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初看金庸

初遇金庸,可以回溯到小學時,當年中國時報正連載《倚天屠龍記》。

那時候的報紙通常就是三大張,對新聞沒興趣的小學生,除了民生報的烏龍院,就喜歡看中國時報的副刊。

小學五六年級的我,看了一段時間的《倚天屠龍記》,覺得劇情實在太拖了。

每天連載的內容大概一千字吧,劇情推展有限,幾句對話,幾段描述,就要等著明天再續了。我覺得明明是在看武俠小說,但大部分的日子,都沒有看到打打殺殺的情節,實在超無聊的。

另一方面,看到的時候都已經是連載好一段時間了,對人物的關係,書中世界的架構完全不瞭,當然就無法融入金庸龐大的武俠史觀。


幾年之後,高中生的我才終於真正進入金庸的世界。


那個年代,台灣的電視劇大多是傳統型的棚內戲劇,即使是戶外場景,通常也是棚內佈置的假山假樹,更不用提編劇、攝影、演員、音樂…等環節。

民國71年,當時的中視,率先引入港劇《楚留香》,立刻就掀起台灣一股,幾乎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港劇熱潮;劇中大量出現的真實外景,流暢又奇特的武打招式,加上對台灣人來說,陌生的俊男美女,而改編自古龍的小說也是一大亮點,讓《楚留香》收視率曾經超過前所未有的60%。那一年,每週六晚上八點,當《楚留香​》​的主題曲前奏一響起,台灣可謂萬人空巷,街頭一片冷清,全民都聚在電視機前收看《楚留香》。

只是我當時正是國三生,無緣追劇。

《楚留香》的熱潮造成的效應,就是新聞局出手,規定三家電視台必須以輪流的方式播放港劇,免得影響本土電視劇藝人的生計。也因此發生,中視未能在期間內播畢《楚留香》,在輿論要求下,還由華視接手續播。

這之後延續播放的港劇,包括《琥珀青龍》《楊門女將》《十三妹》《英雄出少年》《飛鷹》,雖然沒有初期效應,但港劇現象,確實對台灣帶來文化的衝擊。之後華視播出《天蠶變》,又掀起一次熱潮,這也造成輪尾的台視之後再播出一次港劇,台灣就要禁播港劇了。


最後這一檔港劇,台視播出的就是《天龍八部》。


已是高中生的我,可以稍微看電視劇了,而《天龍八部》,打開我眼前金庸武俠的那扇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