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想一下,我們用過的社交媒體平台,從無名到臉書、推特(X),觀察其演化的方向,是使用者創作的字數減少(推特為280字元),照片的比例增加,後有Instagram,捨棄文字改以照片為主軸。雖然一般人可能不自覺,但我認為這些變革也回過頭來,型塑人類的思考與語言方式,往直覺、表淺的方向走。
再者,人的專注力本來就短。舉個例,學簡報設計強調5 second rule,意指在極短時間內無法被秒懂的,就是失敗的簡報,如果我們欣然贊成這個說法,那麼對於訊息趨向表淺與片段的改變就沒什麼好意外的。另外,從生物演化的角度,會動的事物較靜止者,本身具更具威脅性,會成為眼球優先關注的目標。綜合以上兩點,「短」、「影音」會霸佔我們的專注力,不只是現在式,也是未來式。
跳不跳科目三,反不反抖音的事情涉及政治、或者文化的入侵,這事比較複雜,但我想說,沒有抖音,短影音依舊會大行其道,是時勢所趨。又假想你的孩子真有這麼聽話,連碰也不碰,那我相信他在學校應當會如原始人般孤立,也非父母樂見。
身為父母,該擔心的是孩子的專注力因此變得淺薄,但捫心自問,同樣暴露在3C環境的大人們,專注力又如何,比如上次好好看完一本長篇小說是何時?如果將專注力比擬為肌肉,那肌少症盛行率恐怕很高。
我的想法是,專注需要鍛鍊,而鍛鍊需要環境,不單是要求小孩,大人也必須身體力行,日復一日,才跨越門檻,體會被文學、音樂或其他藝術涵養滋潤的樂趣。屆時,他既能點開速食娛樂,打發時間,亦可泡上一杯茶,縱身沉潛,進入一個瑰麗壯闊的深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