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檢飭己行,勿露鋒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在一家餐廳用餐,看到一個立軸,裝裱形式十分特別,書家洪枝樹先生我並不認識,但他的行草書風,健勁有力,引發了我的注目。

上面寫的是:「淡薄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原來是採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一書的應世警語。我尋思良久,似有所獲。

為什麼「淡薄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原來「淡薄」和「濃艶」對舉,指的是服裝衣飾選擇之不同,暗示的是價值觀的「差別性」。至於「檢飭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也不難理解。就是:端莊正經的行為,反而容易遭致放縱不拘者忌恨。原因是人們大多認為自己的行為模式永遠正確,見不得別人與你相異,會覺得那是一種對立,是「隱性的挑釁」,居心叵測的人,尤其如此。

那麼,一個正人君子處在這種境地應該怎麼辦?他建議不必因此改變操守和處世原則,但也不宜鋒芒畢露,過於逞強。最好採取疏離、收歛的態度,如此,將對生存發展帶來更多的保障。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年里生平不詳,明代學者,活動年代約當明.神宗.萬曆年間(1573年-1620)。他的思想,融合儒家中庸思想、佛教的出世精神以及道家無為思想,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建構出一套應世的法則,無論年齡少長,涉世深淺,都能讀之有益。

即以上述這段話而言,就有儒家的平和諧協,道家的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的精神,足為涉世未深者參考。

某書法家立軸

某書法家立軸



avatar-img
6.5K會員
69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很誠懇很真實啊,怎麼總是不受歡迎」;而「他那麼機巧那麼狡猾,怎麼到處吃得開?」相信很多人都曾忿忿不平地自問。原來光靠「真實」的本性,還是不夠的,還要看你的「作風」如何....
古語有云:「一人向隅,滿坐不樂」、「一人向隅,舉座不歡」,朋友之間往來應酬,興致的傳染力往往很高;作為一個赴宴的客人,可以使舉座盡歡,也能使大家敗興。
有個老哥在大陸長期居住、經商非常之久,他有一段名言傳神地總結老共在處理社會紛爭時採行的思想潛規則,就是:「製造矛盾,强化矛盾,解決矛盾。」 他説,老共並不怕紛爭,甚至鼓勵對立的兩造將各自不平、不公說出來,然後更加強化兩邊的紛爭態勢,最後以「救世主」的姿態出來「解決紛爭」。
鄉願和畏葸是當今社會中常見的現象,雖然外貌看似忠厚老實,但實際上卻不具備區分善惡、好壞、是非的能力。在現今困頓的環境中,呼籲人們至少在內心有所分辨,堅守價值觀,站在罪惡的對立面。
生存競爭是普世存在的現象,不管你處在社會哪個階層,「優勝」總是令人羨慕,而「劣敗」總是令人非常之傷感、相當之遺憾。如果你是一個機關行號、或者組織機構的首長,你當然不希望被下屬比下去,若不幸身為主管的表現不如下屬,那種遺恨感,會更加強烈一等。
「我很誠懇很真實啊,怎麼總是不受歡迎」;而「他那麼機巧那麼狡猾,怎麼到處吃得開?」相信很多人都曾忿忿不平地自問。原來光靠「真實」的本性,還是不夠的,還要看你的「作風」如何....
古語有云:「一人向隅,滿坐不樂」、「一人向隅,舉座不歡」,朋友之間往來應酬,興致的傳染力往往很高;作為一個赴宴的客人,可以使舉座盡歡,也能使大家敗興。
有個老哥在大陸長期居住、經商非常之久,他有一段名言傳神地總結老共在處理社會紛爭時採行的思想潛規則,就是:「製造矛盾,强化矛盾,解決矛盾。」 他説,老共並不怕紛爭,甚至鼓勵對立的兩造將各自不平、不公說出來,然後更加強化兩邊的紛爭態勢,最後以「救世主」的姿態出來「解決紛爭」。
鄉願和畏葸是當今社會中常見的現象,雖然外貌看似忠厚老實,但實際上卻不具備區分善惡、好壞、是非的能力。在現今困頓的環境中,呼籲人們至少在內心有所分辨,堅守價值觀,站在罪惡的對立面。
生存競爭是普世存在的現象,不管你處在社會哪個階層,「優勝」總是令人羨慕,而「劣敗」總是令人非常之傷感、相當之遺憾。如果你是一個機關行號、或者組織機構的首長,你當然不希望被下屬比下去,若不幸身為主管的表現不如下屬,那種遺恨感,會更加強烈一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原來是避談政治的,因為我並不是政治人物,也非狂熱的政治運動分子,但今天看到旅美律師盧正邦在YouTube 三分多鐘的短視頻,真的很有感觸,不免破了先例,談談我對最近兩岸政情的觀察和感受。
Thumbnail
作為一個數位平台創作者,處身在一個價值世界中,每天都會遇到價值評判;無論是評估藝術、文學、音樂作品,或是衡量歷史、學術、工藝製作,我們總是在賞與鑑之間游移,試圖在美與真、情與理之間尋求平衡。然則,如何避免謬賞與誤判?如何在主觀感受與客觀分析之間找到契合點?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Friedrich Nietzsche 這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視角。--尼采 很多人喜歡引用這句話,對弄不清真相的事物自我安慰。然後以自己的經驗,仍然執持單一角度,或正著看或反著看,或折衷著看,以為這就是真相。
Thumbnail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價值觀的交織與碰撞,也愈加頻繁;猶如繁星,匯聚夜空,構成當代文明豐富多元的面貌。懷抱多元價值,不僅是理解世界的基石,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人、事、物的不同看法,而此種看法,大多是後天養成的,乃至「習性」取代了「本性」。於是,人間便分出了善惡、是非、美醜、好壞、尊卑等等的不同立場。「習性」既成,代表「認知」已然深化,深化後的認知又會形成「固執」,一旦固執到了極點,即便與外界觀感不符,也很難有所改變。
Thumbnail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概是寫作者最想擁有的能力吧?尤其是已達到較高等此,發文篇數增多的好友,此時恨不得擁有三頭六臂,是吧?這一對金句,原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九載(750),,詩題的「韋左丞」是當時尚書省左丞相韋濟,韋濟對杜甫的才華非常欣賞,也長期照顧杜甫。
Thumbnail
我原來是避談政治的,因為我並不是政治人物,也非狂熱的政治運動分子,但今天看到旅美律師盧正邦在YouTube 三分多鐘的短視頻,真的很有感觸,不免破了先例,談談我對最近兩岸政情的觀察和感受。
Thumbnail
作為一個數位平台創作者,處身在一個價值世界中,每天都會遇到價值評判;無論是評估藝術、文學、音樂作品,或是衡量歷史、學術、工藝製作,我們總是在賞與鑑之間游移,試圖在美與真、情與理之間尋求平衡。然則,如何避免謬賞與誤判?如何在主觀感受與客觀分析之間找到契合點?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Friedrich Nietzsche 這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視角。--尼采 很多人喜歡引用這句話,對弄不清真相的事物自我安慰。然後以自己的經驗,仍然執持單一角度,或正著看或反著看,或折衷著看,以為這就是真相。
Thumbnail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價值觀的交織與碰撞,也愈加頻繁;猶如繁星,匯聚夜空,構成當代文明豐富多元的面貌。懷抱多元價值,不僅是理解世界的基石,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人、事、物的不同看法,而此種看法,大多是後天養成的,乃至「習性」取代了「本性」。於是,人間便分出了善惡、是非、美醜、好壞、尊卑等等的不同立場。「習性」既成,代表「認知」已然深化,深化後的認知又會形成「固執」,一旦固執到了極點,即便與外界觀感不符,也很難有所改變。
Thumbnail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概是寫作者最想擁有的能力吧?尤其是已達到較高等此,發文篇數增多的好友,此時恨不得擁有三頭六臂,是吧?這一對金句,原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九載(750),,詩題的「韋左丞」是當時尚書省左丞相韋濟,韋濟對杜甫的才華非常欣賞,也長期照顧杜甫。