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MOVING異能》:「同理心」是新手父母育兒的超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也想像李美賢一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能力嗎?同理心是人類重要的超能力,然而新手父母卻常誤用同理心,心理師來告訴你同理心的正確用法!

韓劇《MOVING 異能》劇情描述一群隱藏超能力的高中生與其父母的故事。在劇中,李美賢(韓孝周 飾)是一家豬排店老闆娘,她擁有超乎尋常的五感能力,獨自扶養兒子金奉晢(李正河 飾)。

然而,從小就擁有飛行能力的金奉晢讓李美賢十分擔憂。她總要求孩子多吃一點,以增加體重,避免暴露超能力,招致危險。

在金奉晢成長的過程中,從未有真正的朋友,他喜歡觀看電視節目,尤其崇拜超人。

在他就讀小學時,有一位同學裝扮成超人,模仿飛行的動作,從高處跳下,吸引了其他同學的關注。隨後,金奉晢爬上更高的地方,展現他的飛行超能力,吸引所有同學的目光。

然而,這行為使那位模仿超人的同學感到沮喪,於是他私下練習站在更高處,卻不幸重傷。當老師得知此事後,邀請李美賢到校,提及金奉晢的不良行為。

離開校園後,金奉晢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便向李美賢抱怨:「是他先自以為是的,明明不能飛,卻要假裝自己能飛。」

圖片|《MOVING 異能》劇照

圖片|《MOVING 異能》劇照

李美賢深吸一口氣後,要求奉晢絕對不能再展現超能力。但他不滿地說:「為什麼?為什麼我不可以?有超能力的人是我!」

李美賢教育他,對同學來說,需要鼓起勇氣做這件事情,但奉晢卻炫耀自己的超能力,來獲得優越感:「超能力算什麼?同理心,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能力!」

就是因為李美賢擁有超強的五感能力,而超能力並無法為她的生活帶來幸福,她才更明白,「同理心」才是真正最強的能力。

身為父母的你,是否也贊同呢?


同理心是人類特有的超能力

一個人的同理能力,將影響他的人際關係,例如同儕、職場、親密關係等。當我們能準確理解他人的內在感受,同時又能覺察自身的感受時,我們更有機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創造雙贏的局面。

反之,一個缺乏同理心的人,較容易表現出具有攻擊性的行為與負面言語,較難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一個人的同理能力,會影響其人際關係滿意度;而人際關係的滿意度,將會決定我們的幸福指數。

《我想好好理解你》是一本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討論「同理心」的書。作者海倫.萊斯(Helen Riess)與莉茲.尼波倫特(Liz Neporent)認為,在培養孩子具備同理心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極為關鍵。

並且,他們還特別指出同理心分為「近端」與「遠端」同理心,必須妥善應用,否則容易造成反效果。

一、近端同理心

指的是對當下情況的立即反應。例如:當年幼的孩子跌倒受傷時,需要我們即時的安撫,千萬別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而選擇忽略或責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站在孩子身邊,理解他當下的情感需求。

二、遠端同理心

指的是對未來情況的延遲反應。例如:今天孩子因為作業未完成,而提出明天請假的要求時,你會如何決定呢?是同理他的心情,幫他躲過這次麻煩,還是讓他體驗到拖延的自然後果呢?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退後一步,思考長期下來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因此,作者告訴我們,同理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適時應用近端與遠端的同理心,才能創造最佳的效果。


身為父母的你,同理心用對了嗎?三個新手父母常犯的錯誤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同理心是相當重要的,但我們需要適當的運用,才能確保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是有益的。

以下新手父母常犯的錯誤,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同理心。

一、 只使用「近端同理心」的父母,總是為孩子做太多

隨著孩子漸長,我們應該逐步減少對他們的服務與照顧,以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然而,現今的父母,有時會過於同理孩子的處境,很怕孩子吃苦,而提供過多的保護。

例如,父母擔憂孩子感冒,於是要求孩子宅在家裡,以避免與外人接觸。年幼的孩子明明已能拿湯匙進食,但父母卻怕孩子吃不飽、吃不好,而不斷親自餵食,奪走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回到《MOVING異能》劇中,李美賢擔心孩子暴露飛行能力,而刻意增加孩子的重量。雖有短期的好處,但長期下來,恐影響其人際關係與身體健康。

圖片|《MOVING 異能》宣傳海報

圖片|《MOVING 異能》宣傳海報

二、只使用「遠端同理心」的父母,總是忽略孩子當下的需要

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並且關切孩子的未來,希望提前為他們做好準備。然而這種關注未來的傾向,有時會使我們忽略孩子當下的需要。

舉例來說,我參加幼兒園的說明會時,一位家長提議學校能夠將英文教育融入校園生活,他的提議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在未來具備英語能力,有利於職涯發展。

然而,這個建議忽略了孩子正處於學習母語與人格養成的關鍵階段。在這時期,孩子的注意力與記憶相當有限,強行灌輸英語,反而不利於基礎能力的建立。

三、只在孩子身上使用同理心的父母,總是忽略自己的需要

當孩子出生後,父母通常專注於滿足孩子的需求,提供最細心的照顧。此時,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父母自身的需求。

當我成為新手媽媽時,也曾陷入這樣的情境。我的眼睛總是注視著孩子,我選擇犧牲自己的需求,竭盡所能地學習如何妥善照顧新生兒。

然而,每當我犯錯時,那自責感便淹沒了我,在短短幾個月內,我就把自己搞得相當狼狽,情緒也極度不穩定。

如果現在的你就是如此,我建議你可以試著學習「自我同理」,並留意「遠端」與「近端」同理心的應用。

  • 近端的自我同理:指的是在自己犯錯時,請試著理解並接納自己也會犯錯,切勿再苛責或打擊自己,以免失去改變的動力及未來的希望。
  • 遠端的自我同理:指的是退後一步看待自己的狀態,思考哪些方面需要調整改善,才是長期的好呢?例如,你可能需要安排合理的休息時間,以減少疲勞和犯錯的可能性。

當我們運用同理心陪伴孩子時,最重要的是平衡考慮當下的情感需求和未來的發展。同時,我們也要記得理解與接納自身的情緒感受,照顧自己是身為父母的責任之一,唯有自己保持在最佳的狀態下,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本文同步刊登於《女人迷網站》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追劇療傷系列文章〉,請你按下❤️或留言告訴我,
當然也歡迎您用贊助,鼓勵我繼續創作創作唷!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合作邀約:waiting10722@gmail.com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即使你已長大成人,仍受原生家庭的束縛嗎?一起來看看《壞媽媽》解析,調整你的適應策略吧!
你看過《模仿犯》了嗎?兇手的攻擊動機是什麼?心理師看台劇,分析「童年創傷」的影響力與治療時機,別讓過去的創傷一發不可收拾。(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你明明就很愛他,而且也對他萬般的好,然而為什麼他就不領情呢?你明明把自己的一切,全都獻給對方了,為什麼到頭來他的心卻給了別人了?從台劇《親愛壞蛋》解析婚姻裡的外遇歷程,找回關係裡的信任感。
當你提起勇氣選擇metoo時,愛你的父母或你深愛的人不願相信你,甚至否認事實帶來的傷害嗎?為此,你一定感到極大的痛苦。透過臺劇《她和她的她》的故事,心理師帶你看見不同的觀點,承認否認的存在,才有機會接納事實!(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的宣亞,不惜毀了自己也想依賴一個「拯救者」的心情⋯⋯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想過?(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最近,李紋輕生的消息,滿布於網路社群與媒體新聞,讓我想起了過去寫的這篇文章,於是分享給大家看。
你期待自己成為婆婆眼中的完美媳婦嗎?然而,你再如何努力、改變或要求自己,婆婆仍舊不滿意嗎?透過《愛的二八定律》的故事,從反思自己的期待到回收期待,讓婆媳困擾遠離你!
即使你已長大成人,仍受原生家庭的束縛嗎?一起來看看《壞媽媽》解析,調整你的適應策略吧!
你看過《模仿犯》了嗎?兇手的攻擊動機是什麼?心理師看台劇,分析「童年創傷」的影響力與治療時機,別讓過去的創傷一發不可收拾。(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你明明就很愛他,而且也對他萬般的好,然而為什麼他就不領情呢?你明明把自己的一切,全都獻給對方了,為什麼到頭來他的心卻給了別人了?從台劇《親愛壞蛋》解析婚姻裡的外遇歷程,找回關係裡的信任感。
當你提起勇氣選擇metoo時,愛你的父母或你深愛的人不願相信你,甚至否認事實帶來的傷害嗎?為此,你一定感到極大的痛苦。透過臺劇《她和她的她》的故事,心理師帶你看見不同的觀點,承認否認的存在,才有機會接納事實!(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的宣亞,不惜毀了自己也想依賴一個「拯救者」的心情⋯⋯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想過?(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最近,李紋輕生的消息,滿布於網路社群與媒體新聞,讓我想起了過去寫的這篇文章,於是分享給大家看。
你期待自己成為婆婆眼中的完美媳婦嗎?然而,你再如何努力、改變或要求自己,婆婆仍舊不滿意嗎?透過《愛的二八定律》的故事,從反思自己的期待到回收期待,讓婆媳困擾遠離你!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訓練同理心和換位思考,不僅提升情商,還能讓你發現自己的不足。藉由此簡單且低成本的方式,你可以更有效溝通並理解他人。文章中以一個真實故事來解釋同理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同理是什麼?可以吃嗎? Why empathy?   本週迎來了最後一次練習生共學,我們討論的焦點也從過去經驗的困境中,轉化成實孩互動情形的彼此分享(詳情請閱讀夥伴漢娜的日誌-粉紅色的大象),我們談到『因為設定要先用同理孩子來開始對話,然後就卡住了的困境XD』,這也是我學習薩提爾一路來的困境,同
Thumbnail
許多家長會困惑地問: 「佳均老師,有時孩子在有情緒(生氣)時,我同理孩子會“有效”,但更多時候,我的同理卻帶來反效果,孩子就會更暴氣,我到底要不要同理孩子呢?」 下次,在孩子開始有點變得歡歡、或著急時, 別急著要他冷靜! 而是要試著去理解, #誘發孩子升起情緒的因子 為何?
Thumbnail
在AI越來越發達的年代,「硬技能」早晚會被 AI 取代。然而,「軟技能」例如同理心和慈悲心,是無法被取代的,也是未來孩子需要具備的重要技能。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同理心是良善的往來,是一種提升社會生存的能力。沒有同理心,日子可以過得為所欲為,但有同理心,可以看見更多美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訓練同理心和換位思考,不僅提升情商,還能讓你發現自己的不足。藉由此簡單且低成本的方式,你可以更有效溝通並理解他人。文章中以一個真實故事來解釋同理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同理心是指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想法和經歷的一種能力。 在人際交往中若能展現同理心,可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信任。 以下是一些展現同理心的方法: 展現同理心需要時間和練習,但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人際關係,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上。 眼神接觸:保
同理是什麼?可以吃嗎? Why empathy?   本週迎來了最後一次練習生共學,我們討論的焦點也從過去經驗的困境中,轉化成實孩互動情形的彼此分享(詳情請閱讀夥伴漢娜的日誌-粉紅色的大象),我們談到『因為設定要先用同理孩子來開始對話,然後就卡住了的困境XD』,這也是我學習薩提爾一路來的困境,同
Thumbnail
許多家長會困惑地問: 「佳均老師,有時孩子在有情緒(生氣)時,我同理孩子會“有效”,但更多時候,我的同理卻帶來反效果,孩子就會更暴氣,我到底要不要同理孩子呢?」 下次,在孩子開始有點變得歡歡、或著急時, 別急著要他冷靜! 而是要試著去理解, #誘發孩子升起情緒的因子 為何?
Thumbnail
在AI越來越發達的年代,「硬技能」早晚會被 AI 取代。然而,「軟技能」例如同理心和慈悲心,是無法被取代的,也是未來孩子需要具備的重要技能。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同理心是良善的往來,是一種提升社會生存的能力。沒有同理心,日子可以過得為所欲為,但有同理心,可以看見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