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殺人犯》過度反省文化下的人格崩解

更新於 2024/08/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有點驚悚的書名~《教出殺人犯》。

誰想教出殺人犯?又不是暗殺組織,哪個父母或照顧者會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後來成了殺人犯?

但讓我們先再慢下來思考一下,真的所有殺人犯都是欠缺教養嗎?真的沒有任何一個殺人犯是在高度管教、極致教養下,產生了自毀、毀人行為嗎?

本書是日本產業社會學教授~岡本茂樹的經典著作,其長期協助累犯受刑人更生,被譽為「更生專家」。

他站在殺人犯受刑人最近的距離,聆聽也觀察這些受刑人,並且探討一個社會長期在問的問題「究竟殺人犯是如何造成的?」

在日本數起的隨機殺人案中,凶手幾乎都是內向溫和、中產背景,他們都不是一般人既定的概念:「會傷人犯罪甚至殺人的,是那些年紀輕輕就交壞朋友、受群體幫派教唆殺人」;這些隨機殺人的人,他們是鄰人眼中「乖巧」「有禮貌」「溫和」「友善」「乖學生」,和一般人無異的人,然而,在某一刻他們崩解失控,冒出了「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念頭,並付諸行為。

岡本茂樹教授的觀點和論述意見,對於強調高嚴懲與千錯萬錯先反省自己的錯之華人文化來說,恐怕很難接受。但我認為與其以捍衛道德文化的態度去和本書的立意對抗,不如好好的透過閱讀本書,試著去思考:「為何那麼強調道德倫理以及高權威、高嚴懲,甚至完美傾向的社會文化,精神和人格生病的比率越來越高?失控及做出極度殘忍,甚至缺失同理心能力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樣的社會問題和人格變化,脫離不了家庭教養、學校教育環境、成長特殊事件,以及社會人際關係互動的負面經驗⋯等等複雜性問題的塑造、形成。

就因為問題非常複雜及困難,我們才需要多方的理解和涉獵更廣更深的角度,去反覆思辨可能出現人格裂痕和造成心靈危險的因素。

危險心靈是發生人殺人、人殘害生命的其中一個原因。如果我們同意這一點,那麼本書便是在說明和論述「何以造成危險心靈」?

雖然本書很衝擊我們過往被塑形的認知信念架構,但是還是鼓勵師長們、助人者們要讀本書,我認為這本書所闡述的幾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地方,在於:

1. 只要求孩子做錯事反省,並不斷地被咄咄逼人,從未經驗過被理解、被聆聽和被視為人的關愛,如此的「反省要求」,會造成更大的暴戾之氣,並且更難真實明白和同理他人的感受和遭遇。「我都未曾被同理了,為何要同理別人?」

2. 一個不斷地被漠視,成長過程不停承受被工具化,只被在乎表現、成績、達成目標,如此不僅造成封閉心靈的壓力累積,憂鬱和焦慮的集中,還會損害健康人格的養成,若不是傷人,也會傾向走向自傷。

3. 所謂「良好的教養」往往建構在「壓抑」「乖順」「聽話」「無意見」「無感覺」,然而過程中不被感受和體諒到其所承受的痛苦,又如何真正的去將心比心他人的內在感受和痛苦?有的是不斷增生的委屈、憤恨、不平,和不知何時會潰堤的理智線,造成巨大的毀滅。

總括來說,本書所描寫的殺人犯不是指向那些一般人以為的「特殊人物」;有著特殊原因、特殊成長背景、特殊家庭關係,以致一般人可以拉開自己和殺人犯之間的距離。

本書所描述探討的殺人犯,是和一般人無異,在一個看起來正常的家庭出生、生活,和一般人一樣上課、上學,也和大家一樣讀書、考試,甚至求職,然而,他們卻失去成為自己的權利,不能展現「真實的自己」,活得壓抑、痛苦及孤寂,這是環境要求他們的所謂「堅強起來」的模樣。

這樣的堅強,失去人性的溫度,失去感受到可親近的信賴,也失去身為人可以具有的情感,更失去作為自己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

即使這樣的人沒有成為殺人犯,但終其一生可能都在承受生命痛苦,以及帶給周圍靠近之人的冷漠與痛苦,也可能成為至親們精神上的殺人犯。

這是本書所要提出的呼籲和見解。

「成為一個真實的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強者。」這是我很認同也支持的觀點。

幫助我們的下一代活出完整和真實,並且保有生為人的情感能力和連結能力,這才可能有真正的同理心和懂得換位思考、離開自我中心的成長契機。

《教出殺人犯》·遠流出版
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https://reurl.cc/LA9ryK 

raw-image


avatar-img
4.2K會員
209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別受困在無法和解、修復的母女關係裡,不必勉強自己成為母親滿意的女兒 ———凱倫‧安德森(Karen C.L. Anderson) 如果你問我,在我的心理工作執業經驗裡,有多少為母親而痛苦、而重創的女兒,用一生在療癒受苦的母女關係?我會說:「非常多。」....
「理解是愛的基礎,愛的能力從學會聆聽的藝術開始!」 然而,理解的能力是成人自我的能力。一個只從本能或非理性本我出發的人,或說是「幼稚性自我中心」的人,是無法通透「理解」是什麼的。
人生有許多困惑,無論是感情、工作、家庭、親子關係⋯總是讓人疑惑「該這樣嗎?」還是「不該這樣嗎?」「該分手嗎?」還是「該留下來嗎?」⋯ 這種關於人生的諸多問題和事情,向來沒有標準答案,沒有那種一個答案,可以遍行在所有人身上。
你知道當我們處於悲傷時,大腦正在發生什麼事嗎? 你知道為什麼失落的悲傷之痛,那麼困難重重,療癒之路備感艱辛嗎? 你知道為什麼即使旁人關懷也安慰了,悲傷之情還是不能說消失就消失嗎?也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嗎? 這些問題,腦神經科學家都有研究和發現,這些發現都可以從《悲傷的大腦》發現...
#好書推薦_《覺察》 自我中心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自我中心; 身處在高壓及強迫中的人,不知道自己身處在高壓和強迫裡; 陷入在極端偏執思維的人,不知道自己深陷極端中; 處於內心情感凍結的人,不知道自己情感凍結; 淹沒在激烈情緒擺盪的人,不知道自己被情緒淹沒; 不知道即是無法覺察....
人生裡雖然我們都想望追求快樂和成功,也很想凡事趨吉避凶,然而實際上,人生不會只有快樂和成功,痛苦和失敗也占據人生很大的比例。 那麼,就個人而言,你對「痛苦」的知覺是什麼呢?你如何體驗自己和「痛苦」之間的關係呢?你是有意識的選擇痛苦?還是無意識的被痛苦覆蓋?
別受困在無法和解、修復的母女關係裡,不必勉強自己成為母親滿意的女兒 ———凱倫‧安德森(Karen C.L. Anderson) 如果你問我,在我的心理工作執業經驗裡,有多少為母親而痛苦、而重創的女兒,用一生在療癒受苦的母女關係?我會說:「非常多。」....
「理解是愛的基礎,愛的能力從學會聆聽的藝術開始!」 然而,理解的能力是成人自我的能力。一個只從本能或非理性本我出發的人,或說是「幼稚性自我中心」的人,是無法通透「理解」是什麼的。
人生有許多困惑,無論是感情、工作、家庭、親子關係⋯總是讓人疑惑「該這樣嗎?」還是「不該這樣嗎?」「該分手嗎?」還是「該留下來嗎?」⋯ 這種關於人生的諸多問題和事情,向來沒有標準答案,沒有那種一個答案,可以遍行在所有人身上。
你知道當我們處於悲傷時,大腦正在發生什麼事嗎? 你知道為什麼失落的悲傷之痛,那麼困難重重,療癒之路備感艱辛嗎? 你知道為什麼即使旁人關懷也安慰了,悲傷之情還是不能說消失就消失嗎?也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嗎? 這些問題,腦神經科學家都有研究和發現,這些發現都可以從《悲傷的大腦》發現...
#好書推薦_《覺察》 自我中心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自我中心; 身處在高壓及強迫中的人,不知道自己身處在高壓和強迫裡; 陷入在極端偏執思維的人,不知道自己深陷極端中; 處於內心情感凍結的人,不知道自己情感凍結; 淹沒在激烈情緒擺盪的人,不知道自己被情緒淹沒; 不知道即是無法覺察....
人生裡雖然我們都想望追求快樂和成功,也很想凡事趨吉避凶,然而實際上,人生不會只有快樂和成功,痛苦和失敗也占據人生很大的比例。 那麼,就個人而言,你對「痛苦」的知覺是什麼呢?你如何體驗自己和「痛苦」之間的關係呢?你是有意識的選擇痛苦?還是無意識的被痛苦覆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犯人不會學習如何成為監獄看守,而是學習如何成為犯人。 《教養的迷思》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教養的迷思》,是因為它挑戰了我們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傳統認知。最大的迷思在於,許多人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作者朱迪絲‧哈里斯在書中提出,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Thumbnail
過去可憐的孩子娘常被我拜託看我那粗糙不成熟的未完成作品,當她看到第三本時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你總愛寫變態隨機殺人?動機上毫無道理莫名其妙。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作者岡本茂樹說,如果你認為「懂事」、「體貼」、「堅強勇敢」、「獨立自主」就是「好孩子」的樣貌,那麼你就該擔心這孩子將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罪犯!
Thumbnail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本是2017年光現出版,2023年遠流出版同書名第一、二集,今年2024年即將出版第三集。根據第三集李茂生教授的推薦序,以「遺著」這點來看,再比對內容,光現這本應該就是第二集。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犯人不會學習如何成為監獄看守,而是學習如何成為犯人。 《教養的迷思》這本書的書名之所以叫做《教養的迷思》,是因為它挑戰了我們對於父母教養方式的傳統認知。最大的迷思在於,許多人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作者朱迪絲‧哈里斯在書中提出,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Thumbnail
過去可憐的孩子娘常被我拜託看我那粗糙不成熟的未完成作品,當她看到第三本時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你總愛寫變態隨機殺人?動機上毫無道理莫名其妙。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作者岡本茂樹說,如果你認為「懂事」、「體貼」、「堅強勇敢」、「獨立自主」就是「好孩子」的樣貌,那麼你就該擔心這孩子將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罪犯!
Thumbnail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本是2017年光現出版,2023年遠流出版同書名第一、二集,今年2024年即將出版第三集。根據第三集李茂生教授的推薦序,以「遺著」這點來看,再比對內容,光現這本應該就是第二集。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