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橋頭車站,捷運與台鐵上對下的共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永安經彌陀駛往捷運南岡山站的紅76公車,並未同紅78途經台鐵岡山車站,而是往南繞到台鐵與捷運共構的橋頭車站,才會北返南崗山。因此,這成了在高雄市區生活6年的我,第一次造訪此站的契機。我在2016年就曾為了到糖廠而搭到橋頭糖廠站,可橋頭車站就是從未造訪過。

如果2008年第一次來搭高捷紅線時就在這站下車的話,就更早了呢!

台鐵與捷運共構的橋頭車站

台鐵與捷運共構的橋頭車站

經過「橋頭車站」的公車不會開到站前,站牌設在台1線上,從站牌步行3分鐘,即可抵達這座自1901年就以「橋仔頭乘降場」之名設站的百年車站。

橋頭舊站房具有「歷史建築」文資身分,在2008年3月隨著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啟用而停用。目前內部未開放,但外觀一眼看去狀態保持強好,留存著彷彿停滯的時代感,尤其是木製門窗,以及早期台鐵車站必備的招牌燈箱。

2008年起停用的橋頭車站舊站房

2008年起停用的橋頭車站舊站房

2009年遺留至今的停用公告

2009年遺留至今的停用公告

舊站房前除了新站入口,南側有棟很高卻整個停用的大廈,是很難讓人不注意的明顯地標。站前車流不多,若跟不遠處車水馬龍的台1線比,更是天差地遠。

橋頭車站前道路

橋頭車站前道路

舊站房南側的對外巷弄

舊站房南側的對外巷弄

緊閉的站房入口上方,保留著釘在木製門框上的「候車站」木牌,還有一旁風格近似手繪的車站周邊地圖,隱藏在充滿軍事色彩的鐵絲網公佈欄裡。

門框上的「候車站」木牌

門框上的「候車站」木牌

保留鐵絲網的木製公布欄

保留鐵絲網的木製公布欄

站房本身已無車站機能,牆上倒還掛著郵筒和公共電話。我好奇地把話筒拿起來聽,的確是能正常使用的喔!

掛在站房側邊的綠郵筒

掛在站房側邊的綠郵筒

仍可使用的兩台公共電話

仍可使用的兩台公共電話

木門、木窗、牛眼窗

木門、木窗、牛眼窗

站房北側停自行車的區域,與橋頭車站的第一月台僅一道金屬圍籬之隔,能看到大喇喇直接"插"在月台上的新站房柱子,還有搭車經過都會留意的那些椅子。月台的候車椅不只一種,有常見木椅、從普快拆下來的皮椅,及一個糖鐵德馬牌機車的造景椅。

台鐵車站內有糖鐵相關裝飾的車站,除了橋頭,暫時想不到有第二個。

橋頭站第一月台的候車椅們

橋頭站第一月台的候車椅們

走上啟用超過15年的跨站式站房搭車,2號出口就在舊站房北側,樓梯、手扶梯還是搭電梯上樓,任君挑選。

raw-image

2號出口旁正對搭車方向的牆上,有幅名為〈天工開物〉的陶壁公共藝術作品,明確對應著現實地理的環境,上面是西邊的海、下面是東邊的山,中間則是象徵現代化發展的橋頭糖廠,好似能看到曾經風光的糖鐵火車運行其中。

朱邦雄設計的橋頭車站公共藝術

朱邦雄設計的橋頭車站公共藝術

不過如今的實際情況,是高聳的捷運站體壟罩了天際線,仍維持在地面的台鐵被擠到一旁,從站房下方穿越,更不用說曾跟台鐵一同繁榮橋頭的橋頭糖廠鐵路,早已剩下糖廠南側一小段的觀光路線。

不切實際的幻想是,若當初觀光路線起點設在橋頭車站旁,不僅讓糖鐵穿越廠區行駛來增添賣點,橋頭車站還能順利成章的,成為唯一台鐵、糖鐵、捷運的三鐵共構車站,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呢!可惜真的只存在於想像裡。

量體比台鐵大上不少的捷運站體

量體比台鐵大上不少的捷運站體

台鐵橋頭車站的兩座月台

台鐵橋頭車站的兩座月台

最後,我從這座車站搭車回市區的方式,選擇捷運而非台鐵,所以至今(2023)整個高雄市從未上下車過的台鐵車站,仍有橋頭跟岡山這兩座。橋頭是搭捷運沒搭台鐵,岡山則是這天稍早搭紅78公車時路過而已。

橋頭車站大廳

橋頭車站大廳

台鐵橋頭車站的剪票口

台鐵橋頭車站的剪票口

我走過捷運的閘門,驚訝於捷運東側1號出口與西側2號出口的巨大落差,不光是綠樹成蔭跟水泥叢林的對比,還有那僅泥土路規模的出口聯外道路。不開玩笑的說,真的很像自家菜園院子突然長出一個捷運出口。

橋頭車站東側田園間的1號出口

橋頭車站東側田園間的1號出口

橋頭車站東側的開闊天際線

橋頭車站東側的開闊天際線

以上就是一整天彌陀之旅的最後終點站,說來這趟也順理成章,剛好把之前一直沒去過的捷運南崗山站跟橋頭車站走完。下回如果要去更北的永安或茄萣的話,又要再來這兩站轉公車了吧。

橋頭車站東側,綠茵、田園、糖廠

橋頭車站東側,綠茵、田園、糖廠

橋頭車站西側,住宅、道路、都市

橋頭車站西側,住宅、道路、都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1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繁盛的過去隨著歲月的刻劃將逐漸被人們淡忘,但烙印的痕跡被遺留在城市的角落,等著你我去發掘
Thumbnail
繁盛的過去隨著歲月的刻劃將逐漸被人們淡忘,但烙印的痕跡被遺留在城市的角落,等著你我去發掘
Thumbnail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從彌陀搭著紅76公車在台1線的「橋頭車站」站牌下車,要再步行3分鐘,才能抵達這座自2008年起啟用台鐵與捷運共構的跨站式站房後,仍留存日治時期舊站房的百年車站。
Thumbnail
機廠旁的南岡山站是高雄捷運少有的地面車站,亦為紅線的北端終點。這座車站始終不在自己生活圈內,直到2022年才第一次造訪,並從1號出口轉乘公車前往北高景點。
Thumbnail
機廠旁的南岡山站是高雄捷運少有的地面車站,亦為紅線的北端終點。這座車站始終不在自己生活圈內,直到2022年才第一次造訪,並從1號出口轉乘公車前往北高景點。
Thumbnail
日治時期建築與鐵路技術,經過修護後,被保留下來。
Thumbnail
日治時期建築與鐵路技術,經過修護後,被保留下來。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座過火車,但是你對於台灣鐵路歷史了解有多少呢??小編截至目前寫過冬山車站、山佳車站、台中車站、新北投車站、七堵車站幾個台灣重要車站。新竹車站這個北台灣縱貫線鐵路最重要車站之一,在時代浪潮下至今保留著台灣少數難得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建築體車站。透過本文;一起去看看新竹車站有何特別之處。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座過火車,但是你對於台灣鐵路歷史了解有多少呢??小編截至目前寫過冬山車站、山佳車站、台中車站、新北投車站、七堵車站幾個台灣重要車站。新竹車站這個北台灣縱貫線鐵路最重要車站之一,在時代浪潮下至今保留著台灣少數難得日治時期保留到現在建築體車站。透過本文;一起去看看新竹車站有何特別之處。
Thumbnail
這是趟為安排行程而出發場勘的旅程,關於一座站房未滿百年,但隨著高架工程進行,逐步與地面鐵路及相關景物告別的車站。曾在嘉義唸書的自己,似乎也是頭一次,這麼留心嘉義車站的每個風景。
Thumbnail
這是趟為安排行程而出發場勘的旅程,關於一座站房未滿百年,但隨著高架工程進行,逐步與地面鐵路及相關景物告別的車站。曾在嘉義唸書的自己,似乎也是頭一次,這麼留心嘉義車站的每個風景。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Thumbnail
在臺北求學的高中學子,應該對「北車」——臺北車站一詞不陌生。 今天想分享的,是臺北車站背後,我們也許未曾凝視過的城市風景。 臺北畫刊第582期 那些歷史 歷史課本曾經提及,臺灣的鐵路建設始自清朝劉銘傳擔任巡撫的時期,日治的1908年,臺灣也蓋了第一條縱貫鐵路。 然你可曾想過,眼前看到的臺北車站建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