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長照單位的疥瘡

長期臥床的病人,在相關的感染管制上,容易發生如長期養護機構方向的疾病,如壓瘡、傳染性疾病,及本次要介紹的疥瘡。

人類傳染的疥蟲型,人類為唯一的宿主。最長4-6週,(平均為二至六星期)。第一次感染,約2~6週才會出現症狀;若為二次感染,症狀約1~4天就會出現。(網頁資料:疾病管制署疥瘡感染症介紹)。第一次感染疥瘡,不會立刻出現症狀,約一個月才會出現症狀,但患者感染後即使症狀尚未出現也可傳染,所以疥瘡治療必須同時治療周遭無症狀的接觸者;若為二次感染,因人體已對疥蟎致敏,症狀約1 ~ 4天就會出現(網頁資料:臺大醫院皮膚部衛教天地)。

疥瘡的確診分為「確定診斷之疥瘡」與「疑似診斷之疥瘡」。確定診斷之疥瘡:必須符合下列二項條件:有斑丘疹(maculopapular)與(或)有會癢的疹子;以及由醫師診斷或實驗檢查確認。疑似診斷之疥瘡:必須符合下列二項條件:有斑丘疹與(或)有會癢的疹;以及由醫師診斷疑似疥瘡。(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手冊)

疥蟲不會飛跳,而且爬行緩慢,所以接觸時間至少要5~10分鐘,疥蟲才有可能從患者移行到接觸者上。另疥蟲需20~30分鐘內才能鑽到角質層中。(良醫健康網)針對新入住服務對象和新進工作人員有無疥瘡感染史,並針對其皮膚、頭髮和指甲床(nail bed)等進行仔細檢查、評估、紀錄發癢、疹子或傷口。若情況許可,新入住之服務對象建議可先安置於隔離房室或單人房觀察一週。加強疥瘡高危險群服務對象之皮膚檢視與評估(如: 是否有發癢及皮疹),以儘早發現病例。(疥瘡感染管制措施)

丘疹的出現非絕對的判斷標準,加上本院長期臥床的呼吸照護病人,皮膚狀態並非良好,一般護理人員在長期照護的情況之下,無法發現判斷。(醫療(事)機構因應疥瘡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根據WHO的推論,全球流行有上昇趨勢(wiki百科資料)挪威型疥瘡與一般型的差異,並非不同的病原蟲,而是感染力、寄生密度的提昇。(網頁資料良醫資料網-皮膚科賴柏如醫師)

參考資料

(一) 臺大醫院皮膚部衛教天地,

https://www.ntuh.gov.tw/derm/healthcareCenter/healthCenter/%E7%96%A5%E7%98%A1.aspx

(二)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介紹

(https://www.cdc.gov.tw/professional/diseaseinfo.aspx?treeid=8d54c504e820735b&nowtreeid=dec84a2f0c6fac5b&tid=4DC6CDD1D4B8972D)

(三) 疾病管制署疥瘡感染症介紹

(https://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did=698&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3cec8f1347d10061

(四) 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手冊

(五) wiki百科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6%A5%E7%96%AE)

(六) 良醫健康網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83976&p=2


(七) 醫療事機構因應疥瘡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八) 預防性接觸隔離措施對疥瘡防治的成效/感染控制雜誌/民99年10月第20卷第5期

(九) 疥瘡/感染控制雜誌/民105年2月第26卷第1期

(十) 提升疥瘡照護者疥瘡防護完整率/柳營奇美醫院

(十一)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SCABIE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馬來西亞衛生部/2015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