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橋頭車站,捷運與台鐵上對下的共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永安經彌陀駛往捷運南岡山站的紅76公車,並未同紅78途經台鐵岡山車站,而是往南繞到台鐵與捷運共構的橋頭車站,才會北返南崗山。因此,這成了在高雄市區生活6年的我,第一次造訪此站的契機。我在2016年就曾為了到糖廠而搭到橋頭糖廠站,可橋頭車站就是從未造訪過。

如果2008年第一次來搭高捷紅線時就在這站下車的話,就更早了呢!

台鐵與捷運共構的橋頭車站

台鐵與捷運共構的橋頭車站

經過「橋頭車站」的公車不會開到站前,站牌設在台1線上,從站牌步行3分鐘,即可抵達這座自1901年就以「橋仔頭乘降場」之名設站的百年車站。

橋頭舊站房具有「歷史建築」文資身分,在2008年3月隨著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啟用而停用。目前內部未開放,但外觀一眼看去狀態保持強好,留存著彷彿停滯的時代感,尤其是木製門窗,以及早期台鐵車站必備的招牌燈箱。

2008年起停用的橋頭車站舊站房

2008年起停用的橋頭車站舊站房

2009年遺留至今的停用公告

2009年遺留至今的停用公告

舊站房前除了新站入口,南側有棟很高卻整個停用的大廈,是很難讓人不注意的明顯地標。站前車流不多,若跟不遠處車水馬龍的台1線比,更是天差地遠。

橋頭車站前道路

橋頭車站前道路

舊站房南側的對外巷弄

舊站房南側的對外巷弄

緊閉的站房入口上方,保留著釘在木製門框上的「候車站」木牌,還有一旁風格近似手繪的車站周邊地圖,隱藏在充滿軍事色彩的鐵絲網公佈欄裡。

門框上的「候車站」木牌

門框上的「候車站」木牌

保留鐵絲網的木製公布欄

保留鐵絲網的木製公布欄

站房本身已無車站機能,牆上倒還掛著郵筒和公共電話。我好奇地把話筒拿起來聽,的確是能正常使用的喔!

掛在站房側邊的綠郵筒

掛在站房側邊的綠郵筒

仍可使用的兩台公共電話

仍可使用的兩台公共電話

木門、木窗、牛眼窗

木門、木窗、牛眼窗

站房北側停自行車的區域,與橋頭車站的第一月台僅一道金屬圍籬之隔,能看到大喇喇直接"插"在月台上的新站房柱子,還有搭車經過都會留意的那些椅子。月台的候車椅不只一種,有常見木椅、從普快拆下來的皮椅,及一個糖鐵德馬牌機車的造景椅。

台鐵車站內有糖鐵相關裝飾的車站,除了橋頭,暫時想不到有第二個。

橋頭站第一月台的候車椅們

橋頭站第一月台的候車椅們

走上啟用超過15年的跨站式站房搭車,2號出口就在舊站房北側,樓梯、手扶梯還是搭電梯上樓,任君挑選。

raw-image

2號出口旁正對搭車方向的牆上,有幅名為〈天工開物〉的陶壁公共藝術作品,明確對應著現實地理的環境,上面是西邊的海、下面是東邊的山,中間則是象徵現代化發展的橋頭糖廠,好似能看到曾經風光的糖鐵火車運行其中。

朱邦雄設計的橋頭車站公共藝術

朱邦雄設計的橋頭車站公共藝術

不過如今的實際情況,是高聳的捷運站體壟罩了天際線,仍維持在地面的台鐵被擠到一旁,從站房下方穿越,更不用說曾跟台鐵一同繁榮橋頭的橋頭糖廠鐵路,早已剩下糖廠南側一小段的觀光路線。

不切實際的幻想是,若當初觀光路線起點設在橋頭車站旁,不僅讓糖鐵穿越廠區行駛來增添賣點,橋頭車站還能順利成章的,成為唯一台鐵、糖鐵、捷運的三鐵共構車站,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呢!可惜真的只存在於想像裡。

量體比台鐵大上不少的捷運站體

量體比台鐵大上不少的捷運站體

台鐵橋頭車站的兩座月台

台鐵橋頭車站的兩座月台

最後,我從這座車站搭車回市區的方式,選擇捷運而非台鐵,所以至今(2023)整個高雄市從未上下車過的台鐵車站,仍有橋頭跟岡山這兩座。橋頭是搭捷運沒搭台鐵,岡山則是這天稍早搭紅78公車時路過而已。

橋頭車站大廳

橋頭車站大廳

台鐵橋頭車站的剪票口

台鐵橋頭車站的剪票口

我走過捷運的閘門,驚訝於捷運東側1號出口與西側2號出口的巨大落差,不光是綠樹成蔭跟水泥叢林的對比,還有那僅泥土路規模的出口聯外道路。不開玩笑的說,真的很像自家菜園院子突然長出一個捷運出口。

橋頭車站東側田園間的1號出口

橋頭車站東側田園間的1號出口

橋頭車站東側的開闊天際線

橋頭車站東側的開闊天際線

以上就是一整天彌陀之旅的最後終點站,說來這趟也順理成章,剛好把之前一直沒去過的捷運南崗山站跟橋頭車站走完。下回如果要去更北的永安或茄萣的話,又要再來這兩站轉公車了吧。

橋頭車站東側,綠茵、田園、糖廠

橋頭車站東側,綠茵、田園、糖廠

橋頭車站西側,住宅、道路、都市

橋頭車站西側,住宅、道路、都市

avatar-img
41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乘零|獨旅的漫行 的其他內容
機廠旁的南岡山站是高雄捷運少有的地面車站,亦為紅線的北端終點。這座車站始終不在自己生活圈內,直到2022年才第一次造訪,並從1號出口轉乘公車前往北高景點。
繼2012年後再訪當年因排序而短暫停留的苑裡車站,在不變的站內造景與月台特色座椅之外,明顯泛黃的白色牆面和磁磚,不知是海風與空氣的形塑,還是自然老化的結果。
提到「大安溪橋」時,鐵道迷幾乎都往舊山線的花樑鋼橋去想,然後在離海線日南車站不遠處的另一頭,同時存在著使用中的海線大安溪橋,及從鐵公路共構橋退役後轉型景觀橋的舊大安溪橋。
常被我誤認為在苗栗的台鐵海線日南車站,實際上是台中市最北的車站,且仍使用著有「海線五寶」之稱的日治時期木造站房,在大量盆栽的簇擁中進入下個百年。
出台中港站直走後再右轉不遠處的甲南陸橋,橫跨台中港線,並能在橋上看見國道四號與海線鐵路。一旁近在咫尺的臂木式號誌機,是舊時代的延續,也在持續的運作裡,見證這條港口鐵路的興衰。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機廠旁的南岡山站是高雄捷運少有的地面車站,亦為紅線的北端終點。這座車站始終不在自己生活圈內,直到2022年才第一次造訪,並從1號出口轉乘公車前往北高景點。
繼2012年後再訪當年因排序而短暫停留的苑裡車站,在不變的站內造景與月台特色座椅之外,明顯泛黃的白色牆面和磁磚,不知是海風與空氣的形塑,還是自然老化的結果。
提到「大安溪橋」時,鐵道迷幾乎都往舊山線的花樑鋼橋去想,然後在離海線日南車站不遠處的另一頭,同時存在著使用中的海線大安溪橋,及從鐵公路共構橋退役後轉型景觀橋的舊大安溪橋。
常被我誤認為在苗栗的台鐵海線日南車站,實際上是台中市最北的車站,且仍使用著有「海線五寶」之稱的日治時期木造站房,在大量盆栽的簇擁中進入下個百年。
出台中港站直走後再右轉不遠處的甲南陸橋,橫跨台中港線,並能在橋上看見國道四號與海線鐵路。一旁近在咫尺的臂木式號誌機,是舊時代的延續,也在持續的運作裡,見證這條港口鐵路的興衰。
前身為「甲南」的台中港站,離台中港碼頭尚有7公里左右,以單線的「台中港線」連結,也是台灣西部僅存的港口鐵路。以此為底,台中港站呈現著海線小站少有的站場規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約是2018年拍攝的高雄車站臨時站過剪票閘門的天橋,最後趁著鐵路地下化之際,記錄這個天橋的樣子。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02/08/2011 花園夜市(2011/01/29/18:00) 火車站前的公車站,有著北站和南站,有著同樣的公車路線站牌。 一直到回台北,我都沒搞懂這兩個站牌究竟是怎麼回事。 不過,有什麼關係,坐公車是自助旅行的第一課。 我想就這樣,我們開始了一個自助旅行的課程。   出了火車站,
開始坐著區間車,遊走台灣的小站、小鎮。回到桃園,大約都是晩上十點五十分左右。 桃園火車站由於正在改建,臨時出口剛好是一家百貨公司的大門,每次我經過轉角時,總會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人,在那邊叫賣月曆、日曆。 這個年代還有誰會去買月曆呢?也許這是那個人最後尊嚴的紅線了,他在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吧!他不是
Thumbnail
從彰化開車返台中,行經台鐵成功車站附近便利超商稍作休息,順便進入成功車站懷舊一下。這個車站後側邊就是成功嶺基地,引發我半個世紀前的美好記憶。我在民國58年(1969)年7月考上大學,當年7、8月間立刻接到入伍令,進入成功嶺參加大專暑期軍事訓練,直到10月初才離營入學正式就讀。
Thumbnail
之前看到高雄車站移回中軸線的新聞,就很想去看看兩鐵共構變成什麼樣。
Thumbnail
​ 一般人搭捷運總是匆匆忙忙、但是來到北門捷運站不彷稍微停一下腳步,可以看看台北城市的歷史,增加對這座城市的了解。因為這裡有清代鐵路考古遺跡。而這個鐵路考古遺跡也和周邊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園區成為鐵道迷與旅客必遊旅遊景點。 北門捷運站歷史文物展示區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塔城街10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約是2018年拍攝的高雄車站臨時站過剪票閘門的天橋,最後趁著鐵路地下化之際,記錄這個天橋的樣子。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02/08/2011 花園夜市(2011/01/29/18:00) 火車站前的公車站,有著北站和南站,有著同樣的公車路線站牌。 一直到回台北,我都沒搞懂這兩個站牌究竟是怎麼回事。 不過,有什麼關係,坐公車是自助旅行的第一課。 我想就這樣,我們開始了一個自助旅行的課程。   出了火車站,
開始坐著區間車,遊走台灣的小站、小鎮。回到桃園,大約都是晩上十點五十分左右。 桃園火車站由於正在改建,臨時出口剛好是一家百貨公司的大門,每次我經過轉角時,總會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人,在那邊叫賣月曆、日曆。 這個年代還有誰會去買月曆呢?也許這是那個人最後尊嚴的紅線了,他在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吧!他不是
Thumbnail
從彰化開車返台中,行經台鐵成功車站附近便利超商稍作休息,順便進入成功車站懷舊一下。這個車站後側邊就是成功嶺基地,引發我半個世紀前的美好記憶。我在民國58年(1969)年7月考上大學,當年7、8月間立刻接到入伍令,進入成功嶺參加大專暑期軍事訓練,直到10月初才離營入學正式就讀。
Thumbnail
之前看到高雄車站移回中軸線的新聞,就很想去看看兩鐵共構變成什麼樣。
Thumbnail
​ 一般人搭捷運總是匆匆忙忙、但是來到北門捷運站不彷稍微停一下腳步,可以看看台北城市的歷史,增加對這座城市的了解。因為這裡有清代鐵路考古遺跡。而這個鐵路考古遺跡也和周邊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園區成為鐵道迷與旅客必遊旅遊景點。 北門捷運站歷史文物展示區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塔城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