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嘉義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嘉義車站是嘉義最重要的門戶,也是我回嘉第一個會到的地方。往往下了車,看到「嘉義」兩字,總會有無限情緒一湧而出。看著這座車站不斷的美化,但同時又不因此破壞到原本的歷史結構,就如同這座城市,不斷的在維持舊有的典雅的同時,又能些許的添增點一美感。

百年前的三鐵共構

2023年嘉義車站強化減法美學,將廣場做了整頓,讓原本有點礙眼的遮雨人行道動線做了調整,並改善夜間照明,加入暖色調的光線,襯托嘉義站的低調優雅。

2023年嘉義車站強化減法美學,將廣場做了整頓,讓原本有點礙眼的遮雨人行道動線做了調整,並改善夜間照明,加入暖色調的光線,襯托嘉義站的低調優雅。

嘉義車站在百年前的日治時期,就是台灣第一個「三鐵共構」的車站。所謂三鐵,包含林鐵、糖鐵與一般於平地行駛的鐵路,這是其他地方見不著的風景,只因為嘉義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環境,才能夠成為一個三鐵共構的獨特車站。

所謂林鐵,就是大家熟知的阿里山鐵路,過去運送木材,如今成為人們上山觀光的運具。阿里山小火車由嘉義一路爬升到海拔2000多公尺的阿里山區,從日本時代至今都是嘉義最具特色的風光;而所謂糖鐵,是運輸蔗糖的產業鐵路,當時可以從嘉義直達北港,甚至到戰後初期也兼具載客用,為沿線村鎮帶來一度的繁華。

然而,隨著糖鐵於1982年停駛,三鐵共構的風華也逐漸淡去,未來,將要高架化的嘉義站,也不再會有林鐵與台鐵共構的風景,其實有點可惜。

全島第一摩登車站

嘉義車站燈帶光線強化梳理後的大廳空間,彰顯建築挑空的氣度、空間層次

嘉義車站燈帶光線強化梳理後的大廳空間,彰顯建築挑空的氣度、空間層次

最初的嘉義車站,其實是木製的,設立於1902年。到了1933年,改以鋼筋水泥打造如今樣貌的「折衷主義」式車站,在當今看來或許不如木造車站有美感,但在當年可是最潮的建築設計,甚至有「全島第一摩登車站」之稱。

走進車站,仔細觀察,車站可分為兩個主要的廳舍,在日本時代,一個是給尊貴客人的「貴賓室」(「特別待合室」),也就是售票處所在的空間,另一個則是一般民眾的「三等待合室」。貴賓室據當時的雜誌形容,是「以高級木料配合大理石板鑲嵌牆面,地板用不同尺寸及色彩的馬賽克拼貼組合成幾何圖形,天花板甚至吊著豪華水晶燈,窗戶以寬厚的木質窗框、精美窗簾裝修...」,如今難以想像其尊爵不凡,只能從空間差異略知一二。

因為鐵道還在平面上,嘉義站也被一分為二而有了前站與後站的差別。跨過掛滿愛心鎖的天橋,即可以通往看似現代卻不若前站耀眼的後站,雖然如此,後站卻也是通往他處的公車主要搭乘地。

話說大家就算沒去過,也看過彰化的扇形車庫吧?過去嘉義其實也有一個扇型車庫,然而早於1994年拆除,使得全台僅剩彰化有扇型車庫,其實很可惜。

至於未來高架化後,這座車站站體是否會走向如同扇型車庫的命運?據嘉義站站長林文欽指出,鐵路高架化後,這座車站會成為新嘉義站的入口,與週邊文創園區、美術館等歷史建築群成為一門戶意象,對於日漸走向有點千篇一律現代化樣式的車站來說,我想絕對是件很好的事情。

減法美學 低調發光

改造後的嘉義車站,重現挑高潔白站體,標示也簡明好看

改造後的嘉義車站,重現挑高潔白站體,標示也簡明好看



這次我回到嘉義,印象較深的是車站前的燈箱被拆除了。在台鐵許多車站都能看到深具提示功能卻缺乏美感的車站燈箱,被拿了下來,讓站體面貌又更加突出。我覺得全台的車站都該如此才對,畢竟車站本身已經夠顯眼,也是該地最具代表性建築,實在不必用四個大字的方框框去遮住其獨特風景。

此外,繼2021年台灣設計展在嘉義而進行的指標系統一致等「微改造」後,並於次年再行「2.0」工程,透過「環型燈帶」系統,強化車站視覺一致性與功能性,其以燈帶光線強化梳理後的大廳空間,彰顯建築挑空的氣度、空間層次,以及天花、梁帶、高窗等設計元素,讓車站拾回昔日風華。同時,將服務設施遠離窗戶,集中於側廳中央空間,藉此把兩側窗樘打開,使得旅客可透過候車大廳望向城市廣場與月台。

2023年更強化減法美學,將廣場做了整頓,讓原本有點礙眼的遮雨人行道動線做了調整,並改善夜間照明,加入暖色調的光線,襯托嘉義站的低調優雅。讓人有種輕輕柔柔的溫暖,走出車站,就不自覺地在心裡喊著:「我嘉到了!」。

阿里山林鐵在車站的月台

阿里山林鐵在車站的月台



參考資料:

wiki

蘇昭旭等著,《台鐵風華 百年一瞬》,2021,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漁夫,《桃城著味》,2016,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李欽賢,《圖解台灣鐵道世紀》,2016,晨星出版

國家文化資產網

中時新聞網,2023.5.20,全台學嘉義!火車站「減法美學」超像日本

LaVie,2022.7.29,嘉義火車站微改造3大設計亮點!簡化空間、梳理指標,找回古蹟建築質樸美感 (wowlavie.com)

#角落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敘事圈 StoryCircle
22會員
61內容數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在此記錄下台灣每個角落的過去、現在,想像可能的未來。
敘事圈 StoryCircle的其他內容
2023/07/28
從捷運站名開始,到周邊的文史建築,每一個站點,都有著值得我們發現,被遺忘在城市角落的過去。就讓我們搭上台北捷運紅線(淡水信義線),由台灣神宮(劍潭)到原漢界碑(石牌),發現沿途各站的過往記憶,還有留存至今的歷史風華吧!
Thumbnail
2023/07/28
從捷運站名開始,到周邊的文史建築,每一個站點,都有著值得我們發現,被遺忘在城市角落的過去。就讓我們搭上台北捷運紅線(淡水信義線),由台灣神宮(劍潭)到原漢界碑(石牌),發現沿途各站的過往記憶,還有留存至今的歷史風華吧!
Thumbnail
2023/07/01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27 六月, 2023分類角落。故事、敘。世界鐵道、角落故事、宜蘭、旅行在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發表留言 請閉上眼睛,想像著這樣的畫面:90多年前的一個午後,一列小火車緩緩地駛在綠蔭林間,以一種沉穩有力的節奏,在鐵軌上製造出碰
Thumbnail
2023/07/01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27 六月, 2023分類角落。故事、敘。世界鐵道、角落故事、宜蘭、旅行在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發表留言 請閉上眼睛,想像著這樣的畫面:90多年前的一個午後,一列小火車緩緩地駛在綠蔭林間,以一種沉穩有力的節奏,在鐵軌上製造出碰
Thumbnail
2023/01/15
《南方,寂寞鐵道》是台灣首部以深度人文觀點記錄鐵道文化的電影,由連續兩屆奪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蕭菊貞導演,耗時5年艱困拍攝,與時間賽跑,終於趕在南迴鐵路電氣化前將一段珍貴的鐵道故事紀錄下來。
Thumbnail
2023/01/15
《南方,寂寞鐵道》是台灣首部以深度人文觀點記錄鐵道文化的電影,由連續兩屆奪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蕭菊貞導演,耗時5年艱困拍攝,與時間賽跑,終於趕在南迴鐵路電氣化前將一段珍貴的鐵道故事紀錄下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台南之後,2023年初連嘉義已經消失很久的轉車盤遺跡也隨著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而出土了,位置就在正進行高架化工程的嘉義車站後站站區。可惜的是目前網路公開資源裡關於這座轉車盤的地圖,只有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收錄的1932年的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而這可能也是這座轉車盤末期的見證。至於這座轉車盤從何而來?
Thumbnail
在台南之後,2023年初連嘉義已經消失很久的轉車盤遺跡也隨著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而出土了,位置就在正進行高架化工程的嘉義車站後站站區。可惜的是目前網路公開資源裡關於這座轉車盤的地圖,只有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收錄的1932年的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而這可能也是這座轉車盤末期的見證。至於這座轉車盤從何而來?
Thumbnail
常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台灣諺語,反應出臺灣通商口岸由南到北的漸進發展歷程。而之後的說法分歧,有的是四寶斗(彰化北斗)五番挖(苗栗芳苑、王功),也有一說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台中大里)。而前不久我搞烏龍錯過集合時間,反而讓我有機會認識開城迄今已經331年的新竹市,藉由一步一腳印親近這座城市之美。
Thumbnail
常聞「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台灣諺語,反應出臺灣通商口岸由南到北的漸進發展歷程。而之後的說法分歧,有的是四寶斗(彰化北斗)五番挖(苗栗芳苑、王功),也有一說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台中大里)。而前不久我搞烏龍錯過集合時間,反而讓我有機會認識開城迄今已經331年的新竹市,藉由一步一腳印親近這座城市之美。
Thumbnail
嘉義車站是嘉義最重要的門戶,也是我回嘉第一個會到的地方。往往下了車,看到「嘉義」兩字,總會有無限情緒一湧而出。看著這座車站不斷的美化,但同時又不因此破壞到原本的歷史結構,就如同這座城市,不斷的在維持舊有的典雅的同時,又能些許的添增點一美感。
Thumbnail
嘉義車站是嘉義最重要的門戶,也是我回嘉第一個會到的地方。往往下了車,看到「嘉義」兩字,總會有無限情緒一湧而出。看著這座車站不斷的美化,但同時又不因此破壞到原本的歷史結構,就如同這座城市,不斷的在維持舊有的典雅的同時,又能些許的添增點一美感。
Thumbnail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座過火車,但是你對於台灣鐵路歷史了解有多少呢??小編截至目前寫過冬山車站、山佳車站、台中車站、新北投車站、七堵車站幾個台灣重要車站。新竹車站這個北台灣縱貫線鐵路最重要車站之一,在時代浪潮下至今保留著台灣少數難得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建築體車站。透過本文;一起去看看新竹車站有何特別之處。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座過火車,但是你對於台灣鐵路歷史了解有多少呢??小編截至目前寫過冬山車站、山佳車站、台中車站、新北投車站、七堵車站幾個台灣重要車站。新竹車站這個北台灣縱貫線鐵路最重要車站之一,在時代浪潮下至今保留著台灣少數難得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建築體車站。透過本文;一起去看看新竹車站有何特別之處。
Thumbnail
世紀之美 高中時曾隨學校國樂團造訪嘉義,如今幾乎半世紀過去,仍還記得蘭潭很美,其餘記憶模糊。 再訪嘉義,第一站畫的便是嘉義火車站。 微雨的早晨坐在站前廣場,眼前的嘉義火車站靜靜佇立,兩側平頂烘托出中央主建物傾斜屋頂,國防色溝面磚及無屋檐外觀更顯它的沈靜典雅。 古蹟卸妝 悲情車站
Thumbnail
世紀之美 高中時曾隨學校國樂團造訪嘉義,如今幾乎半世紀過去,仍還記得蘭潭很美,其餘記憶模糊。 再訪嘉義,第一站畫的便是嘉義火車站。 微雨的早晨坐在站前廣場,眼前的嘉義火車站靜靜佇立,兩側平頂烘托出中央主建物傾斜屋頂,國防色溝面磚及無屋檐外觀更顯它的沈靜典雅。 古蹟卸妝 悲情車站
Thumbnail
追分車站經營出木造站房與鐵道文物結合而成的舊世代氛圍,也持續被「追分成功」紀念票帶來的名氣給加持。同一時刻,看似普遍的月台改建,實際上將讓這座快滿百年的車站,迎來永久的乘車動線改變。
Thumbnail
追分車站經營出木造站房與鐵道文物結合而成的舊世代氛圍,也持續被「追分成功」紀念票帶來的名氣給加持。同一時刻,看似普遍的月台改建,實際上將讓這座快滿百年的車站,迎來永久的乘車動線改變。
Thumbnail
這是趟為安排行程而出發場勘的旅程,關於一座站房未滿百年,但隨著高架工程進行,逐步與地面鐵路及相關景物告別的車站。曾在嘉義唸書的自己,似乎也是頭一次,這麼留心嘉義車站的每個風景。
Thumbnail
這是趟為安排行程而出發場勘的旅程,關於一座站房未滿百年,但隨著高架工程進行,逐步與地面鐵路及相關景物告別的車站。曾在嘉義唸書的自己,似乎也是頭一次,這麼留心嘉義車站的每個風景。
Thumbnail
造橋車站很有熟悉感,長得跟台鐵彰化段的某座車站如出一轍,但場域感覺就大不相同。這一趟也再回訪苗栗車站後方的鐵道公園,卻很難再用單純眼光看待糖鐵、林鐵車輛跟台鐵車量放一起展示的不思議。
Thumbnail
造橋車站很有熟悉感,長得跟台鐵彰化段的某座車站如出一轍,但場域感覺就大不相同。這一趟也再回訪苗栗車站後方的鐵道公園,卻很難再用單純眼光看待糖鐵、林鐵車輛跟台鐵車量放一起展示的不思議。
Thumbnail
​ 「鐵路的火車載走了許多人的記憶,但是一旦記憶回來了就成為世人的觀光景點。」這裡說的是甚麼呢???其實應該說是台鐵的車站不只是人潮的交通工具集散地,更是許多人的日常交通工具搭車點。而老舊車站只要除役往往變成鐵道公園,台灣各地有不少的鐵道公園(像是七堵、山佳、台北、台東、苗栗等等)。這裡小編要介紹
Thumbnail
​ 「鐵路的火車載走了許多人的記憶,但是一旦記憶回來了就成為世人的觀光景點。」這裡說的是甚麼呢???其實應該說是台鐵的車站不只是人潮的交通工具集散地,更是許多人的日常交通工具搭車點。而老舊車站只要除役往往變成鐵道公園,台灣各地有不少的鐵道公園(像是七堵、山佳、台北、台東、苗栗等等)。這裡小編要介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