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最難最易和最偉大

靜思筆記|最難最易和最偉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人詢問印度詩人泰戈爾三個問題…什麼最容易?什麼最困難?什麼最偉大?泰戈爾説:指責別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困難。不求回報的愛,最偉大。

raw-image

泰戈爾的答問太巧妙了!指責別人最易,衹要一根食指,面對討厭的人,發出厭憎的語句,幾秒鐘就能駡倒人。衹不過很少有人想到,當以一根食指責罵人時,另外有四根手指正指向自己。

至於認識自己的難處在於自尊自負本來就是人類性格的重要成分,沒有自省能力,或很少反思自己行為的人,是很難認識自己的。所以歷代聖哲主張「虛己以待人」,要求友人多給予自己諍諫,多指陳自己看不見的缺失,並且主張:「知人者智,自知曰明。」

曾經有一位親友評論,你們基督徒的真理太簡單,不過就是個「愛」字,太容易理解了。我笑而不答。如果講的是憑感覺的男歡女愛,這個層次的愛,的確很膚淺。然而,基督徒論及的愛有兩個字,都是希臘文:Agape和Philia。

基督徒論及Agape 經常被翻譯為love ,包含了忠誠、承諾和意願,也就是「無分別的愛」。基督徒論及Philia,指的是人際之間親密、友誼等「有方向的愛」。在新約聖經《哥林多前書》13 章中對於基督之愛,描述得既真切且週全:「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這段經文向來被視為愛的最高境界。

還有,Agape 在《聖經》真理的脈絡,是「來自神的愛」,而且,「神本身就是 愛」。這種愛出於「永恆的約定」,絶對的忠誠,可以用性命作擔保,可為這種愛付上生命代價。所以,朋友們!您覺得這種來自神的愛,簡單嗎?容易達到嗎?泰戈爾説:「愛,是最偉大的。」的確如此。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7.4K會員
813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有人在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中、恒常不變的律則裡,看到生命的契機;有人却在變動不居的世態裡、蒼黃反覆的現象中,喪失了鬥志。臣服於命運的捉弄,會覺得今生已矣,俟河清於何時?然而對於有心人而言,希望的微光,總在舉世都一致絶望的黯淡時刻乍現…
「三日不讀,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 生荆棘。」出自朱舜水《答野節問》,「荆棘」是個比喻,比喻不靈活。「彈」,指的是彈琴。三天不讀書,口舌就不靈活;三天不彈琴, 手指就僵硬,我想,作為學者或專業演奏家,一定深深認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概是寫作者最想擁有的能力吧?尤其是已達到較高等此,發文篇數增多的好友,此時恨不得擁有三頭六臂,是吧?這一對金句,原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九載(750),,詩題的「韋左丞」是當時尚書省左丞相韋濟,韋濟對杜甫的才華非常欣賞,也長期照顧杜甫。
當今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性成長,海量的書籍迎面而來,不是你可不可以讀,而是該怎麼選擇讀,怎麼下定决心讀了。 我也是讀書爲業的人,深知讀書絶非特定人物的權力,確實是「不問貴賤貧富老 少」人人可讀;確實是「觀書一卷,則增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
為什麼「淡薄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原來「淡薄」和「濃艶」對舉,指的是服裝衣飾選擇之不同,暗示的是價值觀的「差別性」。至於「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也不難理解。就是:端莊正經的行為,反而容易遭致放縱不拘者忌恨。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有人在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中、恒常不變的律則裡,看到生命的契機;有人却在變動不居的世態裡、蒼黃反覆的現象中,喪失了鬥志。臣服於命運的捉弄,會覺得今生已矣,俟河清於何時?然而對於有心人而言,希望的微光,總在舉世都一致絶望的黯淡時刻乍現…
「三日不讀,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 生荆棘。」出自朱舜水《答野節問》,「荆棘」是個比喻,比喻不靈活。「彈」,指的是彈琴。三天不讀書,口舌就不靈活;三天不彈琴, 手指就僵硬,我想,作為學者或專業演奏家,一定深深認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概是寫作者最想擁有的能力吧?尤其是已達到較高等此,發文篇數增多的好友,此時恨不得擁有三頭六臂,是吧?這一對金句,原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九載(750),,詩題的「韋左丞」是當時尚書省左丞相韋濟,韋濟對杜甫的才華非常欣賞,也長期照顧杜甫。
當今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性成長,海量的書籍迎面而來,不是你可不可以讀,而是該怎麼選擇讀,怎麼下定决心讀了。 我也是讀書爲業的人,深知讀書絶非特定人物的權力,確實是「不問貴賤貧富老 少」人人可讀;確實是「觀書一卷,則增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
為什麼「淡薄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原來「淡薄」和「濃艶」對舉,指的是服裝衣飾選擇之不同,暗示的是價值觀的「差別性」。至於「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也不難理解。就是:端莊正經的行為,反而容易遭致放縱不拘者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