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蒼鷺與少年》:這片風景,來自你的畫筆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迎著風奔跑起來
越過層層瓦礫堆
在這條路的前方
有著誰在等候

──米津玄師《地球儀

寫這篇時,已經聽了不知道第幾遍的主題曲。聽著彷彿閉起眼,就能想起故事裡每一片柔軟的草地,盛烈綻放的火舌,伸手可掬的斗大淚滴。

和所有看不懂劇情的觀眾一樣,我出了影院便開始查各方分享、心得、影評、分析,讀了十篇就有十種解釋。從作者身世的合理推測、從技術面回顧往昔各作的集大成分析都不少見,而我只是一個自小就活在吉卜力締造的夢裡的孩子。所以,請將這篇拙文,當成一個普通觀眾的囈語就可以了。

我怎麼想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宮崎駿在日版標題留下的問句,《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所指向的你──你希望在這部電影裡看見什麼?

這部片在說什麼?

主角真人在二戰中喪母後,父親與母親的妹妹再婚,便隨父移居母族大宅。家庭的劇烈變故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也令他內心搖擺不安。

此時,有隻神祕的蒼鷺忽然找上他,要他前往宅中的禁忌之塔,就能與逝世的母親再次相見。為了一探究竟,也為了尋回疑似入塔後消失無蹤的夏子,真人緊握一弓一箭,未有猶疑地深入幽森,尋訪塔中的祕密。

沒有人知曉,在塔底下,還有一個光怪陸離卻美麗的世界,而他未曾想過,將在那裡遇見童年時期的母親……


如果你對這場奇幻的冒險預設了一個「主線劇情」:誤入迷境,尋找目標,獲得意想不到的答案,離開迷境並有所成長。那麼上述內容,大概就是最明顯的大綱了。並不難懂,甚至可以說非常眼熟。

然而,致使它變得不好進入的,是宮崎駿對故事中隱喻的揀選標準改變了。有蠟筆筆觸的烈火、駭人又可愛的彩色鸚鵡、染上惡意的墓石……他不再解釋在此處放入隱喻的原因,所有寓意的聯結僅發生在他腦海裡,我們終究無法參透,只能窺看。

因此我會說,《蒼鷺與少年》是一副精美的心鎖,在宮崎駿的邀請下,我們穿越長廊上重重門扉,終於有幸看見這一道鎖。而他用皺褶滿布的手,用盡幾乎漫長一生的力氣,向世界撥開了鎖孔,展現充滿絢爛與暗潮的內心風景。

raw-image

「此刻推開門扉 如同親手揭曉秘密」

即便對宮崎駿的生長背景一無所知,一旦觀影也能多少察覺,真人便是他的自我投射:生長在二戰時代、從童年中缺席的母親、靠戰爭財致富而主導生活權的父親……

因此,如果說真人在常世的日子,當成他對外在現實境遇的平行假設,那麼真人所步入的「塔」,那個自天外飛來、存在並連接起所有時空的隕石,以及神祕斑斕的下界,無疑是內在世界的顯像。

在這個世界裡,真人首先碰到了第一種可能傷害他的對象:鵜鶘。雖然因為他握有蒼鷺的七號飛行羽而未被鵜鶘分食,卻因此擠開金色的雙開大門,驚動了石墳之主。金門上題:「學我者死。」

故事至終,這墳主與題字再沒出現,但這或許是在延續片名的叩問及警示。這場即將展開的旅程,是他(塔主/真人/宮崎駿)獨自行過的經歷,獨有的緣起緣滅,模仿不來,也不該模仿。從災難中悟出的成長之花,不必再一次將種子栽入濁土,也該能夠開出自己的顏色。「死」可以指稱物理性的毀滅,或者失敗的仿效。

這是一句清晰的警醒──我將我的人生畫成故事,但你的人生終歸只屬於你。

於是接下來,他開始以自己的方式訴說流淌的意識。真人隨著暫時照料他的霧子阿姨入海、上岸,作為正式啟程前的歇息與準備。

我們看見預想中鋪展開來的無垠美景,和美景所蘊含的蒼涼。遠列的千帆虛影,很難不讓人想起《紅豬》長排天際的飛行器,上頭乘坐著無數波魯克識或不識的戰友;不能碰觸殘有生命能量遺軀的遊魂,和為了投胎得飽食臟器的哇啦哇啦們,很快喚起《魔法公主》中的樹精靈,抑或《神隱少女》中極其人性化的灰塵精靈……以及,突然開口說話的鵜鶘。

彷彿從鵜鶘說起人言的那一刻起,所有可愛的面孔都變得扭曲難解,正被慢慢安入這個世界中的代想,也忽然都顯得自以為是了。

那時才發現,我已然在這片誘人如常的景色漸步迷失。我忘了,這既是真人的冒險,也是宮崎駿的故事。他只是說給我們聽,而不打算採取過往的循循善誘──當鵜鶘出現,便是他碰觸到了美麗背後的真實,驚醒的瞬間。

在下界,披著繽紛羽毛的鳥都會吃人。真人敞然走入鸚鵡之家的舉動,就一個冒險故事來看不免過於莽撞,但若把那一身彩羽視作整齊威風的人衣,那麼真人的選擇便絲毫不莽撞了。

明知前方道阻且長,明知放眼所見的社會,可能是一個吃人的地獄,卻仍執意踏入──誰何嘗不是日日如此?走向目標、邁向未來的道路,如果就只有(或者說只看得見)這麼一條,難道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對真人而言,食人鸚鵡無疑是妨礙他往目標前進的存在,並且危險到會奪去他的生命,這股撲面而來的惡意沒有特別的原因,只因為真人是活著的、可食的。如同人類用畜牧一詞,掩蓋著每分鐘發生的屠殺那樣,不存在特別高尚或惡劣的原因。

這些食人鸚鵡還展現了其它將社會樣貌具象化的特性。牠們有組織地行動,分工與階級明確,甚至具有維繫團體不可或缺的凝聚力,及作為精神象徵的領導者。這樣有秩序的、自成一理的單純的惡意,全是朝著生的慾望匯集──考量到故事背景,我們很難不想起,戰時為了活下去,所扣下的每一次板機。

戰爭經常變成一場集體的血腥催眠。讓人們以為,生存的道路只有這麼一條,以為自己擁有奪去其它生命的決定權,以為只要有一個原因去扣下板機,就能被原諒。

宮崎駿想必用盡一生思索著這幾句話,想著要怎麼樣才足以償還,得如何說出一直以來痛苦的事情。以軍需工廠起家,靠著父親賺取的戰爭財活下去的自己,有資格說這麼多溫暖的故事嗎?痛恨戰爭的人,卻無法自拔地愛著那些鐵殼子的冰冷流線,是可以的嗎?這個恐怕除了自己,已經沒有人會在乎的傷痕,說了又能如何?

確實不能如何。然而,光是說出來,便是一次艱辛而深刻的療傷之旅。這十年,不只是我們在等待宮崎駿的作品,其實更是他給自己的一沓筆力遒勁的答卷。

raw-image

「手與手相觸的喜悅 手將手放開的傷悲」

對我而言最震撼的段落,無非是產房內外的那幕戲。

年輕久子帶真人闖入禁忌之地的產房,夏子就躺在產房的石床上。房中吊著一圈不詳的白條,宛如隔絕空間的結界符。真人不顧染身的石之火花,扯開白條的阻撓,想將夏子帶回常世。

夏子卻激烈地拒絕了,喊出真人一直沒有說出口的刃語:「反正你也覺得我不在比較好不是嗎?我最討厭你了!」

真人一愣,沒有肯定或否定這段話。但當他再開口,對她的稱呼,便從夏子成了夏子媽媽。

援救並未成功,真人受產房排斥,火美(年幼的久子)也未能傳達對石頭的祈禱。所有人都再度落入食人鸚鵡手中,一切彷彿回到原點,卻又深知有什麼明確不同了,只因火美抱著昏迷的真人,向石頭求情、也對夏子喊話:這是即將成為你兒子的男孩,帶走他,一起好好活下去吧。


劇情不曾解釋為何產房是禁忌之地,不過可從食人鸚鵡之前的態度猜測一二。鸚鵡吃人,卻不吃嬰兒,那麼懷胎中的生命和已在人世的性命,對牠們而言可能是不同的存在。

若結合之後所提的「石頭染上的惡意」,或許能這麼解釋──嬰兒象徵一個未降世的、全然純潔的世界,蘊含著繁星般眾多的可能性,每一種想像都有機會成真,像羊水一樣輕輕依附、並在柔軟的肌膚上流淌,卻不傷及半寸。因為他尚未誕生,這些來自各方的期許,無論將成為堅硬的刺、棉裡的針或覆身的絲綢,都暫時與之無干。

因此產房不可靠近,那裡是世界誕生之處。真人走入了產房,意味著他將干涉這個創造過程,同時也將重塑自己的世界,必須直面降世生長至今,因染上惡意而積累的汙穢──他一直過不去的、關於母親的心結。

然而,是久子親手將他送至夏子身旁。

火美究竟是源自真人的想像,或確實是那個曾神隱一遭的小女孩?就故事設計上來說,她的映射性高於真實性,畢竟這是一趟療傷與自我直面之旅,比起這當中的角色「是誰」,牽涉到行動原因的「將如何」更為重要。因此,我想這題沒有定解,也不需要定解。

對真人來說,當他悼念久子,更多時候是透過久子在凝視她還在的日子,那段即使戰爭同樣不曾止息,但至少一切仍是原樣的日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追思中,蝕盡母親的火焰變成任何事物毀滅的模樣,而被摧毀之前的東西總是完好,回憶故一再昇華,逐漸地更加不可碰觸。

真人清楚母親已逝,翻遍世界也找不到相同的人,但他還是忍不住渴望再見一次,那彷彿幻夢般的存在,因而入塔,因而沉入下界,遇見火美。那是他未曾見過的母親,和自己年紀相仿、近在咫尺的母親。她的一言一行,不只印證真人記憶的真實性,更進一步填滿了母親不在後的空白。

透過切實的互動與相處,曾經高不可攀的、總是懷著愧意在仰視的母親形象,火中那張焦炭般的苦痛神情,漸漸被火美發亮的雙眼所替代。

真人隱約慢慢可以相信,他曾畏懼的摧毀的象徵,那些飛舞的火瓣,其實是母親自由飛散的靈魂。過往的記憶,因為純淨的相處而再次磨新,他領悟到,原來,抗拒去觸碰也只是另一種塵封。

所以,他隨著火美的步伐,走向新的母親。透過夏子的話語,真人承認了自己曾懷有的惡意,進而確認了夏子身為不完美的現實之一,和自己將在同樣的現實裡繼續前行。他選擇接受這樣的身分,意即,活下去的方式。

至此,真人已經完成了自己的課題,他回絕塔主(大舅公)所謂「創造一個祥和的世界」的邀請,於是也有理可循。

他已然肯認自身境遇,所以知道,即使純潔的積木可能創造一個完美的平行世界,過著理想的生活,但這樣的人生根本不可能存在,只是一碰即碎的逃避罷了──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會被世界的惡意逐漸侵染。

如同他那不懼火焰的母親,即使明知前路艱辛,仍為了與自己相遇,選擇踏上幸福的末路。認清這份現實,並走出自己的選擇,與身上的惡意共存,才能夠真切地去活過一個又一個日子。

塔主給出的二選一,對堅定了決心,想要踏踏實實活下去的真人而言,其實說穿了,就只有一種選擇。

那麼,將這道問題,再次擺在已然視野清晰的真人面前,又是為了什麼?

我想是這樣的──一部電影的完成,最終的那片拼圖,是觀影的每一個人。宮崎駿想透過真人與塔主之口,闡述自己的終答,並向觀眾再叩問最後一次:真人(我)作出了這個選擇,我想這樣子活著。那你們呢?

raw-image

「持續描繪永不滿足 彷彿轉動著地球儀」

本片片名譯作《蒼鷺與少年》,是鈴木敏夫在決定海外行銷的名稱時,為了方便觀眾理解與記憶一致決定的標題。即便如此,我們也能從這名稱隱約窺見片中各種的虛實相映。

蒼鷺作為入塔及下界的引路人,既是開啟這場自我探詢之旅的起點與終點的象徵,也經常在關鍵時刻幫真人說出內心話,牠可以是另一個面向的真人自己;而不常表露真情的真人,行動時總像早已想好會這麼做,就角色而言難免唐突,但綜觀來看,更像是背負著至今經歷的所有的具像化,也就是活在真實之中的我們,踏出每一步的模樣。

片末,蒼鷺說,你終究會忘記這裡發生的一切。

我們終究會忘記,是什麼讓自己成了如今的模樣。希望與失望,滿意與苦求,無奈與奮起。有時總有馬齒徒長之感,這麼多年來,最想要的東西其實沒怎麼變,卻從未實現。

但要記得,是我們的每一次選擇,讓自己走到這裡。畫布上的風景,來自筆尖沾取的顏料,和落下的軌跡。宮崎駿說,他選擇用畫筆來緊握人生,選擇用傾訴來療癒傷口。

許許多多的苦痛,絆住我們步伐的四面八方的惡意,可能有一天都會變成衝出門扉的虎皮鸚鵡,可愛、可恨又可憐。

終究,這是你的故事。只有你能執筆,續寫下去。

raw-image

本篇段落標題摘自歌詞,翻譯感謝Alice / 箱庭博物館

所有圖源來自吉卜力官網

avatar-img
3.8K會員
73內容數
觀賞動畫、漫畫的心得隨筆。只是想推廣愛作,一起沉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依肆的光影收藏匣 的其他內容
偶然的命運和綿長的相伴,誰才是真正的愛情?要依從,還是違抗?
裹著簡筆動畫的糖衣,容易入口的熱血沸騰,卻講述了酸澀又無可奈何的現實。
偶然的命運和綿長的相伴,誰才是真正的愛情?要依從,還是違抗?
裹著簡筆動畫的糖衣,容易入口的熱血沸騰,卻講述了酸澀又無可奈何的現實。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深刻探討了面對錯誤和伴隨痛苦的態度。文章從認識事物的方式、我們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錯誤和痛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吉野源三郎的這部小說涉及了友情、勇氣、貧富差距和社會正義等主題,並對多代日本人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宮崎駿原創動畫蒼鷺與少年的外傳 書籍出版早於動畫電影 兩者的內容也互相沒有什麼關聯 唯一一樣的是主角都是初中生 是適合青少年的讀物 全書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主角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故事 每篇的最後附上男孩舅舅寫給他的記事及教誨 。書中前大半內容圍繞在男孩家世背景與身邊朋友的人物設定
Thumbnail
前言 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在2013年推出動畫電影《風起》之後宣布引退,不久後又宣布復出,並在2017年公佈新作品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在1937年由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反戰運動家和新聞工作者吉野源三郎所寫的小說,是寫給少年讀者看的,至今依然是被編入日本小學
Thumbnail
在去年看了宮崎駿的電影新作《蒼鷺與少年》認識了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直到最近在圖書館借閱回家閱讀,跟大家分享這本可以啟發思考的好書。 本書講述中學生"小哥白尼"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中,透過舅舅以聊天、書信日記等不同方式引導下,思考了各種議題。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宮崎駿最新動畫《蒼鷺與少年》即將於下個月六號在台上映,該動畫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899—1981)1937年出版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本文所談的是2017年出版、由羽賀昭一改編的漫畫版。   本書描述為被稱為「小哥白尼」的15歲少年本田潤一,在父親過世後,與母親和舅舅相依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日本的吉野源三郎,透過主角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的故事,在舅舅智慧的引導下,思考各種人生課題,藉此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一開始是因為宮崎駿作品「蒼鷺與少年」受這部作品影響,因此知道這本書,於是找了本書來看 以下節錄中句子,以及寫出帶給我的體悟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深刻探討了面對錯誤和伴隨痛苦的態度。文章從認識事物的方式、我們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錯誤和痛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吉野源三郎的這部小說涉及了友情、勇氣、貧富差距和社會正義等主題,並對多代日本人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宮崎駿原創動畫蒼鷺與少年的外傳 書籍出版早於動畫電影 兩者的內容也互相沒有什麼關聯 唯一一樣的是主角都是初中生 是適合青少年的讀物 全書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主角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故事 每篇的最後附上男孩舅舅寫給他的記事及教誨 。書中前大半內容圍繞在男孩家世背景與身邊朋友的人物設定
Thumbnail
前言 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在2013年推出動畫電影《風起》之後宣布引退,不久後又宣布復出,並在2017年公佈新作品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在1937年由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反戰運動家和新聞工作者吉野源三郎所寫的小說,是寫給少年讀者看的,至今依然是被編入日本小學
Thumbnail
在去年看了宮崎駿的電影新作《蒼鷺與少年》認識了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直到最近在圖書館借閱回家閱讀,跟大家分享這本可以啟發思考的好書。 本書講述中學生"小哥白尼"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中,透過舅舅以聊天、書信日記等不同方式引導下,思考了各種議題。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宮崎駿最新動畫《蒼鷺與少年》即將於下個月六號在台上映,該動畫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899—1981)1937年出版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本文所談的是2017年出版、由羽賀昭一改編的漫畫版。   本書描述為被稱為「小哥白尼」的15歲少年本田潤一,在父親過世後,與母親和舅舅相依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日本的吉野源三郎,透過主角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的故事,在舅舅智慧的引導下,思考各種人生課題,藉此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一開始是因為宮崎駿作品「蒼鷺與少年」受這部作品影響,因此知道這本書,於是找了本書來看 以下節錄中句子,以及寫出帶給我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