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模仿犯》解析|童年創傷一定要接受心理治療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看過《模仿犯》了嗎?兇手的攻擊動機是什麼?心理師看台劇,分析「童年創傷」的影響力與治療時機,別讓過去的創傷一發不可收拾。(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模仿犯》是一齣犯罪懸疑台劇,劇中的沈嘉文(范少勳 飾),從小被母親強迫穿女裝、打扮成死去的姐姐,因此形成了童年創傷,導致他在成年後經常出現一位長髮女孩的幻覺,這使他情緒失控,不斷以凌虐年輕女性作為復仇與洩憤的管道。

胡建和(夏騰宏 飾)是沈嘉文的國中同學,自小父母雙亡,由姊姊帶大,因為臉上有疤而個性自卑,經常遭受到同學的霸凌,因為嘉文屢次出手拯救,兩人成為了彼此的好友。

建和在接受警方偵訊時,發現嘉文可能是連續殺人案的兇手,於是他急忙前去找嘉文,恰巧撞見嘉文正準備開車逃跑,而且後車廂裡竟綁著一位陌生女子。他力勸嘉文自首,但嘉文不願,兩人因此發生衝突。

豈料,就在此時,嘉文又看見那位長髮女孩的幻影,情緒失控的他拿起石頭敲昏建和,將他一併帶上車,逃避警察的追查。

劇照|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粉絲專頁

劇照|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粉絲專頁

不久後,躺在後座的建和甦醒時,他東張西望地問:「這裡是哪裡?」

嘉文正駕著車開往陌生的山區,他眼神飄移,冷冷地回應:「你不要怪我。」

建和不解嘉文的意思,他著急勸說:「你不要再錯下去了啦!」

但嘉文搖搖頭,眼眶泛紅地說:「一切都來不及了。」小時候的創傷,使嘉文不斷犯下難以挽回的大錯。

你是否曾經像沈嘉文一樣,有過「一切都來不及」的念頭呢?問題越滾越大,事態難以挽回了嗎?你的童年裡,藏有痛苦的記憶嗎?

那些記憶是否就像「背後靈」一樣,糾纏著你,縱使你長大了,它還是冷不防地出現,干擾著你的心智嗎?


童年的創傷記憶,會開啟你的「生存模式」

為什麼每當嘉文看到那位長髮女孩的幻影,情緒就會受到影響,導致行為失控呢?

對嘉文來說,那位長髮女孩的身影,是巨大的威脅,試圖取代嘉文的存在,就像小時候母親要求嘉文扮女裝一樣,是在否認嘉文的存在。在這情況下,嘉文為了保護自己,才出現攻擊的行為。

劇照|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粉絲專頁

劇照|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粉絲專頁

格倫・R・斯拉迪博士是創傷復原的專家,他在《背負創傷長大的你,現在還好嗎?》中寫到:

創傷記憶是充滿情緒的,因為人處在生存模式下,必定會產生強烈的情緒,這樣才能促使我們起身戰鬥或逃離危險。

也就是說,當人們感到威脅時,會開啟「生存模式」,增強情緒的感受力,以產生行動的力量來攻擊他人或逃避危險。

然而,當你選擇攻擊他人或自己時,你不僅無法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實,還可能陷入更危險的環境當中;當你選擇逃避痛苦的經驗,你過去的經驗不僅難以改變,還會經常侵擾現在的生活。

開啟「生存模式」,也許能夠讓我們活下來,但不見得能夠活得好、活得優雅、活得有品質。


擁有童年創傷的我,需要接受治療嗎?

《模仿犯》裡胡建和的姊姊(柯佳嬿 飾)就是一名心理師,當嘉文認為一切都無法重來時,建和抓住他的肩膀,激動地說:「還有機會重來,我叫我姊幫你,還有機會。」但對嘉文來說,早已是覆水難收。

我想,如果沈嘉文早一點接受心理治療,也許他就不會有後悔「來不及」的機會了。

劇照|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粉絲專頁

劇照|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粉絲專頁

如果你問:「童年的創傷,一定要接受心理治療嗎?」

我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若你發現,即使長大成人的你,仍舊無法轉化過去的痛苦,問題甚至越滾越大,那我會建議你,從現在起認真考慮自己是否要嘗試心理治療,尤其當你出現以下情形時。

一、出現「幻覺或幻聽」的症狀

活在不真實的環境當中,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斷能力,而行為失當。就像《模仿犯》的沈嘉文,當他出現長髮女孩的幻覺時,就容易情緒失控、出現攻擊行為。

二、出現「無法控制」的強烈情緒

極端的情緒,例如強烈的憤怒、憂鬱、恐懼、羞恥等,容易產生失控的行為,導致憾事發生。就像《模仿犯》的沈嘉文,情緒經常處在不穩定的狀態,只要與人一言不合,就會出現強烈的憤怒與恨意。

三、出現「傷害別人或自己」的想法與行為

無論是傷害他人或自己,都是一種「攻擊」的行為,是源於自己感受到威脅感而開啟的「生存模式」。就像《模仿犯》的沈嘉文,透過凌虐年輕女性,來捍衛自己身為男性的尊嚴。

如果你出現以上情況,可以從接觸心理治療開始,或是從閱讀心理療癒相關書籍、嘗試自由書寫開始,又或者接觸其他理性且健康的療癒方式。

不管你從哪裡開始,都是好的開始,千萬別放棄自己與希望,一切都還來得及!

參考資料|
《背負創傷長大的你,現在還好嗎?揭露童年有毒壓力對大腦和行為的影響,以「尊重平靜」取代「羞恥自厭」的自我修復練習》 , 格倫・R・斯拉迪著,幸福文化,2023。


本文同步刊登於《女人迷網站》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追劇療傷系列文章〉,請你按下❤️或留言告訴我,
當然也歡迎您用贊助,鼓勵我繼續創作創作唷!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合作邀約:waiting10722@gmail.com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8會員
319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3/10/13
這天在女人迷刊出的第三天時,流量竟然來到了兩萬,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這篇談的是,從韓劇《MOVING 異能》中李美賢與豬肉店老闆娘的互動,分享三種拒絕回饋的觸發機制,如果他人的建議讓你感到敏感、難受,那也許能助你練習接受善意的指教、拒絕惡意批評,從他人手上取回自己精采快樂的人生。 韓劇《MO
Thumbnail
2023/10/13
這天在女人迷刊出的第三天時,流量竟然來到了兩萬,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這篇談的是,從韓劇《MOVING 異能》中李美賢與豬肉店老闆娘的互動,分享三種拒絕回饋的觸發機制,如果他人的建議讓你感到敏感、難受,那也許能助你練習接受善意的指教、拒絕惡意批評,從他人手上取回自己精采快樂的人生。 韓劇《MO
Thumbnail
2023/09/20
你也想像李美賢一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能力嗎?同理心是人類重要的超能力,然而新手父母卻常誤用同理心,心理師來告訴你同理心的正確用法!
Thumbnail
2023/09/20
你也想像李美賢一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能力嗎?同理心是人類重要的超能力,然而新手父母卻常誤用同理心,心理師來告訴你同理心的正確用法!
Thumbnail
2023/08/08
即使你已長大成人,仍受原生家庭的束縛嗎?一起來看看《壞媽媽》解析,調整你的適應策略吧!
Thumbnail
2023/08/08
即使你已長大成人,仍受原生家庭的束縛嗎?一起來看看《壞媽媽》解析,調整你的適應策略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你看過《模仿犯》了嗎?兇手的攻擊動機是什麼?心理師看台劇,分析「童年創傷」的影響力與治療時機,別讓過去的創傷一發不可收拾。(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你看過《模仿犯》了嗎?兇手的攻擊動機是什麼?心理師看台劇,分析「童年創傷」的影響力與治療時機,別讓過去的創傷一發不可收拾。(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話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為背景,描述加害者、被害人家屬的心理狀態,涉獵的範圍還包括媒體間接殺人、精神病患者康復問題等等,議題龐大卻沒有失焦,每部份都有條不紊地既牽動觀眾的心,又留有思考空間,的確是近年「不可不看」的台劇。
Thumbnail
話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為背景,描述加害者、被害人家屬的心理狀態,涉獵的範圍還包括媒體間接殺人、精神病患者康復問題等等,議題龐大卻沒有失焦,每部份都有條不紊地既牽動觀眾的心,又留有思考空間,的確是近年「不可不看」的台劇。
Thumbnail
從《模仿犯》中的反派角色陳和平,來了解生活中那些看似與一般人無異,實則沒有良心的人的特徵與行為。
Thumbnail
從《模仿犯》中的反派角色陳和平,來了解生活中那些看似與一般人無異,實則沒有良心的人的特徵與行為。
Thumbnail
「傷痕不是用來提醒我們痛苦的過去,而是讓我們學會成長的標記。」- 洛伊··班尼特 「生命中的創傷經驗,有時會像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讓人感到絕望和無助。在本集的Podcast中,我們將從台劇「模仿犯」的主角和劇情出發,探討心理創傷的定義、類型,以及影響創傷復原的因素。
Thumbnail
「傷痕不是用來提醒我們痛苦的過去,而是讓我們學會成長的標記。」- 洛伊··班尼特 「生命中的創傷經驗,有時會像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讓人感到絕望和無助。在本集的Podcast中,我們將從台劇「模仿犯」的主角和劇情出發,探討心理創傷的定義、類型,以及影響創傷復原的因素。
Thumbnail
《模仿犯》不只是一部懸疑劇,更深刻描繪了創傷對人的影響。郭曉其這個角色,靠壓抑與情緒抽離活下來,卻因此難以真正靠近任何人;允慧則用心理學作為自我療癒的方式,比起他多了一份情緒彈性。 壞人不一定會得到惡報,但受傷的人仍能重建自己。創傷雖痛,但仍有出口,彈性與連結,能讓生命再次豐盈。
Thumbnail
《模仿犯》不只是一部懸疑劇,更深刻描繪了創傷對人的影響。郭曉其這個角色,靠壓抑與情緒抽離活下來,卻因此難以真正靠近任何人;允慧則用心理學作為自我療癒的方式,比起他多了一份情緒彈性。 壞人不一定會得到惡報,但受傷的人仍能重建自己。創傷雖痛,但仍有出口,彈性與連結,能讓生命再次豐盈。
Thumbnail
連續殺人犯介紹 姚淳耀所飾演的大魔王「陳和平」原為小說中的反社會人格角色「網川浩一」,其在幼年時即表現出燒死小狗等反社會行為,並隨後以同樣方式殺害雙親。小說中的網川浩一於殺害母親後走上犯罪之路,其綽號「和平」因此成為能夠提示兇手身分的關鍵線索。 陳和平從小即心理扭曲,導致其母親和父親非自然死亡。後與
Thumbnail
連續殺人犯介紹 姚淳耀所飾演的大魔王「陳和平」原為小說中的反社會人格角色「網川浩一」,其在幼年時即表現出燒死小狗等反社會行為,並隨後以同樣方式殺害雙親。小說中的網川浩一於殺害母親後走上犯罪之路,其綽號「和平」因此成為能夠提示兇手身分的關鍵線索。 陳和平從小即心理扭曲,導致其母親和父親非自然死亡。後與
Thumbnail
#有些劇透,請斟酌閱讀 受害者在那一刻開始,就堅決不再信神,因為她曾經希望有神存在,能挽救她,能將那些惡人的殘忍和暴力挪走,然後呢?什麼拯救和懲罰都沒發生,對於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而言,她注定是永遠的「弱勢」。而因為貧窮,就連自己的媽媽也合夥成為加害者,拿了錢要主角退學、息事寧人,大事化無。
Thumbnail
#有些劇透,請斟酌閱讀 受害者在那一刻開始,就堅決不再信神,因為她曾經希望有神存在,能挽救她,能將那些惡人的殘忍和暴力挪走,然後呢?什麼拯救和懲罰都沒發生,對於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而言,她注定是永遠的「弱勢」。而因為貧窮,就連自己的媽媽也合夥成為加害者,拿了錢要主角退學、息事寧人,大事化無。
Thumbnail
磕磕絆絆了四十年,嘉玲終於開始起步,學習去愛自己,學習在愛裡闊步,或許分分合合,但許多道理與事情,就是在一擺一盪之間,才有了圓滑的曲線,才有了堅定的篤信;情感是如此,跟自己的相處也如此,繞繞轉轉,曲折蜿蜒又何妨,要是少了迷路,我們怎麼會知道,要割棄什麼,又要抓緊什麼。
Thumbnail
磕磕絆絆了四十年,嘉玲終於開始起步,學習去愛自己,學習在愛裡闊步,或許分分合合,但許多道理與事情,就是在一擺一盪之間,才有了圓滑的曲線,才有了堅定的篤信;情感是如此,跟自己的相處也如此,繞繞轉轉,曲折蜿蜒又何妨,要是少了迷路,我們怎麼會知道,要割棄什麼,又要抓緊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