想做的事,卻總是一再拖延(完美主義者)? 你需要子彈筆記幫你建立習慣!
Thumbnail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複利效應就是一場與自己的龜兔賽跑。 每天,我選擇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
Thumbnail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複利效應就是一場與自己的龜兔賽跑。 每天,我選擇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
Thumbnail
專欄的前三篇,我們花了滿多時間討論日記還有晨間隨筆的實踐以及重要性,而這些概念和實際要做的事情確實是不難,真正比較需要突破的部分「如何持續下去」,也是本篇想要談論的核心重點。
Thumbnail
專欄的前三篇,我們花了滿多時間討論日記還有晨間隨筆的實踐以及重要性,而這些概念和實際要做的事情確實是不難,真正比較需要突破的部分「如何持續下去」,也是本篇想要談論的核心重點。
Thumbnail
重新又看了一次這本書以前做的紀錄,這本書很像正向雞湯的那種,每次看都會有種被激勵的感覺,適合當自己低潮或是迷惘的時候翻閱,不過這本書並不是講什麼方法論,而是偏向講道理的那種。 有些思維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不會執行,這是為何呢?因為知易行難以及不了解重要性,總要等到事過境遷後才明白,大家都知道注意力很
Thumbnail
重新又看了一次這本書以前做的紀錄,這本書很像正向雞湯的那種,每次看都會有種被激勵的感覺,適合當自己低潮或是迷惘的時候翻閱,不過這本書並不是講什麼方法論,而是偏向講道理的那種。 有些思維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不會執行,這是為何呢?因為知易行難以及不了解重要性,總要等到事過境遷後才明白,大家都知道注意力很
Thumbnail
(本章有彩蛋)任何卓越的習慣都是"累積"而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思想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本篇是七個習慣"不斷更新"的介紹,邀請各位享用這道經典點心。
Thumbnail
(本章有彩蛋)任何卓越的習慣都是"累積"而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思想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本篇是七個習慣"不斷更新"的介紹,邀請各位享用這道經典點心。
Thumbnail
今早的商業週刊又看到這個已經是老生常談的文章標題,該標題作者由記者採訪習慣去探討一個立即記錄的習慣,對形塑一個作者工作效率的重大影響。習慣對於生活乃至於成就的影響,早已有相當多的著作探討,筆者自己也實驗多年,確實感受到習慣隨著時間逐漸發酵的強大力量,事實上在人生的道路上,筆者也常常有茫然、迷失的感受
Thumbnail
今早的商業週刊又看到這個已經是老生常談的文章標題,該標題作者由記者採訪習慣去探討一個立即記錄的習慣,對形塑一個作者工作效率的重大影響。習慣對於生活乃至於成就的影響,早已有相當多的著作探討,筆者自己也實驗多年,確實感受到習慣隨著時間逐漸發酵的強大力量,事實上在人生的道路上,筆者也常常有茫然、迷失的感受
Thumbnail
如果全部都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外在環境快速變化的情況下,只會被漂流到自己不喜歡的位置上。
Thumbnail
如果全部都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外在環境快速變化的情況下,只會被漂流到自己不喜歡的位置上。
Thumbnail
保持好習慣,就要讓習慣變得有彈性。 美國自我成長暢銷作家Stephen Guise專研學習策略多年,彈性習慣重新定義了日標養成的概念。本書提供許多新穎的實用方法及策略,想改變一成不變又難以保持的計畫,就看下去吧! 不要把自己變成目標的奴隸 對於部分的人會覺得自律就是強迫自己做事,但是實際上是透過自由
Thumbnail
保持好習慣,就要讓習慣變得有彈性。 美國自我成長暢銷作家Stephen Guise專研學習策略多年,彈性習慣重新定義了日標養成的概念。本書提供許多新穎的實用方法及策略,想改變一成不變又難以保持的計畫,就看下去吧! 不要把自己變成目標的奴隸 對於部分的人會覺得自律就是強迫自己做事,但是實際上是透過自由
Thumbnail
時間過得太快,2022年第一季就這樣要結束了,回顧過去的三個月自己忙了些什麼,但似乎並沒有什麼是值得一提的,畢竟每天都在時間的浪裡載浮載沉,於是又重新了翻開原子習慣這本書,想在新的一季重新振作,拿回時間的自主權。
Thumbnail
時間過得太快,2022年第一季就這樣要結束了,回顧過去的三個月自己忙了些什麼,但似乎並沒有什麼是值得一提的,畢竟每天都在時間的浪裡載浮載沉,於是又重新了翻開原子習慣這本書,想在新的一季重新振作,拿回時間的自主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