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惡與善的種子是什麼時候種下的?|惡之芽

悪の芽


當初看到書籍簡介的時候,就覺得這個題材很吸引人!

無差別殺人的兇手是男主角的國小同學,而曾經霸凌過他的過去一巴掌從後腦勺甩過來,揮之不去的罪惡感開啟了與之相關所有人的故事。


阿方介紹給我的時候不曉得是不是瞭解到我真的很喜歡這種類型的故事(笑)。

作者的餅畫很大,深入到曾經霸凌過兇手的霸凌者們的生活,他們的惶恐、掙扎和每一絲懊悔,以及他們害怕失去眼前幸福的一切的「人性」。


跟著男主角(始作霸凌者)一一去接觸已故兇手的人生,探索他看似晦暗的人生,理解在自己「想像力」之外的他的人生是怎麼走到這一步。


書裡我們可以看作者是如何呈現媒體「呆板」和大眾「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一面,起底兇手基本背景、採訪職場上的同事和鄰居、扒開他人生的幾項事件,就這樣,粗暴得讓他「更合理」的像一名會成為無差別殺人的兇手,但這真的是他嗎?他的人生和情感,並不值得被探討和了解嗎?這惡之芽是從何時開始在我們心裡扎根了呢?


故事的觸角廣及當天在殺人現場的倖存者,因為拍攝了當下殺人的畫面而聲名大噪,他的虛榮感讓我覺得格外寫實,更扣緊「人性」的主題


他的出現更代表了一派人在判斷這類社會事件時的「扁平」視野,輕易去判斷我們看到的新聞相當危險,我並不是指新聞是錯的、刻意引導風向的意思,而是事件往往是由更多事件構成,即使新聞的呈現立基於真實與客觀,我們都無法說它全然「正確」。


其實很特別的是還有兇手父母的出現,讓我直覺反應到《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一席話一直想起「沒有父母會願意花20年養一個殺人犯」,是啊,你能完全理解親生孩子嗎?父母能為他的所有行為負責任嗎?要負到什麼程度呢?


對比著受害者家屬的部分,真的太精彩了,無時無刻不扣緊「人性」描寫,受害者家屬的怒火和錯愕,他們該向誰所償?復仇的盡頭又在哪裡?


不免有點失落著有些故事線還可以再寫多一點,或許是因為作者的餅畫很大,還有很多人的故事我都很好奇,所以覺得還可以再寫下去!


看完書之後真的會想回頭檢討人生,不論何時我們都可能被傷害,也非常容易傷害到別人,惡之芽或是善之芽都有可能瞬間種下,這都取決於我們的選擇。隨意評價別人的生活是一種傲慢,這件事透過這個故事又更深刻的明白了。


較多元的分享內容可以參考我的Instagram,因為喜歡講話所以也開了Podcas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