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NG 異能》心理師分析:為什麼收不下別人的建議?三個阻絕回饋的觸發機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天在女人迷刊出的第三天時,流量竟然來到了兩萬,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這篇談的是,從韓劇《MOVING 異能》中李美賢與豬肉店老闆娘的互動,分享三種拒絕回饋的觸發機制,如果他人的建議讓你感到敏感、難受,那也許能助你練習接受善意的指教、拒絕惡意批評,從他人手上取回自己精采快樂的人生。

韓劇《MOVING 異能》:李美賢與豬肉店老闆娘的互動

市面上存在大量的書籍與課程,教導我們如何適當地給出建議,讓對方更容易接受。然而,卻很少教導我們如何適當地接收他人的建議,因為大多數人都偏好給意見,但不太擅長接受他人的回饋。

不知你是否也發現了呢?對你來說,給別人回饋相對容易,但接受他人的建議卻十分困難呢!

在韓劇《MOVING 異能》中,李美賢(韓孝周 飾)在兒子出生不久後被迫與丈夫分離,獨自扶養兒子長大,並且還要避開國家安全局的追捕,這壓力使她感到筋疲力盡。由於兒子遺傳到父親的飛行能力,為了隱藏兒子的超能力,她只好把孩子背在背上行走。

後來李美賢搬到新的社區,一位豬肉店的老闆娘一直盯著她的兒子,並皺眉說:「那孩子已經長大了,不適合用背的了吧!」此時,李美賢低頭數錢,她不打算回應老闆娘的建議,但老闆娘卻繼續追問:「難道他是有什麼殘疾嗎?」

聽到這,李美賢覺得自己的孩子受到歧視,於是她抬起頭,指出老闆娘看孩子的眼神與說出來的話,並問老闆娘說:「你以為孩子聽不懂嗎?若是他真的有殘疾,那你打算怎麼辦?」

圖片|《MOVING 異能》劇照

圖片|《MOVING 異能》劇照

此刻,老闆娘的兒子扛著豬肉走進店家,並詢問今天可以吃幾顆糖果。李美賢發現她的兒子已長大成人,但舉手投足卻像個孩子一樣,疑似智能障礙。

李美賢拿到豬肉後,發現裡面還放了幾顆糖果,意識到老闆娘並無惡意,是自己誤會了。她因此感到愧疚,鄭重地向老闆娘道歉。

老闆娘請李美賢觀察鏡子的自己,當李美賢見到自己疲憊的模樣時,老闆娘語帶關心地提醒她:「不只孩子會累,媽媽也會累,彼此要保持一點距離才自在。」並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她父母要能放手,孩子才能長大。

你是否像李美賢一樣,對他人的回饋與建議,感到敏感,甚至會忍不住反擊對方,但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扭曲了對方的善意呢?


疲憊不堪的人,對於他人的建議特別敏感

也許你也曾和我一樣,在生活中全力以赴。然而,當旁人提出建議時,你可能會感到困擾。你認為對方不僅忽視了自己的努力,甚至還指責你的錯誤!

當我成為新手媽媽後,我常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議,如:母乳該何時停餵、奶粉的品牌、奶粉的調配方式、孩子的穿著、如何應對孩子哭鬧⋯⋯。

起初,我一直提醒自己虛心受教,畢竟我是新手媽媽,經驗有限。但隨著時間拉長,那排山倒海而來的建議不僅令我疲於奔命,也讓我變得越來越不滿,有時內心甚至會咆哮:「到底還要我怎樣?無論我怎麼做,都會有人有意見!」

當你接收到對方的建議時,是否能察覺到這些在心中若隱若現的負面想法與情緒呢?

你在理智上明白對方是出於善意,但情感上仍難以接受對方的建議,甚至不自覺地反駁或攻擊對方。

當你拒絕他人的建議之後可能會感到後悔,因為聰明的你意識到對方的建議實際上是有益的,但卻被你拒之門外。這樣的情況是很可惜的,你錯過了一個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因此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處理他人的建議,並在適當的情況下接受對方的回饋,這不僅能帶來成長,還能保持友善的人際關係。


即使知道要虛心受教,但為什麼我們這麼難接受他人的建議?

實際上,要打從心底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我們的內在會為了保護自己,而採取各種防禦機制。

道格拉斯・史東與席拉・西恩都是哈佛法學院的溝通專家,他們在《謝謝你的指教》書中提到,三種阻絕人接收回饋的觸發機制。

一、真相觸發機制

指的是回饋的內容本身,可能有問題、沒幫助或對我們有所誤解,會使我們抗拒、防衛或反擊。

就像是《MOVING 異能》劇中的老闆娘只是對李美賢說:「那孩子已經大到不適合用背的了吧!」並詢問孩子是否有殘疾時,即讓她感到不悅,甚至指責老闆娘的不當發言。因為這建議對李美賢來說,會感到委屈與不被理解。她是為了避免暴露孩子飛行能力,才不得已把孩子包得緊緊的背在身上。

二、人際觸發機制

指的是我們和給予者之間的關係。例如給予者的可信度高低、是否值得信賴、給予回饋的動機、對方帶給我們的感受等,也會影響著我們對於回饋的接收度。

就像是《MOVING 異能》劇中的李美賢與老闆娘的互動。他們的轉折點在於,李美賢發現老闆娘的兒子,也是個特殊的孩子,她才意識到自己錯怪了老闆娘,老闆娘並非帶有歧視,而是以過來人的身分關心自己和孩子。因此,當李美賢對老闆娘有更深的理解之後,也較能接受老闆娘提供的建議。

三、自我觸發機制

指的是給予者的回饋威脅到我們的自我認知,導致自己的內在失去平衡。當對方的建議成為一種對自己的批評時,內心的警報器便會響起,準備迎戰或逃跑。

當我成為新手媽媽後,尤其是當我感到疲憊不堪或自尊心低落時,特別容易將四面八方的建議視為批評,使我難以耐著性子去理解對方的動機,以及理性判斷建議的益處。為了維護內在的自尊,我下意識地選擇刻意忽略或否定對方,如此一來可能會錯過了許多成長的機會,畢竟自己總有盲點而不自知。


如何面對他人的建議呢?別人的建議一定要照單全收嗎?

當你對他人的建議感到不舒服,你可以試著覺察自己的內在,是開啟了哪一個阻絕回饋的機制呢?不同的機制,有不同的做法。

一、若是真相觸發機制

當回饋的內容有問題或沒幫助時,我建議你可以判斷給予者的狀態,是否有願意理解你遭遇的困難?若對方有意願理解的話,你可以試著告訴對方,自己的狀況與考量,一起討論出適合你的作法。

另外,道格拉斯・史東與席拉・西恩也建議,你可以試著判斷給予者的專長,是否有想向對方學習的部分,透過改變建議的方向,讓對方明白哪些部分對你是有幫助的。

二、若是人際觸發機制

當給予者是一個可信度低、難以信賴,或給予回饋的動機來自於他個人的需求時,你無須花費力氣為解釋,或嘗試理解對方的動機,你只需要簡單地說:「嗯!」或「我聽到了。」

若是必要的話,你甚至可以與對方劃清界線,告訴他:「這是我的事情,我會再思考怎麼做比較適合我。」避免對方一再提供建議,使你感到不舒服。

三、若是自我觸發機制

當你將他人的建議視為一種批評時,你可以檢視自己的感受是否過分扭曲或放大了,以及覺察近期的情緒穩定度,來幫助自己分辨感受的真實性。若連你也難以辨識時,可以與身旁可信賴之人進行討論,來幫助你做出客觀的分析。

道格拉斯・史東與席拉・西恩在書中建議我們,培養「成長型心態」有利於接收他人的回饋,因為對於成長型自我來說,回饋是十分有價值的資訊,它能告訴你現況,也能讓你知道後續該在什麼地方下功夫。


如今的世界像是一片汪洋大海,裡面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批評與指教。當你獨自漂流在海上時,若你能抓住好的浮木,它能在危急時刻拯救你,但若抓到壞的浮木,恐怕使你載浮載沉、吃盡苦頭。

願我們都能坦誠面對自己接收回饋的機制,從中分辨出好的指教與壞的批評,讓人生越來越精彩!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粉絲專頁。


本文同步刊登於 女人迷 womany.net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追劇療傷系列文章〉,請你按下❤️或留言告訴我,
當然也歡迎您用贊助,鼓勵我繼續創作創作唷!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合作邀約:waiting10722@gmail.com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也想像李美賢一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能力嗎?同理心是人類重要的超能力,然而新手父母卻常誤用同理心,心理師來告訴你同理心的正確用法!
即使你已長大成人,仍受原生家庭的束縛嗎?一起來看看《壞媽媽》解析,調整你的適應策略吧!
你看過《模仿犯》了嗎?兇手的攻擊動機是什麼?心理師看台劇,分析「童年創傷」的影響力與治療時機,別讓過去的創傷一發不可收拾。(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你明明就很愛他,而且也對他萬般的好,然而為什麼他就不領情呢?你明明把自己的一切,全都獻給對方了,為什麼到頭來他的心卻給了別人了?從台劇《親愛壞蛋》解析婚姻裡的外遇歷程,找回關係裡的信任感。
當你提起勇氣選擇metoo時,愛你的父母或你深愛的人不願相信你,甚至否認事實帶來的傷害嗎?為此,你一定感到極大的痛苦。透過臺劇《她和她的她》的故事,心理師帶你看見不同的觀點,承認否認的存在,才有機會接納事實!(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的宣亞,不惜毀了自己也想依賴一個「拯救者」的心情⋯⋯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想過?(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最近,李紋輕生的消息,滿布於網路社群與媒體新聞,讓我想起了過去寫的這篇文章,於是分享給大家看。
你也想像李美賢一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能力嗎?同理心是人類重要的超能力,然而新手父母卻常誤用同理心,心理師來告訴你同理心的正確用法!
即使你已長大成人,仍受原生家庭的束縛嗎?一起來看看《壞媽媽》解析,調整你的適應策略吧!
你看過《模仿犯》了嗎?兇手的攻擊動機是什麼?心理師看台劇,分析「童年創傷」的影響力與治療時機,別讓過去的創傷一發不可收拾。(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你明明就很愛他,而且也對他萬般的好,然而為什麼他就不領情呢?你明明把自己的一切,全都獻給對方了,為什麼到頭來他的心卻給了別人了?從台劇《親愛壞蛋》解析婚姻裡的外遇歷程,找回關係裡的信任感。
當你提起勇氣選擇metoo時,愛你的父母或你深愛的人不願相信你,甚至否認事實帶來的傷害嗎?為此,你一定感到極大的痛苦。透過臺劇《她和她的她》的故事,心理師帶你看見不同的觀點,承認否認的存在,才有機會接納事實!(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的宣亞,不惜毀了自己也想依賴一個「拯救者」的心情⋯⋯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想過?(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最近,李紋輕生的消息,滿布於網路社群與媒體新聞,讓我想起了過去寫的這篇文章,於是分享給大家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李昕在長照行業的職涯充滿挑戰與挫折,起初對工作的熱情讓她充滿信心,但面對家屬的不滿和自己的能力懷疑,她經歷了身心的掙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老奶奶的一番話讓她重新找回了信念,明白了照顧工作的真正意義。這篇文章探討了李昕如何從困境中崛起,堅定不移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依蘿與家人的一次購物經歷轉變成一場神秘與恐懼的體驗 依蘿本身是高度敏感體質,偶爾會自行關閉, 偽裝成麻瓜的中年女子 小姪女在出生前,依蘿一度擔心,若是一樣體質要如何照顧 (每天都被小姪女當玩具的二姑姑) 後來 閨蜜們講了一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出生後的小姪女有一堆人再守護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假釋中的米莉又搞砸了工作,這回不只經濟來源斷炊,還得窩在侷促狹小的車上才能棲身,要是不快點找到下一份工作,保釋官不會善罷干休,而牢房是她千百個不願意再回去的地方。因緣際會加上亂槍打鳥,有幸被主婦妮娜相中,解決了食宿的燃眉之急,就此重新展開《家弒服務》的第二人生。 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上週六、日到九族文化村賞櫻、坐纜車,尋求另類的放鬆,然而與旅客的行走間,又體驗出不一樣的命理。
Thumbnail
今天中午,遇到了一件讓我感到生氣的事情,中午回家途中買午餐,我手上拿著便當和湯,孩子走在我旁邊,一起走路回家,我們走在人行道上,突然,一對母子騎著腳踏車從巷口轉出,正面迎來,完全沒有減速,我們不得不快速讓出空間給他們通過,湯甚至差點灑出來,然而他們母子的態度似乎非常理所當然,這讓我感到十分生氣。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
Thumbnail
「去吃飯!」呂婉像是鼓勵似的將她往爺爺的方向輕推。 「媽媽說我不乖,不可以吃飯。」小女孩露出半邊傷痕纍纍的臉龐小聲的說。 「小孩吃飯才會長大!什麼狗屁媽媽,亂講一通……聽爺爺的,爺爺說一定要吃早餐。」他看著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先是心疼的破口大罵,發現嚇到小女孩,連忙擠出一個自認為最慈祥和藹的笑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李昕在長照行業的職涯充滿挑戰與挫折,起初對工作的熱情讓她充滿信心,但面對家屬的不滿和自己的能力懷疑,她經歷了身心的掙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老奶奶的一番話讓她重新找回了信念,明白了照顧工作的真正意義。這篇文章探討了李昕如何從困境中崛起,堅定不移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依蘿與家人的一次購物經歷轉變成一場神秘與恐懼的體驗 依蘿本身是高度敏感體質,偶爾會自行關閉, 偽裝成麻瓜的中年女子 小姪女在出生前,依蘿一度擔心,若是一樣體質要如何照顧 (每天都被小姪女當玩具的二姑姑) 後來 閨蜜們講了一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出生後的小姪女有一堆人再守護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假釋中的米莉又搞砸了工作,這回不只經濟來源斷炊,還得窩在侷促狹小的車上才能棲身,要是不快點找到下一份工作,保釋官不會善罷干休,而牢房是她千百個不願意再回去的地方。因緣際會加上亂槍打鳥,有幸被主婦妮娜相中,解決了食宿的燃眉之急,就此重新展開《家弒服務》的第二人生。 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上週六、日到九族文化村賞櫻、坐纜車,尋求另類的放鬆,然而與旅客的行走間,又體驗出不一樣的命理。
Thumbnail
今天中午,遇到了一件讓我感到生氣的事情,中午回家途中買午餐,我手上拿著便當和湯,孩子走在我旁邊,一起走路回家,我們走在人行道上,突然,一對母子騎著腳踏車從巷口轉出,正面迎來,完全沒有減速,我們不得不快速讓出空間給他們通過,湯甚至差點灑出來,然而他們母子的態度似乎非常理所當然,這讓我感到十分生氣。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
Thumbnail
「去吃飯!」呂婉像是鼓勵似的將她往爺爺的方向輕推。 「媽媽說我不乖,不可以吃飯。」小女孩露出半邊傷痕纍纍的臉龐小聲的說。 「小孩吃飯才會長大!什麼狗屁媽媽,亂講一通……聽爺爺的,爺爺說一定要吃早餐。」他看著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先是心疼的破口大罵,發現嚇到小女孩,連忙擠出一個自認為最慈祥和藹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