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靠近魚兒們時,牠們總會繞一圈再靠近,表面上看好像是擔心著受到侵犯,但實際上是在適應與接納,會感覺到好像牠們繞開的行為是在騰出空間給人類,之所以再靠近,是因為魚兒們還是很喜歡人類的。 雖然只有短短地2~3秒的時間,總體看起來像是繞一圈在展現美麗的游泳姿態,看實際上卻是在歡迎人類成為水族魚群的一份子。
牠們比我們想像的更堅毅強大,也更有意志力,擁有著團結向心。 每當想法有衝突時,打一架就解決,是為了種族的繁盛,一來是派出最強的來面對將來的挑戰,二來是打架的過程是可以增進游泳的效率的,在水中要夠會游泳,才能面對魚兒以外的大自然,所帶來刻意或不刻意的挑戰。
於是當人類接近魚群時,表面上看似是在融入,實際上是在進行文化交流,透過柔軟的手指壓碎扁螺的「柔弱勝剛強」,訴說著「弱肉強食」並非唯一真理,但看著牠們透過穿越小間隙,來阻擋體積較大的敵人或著進行躲藏時,也許自己才是被教導「柔弱勝剛強」的那一方。
在我成為魚兒們的小弟後,透過多次治療好牠們的凸眼症,以及將被壓碎的扁螺分配到位後,才發現分配食物,是魚群老大做的事,因為我看見魚群老大透過多刻意不吃的禮讓,讓其他魚兒們吃的行為,彷彿在說:「我的管理在你的管理之上」,原來在魚群中,也是最會照顧、能照顧最多的人,當老大。 老大不用被承認,行為就會自己展露出來。 也因為看見了這一些,才會意識到文章開頭說的話,也許在靠近時,魚兒們的繞行回歸,不是為了閃避,而是為了接納。
那麼! 加入魚群後的人類,有什麼不同?
魚群之所以認為自己比人類強大,是因為牠們能給人類,比人類能給予的多更多。 光是帶領著一群魚兒,透過安穩的姿態,瞬間停靠在水族箱裡的人類身邊時,就會讓人感受到穩定平和又安穩的凝聚,所以加入魚群後的人類,會體驗到自己與魚群在一起時,彷彿整體就像一隻大魚,沒有我,卻有我,我就是那條大魚,少了我或其他魚兒都不行,因為我們就是同一個整體。
最後感覺到,水的密度之所以是1,也許是因為這條大魚,也跟水融為成一體,彷彿自己就是水,在無止盡的擴充中,感覺到無限,最後又回到自己的軀殼裡。
「上善若水」,原來是「上」是無止盡,透過「善」的給予與奉獻,讓無論是在水中的魚兒或人類,都能實現進步的意思。 加入魚群後的人類,可以透過魚群成為一隻大魚,最後與水融為一體,原本微小薄弱的自己,彷彿就能無止盡的給予,而加入上善若水,成為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