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和秋桑約好9:00見面,但因為她工作的「辺野喜共同店」今天營業時間是7:30~9:30,所以我便早早出發,打算拍攝一些店內擺設以及她的工作情況。
走國道58號北上,在辺野喜川出海口右轉就進入聚落。稀稀落落的民宅分佈在溪流兩側,雖也有日式平房,但大多是歷史悠久的沖繩傳統古民宅。
雖然已經在Google街景中看過附近的影像,但身歷其境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氣氛既靜謐又和諧,彷彿時間靜止在數十年前,未曾前進。
共同店位在「國頭村立公民館辺野喜分館」一樓,從1916年創業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和櫃臺的秋桑打過招呼以後,我就好奇的在店內仔細觀察。
除了常見的生活用品與食品以外,店中還有貝殼、木製工藝品、紀念T恤、鄰近地區的風景明信片,更有一個小書櫃專門擺放此地的歷史、自然、動植物相關書籍。
冷藏櫃中除了飲料、冰品以外,還有新鮮雞蛋、蔬菜、魚料,甚至還有好幾盒生魚片。看了門口的公告後才得知,每天會「進貨」的品項不同,有的是簽約的貨車定時送來,有的則是秋桑每週兩次到名護市區採購帶回。
最特別的是聚落住民自己栽種在此寄賣,標榜著無農藥的芒果。也只有在這樣的鄉村地區,才會有這幅溫馨的景象。
因為秋桑還要開店一陣子,所以建議我先到辺野喜水庫(辺野喜ダム,Benoki Dam)附近逛逛。
它就位於辺野喜川上游,離聚落不到4公里。雖然規模不算大,但附近是山原保護區,因此有許多罕見動植物。可惜我生物不好,只能去體驗大自然的美景與清新空氣。
看了說明資料才得知,原來山原區域的五個水庫是「統合運用」的。
其中辺野喜、普久川、新川三座是用來「取水」,安波、福地兩座則是用來「儲水」。五座水庫由高至低兩兩「互通」,可互相支援水量,辺野喜就是其中海拔最高的一座。
至於這麼規劃的原因,則是此區域河川水流量都不大,加上山脈保水不易。
回到共同店見秋桑還在忙,我便先坐在店門口的木椅上等待。
陸續見到幾位居民來購物,幾乎都是7、80歲的老人家,買的則多半是飲料、香菸。這應該就是此地的日常吧!
一位小女孩見到我這張陌生臉孔,好奇的跑過來「搭訕」。
她嘰哩呱啦說了一串話,但我根本聽不懂,只好「轉守為攻」,用有限的日文問她幾歲了?有沒有上幼稚園?
答案是6歲,上幼稚園大班,今天是假日。
看她對我的攝影器材很感興趣,便示範了如何拍攝給她看,還試拍了幾張照片。
她做了好幾個鬼臉,後來連妹妹也加入。顯然在這個偏遠的小聚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很近,信賴感很強、戒心很低,她們也才會如此放心的和我親近。
向來很討厭小孩的我,難得很有耐心的和她們互動,是否因為此地的氣氛使然?直到今日我仍然沒有答案。
根據查到的2015年統計資料,辺野喜聚落總人口數是158人,想必經過這幾年又更少了。
可惜我的日文離能夠對話還很遠,所以無法和她閒聊。不過以這裡幾乎都是老人家的狀況推測,應該是爸媽離鄉背井到市區工作,將她們交給老家的祖父母照顧吧!
將近10點出發,我把車停在共同店門口,搭秋桑的車展開行程。
今天計畫先往南回昨晚住宿的辺野喜看兩個私房景點,再北行到辺戶岬,用餐後繞到東海岸,走東西岸橫斷道路(林道)到沖繩最高峰「與那覇岳」(与那覇岳),下山回辺土名。
第一個私房景點在辺土名與辺野喜之間的「与那」聚落,其實之前已經路過很多次,只是不清楚箇中名堂。
據信這是個歷史超過600年的聚落,但在舊時卻極難抵達。原因就在聚落南端有個名為「与那の高坂」的陡坡,與等一下接近邊戶岬時會經過的「戻る道」、「座津武」合稱為國頭村的「三大交通難所」。
話說沖繩的山雖然都不高,但這附近的山丘幾乎都是「緊貼」著海岸線,因此很難開闢出一條道路。即使千辛萬苦開闢出來,也總會被颱風吹襲、海浪拍打而崩塌損壞。
与那海岸線曾前後修築過4條道路,都無法長久使用。
1991年開始興建的「新与那トンネル」(New Yona Tunnel Monument),採用新的挖掘技術,在離海岸線較遠處(約100公尺)建造出559公尺長的隧道(舊隧道是159公尺)。1994年完工後,才算是徹底解決數百年來的交通困擾。
隧道南端入口前有一條通往舊隧道的小路,雖然舊隧道已經封閉無法進入,但還是能從海濱眺望,遙想當年的艱辛。
此外,這段海岸線在退潮時,可以往外走到離岸數十公尺外,很多居民會把握機會採集海鮮來吃。
可惜現在是滿潮,無緣見到這幅景象,只能留待下次查好潮汐表再來。
第二個私房景點「桃原海灘」(桃原ビーチ),位於國頭村豪華飯店「奧間海灘度假酒店」(オクマ プライベートビーチ&リゾート)附近的海岬「赤丸岬」旁。雖然也曾開車經過,卻不知有這麼個好地方。
其實整個赤丸岬幾乎都被美軍「佔據」,規劃為度假娛樂設施(包括旅館、露營場、餐廳、超市、海灘等),而桃原海灘正好緊貼著美軍海灘。
海灘面寬約有500公尺,而且是黃色細沙,不論是戲水、浮潛、日光浴都很適合。沙灘旁的廁所與淋浴設施看起來都是剛完工不久,顯然當地政府也有意推動此處的觀光。
此刻時間還早,遊客只有一家三口。看著湛藍清澈的海水,聽著一波波傳來的海浪聲,若非今天有行程要跑,在這兒發呆一整天也很幸福。
經過「謝敷」聚落時,秋桑告訴我有家兵庫縣的設計公司,計畫改裝當地的閒置空屋,將整個聚落規劃成古民家住宿體驗設施。
真怕這樣的大型計畫一一推出後,山原地區不再那麼自然,不再那麼寧靜。2021年山原地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後,這樣的擔憂更是日益增強。
因為之前和秋桑討論過共同店的話題,所以快到邊戶岬之前,她把車繞進「宜名真」聚落,向我介紹這裡的共同店。
相較於其他聚落的共同店,這一家的營業狀況較穩定,每週開店6天,時間也都超過12小時。主要原因在於,對面的宜名真漁港是當地人的釣魚聖地,即使沒什麼觀光客會造訪,光靠釣客就能維持營運了。
秋桑顯然認識顧店的阿姨,熱情的和她聊天。
我在店裡繞了一圈突然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才恍然想起,2015年到沖繩露營那次,我們曾在這裡買過飲料。
今年3月「獨行沖繩」時曾來過邊戶岬(辺戸岬),那時遊客中心(辺戸岬観光案内所)正在興建中,如今果然已經正式營運了(註)。
秋桑一走進去,就開始和櫃臺服務人員閒聊。我心想,該不會方圓幾十公里內每一家商店與服務中心的櫃臺人員,她都已經認識了吧?
不過想起她是山原地區生態導覽公司的負責人兼導遊,要帶著遊客造訪這附近的景點,當然常會和這些服務人員互動,也就不奇怪了。
看到2樓的「FUSHIKUBU CAFE」號稱「沖繩本島最北端的咖啡館」,我不禁露出會心一笑。
因為原本這個頭銜是屬於停車場旁那家「辺戸岬こうようパーラー」,結果遊客中心開幕後,附設咖啡館硬是比它還要更北40公尺。也就是這區區40公尺距離,寶座就換人了。
至於沖繩最北端的咖啡廳,根據我認真察看地圖後的結論,應該是位於沖繩縣境內最北端有人居住的「伊平屋村」島上的「Cafe Fujita」。
午餐前最後一個景點是「義本王の墓」。
他是琉球國第一個有歷史記載的王朝「舜天王朝」第三代、也是最後一代王,在位期間是西元1249~1259。
據說義本王在位期間,琉球國天災、疫病頻繁發生。他認為自己應該為此負責,因此退位給當時的攝政「英祖」,開啟了其後「英祖王朝」的序幕。
義本王就此隱居山林、不知所蹤,是以其實無法確定此處是否真為他的墓穴。話說,沖繩縣境內至少還有另外三個地點(伊地、佐手、中城村)號稱有他的墓。
比較令我緊張的是,爬上墓地所在的小丘沿途,見到好幾個醒目的「毒蛇出沒」告示牌。
詢問過後秋桑告訴我,這是因為「日本人很怕擔責任」,所以一定要事先把「醜話」說清楚。意思就是,其實沒那麼多毒蛇啦!
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秋桑其實從研究所開始,最喜歡的生物就是蛇,這也是她之所以選擇移居沖繩(而非日本本土)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蛇比較多。但是好幾年下來,連她「刻意」想找到、遇到蛇都很不容易了。
註:「辺戸岬観光案内所」2021年的攝影比賽有好幾張我的作品,請由以下連結前往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