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觀察05-如何確認自己真的「懂了」?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在跟伙伴討論工作時,看到對方若有所思,詢問一下是否瞭解,得到肯定沒問題的答案。為了慎重起見,跟對方重複確認一下內容,發現果然有些關鍵遺漏,並且與交辦狀況出入甚大。讓我不禁思考,所謂「懂了!」到底是否真的「懂了」。我相信,在那當下一定是真的「懂了」,但「懂了」跟「確實理解」,這中間距離因人而異,也因此造成許多誤會與誤差。今天就來聊聊,從說明端跟接受端,如何確認是真的「懂了」。

raw-image

在說明端部分,運用您過去所學的經驗,將需要表達的內容說明清楚後,一定會習慣性的詢問:有沒有問題?通常也會得到千篇一律的答案:沒有。過去的方式,通常到此為此。現在希望可以增加幾個步驟,首先,挑一些您覺得重要的關鍵,跟對方再確認一次。比如:沒有問題很好,剛剛我提到關於跟廠商確認部分,你打算怎麼進行?或是:在結案報告部分,你認為怎麼寫才能讓對方理解?透過反問對方,確認對方是否可以清楚回應,表達自己想法與建議,這樣或許會多花一些時間,但對於發生錯誤後的事後彌補,我相信多了這樣的確認,一定是超值划算的!

至於接受端,又該如何確認自己「懂了」呢?記得我在「職場觀察01-談2個問題」中曾經分享: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這兩個問題,用在這裡是最適當不過了!確認對方為什麼會跟自己談這個主題?這個主題要如何進行?這個主題的幫助是什麼?可以創造什麼效益?這許多的為什麼,就在溝通過程中適時的提出,每個答案確認,都會有助於讓自己更接近「懂了」的真實狀態,與對方達成真正共識,完成彼此的目標工作。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讓自己吸收之後,找個適合對象再說明一次,如果能讓他理解,那就是真正「懂了」!「教學」是測試自己是否了解最好的方式,傳授之前,必須先讓自己從頭開始整理一遍,然後組織架構,思考如何開頭、銜接、舉例、結論與彙整,最後還要想辦法讓對方願意聽,這一切都要基於「吸收透徹」後,才能有最好的表現。所以,當對方恍然大悟的表情出現,那就表示你真的「懂了」。

這樣,懂了嗎?^^

    工作超過25年,彙整在不同組織、單位的互動與想法,希望讓您能少繞一些路,往目標邁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使用同理心之前,必先準備好的兩件事:觀察與記憶。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
    什麼是三個層次的問題?看到美食,第一直覺會問什麼呢?「哇!看起來好好吃…」,這是什麼?這在哪裡?這個多少錢?…我把這類問題統稱為第一層次的問題。也就是說,不用思考、沒有壓力,任何一張美食照片,都可以這樣問...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在使用同理心之前,必先準備好的兩件事:觀察與記憶。
    最近常在課程中分享同理心,每個階段對於「同理心」這三個字,都會有不同的解釋與收穫。我就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這階段對於「同理心」的認識吧!在與朋友對話,或是跟同事討論事情時,我們的習慣都是馬上進入「解決問題」。
    什麼是三個層次的問題?看到美食,第一直覺會問什麼呢?「哇!看起來好好吃…」,這是什麼?這在哪裡?這個多少錢?…我把這類問題統稱為第一層次的問題。也就是說,不用思考、沒有壓力,任何一張美食照片,都可以這樣問...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哎呀!原來如此 【誤解】      工作中,難免會因為工作太忙碌者雙方不熟、或是話沒有說好,而造成誤會。解釋,沒有必要,懂你的人你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人,也沒必要解釋給他聽,因為本來就不必要每個人都懂你,「做真實的自己就好」。 【完美】     追求完美的人,通常給自己很高的標準,高標準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Thumbnail
    有時候你會覺得對方已經表示理解,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或是有聽懂也認同,但就是沒有領悟到什麼的感覺,這時你可以找個很像的事物來比喻,最好還是對方已經很懂的事。 如果對方能連結自己的經驗,就容易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會產生更為認同,覺得好理解的情緒。 理解與領悟的分界線 說到理解和領悟,這兩
    Thumbnail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Thumbnail
    對方心裡會認定你真的有在聽他說話,取決於你的肢體動作與回應,除了不要邊做其他事,專心聽並看著對方之外,就是回應附和對方話語的方式,這會大大影響對方是否願意說下去。 肯定對方說話可用「真的」「我也這麽認為」之類,有興趣可說「真的嗎?」「原來是這樣呀」之類。 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對方確信我們真的理解
    Thumbnail
    在職場上班,一定要很清楚自己的責任與功能,盡好自己的責任,清楚表達自己的意向。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Thumbnail
    哎呀!原來如此 【誤解】      工作中,難免會因為工作太忙碌者雙方不熟、或是話沒有說好,而造成誤會。解釋,沒有必要,懂你的人你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人,也沒必要解釋給他聽,因為本來就不必要每個人都懂你,「做真實的自己就好」。 【完美】     追求完美的人,通常給自己很高的標準,高標準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Thumbnail
    有時候你會覺得對方已經表示理解,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或是有聽懂也認同,但就是沒有領悟到什麼的感覺,這時你可以找個很像的事物來比喻,最好還是對方已經很懂的事。 如果對方能連結自己的經驗,就容易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會產生更為認同,覺得好理解的情緒。 理解與領悟的分界線 說到理解和領悟,這兩
    Thumbnail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Thumbnail
    對方心裡會認定你真的有在聽他說話,取決於你的肢體動作與回應,除了不要邊做其他事,專心聽並看著對方之外,就是回應附和對方話語的方式,這會大大影響對方是否願意說下去。 肯定對方說話可用「真的」「我也這麽認為」之類,有興趣可說「真的嗎?」「原來是這樣呀」之類。 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對方確信我們真的理解
    Thumbnail
    在職場上班,一定要很清楚自己的責任與功能,盡好自己的責任,清楚表達自己的意向。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