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大衛芬奇《殺手》:成功的反思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雷:僅涉及少許劇情,觀影前後均可閱讀。

由大衛芬奇執導的《殺手》於11月10日在Netflix上映。上映前聽說是類似於《火線追緝令》的黑色電影,但看完後我覺得不夠黑,反而是有《鬥陣俱樂部》那種反思資本主義的風格。只是,同樣是對抗資本主義,《殺手》更特立獨行,少了地下格鬥的熱血與奔放,取而代之的是專業人士的自律與內斂。這篇文章將從電影所形塑的視角出發,分析這部電影對於成功者的反思。

大衛芬奇《殺手》

大衛芬奇《殺手》

殺手的視角

《殺手》從頭到尾採取第三人稱的親密觀點,也就是從主角「殺手」的視角出發,同時搭配他大量且漫長的獨白。儘管如此,這部電影並不會讓人感到沉悶,反而是讓人更期待即將發生的事。這可以歸功於大衛芬奇對於電影節奏和鏡頭語言的把控,他不是用緊湊的情節去填滿整部電影,而是在層層堆疊之後引領觀眾進入殺手的內心世界。

殺手的獨白不只在形塑角色,也是在形塑電影的視角。我們隨著殺手從窗戶看向對面,感受耐心等待的過程;在狙擊鏡中鎖定目標,體會執行任務的緊張和焦慮感。在略為冗長的暗殺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被帶入殺手的視角。「我什麼都不在乎」殺手如是說。在少數人剝削多數人的世界中,他必須極為努力、極為自律才能成為少數人。為此他必須專注在目標,並且放棄其他事物。於是,我們看著他處理每一個細節,而且極力克制自己的同情心,殺人不眨眼。

相較於執行任務時的冷血,回家後的殺手顯然充滿了感情:他並不是真的什麼都不在乎。也許是為了復仇,也許是為了未來可以有安穩的生活,他再度展開漫長的追殺行動。此處「有情」和「無情」的對比創造出了衝突感,也使得殺手這個角色更為立體。此刻的他和觀眾同樣困惑:我究竟想過怎樣的生活?


在資本主義的叢林中

電影開頭是殺手從高樓窗戶俯瞰城市,令人想到《鬥陣俱樂部》最後炸毀城市的場景。征服紙醉金迷的城市,電影僅用一幕就傳達了這個意象。不同於二十世紀的殺手,這部電影中的殺手在現代都市中行兇,在都市的角落丟棄證物,也運用資本主義的種種機制在各座城市間穿梭,變換不同身份,獲取各種武器。「高樓保全本來很安全,但有錢人偏偏要用外送點高級西瓜。」暗殺的過程也展現出了資本主義下的保全系統是如何漏洞百出。我們活在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中,門窗和保全只能用來防小偷,防不了真正的專家,遑論人們經常過度信任保全系統而露出天真的破綻。

相較於《鬥陣俱樂部》的炸毀城市,殺手的選擇是與資本主義共存,並成為其中的菁英,少數人中的少數人。從黑道的會計師,到坐在高樓操盤的投資人,都是他暗殺的目標。但與此同時他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這真的是他想要的嗎?隨著任務的進行,這個問題愈加困擾著他。


成功的反思

有立體的角色、基本的劇情,再加上充滿細節的背景,但這部電影似乎還是少了什麼,那就是足以感動人的情感核心。是這樣嗎?其實仔細看,《殺手》所描繪的不就是成功者的孤獨嗎?「你就是你所走過的路」這句話在獨白中反覆出現,配合殺手必須捨棄的事物、資本主義的背景,不難想見他所背負的孤獨。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表現得毫不費力。這樣的內心衝突在電影的後半慢慢浮現,所以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沒那麼黑色,反而是有很幽微的情感內涵。


邪惡的並不是人心

在上映前的訪問中,大衛芬奇強調殺手的冷血:「他不需要讓人感到恐懼,你知道嗎?就是平庸的邪惡。我希望當人們看完這部片之後,在特力屋結帳時會對後面排隊的人感到不安。」對照電影,這段話有點令人費解。在這部電影中,幾乎沒有角色展現出真正意義的邪惡,他們不是因為仇恨而下殺手,而是在追求自己的目標,在巨大的資本體系中完成自己的任務。

某方面而言,殺手絕非平庸的職業,嚴格的自我要求使其成為世界上最不平庸的職業之一。然而,另一方面而言,成為殺手,成為不平庸者的心態其實很平庸,在過程中捨棄珍貴事物的行為又更為平庸。為了達成目標而有所犧牲,甚至有點不擇手段,誰敢說自己沒有過這種時刻?我們只是沒有去殺人而已,但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的我們,在大衛芬奇的眼中,可能也非常邪惡。


參考資料:

大衛芬奇談論新作《殺手》:希望觀眾在看完後會對特力屋排隊的人感到不安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個人的體驗》是大江健三郎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故事中顯露大江健三郎和妻子生下頭部異常的長子後的內心掙扎,帶有私小說的性質。然而,在這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中,大江健三郎沒有採用第一人稱的「我」來敘事,而是虛構出「鳥」這個第三人稱的敘事者,在講述個人體驗的同時也試圖超出自我的框架。
反生育主義(Antinatalism)認為,人們應該避免生育,這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因為生育行為在道德上是錯誤的。我們經常有「不應該把人生下來受苦」的想法。哲學家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抓住這個想法,提出了強的反生育主義論證,他主張無論人的生活品質如何,出生永遠是傷害。
王文興不是適合略讀的作家。他以講究文字著稱,《家變》寫了7年,《背海的人》寫了25年。我自認不是慢讀的人,所以這篇文章不是嚴謹的文學評論,而是以一個偏愛略讀者的視角,思考王文興的作品是否能被當代人欣賞,討論的文本以長篇小說《家變》和短篇小說〈命運的跡線〉為主。
看奉俊昊《駭人怪物》,難以想像是2006年的電影。畢竟,2019年中國的蝙蝠煉出了駭人病毒,2023年日本還在排放核廢水呢。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當時剛經過SARS疫情,電影中也將怪物與SARS做連結,並連結到更深層的「人禍」。這些元素使得這部電影兼具批判性與商業性,在韓國影史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
同樣是改編自真實懸案,《殺人回憶》遠比《索命黃道帶》更有戲劇張力。本片是奉俊昊的成名作,改編自南韓真實的連環殺人案,被視為韓國影史的最佳電影之一。這篇文章將評析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並對照電影之外的時空背景,除了指出可能的兇手,也指出「殺人回憶」背後的隱喻。
我們總是應該把資源讓給更需要的人嗎?這似乎被視為理所當然。讓座固然是「好事」,但「好事」未必是道德上的「義務」。有些人認為這是「超義務」,也就是雖然是好事,但超出義務的範疇,所以即使不去做也不應該受到譴責。這篇文章將用淺顯的方式解釋:讓座在什麼意義下可能是義務,又在什麼意義下可能是超義務。
《個人的體驗》是大江健三郎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故事中顯露大江健三郎和妻子生下頭部異常的長子後的內心掙扎,帶有私小說的性質。然而,在這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中,大江健三郎沒有採用第一人稱的「我」來敘事,而是虛構出「鳥」這個第三人稱的敘事者,在講述個人體驗的同時也試圖超出自我的框架。
反生育主義(Antinatalism)認為,人們應該避免生育,這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因為生育行為在道德上是錯誤的。我們經常有「不應該把人生下來受苦」的想法。哲學家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抓住這個想法,提出了強的反生育主義論證,他主張無論人的生活品質如何,出生永遠是傷害。
王文興不是適合略讀的作家。他以講究文字著稱,《家變》寫了7年,《背海的人》寫了25年。我自認不是慢讀的人,所以這篇文章不是嚴謹的文學評論,而是以一個偏愛略讀者的視角,思考王文興的作品是否能被當代人欣賞,討論的文本以長篇小說《家變》和短篇小說〈命運的跡線〉為主。
看奉俊昊《駭人怪物》,難以想像是2006年的電影。畢竟,2019年中國的蝙蝠煉出了駭人病毒,2023年日本還在排放核廢水呢。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當時剛經過SARS疫情,電影中也將怪物與SARS做連結,並連結到更深層的「人禍」。這些元素使得這部電影兼具批判性與商業性,在韓國影史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
同樣是改編自真實懸案,《殺人回憶》遠比《索命黃道帶》更有戲劇張力。本片是奉俊昊的成名作,改編自南韓真實的連環殺人案,被視為韓國影史的最佳電影之一。這篇文章將評析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並對照電影之外的時空背景,除了指出可能的兇手,也指出「殺人回憶」背後的隱喻。
我們總是應該把資源讓給更需要的人嗎?這似乎被視為理所當然。讓座固然是「好事」,但「好事」未必是道德上的「義務」。有些人認為這是「超義務」,也就是雖然是好事,但超出義務的範疇,所以即使不去做也不應該受到譴責。這篇文章將用淺顯的方式解釋:讓座在什麼意義下可能是義務,又在什麼意義下可能是超義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肯定會覺得本片平淡緩慢,多組人物最終交會還得必然圓滿收尾的傳統敘事顯得了無新意,事實是,所謂的「高潮迭起」某程度必須違背「預期心理」,尤其觀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這群不同的創作者基於各自的文化、傳統、觀點呈現出的本就是另一種世界觀,反倒我們應該自覺是以怎樣的期待做出評斷...
Thumbnail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就是「臥底行動已經絕跡了」
Thumbnail
看到片名時我以為是一部愛情喜劇片,想不到是不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前面的鋪梗會讓你覺得劇情很普通無聊,但是細看真的每個細節都是是高智慧ㄟ,且假冒的殺手非常高塑性的扮演不同的樣貌及個性出現,運用高智慧完全沒有血腥的將嫌犯繩之以法,再來遇到女主角從買兇者變成心儀的對象,兩個互相鬥智到最後卻也變成了一對佳偶
Thumbnail
「殺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還是僅是大眾流行文化共同創造出的幻想?《當殺手戀愛時》的大導演李察林克雷特重新解構了「殺手」這一概念,片中警察機關以「殺手」這一職業作為「釣魚執法」的工具,主角蓋瑞強森意外成為他們的「假殺手」,本業是哲學教授的他,竟在此副業裡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生動的演繹讓潛在犯案者相信了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主角在殺手世界中的遭遇,以及對簡單生活的追求。從生死抉擇到對極簡風潮的反思,通過對斷捨離的觀察,思考了當代人對簡單生活的追求與困惑。文章提出了一句西班牙諺語,引發讀者對簡單生活的思考。
Thumbnail
近年來,韓劇中探討私刑正義的題材頻繁出現,影集《殺人者的難堪》突破傳統黑白二分的敘事手法,探討各角色在道德灰色地帶的掙扎,辨析私刑行為與正義的關聯。這篇文章將深入分析《殺人者的難堪》影集中的角色發展和道德議題。
Thumbnail
同樣是以殺人為主題,甚至片名還有點像,原本想說面對《殺人者的購物中心》這樣強勁的對手,Netflix同期推出的《殺人者的難堪》,或許會有點相形失色,但結果證明是白擔心了。除了內容同樣飽滿,Netflix再度發揮他們在敘事結構與邏輯相對完整的優勢,讓傳統的殺人道德問題,硬是炒成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Thumbnail
《 殺手:無與倫比的自由 》 九把刀:「寫作第九年,當一切駕輕就熟的時候,最怕重複自己習慣的模式去說故事,再好玩的事也會做到無趣。於是,無法理解的突變種誕生!」 不同於其他作品,這部的主角實在是離經叛道,無法像「流離尋岸的花」引起讀者認同和迴響,卻依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證明了作者筆下的Mr. N
Thumbnail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肯定會覺得本片平淡緩慢,多組人物最終交會還得必然圓滿收尾的傳統敘事顯得了無新意,事實是,所謂的「高潮迭起」某程度必須違背「預期心理」,尤其觀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這群不同的創作者基於各自的文化、傳統、觀點呈現出的本就是另一種世界觀,反倒我們應該自覺是以怎樣的期待做出評斷...
Thumbnail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就是「臥底行動已經絕跡了」
Thumbnail
看到片名時我以為是一部愛情喜劇片,想不到是不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前面的鋪梗會讓你覺得劇情很普通無聊,但是細看真的每個細節都是是高智慧ㄟ,且假冒的殺手非常高塑性的扮演不同的樣貌及個性出現,運用高智慧完全沒有血腥的將嫌犯繩之以法,再來遇到女主角從買兇者變成心儀的對象,兩個互相鬥智到最後卻也變成了一對佳偶
Thumbnail
「殺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還是僅是大眾流行文化共同創造出的幻想?《當殺手戀愛時》的大導演李察林克雷特重新解構了「殺手」這一概念,片中警察機關以「殺手」這一職業作為「釣魚執法」的工具,主角蓋瑞強森意外成為他們的「假殺手」,本業是哲學教授的他,竟在此副業裡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生動的演繹讓潛在犯案者相信了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主角在殺手世界中的遭遇,以及對簡單生活的追求。從生死抉擇到對極簡風潮的反思,通過對斷捨離的觀察,思考了當代人對簡單生活的追求與困惑。文章提出了一句西班牙諺語,引發讀者對簡單生活的思考。
Thumbnail
近年來,韓劇中探討私刑正義的題材頻繁出現,影集《殺人者的難堪》突破傳統黑白二分的敘事手法,探討各角色在道德灰色地帶的掙扎,辨析私刑行為與正義的關聯。這篇文章將深入分析《殺人者的難堪》影集中的角色發展和道德議題。
Thumbnail
同樣是以殺人為主題,甚至片名還有點像,原本想說面對《殺人者的購物中心》這樣強勁的對手,Netflix同期推出的《殺人者的難堪》,或許會有點相形失色,但結果證明是白擔心了。除了內容同樣飽滿,Netflix再度發揮他們在敘事結構與邏輯相對完整的優勢,讓傳統的殺人道德問題,硬是炒成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Thumbnail
《 殺手:無與倫比的自由 》 九把刀:「寫作第九年,當一切駕輕就熟的時候,最怕重複自己習慣的模式去說故事,再好玩的事也會做到無趣。於是,無法理解的突變種誕生!」 不同於其他作品,這部的主角實在是離經叛道,無法像「流離尋岸的花」引起讀者認同和迴響,卻依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證明了作者筆下的Mr.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