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市的人很多,但長時間下來能真的獲利的比例並不高,很多人覺得是自己所能取得的資訊太少,或是懂得的技巧太少,才會無法賺錢,但投資專家卻認為,真正的原因是是在於心態。
這本是由樂金文化出版,作者是知名的肯恩.費雪,還有其他知名的著作,像是跟著肯恩費雪洞悉市場、肯恩費雪交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10條路賺很大與華爾街的華爾滋等。
這本書整理列出了17點一般投資人賺不到錢的原因,有不少是市場常聽到的迷思,譬如債券比股票安全、利用新聞找出獲利機會、失業率無法預期大盤走勢等,肯恩費雪在這本書裡清楚的點清了許多人的誤解。
就以第一章來說,許多人認為債券比股票安全,其實這取決於你所謂安全的定義。債券的波動可能比你想像的大,當利率上升,目前發行的債券價格就會下跌,反之亦然。
不過整體而言,短期內債券波動通常不像股票那麼大,像是5年內的短期債券波動會比較小,同樣的,它們的預期報酬也會比較低。在5年內,在資產中配置越多的固定收益債券,平均標準差(波動)會越小。
但如果你把時間拉長為20年,100%股票的標準差大幅下跌,而且跟100%固定收益債券的標準差完全相同,而且,股票的報酬仍然是比較優秀的,時間若拉長到30年就變得更明顯。
資料證明,股票的長期波動小於債券,而且還有比較優異的報酬,很出乎意料之外吧,但這個長期持有的時間是20年以上,很少人有這個耐性可以如此長期的持有股票。
另一章提到,很常聽到拿100減去你的年齡,得到的數值就是你應該投入股票的比例,但這樣想,才賺不到錢。
長期的資產配置決策是很重要的,作者認為,70%的投資組合績效,是受到資產配置決策所驅動的,股票、債券、現金、或其他有價證券的組合。20%的績效是由子資產配置的驅動,最後10%是個別公司的績效影響。
用年齡來計算決定資產配置方式是過分了簡化每個人的投資目標,忽略了每個人未來可能需要多少現金流,以及成長率多少才能滿足他們的目標,忽略投資人是否還在工作,甚至還忽略了配偶。
很多人會這樣想,我現在60歲了,計畫在65歲退休,投資年限還剩5年,但這種想法是錯的,投資期限並不是現在跟某個人生里程碑之間的期間,而是你需要你的資產為你工作多久,通常是他的一生。
距離你的退休年限所剩的5年是你的工作時間,但你的投資年限應該是到你的年齡盡頭,或許是80歲,如果你們家有長壽基因,那你可能要估計到95歲,也就是30年,如果這筆投資是要傳給小孩的,投資期限要考慮長於40年。
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低估他們的投資期限,而且資產沒有規畫足夠的成長率,忽略了通貨膨脹對資產的影響,為了要為相同的購買力,你的資產成長率必須要多一點成長空間,才能跟上通貨膨脹的腳步。
最後提一篇關於高股息的觀念,很多人為了確保退休後的收入,只投資高股利股票,但這樣的作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價值股並非永遠是比較好的標的,他跟成長股會輪流領先,沒有任何一種股票能在市場上永遠居於領先地位。
高股息股票不會永遠比較好,它長期的預期波動率或報酬也不一定比其他股票更具優勢,它也不能保證永遠都會發股利。想從股利或債券上取得現金流並沒有錯,但你不應該認為它們無風險,而且也不應該因此被束縛。
股利其實可以自己發,又能節稅。股息配發也是會相對地降低股價的,還須要繳所得稅,賣股票取得現金流的交易成本或許還比稅金更低,如果是美國人買賣美股,賣出虧損的股票,還可以抵銷前後幾年的獲利,減少納稅金額。
無論你已經退休、接近退休,或是還要40年才退休,投資人應該要更在乎的是總報酬率,也就是考量股價上漲加上股利,而不是只有股利。這個觀念讓你根據投資目標與年限挑選標的,而不是按照股利高低去做選擇。
這本書總共有17個章節在探討這一類的投資觀念問題,以上我只挑了3篇我認為投資人必須要知道的重要觀點來分享。想要好好在股市進行長期投資的人,建議可以入手一本認真閱讀。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