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歷代中華弓的流變(三).突厥與明小弰

謝肅方老師「中國歷代弓論述」(2017年)講座筆記,內容涵蓋:

  1. 傳統弓的力學結構
  2. 中華角弓的製作材料
  3. 歷代中華弓的流變
    1. 斯基泰弓
    2. 匈奴與漢長弰
    3. 突厥與明小弰
    4. 滿洲清弓

本篇為第三部分〈歷代中華弓的流變〉第三篇。


蒙古帝國.元至明.公元13世紀至17世紀

大蒙古國源自蒙古高原,不斷東征西討逐漸建立起橫跨亞歐的強大帝國 ,其版圖一度東至朝鮮半島,西至東歐,南及中國全境。

相比起龐大帝國領內的各地民族,作為統治階層的蒙古部落聯盟只係少數族群,其有效統治相當仰賴從各地汲納的傭兵團和軍備工匠(包括弓匠、箭匠)。中亞的突厥人是傭兵和工匠的一大來源。

另一方面,蒙古人統治中原期間(元朝),為削弱漢人的軍事反抗力量,大量弓匠不是被屠殺就是被帶走到漠北地區,導致漢傳造弓業出現斷層。

因為上述影響,明朝的弓的制式出現很大改變,從長弰弓轉為較輕巧、類似突厥弓的短弰弓,稱為明小弰。


明小弰


現代土耳其弓(突厥弓)


現代韃靼弓(突厥弓)


參考

  1. The Bows of China - Chinese Bows in the Ming Dynasty, Stephen Selby
    (Ch. 4.6 p.60 - 61, Chinese Archery Studies: Theoretic and Historic Approaches to a Martial Discipline, Hing Chao · Lianzhen Ma · Loretta Kim, Springer Nature, Apr 2023)

席上問答

問:長弰弓與短弰弓,使用上有何不同?

答:個人感想:長弰弓易拉開,製作工藝要求較高,弰要幼以減輕質量。短弰弓輕巧,適合騎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