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東尼瀧谷》:去除了美我們還剩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東尼瀧谷》的敘事層層堆疊。前半段內斂得使人昏昏欲睡,直到東尼要求久子穿上妻子的衣服,衝突感才爆發出來。後來久子在衣物間放聲大哭,更是提升了故事的張力:面對陌生女子的死,還有她留下來的滿屋子衣服,為什麼而哭呢?這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短篇小說,收錄在《萊辛頓的幽靈》,由市川準執導,坂本龍一配樂,被視為最成功的村上春樹改編電影之一。

影評|《東尼瀧谷》:去除了美我們還剩什麼?

影評|《東尼瀧谷》:去除了美我們還剩什麼?

市川準《東尼瀧谷》宣傳海報

市川準《東尼瀧谷》宣傳海報

孤獨有解藥嗎?

《東尼瀧谷》描繪孤獨感,而故事的衝突就發生在東尼遇見了美麗的英子,逐漸脫離孤獨,最終又回歸孤獨。在這個過程裡,使得東尼脫離孤獨的與其說是愛,說是美可能更為恰當。

學生時期,東尼的人像畫被說沒有溫度,他也自認比較擅長畫沒有感情的器械。他認為英子「彷彿是為了穿衣服而生」,目光也不是放在英子本身,而是英子與衣服所形構出的意象。英子使東尼脫離了孤獨,但東尼眼中的英子並不是真正的英子。真正的英子是什麼,連英子本身也不知道。她無法停止購買新衣服來填補內心的虛無,正好證明了美不是孤獨的解藥。美具有暫時性,英子的空虛無法被滿足,東尼也終究回到了孤獨。


為什麼而哭?

英子的孤獨與東尼的孤獨,兩者其實是互相襯托的。當久子在英子的衣物間裡大哭,英子的孤獨被以一種迂迴但強烈的方式表達出來。久子的哭泣看似沒來由,但經得起推敲。

旁白說久子開始想像「一個女人留下了那麼多漂亮衣服,自己卻撒手人寰是怎樣的感覺」。不是可惜,是遺憾,對於生命的遺憾:那麼多美的事物,與自己都再也沒有關聯。是因為活得不夠長嗎?我想不是,是因為終有一死的事實使人意識到自己是孤獨的。海德格說沒有人能體會他人的死亡,而人在面對自己的死亡時反而更接近本真的自己。在滿屋子的美麗衣服裡,久子看見了孤獨,而這孤獨感壓倒了她,使她不由自主地放聲大哭。


美與生命的對立

在日本文學中,美與生命的對立並不稀奇。在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中,溝口承受不了金閣的美,最終將美視為仇敵,縱火燒毀金閣。相較於此,村上春樹用溫和的筆法描寫美的危險:美是誘惑,它讓我們以為孤獨可以獲得解救,但其實到了最後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澈底否定美可能太過極端,但對美的過度追求確實對生命有害。英子在追求美的過程中逐漸遠離自己,東尼也在逃離孤獨的過程中逐漸逃離自己。也許孤獨和美都沒有那麼可怕,我們可以適度調和兩者,在審美的同時也接納自身的孤獨。

雪景金閣寺

雪景金閣寺

內容總結
東尼瀧谷
4
/5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庵野秀明的《正宗哥吉拉》將於12月31日從Netflix下線。這位以《新世紀福音戰士》聞名的導演會拍出怎樣的哥吉拉?本片沒有巨大機器人,但哥吉拉如同使徒般強悍,無力的人類只有兩種選擇:核子彈或大政府。本片是1962年《金剛對哥吉拉》後票房最佳的哥吉拉,也囊括了多項學院大獎,是商業與風格兼具的電影。
昆汀塔倫提諾2016年的《八惡人》將於12月31日從Netflix下線。昆汀的電影以暴力美學著稱,這部電影的前半段讓人以為它是例外,後半段果然大開殺戒,血肉橫飛,提醒觀眾這是部不折不扣的黑色電影。在暴力的風格以外,這部電影穿插罪與罰的主題,探討罪惡,也探討刑罰與正義。
《藥命效應》再度於Netflix上線。所謂「整合大腦功能的聰明藥」只是一個引子,它引平凡人去窺探成功者的世界。在科幻電影的包裝背後,電影的基調還是成功、慾望與死亡:從落魄作家變成華爾街巨頭需要付出多少代價?為何人生最巔峰的時候經常是最接近死亡的時候?依靠藥物或天才所獲得的成功,真的是屬於我的成功嗎?
《五月雪》是不是部好電影?觀影過後,我覺得很難給出簡單的答案。這部電影承接張吉安在《南巫》中對於歷史符號的掌握,更因為「文本互涉」而使得符號變得更為複雜,形成特殊的藝術風格,但在故事與角色的塑造上卻更單薄。這篇文章將談論《五月雪》的藝術風格、角色與情節,並且從導演的映後座談來重新思考與評價這部電影。
由大衛芬奇執導的《殺手》於11月10日在Netflix上映。上映前聽說是類似於《火線追緝令》的黑色電影,但看完後我覺得不夠黑,反而是有《鬥陣俱樂部》那種反思資本主義的風格。只是,同樣是對抗資本主義,《殺手》更特立獨行,少了地下格鬥的熱血與奔放,取而代之的是專業人士的自律與內斂。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庵野秀明的《正宗哥吉拉》將於12月31日從Netflix下線。這位以《新世紀福音戰士》聞名的導演會拍出怎樣的哥吉拉?本片沒有巨大機器人,但哥吉拉如同使徒般強悍,無力的人類只有兩種選擇:核子彈或大政府。本片是1962年《金剛對哥吉拉》後票房最佳的哥吉拉,也囊括了多項學院大獎,是商業與風格兼具的電影。
昆汀塔倫提諾2016年的《八惡人》將於12月31日從Netflix下線。昆汀的電影以暴力美學著稱,這部電影的前半段讓人以為它是例外,後半段果然大開殺戒,血肉橫飛,提醒觀眾這是部不折不扣的黑色電影。在暴力的風格以外,這部電影穿插罪與罰的主題,探討罪惡,也探討刑罰與正義。
《藥命效應》再度於Netflix上線。所謂「整合大腦功能的聰明藥」只是一個引子,它引平凡人去窺探成功者的世界。在科幻電影的包裝背後,電影的基調還是成功、慾望與死亡:從落魄作家變成華爾街巨頭需要付出多少代價?為何人生最巔峰的時候經常是最接近死亡的時候?依靠藥物或天才所獲得的成功,真的是屬於我的成功嗎?
《五月雪》是不是部好電影?觀影過後,我覺得很難給出簡單的答案。這部電影承接張吉安在《南巫》中對於歷史符號的掌握,更因為「文本互涉」而使得符號變得更為複雜,形成特殊的藝術風格,但在故事與角色的塑造上卻更單薄。這篇文章將談論《五月雪》的藝術風格、角色與情節,並且從導演的映後座談來重新思考與評價這部電影。
由大衛芬奇執導的《殺手》於11月10日在Netflix上映。上映前聽說是類似於《火線追緝令》的黑色電影,但看完後我覺得不夠黑,反而是有《鬥陣俱樂部》那種反思資本主義的風格。只是,同樣是對抗資本主義,《殺手》更特立獨行,少了地下格鬥的熱血與奔放,取而代之的是專業人士的自律與內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2013年上映的南韓電影「10 Minutes」(實習男生存法則)深刻描寫理想與現實的掙扎,主角浩贊在職場的現實與追逐電影夢想的拉扯中,展現出令人動容的人性光輝。本篇文章將從三個面向深入探討這部佳作:理想與現實的辯證、職場的現實氛圍,以及電影中細膩的隱喻。
Thumbnail
《東京教父》的冒險之旅近尾聲,從平安夜一路瘋狂、笑鬧、荒謬、轉折起落直到新年,曙光在城市的樓房之間乍現,萬事萬物彷彿重置又重生。秉住呼吸看新年的曙光洗禮城市,上帝的禮物也許正是眼前的這片風景——城市亮起,你終於相信生命裡真的有光,這就是奇蹟。
這是在圖書館偶然拿起的書,村上春樹寫的。 我沒看過他的書,這是第一本,引起我注目的是幽靈,總會讓我想起 ghost story歷經地球表面貌 timelapse 的執念,就無論內容為何,知道了就能終於消失的感覺。 還有另個原因是東尼瀧谷,看過電影很喜歡,想知道畫面氛圍跟文字給出來的差異感,這個晚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在大雪封閉的山莊裡》改編自東野圭吾寫的同名推理小說,看到東野的名字當然就要看了,然後又有剛結婚的西野七瀨,就非看不可。
Thumbnail
有見這本書四度改編成影視和舞台劇作品,害我對這本原著都不禁產生興趣,好想知道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受歡迎。 不過進入正題之前,容我先發個牢騷。話說我一開始打算到書店購買台譯本,可惜逛了好幾家都找不到,不知台灣出版商是否將舊版收起,然後打算再版發行(炒冷飯),所以我最後只能網購陸譯本。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再次顛覆了觀眾的想像,同時亦嘲諷著現今電影大多無一特異的形式,將艾瑪史東的美豔與瘋魔化作潑向觀眾的屎,屎尿裡有著盛開的花,與其令人難以忽視的生命的疤,野性的眼眸,與一雙烈焰紅唇。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由尤格藍西莫執導,艾瑪史東主演。電影中有兩種主要的影像風格:一是「由遠拉近」的鏡頭,二是「窺視」的鏡頭。這篇文章將從這兩種風格切入,談電影中探究精神的轉變、窺視關係的轉變,以及電影如何把「人與神」和「女與男」的論題做出巧妙的交織,最後卻做出不對稱的處理,對此我將提供尼采式的解讀。
Thumbnail
一如看片前聽了很多次的比喻,《可憐的東西》就像是劇本更好一點的《芭比》,都是描繪一個「天真」的女孩去探索異世界,一路上發掘女性的自我,得到性/別的啟蒙與認知,辯證人與他人(與非人)的形象投射,更讓層層的父權桎梏顯形。
Thumbnail
村上春樹小說改編電影《東尼瀧谷》,時隔十九年重新上映。談談本片的孤獨感,女主角的囤衣癖又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2013年上映的南韓電影「10 Minutes」(實習男生存法則)深刻描寫理想與現實的掙扎,主角浩贊在職場的現實與追逐電影夢想的拉扯中,展現出令人動容的人性光輝。本篇文章將從三個面向深入探討這部佳作:理想與現實的辯證、職場的現實氛圍,以及電影中細膩的隱喻。
Thumbnail
《東京教父》的冒險之旅近尾聲,從平安夜一路瘋狂、笑鬧、荒謬、轉折起落直到新年,曙光在城市的樓房之間乍現,萬事萬物彷彿重置又重生。秉住呼吸看新年的曙光洗禮城市,上帝的禮物也許正是眼前的這片風景——城市亮起,你終於相信生命裡真的有光,這就是奇蹟。
這是在圖書館偶然拿起的書,村上春樹寫的。 我沒看過他的書,這是第一本,引起我注目的是幽靈,總會讓我想起 ghost story歷經地球表面貌 timelapse 的執念,就無論內容為何,知道了就能終於消失的感覺。 還有另個原因是東尼瀧谷,看過電影很喜歡,想知道畫面氛圍跟文字給出來的差異感,這個晚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在大雪封閉的山莊裡》改編自東野圭吾寫的同名推理小說,看到東野的名字當然就要看了,然後又有剛結婚的西野七瀨,就非看不可。
Thumbnail
有見這本書四度改編成影視和舞台劇作品,害我對這本原著都不禁產生興趣,好想知道這部作品為何如此受歡迎。 不過進入正題之前,容我先發個牢騷。話說我一開始打算到書店購買台譯本,可惜逛了好幾家都找不到,不知台灣出版商是否將舊版收起,然後打算再版發行(炒冷飯),所以我最後只能網購陸譯本。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再次顛覆了觀眾的想像,同時亦嘲諷著現今電影大多無一特異的形式,將艾瑪史東的美豔與瘋魔化作潑向觀眾的屎,屎尿裡有著盛開的花,與其令人難以忽視的生命的疤,野性的眼眸,與一雙烈焰紅唇。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由尤格藍西莫執導,艾瑪史東主演。電影中有兩種主要的影像風格:一是「由遠拉近」的鏡頭,二是「窺視」的鏡頭。這篇文章將從這兩種風格切入,談電影中探究精神的轉變、窺視關係的轉變,以及電影如何把「人與神」和「女與男」的論題做出巧妙的交織,最後卻做出不對稱的處理,對此我將提供尼采式的解讀。
Thumbnail
一如看片前聽了很多次的比喻,《可憐的東西》就像是劇本更好一點的《芭比》,都是描繪一個「天真」的女孩去探索異世界,一路上發掘女性的自我,得到性/別的啟蒙與認知,辯證人與他人(與非人)的形象投射,更讓層層的父權桎梏顯形。
Thumbnail
村上春樹小說改編電影《東尼瀧谷》,時隔十九年重新上映。談談本片的孤獨感,女主角的囤衣癖又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