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完成》閱讀心得&摘要筆記

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這是一本告訴讀者在開始做一件事、或是開始一個目標時,如何去幫助自己完成目標的觀念。
裡面最大幅度被提到的,是作者認為最可怕的心魔:「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會給我們很多錯誤的想法,阻礙我們完成目標。
我會在這裡分享我閱讀後的心得、以及閱讀摘要筆記。 




這本書很大幅度的將重點放在完美主義如何干擾我們完成目標,我個人覺得可能不是很全面、也不是適合所有人的情況。

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雖然我並沒有命中作者所說的每一個完美主義的錯覺,但其實有幾個觀念原來也是來自於完美主義在作祟才會出現的想法,而它們正是阻礙我們往目標前進的障礙物。

也因此,我仍推薦如果發現自己很難完成自己訂下的目標、或是有些必須做但進度非常不理想的事 (例如工作、家事、作業或論文等),可以來看看這本書,或許你會在裡面發現有些自己出現過的想法,正是完美主義的其中一個面向在作祟。

 

作者在序言寫到,他曾在多年以前寫了《開始》這本書,但他後來發現比起開始,更多人反而是立下目標、開始執行不久後便半途而廢,所以他在經過訪談他的客戶朋友、以及做了研究之後,才寫下了這本《完成》。

在這邊附上《開始》一書的連結,供有興趣的書友參考 (不過此書已絕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7702?sloc=main

 

以下是我節錄書裡的句子與閱讀筆記:

 

 

要完成目標,更努力並不是答案。
去掉綁手綁腳的完美主義,成效才會大。

 

‧不完美

作者在開頭告訴我們,應該要學習接受不完美,我們才能繼續前進。因為完美主義其中一個謊言,便是告訴我們「如果不完美,與其不要做了。」

因為人生本來就像碰碰車,是在各種嘗試中才會繼續前進,也因此接受不完美,我們才有可能走到完美主義的敵人──不是失敗,而是完成──那邊。

 

完美主義另一個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會放大我們的錯誤、卻淡化我們的進展。

意思是它常常讓我們忽略自己小幅度的進步,只將眼光放在自己嘗試時所犯的錯誤上,並且抹滅掉之前的進步。

 

‧目標大一點

完美主義的另一個謊言:你的目標應該要大一點。

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叫「規劃謬誤」,意思是我們往往在預估一項任務所花的時間,常因為樂觀的偏見而低估了所需的時間。

作者建議我們對抗這個謊言的方法,便是「將目標砍半」。雖然我們一時會覺得它與我們的目標背道而馳,然而其實這才是能讓我們繼續往下做、進一步完成的方法。

但有時我們可能會遇到不能將目標砍半的方法 (例如下個月要繳的卡費),作者提出觀念並不是將卡費砍半,而是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去償還。因為我們所對抗的是放棄,而非完美地達成目標。

 

時間有限,但我們從來不願意承認,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須犧牲另一件事。

 

‧全部做得來

完美主義的第三個謊言便是:你全部都做得來。

要捨棄某些事不去完成它,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愧疚。但我們必須知道身而為人心力有限,因此我們可以決定先放掉那些事,專心在覺得重要的事上,便可以減低愧疚感。

如果有些事不能不去做的話,作者建議我們簡化他們。

例如準備晚餐→用能快速完成的簡易料理代替、整理衣服→洗好但沒摺,暫時讓它皺巴巴幾天。

身為常人心力有限而必須有所取捨這件事,這部分的概念與我之前在讀《人生4千個禮拜》一書裡的概念相似,也推薦讀友去看看。

附上我讀此書的心得與閱讀筆記:https://vocus.cc/article/64ba2915fd89780001ebf141

 

‧開心不算數

完美主義的第四個謊言:開心不算數。

完美主義討厭我們樂在其中,因為它認為事情越難越好、越悲慘越好。

但其實如果去研究目標設定,在統計因素的前兩個是:1.滿足感 2.表現成功率。前者是進步的感受,後者是強調實際完成的事。而樂趣能幫助我們達成兩者。

那如果是遇到怎麼都不有趣的事呢?(例如減重)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個目標要怎麼樣,才會更有趣?」

此外,了解自己的動力是來自於恐懼動機、或是獎勵動機,也能幫助自己找到專屬的動力。

 

完美主義常會提供我們兩種分心類型:

1. 藏身處
2.冠冕堂皇的阻礙

藏身處是目標以外我們專心從事的活動,冠冕堂皇的阻礙是聽起來光明正大的理由,讓我們不朝著目標前進。這兩種分心都會將我們拉離目標。

前者例如看劇、清理收件匣等浪費時間的行為。對策是注意自己的行為模式、研究行為的意義、以及告訴朋友,讓朋友來點醒你等。

後者則是試圖讓我們的目標變得比實際上困難的東西,這樣我們就不必完成目標、但表面還是光鮮亮麗。例如「等到……我才會……」、「如果……我就會……」就是個好例子。

對策則是將事情簡單化、或是「暗中動手腳」找出能幫助事情便容易的方法。

 

還有一個很常發生的事,就是在我們快完成一個目標的時候,新的目標新的想法便會源源不絕得來。作者提出的對策是:稍後再做。

告訴自己:我沒說永遠不做,而是稍後再做

 

‧潛規則

完美主義還常常會向我們保證,只要遵循一些潛規則、我們便能實現完美。作者以他自己為例,他的潛規則是:「如果事情不容易,那就不要做了。」、「如果你必須學新東西、那你就失敗了」,他發現因為這些規則讓他自己常常很容易放棄。

要解決潛規則的方法有三:

1.找出它們
2.摧毀它們
3.替換它們

可以問自己4個問題來找出它們:
1.我真的喜歡OOO嗎?
2.我真正的目標是什麼?
3.我使用的方法符合我的本性嗎?
4.該放棄了嗎?

完美主義有一個很熱門的潛規則:「你必須單打獨鬥」

他希望我們認為自己必須拒絕他人的協助,否則那是弱者的表現。但適當地尋找有經驗的人的協助,往往才能幫助我們更順利達成目標。

破解完美主義潛規則的方法,要先確認自己的潛規則究竟是什麼意思,並且問自己是誰制定了這個規則,最後再用新的規則取代。

 

‧利用數據

定期檢視數據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出事物的進展,避免進入「蠟燭效應」。意思是在漆黑的房間中點亮蠟燭,第一根蠟燭的亮度明顯的照亮房間,但最後房間的亮度卻會隨著它們被點燃的數量多而無法被觀察到改變。

也因此,透過檢視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自己過去的努力過程,也可以在完成階段性目標時回頭回顧自己的起跑點,並且從此獲得成就感。

此外,回顧數據也能幫助自己做調整,改變規劃並完成目標。

作者舉了一些例子讓我們可以選擇紀錄下來,這邊擷取幾個:投入的時間、賺取的金額、減下的體重、完成的頁數或字數、步數、謝絕多少垃圾食物、閱讀量……等。

 

如果在回顧進展後發現不滿意,作者也提出了三個可以調整的方向:

1.目標
2.時程表
3.行動

作者在開頭已提過將目標減半、或是拉長時程表的做法。而在行動部分,則是透過檢視數據後改變自己完成目標的方法 (例如增加運動次數、聘請營養師等)。

 

‧終點線

有的人在即將接近終點線時,卻突然開始害怕起完成的時刻到來。

作者分析可能有三個原因:

1. 恐懼即將發生的事
2. 恐懼事情不完美
3. 恐懼「接下來呢?」

關於第2項,作者的說法我很喜歡:

我們要知道事情不會完美。並不是因為我們哪裡出錯,而是人生本就不是那樣運作的。

人生總是會和我們預期的有點不同。

第3項作者也在前面曾提過,可以將前一個目標完成前的想法拉到完成後去做。但有時完美主義會告訴我們,如果沒想好「接下來呢?」就不能完成目標,但作者告訴我們那沒關係,完成後再想就好了,毋須著急。

 

開始做很有趣,但未來是屬於完成者的。

 

===

以上是我閱讀此書的心得與摘要分享,希望能對正在往目標苦苦前進的人有幫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