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 AI 的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

本篇純粹就是個人觀點的隨筆。

ChatGPT 問世也一年多了。坦白說,對我而言,使用 AI 就跟呼吸一樣自然,當我的主管們在說「哇!要來好好學習使用AI!」的時候,我已經用它來寫工作上的作業了,例如打 code 之類的,我並沒有覺得這方面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反倒是網路上太多文章打著「不學 AI 跟不上時代」的說法販賣焦慮我覺得不妥些。相信大多數資訊方面的工程師也跟我一樣,認為 AI 充其量就是個好用的工具,大大省下我們所有做芝麻綠豆大的文書跟寫基本code的時間。AI 的出現確實會帶動產業鏈的轉變,如同智慧型手機問世。

這個時候我想反問:我們也知道智慧型手機對我們有所影響,那麼沒有改變的地方為何?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來說跟 AI 無法改變的地方差不多,那就是「真實世界」。

隨著南北戰爭結束、奴隸制度的解放,到後來出現了許多白領階層的工作,普遍大家會覺得白領工作優於藍領,大多是因為早期物以稀為貴,但後來普及了,白領階層為了要凸顯自身價值,創造了層層剝削的產業鏈,讓生產者們生產出一塊錢的東西,以十塊錢2的價格賣人家,賺中間的價差。

但中間的九塊錢價差是怎麼賺的?可以透過一些文書作業、檢驗、品管、法律等等的抽象作業來從中作梗。而該產業鏈形成的理由,是因為一方透過該方式得利後,建立起了這樣的文書規範,對方也必須跟著做,於是白領階級才這樣膨脹。然而就是這些書面、抽象式的東西才可能被AI所取代,以致於人人均可靠AI降低這方面的執行難度與人力。

我們曾經以為工業的發展會減少所有工人的工作時間,事實上「工人」們的整體工作時間確實是顯著減少,但是,這些減少的人卻成為了白領階級,仍舊被困在工作的牢籠。我認為在AI問世的現在,確實會減少白領階級的工作數量,但是這群人會跑去哪裡呢?我也還不知道解答,錢夠多有可能進入收租、金融等遊戲市場,錢少一點也有可能會重新成為藍領階級。根據《Bullshit Jobs》所述,白領階級也有可能沒什麼變化,因為大部分的人從事行政作業本質就是出於某種儀式性或科層體制。

但無論為何,我認為AI帶來最大的好處或許是有部分人類從「抽象作業」中解放,回到真實世界本身。隨著我們受教育,從國小就開始訓練抽象思考,什麼文學意象、數學函數、行政體系等等紙上談兵的東西,逐漸脫離了與現實世界最直接的接觸,尤其螢幕與影音娛樂文化當道的現在,不要說下課後能接觸現實,說不定下課後仍看著電腦平板。這種與現實世界的解離是我認為會造成憂鬱症的主要原因。而且隨著教育層級越高,人們越對現實無感,反而是對於文化資本越發重視,對食物的優劣、對材質的觸感、對音樂的好壞、對自然的形體、對光影的轉變,無感,充斥著不細緻而粗俗的文化,世界純粹剩下按讚數、流量、KPI等等抽象的數值,狹窄的眼界內只能看到這些事物。

AI有機會是個轉機,但發生率我覺得不高 ─ 我希望抽象主義下吃人的體制可以稍稍鬆手些。

AI的存在確實可以讓人直面去思考:「我的工作有沒有可能被取代?」我看網路上的文章大部分是著重在焦慮本身,想著一定要有工作,於是產生一些「會使用AI」的工作,嚷著學習更多的工作技能以避免被取代。但如果不要著眼於焦慮本身,轉而試著接受呢?「我可以從工作中脫離」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嗎?

大多數的人從工作中脫離了,反倒會感到焦慮。因為沒了工作,就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麼東西、被什麼東西所推著往前走。我認為這個時候應該要聽見自己焦慮的心聲,直面它,而因此需要問自己:「我這一生是為什麼活著?我該追逐什麼事情?」這大概就回到《做你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的主旨了。不過人生有沒有可能本就沒有意義?這就是另外要探討的問題了。

當然,不要扯太遠,大部分的人還是要錢、還是要生活,短期內很難說放手就放手,我們被大環境的桎梏牢牢絆住,貸款、稅務等等,養房、養車、養小孩是實質且不可忽視的負擔,所以我們無法輕易脫離遊戲。但如果可以脫離一陣子,在經濟可容忍的情況下,沉靜下來思考,生而為人,虛擬的世界發展速度這麼快,那何不好好接觸現實世界,真切地感受這個世界?

除外,我覺得在接觸現實世界的同時,我們為事物賦予的就不只是意義,而是實際的形體,這會讓我們覺得豐盈甚或是有所收穫。人們的腦子裡習慣看到因果,從你丟一顆石頭擊倒一罐寶特瓶,我們可以有合情合理的推論。在智人智力發展的歷史中,函數代表著很重要的特徵,即是輸入與輸出的因果關係,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針對抽象的事物進行因果的推論。

但推論愈推愈遠,愈推愈模糊,我們開始感受不到做眼前事情的結果,又或者是這個結果本身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可有可無的。這讓人們失去了對於世界事物發生的掌控權。所以我認為真切地感受世界這件事情能夠讓我們重新取得對這個世界的主導權,進而將我們在教育體制中交出的「自我」給重新抓回、重新定義。

這就是我想說的結論:AI的出現是個機會,不單單是讓我們沉溺其中,也是個讓我們重回現實的機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