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Netflix《此時此刻-你的顏色》一個渣男的誕生

評|Netflix《此時此刻-你的顏色》一個渣男的誕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你也不好奇從我看出去的世界能看到多少。是一片漆黑,還是看得到一點點光
這麼多問題你要怎麼回答,要圓這麼多謊,你要圓到什麼時候

這段對白,成為我最喜歡這部戲的原因之一。沛明的所言、所行,真的完美體現了渣男的特質。這也就是為何多情的渣男,讓人氣得牙癢,卻又讓人放不下的原因。

好像即便到了明明就知道已經被騙的此時此刻,沛明依舊如此溫柔,溫柔地為她整理髮型,溫柔回應她的謊言,甚至體貼她難以圓謊的窘境。

好像不是她需要我,而是我需要被她需要。

徐沛明是體現利他,並溫柔對待世界的自信設計師。

王寶琳是生活充滿色彩,想要收集社會題材及探究人性的好奇網紅。

他們相遇之初,就是從謊言而起。寶琳要沛明成為她意外收穫的素材。而沛明用需要被照顧的寶琳療癒他需要被需要的渴望。

從小就照顧母親的徐沛明,強烈渴望能得到正常的母愛,他透過照顧母親,母親對他的溫柔來感覺自己被愛。成年後,他也用同樣的方式,來索取自己對「被愛」的需求。

場景漸漸的帶入了沛明的心理「那些帶給人溫暖的外套們,我其實只是借給他們而已,他們好像以為那就是他的了。」

若不是沛明與諮商師的內心話對白,我想觀眾是不會那麼輕易原諒渣男的。(以及是林柏宏演的)

在那個瞬間我會覺得我是有人愛的,有能力照顧別人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並非所有多情男子都能以此做為藉口而免責,從誤會中發展出的愛情主題,已經可以說是毫無驚喜的故事情節。但是,第一次看到,那些中央空調被同理、被理解及被深究故事背景而導致成年心理變化的性格,以及男主角對於謊言還能自欺欺人的那種傻勁,才是讓我看了非常動容的原因。

我在想,有沒有一種可能,視謊言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的,寶琳有幾次真的希望自己是盲人。相對的,面對什麼都看不到的寶琳,沛明是真的可以真正做自己,包含那些不想被看到,不敢被知道的。

因為他不是只有借給一個人衣服,他對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溫柔,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特別的

最後,裡面我第二喜歡的角色,就是Peter。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段插曲只是為了凸顯男主角博愛到足以男女通吃的光環。

但我覺深深的對Peter感到心疼與不捨。明明也是受災戶,卻感覺不到太多他的情緒,可能是身為同志的他,懂得感情付出不一定會得到相同的回饋的那種坦然。

相較於劇中其他想佔沛明為己有的曖昧對象們,他願意讓對方知道自己喜歡他,但選擇默默的為沛明付出,不求回報。無論是工作、打掃家裡,甚至是幫沛明喜歡的對象買早餐。

我不知道,這中間,Peter有沒有一絲期望,沛明會被自己掰彎,但他確實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付出、對他好。

雖說,暗戀一個人的滋味確實是酸甜滋味令人回味,但是面對明知道不會有結果的那種愛,難以想像他私下承受了多少的心酸。



avatar-img
蘇涯|人生不論「輸贏」的沙龍
9會員
37內容數
「在夢裡尋找自己」記錄自己夢境,從夢裡的每個角色挖掘自己的潛意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陣子,由抖音紅起來的小玩具「蘿蔔刀」,因為被台灣的教育部頒布個縣市,需要嚴加管理學生攜帶的條例,多處地方教育局以危險為由,禁止學生攜入校園。 原本我是不知道這則新聞,甚至不認識所謂的「蘿蔔刀」這個看起來無害的小玩具。 還是上週朋友主動向我提起:「你知道嗎?現在國小竟然開始禁止這個欸!不覺得很瞎
有雷!請斟酌!僅紀錄即將二刷有生之年,以下不負責任微心得。 有生之年,長這麼大,算不錯了 高媽對嘉岳說:「不要以為我不知道,其實我什麼都看得到!」 但唯一讀懂高嘉岳的遺書,其實是高中的侄子。 這個細微的觀察,是這個少年由幼稚、叛逆的心智開始成熟的轉淚點,而起因是好友的自殺,使他開始關心起身邊
「正能量」一詞是近期對於有在關注靈性、修行的人,不陌生的用語,更是早期直銷產業的主要心法。 在我高三那一年夏天,「直銷」產業,在我的生命閃亮登場。 媽媽說:「不要相信任何人!」 可是她是我的好朋友耶⋯ 赴高中閨蜜的邀約,她說使用了公司的產品「酵素」後非常驚艷,決心要讓這項產品發揚光大。於是盛
這陣子,由抖音紅起來的小玩具「蘿蔔刀」,因為被台灣的教育部頒布個縣市,需要嚴加管理學生攜帶的條例,多處地方教育局以危險為由,禁止學生攜入校園。 原本我是不知道這則新聞,甚至不認識所謂的「蘿蔔刀」這個看起來無害的小玩具。 還是上週朋友主動向我提起:「你知道嗎?現在國小竟然開始禁止這個欸!不覺得很瞎
有雷!請斟酌!僅紀錄即將二刷有生之年,以下不負責任微心得。 有生之年,長這麼大,算不錯了 高媽對嘉岳說:「不要以為我不知道,其實我什麼都看得到!」 但唯一讀懂高嘉岳的遺書,其實是高中的侄子。 這個細微的觀察,是這個少年由幼稚、叛逆的心智開始成熟的轉淚點,而起因是好友的自殺,使他開始關心起身邊
「正能量」一詞是近期對於有在關注靈性、修行的人,不陌生的用語,更是早期直銷產業的主要心法。 在我高三那一年夏天,「直銷」產業,在我的生命閃亮登場。 媽媽說:「不要相信任何人!」 可是她是我的好朋友耶⋯ 赴高中閨蜜的邀約,她說使用了公司的產品「酵素」後非常驚艷,決心要讓這項產品發揚光大。於是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