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的產業基礎思維轉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raw-image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係

就像2022年第四季我們先積極操作的都是績優跟醫美

2022年第一季後看到的是遠距醫療跟後疫情相關 空頭年才挑到明基醫

2020年第一季更簡單 就是所有原料藥都可以炒作 我們操作3個月就全抓到

而還沒爆發只有過程的個股就是只能確認產品跟產業還有想像力跟成長力,然後想辦法在重複操作過程

2020年台灣人口紅利正式死亡交叉,也就是人口老化只會越來越嚴重

代表的也就是生技醫療產業會轉變成必須成長的市場

這就是很基礎的產業思維

我們在生技醫療產業 可以說90%都是對的,跟著市場就可以

avatar-img
155會員
1.2K內容數
投資心理學的核心地位 心理情緒交易占比70%:掌控交易勝率關鍵 市場波動常常引發人性的兩大情緒:貪婪與恐懼。這些情緒會驅使投資者做出非理性的決策,例如在市場高點追漲、在恐慌時拋售。 成功的投資者懂得對抗情緒,以理性和規劃來取代本能反應。 "市場上的成功,往往來自做不自然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財經咖啡因的窩 的其他內容
加權指數回到10周之上就看能不能站穩 現在指數對我來說只是用來看市場情緒階段,整體中期沒大突破就只是資金輪流 上週的AI產業開始擺脫難熬過程表態後,多數報告目前也只是跟去年第二季~第三季的內容差不多,沒有特別 只要股價波動 自然很多分析就會上修或下修 就跟3年前的台積電一樣,重點是賺
其實就跟原初多數政策差不多 不過這次賴清德政見發表時有對於癌症基金說任內會創立百億的規模 就可以觀察這類生技醫療產業的慣性以及有沒有狗(股票)先表態的 其他綠能產業我認為就是照著全世界基礎慢慢前進 而習慣科技AI產業跟電動車本來就不管誰當選都只能照著大方向繼續擴大規模
民主的選舉後不管勝選的一方還是敗選的一方 就是監督每個政策的實行,不是投完票就叫民主國家,而是要確定台灣大方向有邁向進步 依照目前執政黨繼續連任,就是觀察產業政策上的方向有沒有擴大或是停滯 我們投資人就是關心能讓我們繼續資產跟著市場成長的節奏 "如果這一次你向上帝或神佛求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
月線站不回就會開始看中期均線 選後節奏會比較好觀察 目前只要能照我們去年11月規劃的今年第一季節奏,那就會越來越簡單 投機行情以為抓到財富密碼降息的各產業利多還有投信外資買賣超,最後都跟不上機構的量化,會全數吐出甚至在倒賠 今年第一季3月前指數的節奏很重要 還有人性的情緒恐慌 ###
加權指數回到10周之上就看能不能站穩 現在指數對我來說只是用來看市場情緒階段,整體中期沒大突破就只是資金輪流 上週的AI產業開始擺脫難熬過程表態後,多數報告目前也只是跟去年第二季~第三季的內容差不多,沒有特別 只要股價波動 自然很多分析就會上修或下修 就跟3年前的台積電一樣,重點是賺
其實就跟原初多數政策差不多 不過這次賴清德政見發表時有對於癌症基金說任內會創立百億的規模 就可以觀察這類生技醫療產業的慣性以及有沒有狗(股票)先表態的 其他綠能產業我認為就是照著全世界基礎慢慢前進 而習慣科技AI產業跟電動車本來就不管誰當選都只能照著大方向繼續擴大規模
民主的選舉後不管勝選的一方還是敗選的一方 就是監督每個政策的實行,不是投完票就叫民主國家,而是要確定台灣大方向有邁向進步 依照目前執政黨繼續連任,就是觀察產業政策上的方向有沒有擴大或是停滯 我們投資人就是關心能讓我們繼續資產跟著市場成長的節奏 "如果這一次你向上帝或神佛求
PC時代 造就1995~2000年網路的高潮,當時的選擇比較少所以估值是比較誇張的 iPhone 造就習慣改變的手機時代,產業都是輪流高潮的2008~2018 黃金10年的過程就讓80%的散戶被市場恐懼吞噬明明知道是習慣科技的產業,但一樣量化經驗不足想在過程當股神就是要付出代價 AI的時
月線站不回就會開始看中期均線 選後節奏會比較好觀察 目前只要能照我們去年11月規劃的今年第一季節奏,那就會越來越簡單 投機行情以為抓到財富密碼降息的各產業利多還有投信外資買賣超,最後都跟不上機構的量化,會全數吐出甚至在倒賠 今年第一季3月前指數的節奏很重要 還有人性的情緒恐慌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引言:2024 年 10 月 31 日,EiMBA 校友會舉辦了一場精彩的線上交流會,邀請了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 Sam、膜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 Green 以及詠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的簡博士,一起分享「再生醫療」產業的現況,由會長蘇巧純擔任主持人。
Thumbnail
每年7、8月是生技產業盛事的月份,政府的參與顯示對於臺灣生技產業鏈發展的重視。儘管許多企業因資源限制只能專注於單一領域,但隨著市場全球化的挑戰,企業如ABVC集團開始走向國際,探索新的商業機會
Thumbnail
2024年全台最大的生醫新創Demo day ── 由比翼加速器、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秀傳醫療體系主辦的「TMU x BE x SCHS Demo Day : Braving New Horizons in Healthtech for Hospitals」將在本月27日搭載 Bio Asia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股市的損失規避心理和生技產業的投資機會。投資人應該注意股市波動風險,改變投資思維,並注意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另外,強調生技產業需要全方位的拓展,並提出投資建議。文章中還提到了QIC說明臺灣生技指數的漲幅情況,以及相對於美國納斯達克生技指數的補漲空間。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臺灣加權指數及美國道瓊指數在2024年分別創下歷史新高,成為景氣復甦的先期指標。本文探討投資市場內涵,主要分為「趨勢熱點」和「潛力深耕」兩大層面。其中,軍工概念成為「趨勢熱點」的熱門投資領域,而醫療領域則被視為「潛力深耕」的領域。文章具體討論了雷虎科技、漢翔、晟德集團和輝景醫藥等相關標的的投資潛力。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依照各機構去研究的醫療產業領域 規劃投資者幾乎都是往精準醫療或數位醫療相關 精準醫療、遠距醫療跟醫療檢測是比較可以合作的,因為這些可以運用到科技業的專業領域 達成1+1大於2的產業商機才是現在很多AI結合生技醫療的重點 近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進軍生技的原因就是"多角化經營需求是占比最高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引言:2024 年 10 月 31 日,EiMBA 校友會舉辦了一場精彩的線上交流會,邀請了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 Sam、膜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 Green 以及詠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的簡博士,一起分享「再生醫療」產業的現況,由會長蘇巧純擔任主持人。
Thumbnail
每年7、8月是生技產業盛事的月份,政府的參與顯示對於臺灣生技產業鏈發展的重視。儘管許多企業因資源限制只能專注於單一領域,但隨著市場全球化的挑戰,企業如ABVC集團開始走向國際,探索新的商業機會
Thumbnail
2024年全台最大的生醫新創Demo day ── 由比翼加速器、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秀傳醫療體系主辦的「TMU x BE x SCHS Demo Day : Braving New Horizons in Healthtech for Hospitals」將在本月27日搭載 Bio Asia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股市的損失規避心理和生技產業的投資機會。投資人應該注意股市波動風險,改變投資思維,並注意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另外,強調生技產業需要全方位的拓展,並提出投資建議。文章中還提到了QIC說明臺灣生技指數的漲幅情況,以及相對於美國納斯達克生技指數的補漲空間。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臺灣加權指數及美國道瓊指數在2024年分別創下歷史新高,成為景氣復甦的先期指標。本文探討投資市場內涵,主要分為「趨勢熱點」和「潛力深耕」兩大層面。其中,軍工概念成為「趨勢熱點」的熱門投資領域,而醫療領域則被視為「潛力深耕」的領域。文章具體討論了雷虎科技、漢翔、晟德集團和輝景醫藥等相關標的的投資潛力。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依照各機構去研究的醫療產業領域 規劃投資者幾乎都是往精準醫療或數位醫療相關 精準醫療、遠距醫療跟醫療檢測是比較可以合作的,因為這些可以運用到科技業的專業領域 達成1+1大於2的產業商機才是現在很多AI結合生技醫療的重點 近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進軍生技的原因就是"多角化經營需求是占比最高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