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次要,然而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受傷,故而我存在》洪朴凱西,二十張出版,2023。

《我受傷,故而我存在》洪朴凱西,二十張出版,2023。

在過去,人們鼓勵我寫出自己的亞裔經驗,可是我還是得用白人詩人可能書寫的方式去寫——與其說是模仿一位白人詩人,我其實更像是在模仿一位在概念上模仿亞裔詩人的白人詩人。
金明美第一次讀我的詩作時說:「你為什麼要模仿別人的語言模式?」我說:「我不知道。」她說:「你對語言最早的記憶是什麼?寫一首源自回憶的詩給我。」


我讀過一個關於薪資的研究:在同樣的工作環境和內容之下,員工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所有人的年薪都調高,但該位員工卻是所有員工裡薪資最低的一位;二是所有人的年薪都減少,但該位員工卻是所有人薪資最高的一位。

理想上而言大家應該都會選前者吧,但實際狀況是研究數據大半選了後者。

理由很簡單,那是種相對的比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群眾之中是特別受到重視的,就算是在更惡劣的環境裡,也希望自己是貧民中的貴族。

在美國的非白人族群們也遇到相同的情形,書中描繪的是除了白人之外,其他種族移民也在下層相互傾軋,排序,順從於美國文化和語言,即使會遭受羞辱也要想盡辦法往上爬,盲目地讓自己「更好」,也許和其他非白人族群的他者劃出界線,展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卻也因為這樣的馴服順從,讓自我消失在這個國家裡。

懷抱著美國夢,或是憧憬自由的人們身到此處,卻在各種語境裡「消失」(不是「被消失」)。消失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其他族群或少數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想法不符多數的理解範圍,感知能力不對稱,因此被指稱這些感受的表述是「次要的」、「不重要而被抹除的」、「你自己想像出來的吧」,或是批評為「不知感恩、有攻擊性」(聽起來很熟悉對吧,跟「年輕人就是不知足」很像吧)。

另一種消失,就是上面說的對反側。為了讓自己靠近語言權力核心,讓所表達的事物能夠跨進「合理」的範疇裡,於是背棄的原本要表達的真實,順從了多數的語境,讓自己成為「多數所想像的少數」。

書寫或表達不該是讓人自由嗎?站在台上的喜劇演員沒有遁辭,沒有遮罩,他無可避免地承認自己的少數者身分,於是只能運用那些被指稱他者的詞彙(像是開頭的歧視族群名詞)反過來玩弄,並諷刺自陳:「我到八歲前都是個孩子,然後就成了黑鬼。」此邏輯跳接的哏有效,卻也在笑中令人深省。

而文學也是如此嗎?在作者的反思中,過往有色人種作家所書寫的種族創傷故事都有所限制,將創傷私人化、病理化,並且時空設定在與世隔絕的家庭內,讓這樣的痛苦跟美國或白人無涉,好讓讀到此書的讀者感到事不干己,卻能從中攫取自己所需的感動。少數者感受要如何表達才能「既符合傷痛原始的模樣」,又能「說服不平等結構的其他多數:我所感知的就是現狀」。你我都知道次要而微小的感受不是不重要,但訴說時如鯁在喉的原因為何?會不會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向多數妥協的共犯,或是工具?

洪朴凱西求學時被老師點醒一件事:詩歌的形式電路不是仰賴你說了什麼來充飽電力,而是你沒說出來的話。詩歌就像一張網,其中捕捉到的是各種結巴、猶豫,而非完美成形的語句,而且關注沉默本身既是一種詰問的過程。以在大屠殺中失去家人的猶太裔的國詩人保羅.策蘭為例:

他在兩種狀態之間巡航:訴說的不可能,以及在這種不可能中尋找媒介來訴說。

為了符合多數所需,把個人經驗轉譯成多數的版本是必要的嗎?還是沉默跟難以辨讀本身就是一種政治、一種行為藝術、一種訴說?我想到的跟譯者後記的陳千武老師類近,是那些跨越語言的一代詩人群們:


聲音/杜潘芳格(1967)

不知何時,唯有自己能諦聽的細微聲音,
那聲音牢固地,上鎖了。

從那時起,
語言失去了出口。

現在,只能等待新的聲音,
一天又一天,
嚴肅地忍耐地等待。


夜曲/林亨泰(1955)

喋不休的 我的筆
我的筆 該擱置的時候
ㄧ……ㄦˋ……ㄙㄢ……
ㄨˇ……ㄕˊ……ㄧˋㄅㄞˇ……

聽聽
那些我心臟之跳動的深落於
死寂之中的活生生的聲音
ㄧ……ㄦˋ……ㄙㄢ……
ㄨˇ……ㄕˊ……ㄧˋㄅㄞˇ……

聽聽
那些繼續不斷地來尋找我的
那些活生生的鳴動著的聲音

或者是現代主義之下的「不說的說」、「言此意彼」。

書名《Minor Feelings》說的,那是這些沉默/沉沒吧。

然而我總是要回想自己的書寫,以及當自己以為看到文字頗具挑釁意味時該如何思辯?在多元文化潮流退去,而又逐漸變得單一跟極化的此刻,似乎都得更有耐心、放下被規訓好的品味閾值,仔細判讀表達與不表達其背後的訴說和意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讓我想起前輩作家張文環,在日治時代努力發聲,以日文寫台灣文學、辦文學雜誌,卻在戰後失聲,留下來的兩篇優秀的長篇《爬在地上的人》《山茶花》除了台文系的學生之外,幾乎沒有現代的讀者。突破日本皇民化與國民黨戒嚴,努力發出的聲音卻被忽略、遺忘,身為作家的他,在九泉之下一定不能暝目。不過在現代這樣的民主社會,某些聲音也不是那麼容易發出,有可能挑戰讀者、打破文壇慣例的作品,並不容易出頭。以台灣的暢銷書來說,「取悅讀者」是基本原則,以林楷倫為例,《雪卡毒》就很難看到《偽魚販指南》銷售量的車尾燈,畢竟《雪卡毒》是比較尖銳的作品。這樣看來,作家對於自己的聲音也是必須取捨的,很難例外
avatar-img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54會員
70內容數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2024/11/04
讀完之後一句話跑進我腦海:好直好直的散文。 然而,要如此坦承也順便坦承自己在這些很「直」的面向上被弄「彎」、從身體到心的感受,這樣關注自我轉變並向讀者坦白其實是很「散文」的。
Thumbnail
2024/11/04
讀完之後一句話跑進我腦海:好直好直的散文。 然而,要如此坦承也順便坦承自己在這些很「直」的面向上被弄「彎」、從身體到心的感受,這樣關注自我轉變並向讀者坦白其實是很「散文」的。
Thumbnail
2024/10/22
自我很難單獨存在,唯有在與他者的互動中不斷鏡映出自我;甚至自我也不止此時此刻一種樣貌,有時也流動非常,它發生在任何時刻,也會發生在寫作的當下。
Thumbnail
2024/10/22
自我很難單獨存在,唯有在與他者的互動中不斷鏡映出自我;甚至自我也不止此時此刻一種樣貌,有時也流動非常,它發生在任何時刻,也會發生在寫作的當下。
Thumbnail
2024/07/26
2024/07/26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過去,人們鼓勵我寫出自己的亞裔經驗,可是我還是得用白人詩人可能書寫的方式去寫——與其說是模仿一位白人詩人,我其實更像是在模仿一位在概念上模仿亞裔詩人的白人詩人。
Thumbnail
在過去,人們鼓勵我寫出自己的亞裔經驗,可是我還是得用白人詩人可能書寫的方式去寫——與其說是模仿一位白人詩人,我其實更像是在模仿一位在概念上模仿亞裔詩人的白人詩人。
Thumbnail
黑人。南方。都只是細節。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成為「真正的人」。
Thumbnail
黑人。南方。都只是細節。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成為「真正的人」。
Thumbnail
歧視無所不在,有時出於不理解他人的不同,有時是佔優勢方不想放棄優越感故用歧視來展現自己高高在上。
Thumbnail
歧視無所不在,有時出於不理解他人的不同,有時是佔優勢方不想放棄優越感故用歧視來展現自己高高在上。
Thumbnail
「外部落份子」為何? 「外部落份子」這個概念是由同場講座的泰雅、布農混血詩人黃璽發想的,與黃璽經過兩天兩夜斷斷續續討論後,加上後段「文藝環境的互動關係」作為講座的兩個討論核心,各自分享創作經驗與混血身分的成長路徑上遭遇的問題,以及對於原住民文學在台灣文學場域,以及台灣社會與原住民族之間產生的問題。
Thumbnail
「外部落份子」為何? 「外部落份子」這個概念是由同場講座的泰雅、布農混血詩人黃璽發想的,與黃璽經過兩天兩夜斷斷續續討論後,加上後段「文藝環境的互動關係」作為講座的兩個討論核心,各自分享創作經驗與混血身分的成長路徑上遭遇的問題,以及對於原住民文學在台灣文學場域,以及台灣社會與原住民族之間產生的問題。
Thumbnail
《開放水域》導讀  在文學寫作裡,敘事觀點一直都是個藝術形式上的難題,從主觀的第一人稱到隨侍在側的第三人稱,全知俯瞰或限定視角,其所影響的,不單只有敘事者視角對事物理解切面的成像,有時亦藏匿了作者意圖使圖者置身於何種角色:是完整的主體,或者被動的客體。
Thumbnail
《開放水域》導讀  在文學寫作裡,敘事觀點一直都是個藝術形式上的難題,從主觀的第一人稱到隨侍在側的第三人稱,全知俯瞰或限定視角,其所影響的,不單只有敘事者視角對事物理解切面的成像,有時亦藏匿了作者意圖使圖者置身於何種角色:是完整的主體,或者被動的客體。
Thumbnail
《指定閱讀:新來的同學》 前情提要:這一本小說的文字一點也不多,是小麥田引進國外排行榜冠軍的「圖像小說」。顧名思義是一位轉學生的故事,這位家中移民到美國討生活的轉學生,從一位轉學生的視角,不斷尋找自己與他人的異同之處,其中包括種族膚色、男女相處、貧富差距,也悟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指定閱讀:新來的同學》 前情提要:這一本小說的文字一點也不多,是小麥田引進國外排行榜冠軍的「圖像小說」。顧名思義是一位轉學生的故事,這位家中移民到美國討生活的轉學生,從一位轉學生的視角,不斷尋找自己與他人的異同之處,其中包括種族膚色、男女相處、貧富差距,也悟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想像任何一個詞、標籤、人這個活體生物,背後粘接著千絲百縷、色彩萬千的線路才成為形狀………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平面的容器…………那麼,倘若線路短路或接錯或斷線……
Thumbnail
想像任何一個詞、標籤、人這個活體生物,背後粘接著千絲百縷、色彩萬千的線路才成為形狀………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平面的容器…………那麼,倘若線路短路或接錯或斷線……
Thumbnail
如果我相信禱告的力量,上面這首詩畫出來的部分就是我的禱詞。可能我是相信祈禱的,至少哭牆裡沒少塞紙條。原來我潛意識裡上帝是不讀詩的,不然我那些紙條裡至少也應有一句詩⋯⋯那個人的、集體的、可數與不可數的願望詩人都寫得何等清楚。無論如何,是以此文,紀念身在海外的亞裔們那些可數的和不可數的痛。
Thumbnail
如果我相信禱告的力量,上面這首詩畫出來的部分就是我的禱詞。可能我是相信祈禱的,至少哭牆裡沒少塞紙條。原來我潛意識裡上帝是不讀詩的,不然我那些紙條裡至少也應有一句詩⋯⋯那個人的、集體的、可數與不可數的願望詩人都寫得何等清楚。無論如何,是以此文,紀念身在海外的亞裔們那些可數的和不可數的痛。
Thumbnail
雖然用這本書開了個題,但我並不想細講這本書的內容。只能說如有人要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糾葛,這本會是很好的參考。黃錦樹要說的絕不只是馬華文學的定位問題,因為那也是作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問題。那種無可厚非的“馬”,以及撇不清的“華”,越想弄明白就越里外不是人。
Thumbnail
雖然用這本書開了個題,但我並不想細講這本書的內容。只能說如有人要了解馬來西亞華人認同的糾葛,這本會是很好的參考。黃錦樹要說的絕不只是馬華文學的定位問題,因為那也是作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認同問題。那種無可厚非的“馬”,以及撇不清的“華”,越想弄明白就越里外不是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